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368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尤其是一种玩具车。
背景技术
以前的玩具车都是电动的或手动的,缺少使用者的参与,车运动没有小球能随玩 具车运动而在玩具车的轨道内运行的玩具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小球能随玩具车运动而在轨道内运行的玩具车。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玩具车,包括主体、后轮、主动轴、前轮、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与主体、第六轨 道、第一偏心轮、第二偏心轮、第三偏心轮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轮、第三偏心轮为反向偏心 轮;第一偏心轮与第一连杆、第九连杆、第十连杆依次连接,第十连杆与铲子接触;第二偏 心轮与第二连杆、第二连动件、铲子依次连接;第三偏心轮与第三连杆、第一连动件、铲子依 次连接。 所述的从动轴穿过主体,并穿过第一连动件、第三连杆、第二连杆、第二连动件、第 一连杆的长孔。 所述主体上固定安装有限位。 所述主体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轨道、第二轨道。 所述主体上固定安装有第三轨道、第四轨道、第五轨道。 所述主动轴与第六轨道为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偏心轮还与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六轨道依次连接;所述第 三偏心轮还与第七连杆、第八连杆、第一翻斗依次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上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翻斗接触;所述主体上安
装有限位板,支撑杆与第二翻斗接触,支撑杆的另一端同时与限位板接触,支撑杆与限位板
成杠杆运动,支撑第二翻斗。 所述伊子上有孔。 所述主体上固定安装有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小球能随玩具车运动而在玩具车的轨道内运行,增加 了游玩的趣味性和游戏者的参与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后轮18连接主动轴19穿过主体17、第六轨道16、第一偏心轮21、第二偏心轮22、第三偏心轮23及其三个偏心轮的限位板24,第一偏心轮21、第二偏心轮22、第三偏心轮23连接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第一连杆1、第九连杆9、第十连杆10依次连接,第十连杆10与铲子25接触;第二连杆2、第二连动件32、铲子25依次连接;第三连杆3、第一连动件30、铲子25依次连接。前轮20上的从动轴33穿过主体17、并与第一连动件30、第三连杆3、第二连杆2、第二连动件32、第一连杆1的长孔连接。主体17上安装有限位板24,支撑杆31与第二翻斗28接触,支撑杆31同时与限位板24接触,支撑杆31与限位板24成杠杆运动,支撑第二翻斗28。铲子25上有孔26。铲子上有孔。主体17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轨道11、第二轨道12。通过后轮运动,带动第一偏心轮21、第二偏心轮22、第三偏心轮23运动,第一连杆1带动第九连杆9,第九连杆9带动第十连杆10。第三偏心轮23带动第三连杆3,第三连杆3带动第一连动件30,连动件带动铲子主体25。因为第一偏心轮21与第三偏心轮23为反向偏心轮,所以在偏心轮同时运动时伊子做上下运动。小球进入伊子,小球通过孔26进入第一轨道11 ,通过第一轨道11进入第六轨道16。第一连杆1运动时带动第四连杆4,第四连杆4带动第五连杆5,第五连杆5带动第六连杆6使第六轨道16上升。第三连杆3运动时带动第七连杆7,第七连杆7带动第八连杆8,第八连杆8带动第一翻斗27,使第一翻斗27上下运动。因为第六轨道16上升,第一翻斗27同时下降使小球从第六轨道16掉入第一翻斗27内,通过第一翻斗27上升使小球进入第二轨道12,第二轨道12再流入第一轨道11内实现循环。[0019] 另一种实施方式是第二连杆2上安装有支撑杆31,支撑杆31的另一端与第二翻斗28接触;所述主体17上安装有限位板24,支撑杆31与第二翻斗28接触,支撑杆31的另一端同时与限位板24接触,支撑杆31与限位板24成杠杆运动,支撑第二翻斗28。主体17上固定安装有第三轨道13、第四轨道14、第五轨道15。主体17上固定安装有挡板34、限位35。 把小球放入第二翻斗28中,通过后轮运动带动第二偏心轮22运动,第二偏心轮22运动带动第二连杆2运动,第二连杆2与限位板24接触起到杠杆作用推动第二翻斗28,使第二翻斗28倾斜,小球随即流入第三轨道13、第五轨道15或槽29内,如果流入槽内会继续流入第四轨道14,有第四轨道14流入第一轨道ll,通过第一轨道11进入第六轨道16。第一连杆1运动时带动第四连杆4,第四连杆4带动第五连杆5,第五连杆5带动第六连杆6使第六轨道16上升。第三连杆3运动时带动第七连杆7,第七连杆7带动第八连杆8,第八连杆8带动第一翻斗27使第一翻斗27上下运动。因为第六轨道16上升,第一翻斗27同时下降使小球从第六轨道16掉入第一翻斗27内,通过第一翻斗27上升使小球进入第二轨道12,第二轨道12再流入第一轨道11内实现循环。如果流入第三轨道13或第五轨道15,第三轨道13继续流入第二轨道12 ;第五轨道15流入第四轨道14也可以同样实现小球的循环。
权利要求一种玩具车,包括主体(17)、后轮(18)、主动轴(19)、前轮(20)、从动轴(3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19)与主体(17)、第六轨道(16)、第一偏心轮(21)、第二偏心轮(22)、第三偏心轮(23)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轮(21)、第三偏心轮(23)为反向偏心轮;第一偏心轮(21)与第一连杆(1)、第九连杆(9)、第十连杆(10)依次连接,第十连杆(10)与铲子(25)接触;第二偏心轮(22)与第二连杆(2)、第二连动件(32)、铲子(25)依次连接;第三偏心轮(23)与第三连杆(3)、第一连动件(30)、铲子(25)依次连接。
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所述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动轴(33)穿过主体 (17)、并与第一连动件(30)、第三连杆(3)、第二连杆(2)、第二连动件(32)、第一连杆(1) 的长孔连接。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7)上固定安装有限位 (35)。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7)上固定安装有第一 轨道(11)、第二轨道(12)。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7)上固定安装有第三 轨道(13)、第四轨道(14)、第五轨道(15)。
6.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所述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19)与第六轨道(16) 为活动连接。
7.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轮(21)还与第四连 杆(4)、第五连杆(5)、第六连杆(6)、第六轨道(16)依次连接;所述第三偏心轮(23)还与 第七连杆(7)、第八连杆(8)、第一翻斗(27)依次连接。
8.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2)上安装有支撑 杆(31),支撑杆(31)的另一端与第二翻斗(28)接触;所述主体(17)上安装有限位板(24), 支撑杆(31)与第二翻斗(28)接触,支撑杆(31)的另一端同时与限位板(24)接触,支撑杆 (31)与限位板(24)成杠杆运动,支撑第二翻斗(28)。
9.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子(25)上有孔(26)。
10.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7)上固定安装有挡 板(34)。
专利摘要一种玩具车,包括主体(17)、后轮(18)、主动轴(19)、前轮(20)、从动轴(3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19)与主体(17)、第六轨道(16)、第一偏心轮(21)、第二偏心轮(22)、第三偏心轮(23)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轮(21)、第三偏心轮(23)为反向偏心轮;第一偏心轮(21)与第一连杆(1)、第九连杆(9)、第十连杆(10)依次连接,第十连杆(10)与铲子(25)接触;第二偏心轮(22)与第二连杆(2)、第二连动件(32)、铲子(25)依次连接;第三偏心轮(23)与第三连杆(3)、第一连动件(30)、铲子(25)依次连接。小球能随玩具车运动而在玩具车的轨道内运行,增加了游玩的趣味性和游戏者的参与性。
文档编号A63H17/26GK201441823SQ20092001619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6日
发明者于意 申请人: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