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机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22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玩具机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尤其涉及一种电动玩具内部的机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休闲娱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玩具作为休 闲娱乐的一种重要的工具,经常出现在小朋友们的日常嬉戏或者节日庆场合的装点甚至是 成年人工作之余的休闲放松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鲜艳、造型独特且功能多样的玩具给 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随着玩具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玩具 的外形和色彩方面的单一追求,常常会要求玩具在动态方面的表现也很出色,而电动玩具 正是为了适应玩具的该种发展需求而出现的,电动玩具往往包括设置于外部的形状各异的 外套及设置于外套中的玩具机芯,外套决定了该电动玩具整体的外观,而玩具机芯的结构 则决定了电动玩具的动态性能。然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电动玩具的玩具机芯往往动 作比较单一,当动作多样时其结构往往又较为复杂,不能满足玩具机芯的动作多样、结构简 单的低成本制作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作多样,结构简单从而适应低成本制作 需要的玩具机芯。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玩具机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半
身体部,包括一上身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身壳体内部的一动作机构,所述动作机构上设
置有一马达、被所述马达驱动在竖直方向上做圆周转动的一偏心杆以及底端在垂直于马达
轴心的方向上做钟摆运动的一转身连杆;两手臂,其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半身体部相对的两
侧,且至少其中一手臂为摆动手臂,所述摆动手臂的一端与所述偏心杆的偏心端子活动连
接,以随着所述偏心杆的转动所述手臂的另一端上下挥动;以及一下半身体部,其顶端设置
有一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上身壳体固定连接且被所述转身连杆推动,以随着所
述转身连杆的钟摆运动所述上半身体部相对所述下半身体部在水平方向上左右旋转。 所述的玩具机芯,其中,所述摆动手臂包括一活动臂以及一手臂连杆,所述手臂连
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臂的一端以及所述偏心端子相铰接,所述活动臂的中部还与所述
上身壳体相铰接,以使得所述偏心杆转动时,所述活动臂以其与所述上身壳体相铰接的中
部为中心上下摆动。 所述的玩具机芯,其中,所述两手臂中的另一手臂为一固定手臂,所述固定手臂通 过螺栓与所述上身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的玩具机芯,其中,所述转身连杆的一端通过一固定架与所述上身壳体相铰 接;所述转动连杆的中部设置有一滑动槽,所述偏心端子伸入所述滑动槽内并可在所述滑 动槽滑动且推动所述转动连杆,以使得所述转身连杆以其一端为中心在垂直于马达轴心的 方向上做钟摆运动;所述转身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拨杆,所述旋转装置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一拨槽,所述拨杆伸入所述拨槽内,以随着所述拨杆的左右摆动推动所述拨槽带动所 述上身壳体在水平方向上左右旋转。 所述的玩具机芯,其中,所述拨槽的旋转角度为45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玩具机芯使用一个电机以及一个偏 心杆即可实现玩具机芯的转身和挥手两个不同的动作,其动作多样且结构简单,可很好地 满足玩具的低成本制作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玩具机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玩具机芯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玩具机芯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玩具机芯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玩具机芯可应用在电动玩具的内部。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 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玩具机芯包括一上半身体部1、两手臂2以 及一下半身体部3。 该上半身体部1包括一上身壳体11以及设置在该上身壳体11内部的一动作机构 12。 该上身壳体11为一上身半壳体111与一上身半壳体112合围而成,该上身半壳体 111与该上身半壳体112之间通过螺栓4进行固定。其中一上身半壳体111的内侧设置有 多个固定导柱1111。 该动作机构12包括一马达121、一偏心杆122、一转身连杆123以及一固定架124。 该马达121为一 AC或者DC变速马达,其两侧通过螺栓4固定在该上身半壳体111 内侧的该固定导柱1111上,且使得输出轴的轴心呈水平方向设置。 该偏心杆122的一端与该马达1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突出设置有一偏心 端子1221,随着该马达121转动该偏心端子1221在竖直方向上做圆周运动。 该转身连杆123的一端通过该固定架124与该上身半壳体111内侧的该固定导柱 1111相铰接,另一端设置有一拨杆1231,该转身连杆123的中部还设置有一椭圆形的滑动 槽(图中未示出),该偏心杆122的偏心端子1221伸入该滑动槽内部并可在该滑动槽内滑 动,且当该偏心杆122转动时该偏心端子1221通过该滑动槽推动该转身连杆123,使得该转 身连杆123另一端上的该拨杆1231以该转身连杆123的一端为中心在垂直于马达轴心的 方向上做钟摆运动。 该两手臂2可设置为两个同时摆动或仅其中一个摆动,两手臂的摆动原理相同,
故而以下仅以只有一个手臂摆动的情形为例进行描述,在该情形中,该两手臂2包括一固
定手臂21以及一摆动手臂22,其分别设置于该上半身体部1相对的两侧。 该固定手臂21的一端通过螺栓4与该上身半壳体111内侧的该固定导柱1111固
定连接,另一端从该上身半壳体111的内部伸出。
4[0024] 该摆动手臂22包括一活动臂221以及一手臂连杆222,该手臂连杆222的两端分 别与该活动臂221的一端以及该偏心杆122上的偏心端子1221相铰接,该活动臂221的中 部还与该上身半壳体111内侧的该固定导柱1111相铰接,所述偏心杆122转动时,所述活 动臂221以其与该上身半壳体111相铰接的中部为中心上下摆动。 该下半身体部3包括一下身壳体31以及设置于该下身壳体31顶端的一旋转装置 32。 该下身壳体31为一下身半壳体311与一下身半壳体312合围而成的底部具有两 支脚的结构,该下身半壳体311与该下身半壳体312之间通过螺栓4进行固定。 该旋转装置32大致呈一半圆形的结构,其固定连接在该上身壳体11的内部且底 端与该下身半壳体312的顶端旋转连接。该旋转装置32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一拨槽321, 该拨槽321呈长方形,该转身连杆123上的该拨杆1231伸入该拨槽321内,该拨杆1231摆 动时推动该拨槽321,使得该旋转装置32带动该上身壳体11相对该下身壳体31在水平方 向上呈45度角左右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玩具机芯在使用时,先对该马达121通电转动,该马达121的转动驱 动该偏心杆122上的该偏心端子1221在竖直方向上做圆周运动,进而拉动该摆动手臂22 上下摆动,同时推动该旋转装置32带动该上身壳体11相对该下身壳体31在水平方向上左 右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玩具机芯使用一个电机以及一个偏心杆即可实现玩具机芯的转身 和挥手两个不同的动作,其动作多样且结构简单,可很好地满足玩具的低成本制作需求。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玩具机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半身体部,包括一上身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身壳体内部的一动作机构,所述动作机构上设置有一马达、被所述马达驱动在竖直方向上做圆周转动的一偏心杆以及底端在垂直于马达轴心的方向上做钟摆运动的一转身连杆;两手臂,其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半身体部相对的两侧,且至少其中一手臂为摆动手臂,所述摆动手臂的一端与所述偏心杆的偏心端子活动连接,以随着所述偏心杆的转动所述手臂的另一端上下挥动;以及一下半身体部,其顶端设置有一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上身壳体固定连接且被所述转身连杆推动,以随着所述转身连杆的钟摆运动所述上半身体部相对所述下半身体部在水平方向上左右旋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手臂包括一活动臂以及一手臂连杆,所述手臂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臂的一端以及所述偏心端子相铰接,所述活动臂的中部还与所述上身壳体相铰接,以使得所述偏心杆转动时,所述活动臂以其与所述上身壳体相铰接的中部为中心上下摆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玩具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手臂中的另一手臂为一固定手臂,所述固定手臂通过螺栓与所述上身壳体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身连杆的一端通过一固定架与所述上身壳体相铰接;所述转动连杆的中部设置有一滑动槽,所述偏心端子伸入所述滑动槽内并可在所述滑动槽滑动且推动所述转动连杆,以使得所述转身连杆以其一端为中心在垂直于马达轴心的方向上做钟摆运动;所述转身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拨杆,所述旋转装置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一拨槽,所述拨杆伸入所述拨槽内,以随着所述拨杆的左右摆动推动所述拨槽带动所述上身壳体在水平方向上左右旋转。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玩具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槽的旋转角度为45度。
专利摘要一种玩具机芯,包括一上半身体部,具有一上身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身壳体内部的一动作机构,所述动作机构上设置有一马达、被所述马达驱动在竖直方向上做圆周转动的一偏心杆以及底端在垂直于马达轴心的方向上做钟摆运动的一转身连杆;分别设置于上半身体部相对的两侧的两手臂,两手臂中的摆动手臂的一端与所述偏心杆的偏心端子活动连接,以随着所述偏心杆的转动所述手臂的另一端上下挥动;以及一下半身体部,其顶端设置有一旋转装置,其与所述上身壳体固定连接且被所述转身连杆推动,以随着转身连杆的钟摆运动上半身体部相对下半身体部在水平方向上左右旋转。该玩具机芯的动作多样且结构简单,可很好地满足玩具的低成本制作需求。
文档编号A63H13/00GK201505453SQ20092016967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8日
发明者俞瑞霞 申请人:俞瑞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