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杆驱动的轮式木牛流马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597612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撑杆驱动的轮式木牛流马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古机械技术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撑杆驱动的轮式木牛流 马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造木牛之法”和“造流马之法”的文献记载见于《三国演义》一百 零二回中,诸葛亮伐曹魏时,为运军粮而制造的运粮工具。由于种种原因而失传了,为了 传承古代文明,许多人进行了大量复原研究工作。如专利号200920099512. 2和专利号 200620102852. 2以及宁海木匠的木牛流马(其报道见于《宁波晚报》2010. 07. 20宁海一木 匠仿造出“木牛流马”)。专利号200920099512. 2是一种“棘轮式木牛流马”,四轮车上装有 棘轮驱动装置,虽然能载重,不能解决上坡难题,操作时不省力,运行慢,其结构复杂;专利 号200620102852. 2是一种三轮手推车,没有驱动装置,难上坡,不省力,运行慢,结构复杂; 宁海木匠的木牛流马(其报道见于《宁波晚报)》2010. 07. 20宁海一木匠仿造出“木牛流 马”),是一种三轮车,前轮有转向器,在双辕上装有四根木牛腿,在平地上行走时,如同手推 车,上坡时,放下四根木牛腿,摇动双辕增加推力,它能载重,运行较快,比较接近诸葛亮的 木牛流马,转向器超越了当时的技术水平,存在转弯时操作复杂,且结构复杂。以上三种木 牛流马的发明都与文献记载不符,如文献中“一脚四足”、“双者为牛脚”、“转者为牛足”,这 些最为关键的文字记载没有在他们发明设计的木牛流马上体现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用传统工艺,制作出符合古代制造技术水平的木牛流马, 使它与历史文献记载相符,最大限度地复原出接近原物的木牛流马。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制造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省力,能载重,运行灵活,制作 简单的撑杆驱动的轮式木牛流马。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完全根据文献记载进行设计。设 计木牛时,给四轮车装上一根撑杆,符合“一脚四足”;车轮转动符合“转者为牛足”;将撑杆 设计成两根,符合“双者为牛脚”,把撑杆设计成一长一短,这样,始终只有一根撑杆撑地,就 同时满足了“一脚四足”、“双者为牛脚”条件。设计流马时,选用双轮车,将“造流马 之法”的“前轴”、“后轴”设计成两“撑杆轴”,装上撑杆,解决了流马的动力问题。成功复原、 复制出木牛流马。2,在轮式车的车辕上装上撑杆,摇动车辕,撑杆撑地,驱动车轮转动,撑 杆与车辕构成连杆装置,十分省力,达到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制作简单、载重快行、“人不大 劳”的目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复制出古代木牛流马工具,印证历史文献,传承古代文 明。2,用本发明制造出的木牛流马能进行物质运输,制作简单,操作简便,载重快行,经济、 适应性广,节省能源,符合当今低碳生活标准要求,环保高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中各构件数字编号说明1_护板,2-撑杆轴,3-牛鞦轴,4-车辕,5-背带, 6_插销,7-撑杆(长),8_撑杆(短),9_牛鞅绳,10-车轮,11-牛舌,12-牛头,13-牛角, 14-车厢,15-车梁,16-脚,17-马头,18-板方囊。图1是木牛流马之木牛的侧视图。图2是木牛流马之木牛的车辕、撑杆图(俯视图)。图3是木牛流马之流马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在图1、图2中,这是木牛流马之木牛实施例,木牛由四轮车、牛头12、车 厢14、车辕4、撑杆7、8组成。两车辕铰接在车厢两边,撑杆轴2安装在车辕上,撑杆(长)7 和撑杆(短)8铰接在撑杆轴上,牛鞦轴3装在车辕上,背带5系在牛鞦轴上,撑杆上系上牛 鞅绳9。背上背带,摇动车辕,撑杆撑地车轮10转动,可轻松上坡;转弯时,将牛鞅绳挂在牛 角13上,提起撑杆,同时将护板1的插销6插上,固定车辕,双手抬起或下压车辕,可实现两 轮快速转弯;刹车时,反转撑杆(短)8朝前撑地而刹车,或扭转牛舌11而刹车。可将多辆 木牛车连接成一串,由一人驾驶。实施例二、将图1、图2中的双车辕适当加长,铰接在车厢上,车辕上装上前、后两 根撑杆轴,每根撑杆轴上装上一到两根撑杆,牛鞦轴3装在车辕上,背带5系在牛鞦轴上,撑 杆上系上牛鞅绳9。背上背带,摇动车辕,撑杆撑地车轮10转动,可轻松上坡;转弯时,将牛 鞅绳挂在牛角13上,提起撑杆,同时将护板1的插销6插上,固定车辕,双手抬起或下压车 辕,可实现两轮快速转弯;刹车时,反转撑杆朝前撑地而刹车,或扭转牛舌11而刹车。可将 多辆木牛车连接成一串,由一人驾驶。实施例三、将图1、图2中的双车辕适当加长,与车厢固定连接,然后再与车梁15铰 接,车辕上装上前、后两根撑杆轴,每根撑杆轴上装上一到两根撑杆,牛鞦轴3装在车辕上, 背带5系在牛鞦轴上,撑杆上系上牛鞅绳9。背上背带,摇动车辕,撑杆撑地车轮10转动, 可轻松上坡;转弯时,将牛鞅绳挂在牛角13上,提起撑杆,双手下压车辕,可实现两轮快速 转弯;刹车时,反转撑杆朝前撑地而刹车,或扭转牛舌11而刹车。可将多辆木牛车连接成一 串,由一人驾驶。实施例四、在图3中,这是木牛流马之流马实施例,木牛由双轮车、马头17、车厢 14 (内装两板方囊18)、四脚16、车辕及撑杆组成。牛鞦轴和两撑杆轴均装在车辕上,撑杆轴 上分别装上一到两根撑杆,背上背带,摇动车辕,可实现载重运行;流马四脚16具有驻车功 能和刹车功能;反转撑杆(短)8可以刹车;调整撑杆位置,摇动车辕可实行上坡、转弯同时 操作。可以将多辆流马车连接成一串,由一人驾驶。实施例五、将图3中的双轮车改为独轮车,车轮装在车辕的下方,板方囊装在车轮 两边的双辕上方,车辕上装一到两根撑杆轴,每根轴上装一到两根撑杆,背上背带,摇动车 辕,可实现载重运行,可一人推上坡地;流马四脚具有驻车功能和刹车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撑杆驱动的轮式木牛流马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造木牛之法一木牛是由牛形 车和撑杆构成,牛形车由四车轮、车梁、车厢、牛头、双车辕、牛鞦轴构成;造流马之法一流马 是由马形车和撑杆构成,马形车由两车轮或一车轮、车厢或板方囊、马头、双车辕、四脚、牛 鞦轴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木牛之法,其特征是有一种木牛是这样造的,给双车辕装 上一根撑杆轴,一长一短两根撑杆铰接在撑杆轴上,再将装有撑杆的双车辕铰接在牛形车 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木牛之法,其特征是有一种木牛是这样造的,给双车辕装 上两根撑杆轴,每根撑杆轴上铰接一根或两根撑杆(两根撑杆要求长度不同),再将装有撑 杆的双车辕铰接在牛形车的车厢或车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流马之法,其特征是有一种流马是这样造的,给双车辕装 上一或两根撑杆轴,每根撑杆轴上铰接一根或两根撑杆,再将装有撑杆的双车辕固定连接 在双轮马形车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流马之法,其特征是有一种流马是这样造的,给双车辕装 上一个车轮、四脚,两板方囊装在车轮两边,装上马头,给双车辕装上一或两根撑杆轴,每根 撑杆轴上铰接一根或两根撑杆。
全文摘要
撑杆驱动的轮式木牛流马的制造方法,属于古代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撑杆驱动的轮式木牛流马是轮式运输车,由车轮、双车辕、撑杆、车厢、动物头形组成,撑杆铰接在撑杆轴上,撑杆轴装在双车辕上。木牛和流马是不同的运输工具,构造基本相同,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双轮车或独轮车。人摇动双车辕,撑杆撑地促使车轮转动;它运用了连杆省力原理,将部分货物势能转变成推力动能,能载重快速运行,能轻易爬上坡地;将多辆撑杆驱动的轮式木牛流马连接一起,由一人驾驶,节省人力。本设计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操作简便、低耗高效、低碳环保,可作运物车、婚车、玩具、工艺品、摆设、古代机械研究模型、展览收藏、戏剧影视道具等用途。
文档编号A63H7/02GK102001353SQ20101054061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日
发明者黄佑军 申请人:黄佑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