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大众健身及体操教学训练多功能倒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975阅读:9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大众健身及体操教学训练多功能倒立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全民健身以及体操教学训练辅助器械,特别是适用于全民 健身以及体操教学训练的肩倒立和手倒立动作练习的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无论是在健身俱乐部还是在户外社区健身园,都没有促进脑部血 液循环的肩倒立和手倒立健身器械。在健身俱乐部和户外社区健身园没有脑部保健功能的 健身器械这无疑是一种缺憾,也无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另外在业余体校,专业队 以及在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和普通中小学生中,也没有肩倒立、手倒立技术的学习辅助器械。 肩倒立和手倒立的学习主要是借助教练员或同学间的直接帮助完成的。在体操教学训练中 没有倒立辅助器械只靠教练、教师或同学间的保护帮助其练习次数受限,影响了教学效果 的快速提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不足,为大众健身者提供了一种具有大众健身及体 操教学训练多功能倒立架,为体操的教学训练特别是对学习掌握肩倒立和手倒立动作的练 习者创造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可以不依赖教师和同学们的保护与帮 助,而且简便易行安全系数高。同时还可以用于肋木功能的压腿、压肩、踢腿、举腿、悬垂举 腿等健身运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一种具有大众健身及体操教学训练多功能 倒立架,由肋木墙1、肩倒立架2、手倒立架3以及固定腿的挡腿梁4构成,在肋木墙1下部 活动联接肩倒立架2、手倒立架3,肩倒立架的托肩梁和手倒立架的手支撑梁与肋木横梁垂 直且活动链接,倒立架的宽度可调节,肩倒立架2的托肩梁和手倒立架3的手支撑梁之间固 定连接,在肋木墙1的中上部装有一个挡腿梁4。上述的挡腿梁4距肋木墙1的平行距离a为25-30厘米,挡腿梁4长度b为22_28 厘米,用于帮助固定练习者两条腿的位置。其操作原理是首先将肩倒立架2、手倒立架3的宽度调节到适宜的宽度,做肩倒 立时两肩触及托肩梁,两手握手支撑梁,躯干和腿靠肋木墙,两腿位于挡腿梁的后部,夹住 挡腿梁的竖梁以完成肩倒立。做手倒立时两臂伸直两手握手支撑梁,躯干和腿靠肋木墙,两 腿位于挡腿梁的后部,夹住挡腿梁的竖梁以完成手倒立。本器械的功效如下(一)大众长期使用(健身俱乐部、户外社区健身园),既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快乐, 又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长期使用可以加强脑部的血液循环,使脑部血液流通更加通畅; 加快新陈代谢,即脑部的营养供给充足,垃圾代谢及时,并能有效地提高脑血管壁的弹性, 从而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最终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二)在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可以使练习者独立的,轻松的,甚至是安全的进行
3肩倒立和手倒立的练习。大大地减少了对教练、教师和同学们保护与帮助的依赖,能有效地 增加练习者的练习次数,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具有大众健身及体操教学训练多功能倒立架, 由肋木墙1、肩倒立架2、手倒立架3以及固定腿的挡腿梁4构成,在肋木墙1下部活动联接 肩倒立架2、手倒立架3,肩倒立架的托肩梁和手倒立架的手支撑梁与肋木横梁垂直且活动 链接,倒立架的宽度可调节,肩倒立架2的托肩梁和手倒立架3的手支撑梁之间固定连接, 在肋木墙1的中上部装有一个挡腿梁4。上述的挡腿梁4距肋木墙1的平行距离a为30厘米,挡腿梁4长度b为25厘米, 用于帮助固定练习者两条腿的位置。
权利要求一种具有大众健身及体操教学训练多功能倒立架,其特征是由肋木墙(1)、肩倒立架(2)、手倒立架(3)以及固定腿的挡腿梁(4)构成,在肋木墙(1)下部活动联接肩倒立架(2)和手倒立架(3),肩倒立架的托肩梁和手倒立架的手支撑梁与肋木横梁垂直且活动链接,倒立架的宽度可调节,肩倒立架(2)的托肩梁和手倒立架(3)的手支撑梁之间固定连接,在肋木墙(1)的中上部装有一个挡腿梁(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大众健身及体操教学训练多功能倒立架,其特征是所述 的挡腿梁⑷距肋木墙(1)的平行距离a为25-30厘米,挡腿梁(4)长度b为22-28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大众健身及体操教学训练多功能倒立架。在肋木墙下部活动联接倒立架,倒立架包括肩倒立架和手倒立架,肩倒立架的托肩梁和手倒立架的手支撑梁与肋木横梁垂直活动连接,倒立架的宽度可调节。肩倒立架的托肩梁和手倒立架的手支撑梁固定连接。在肋木墙的中上部装有一个挡腿梁用于帮助固定练习者两条腿的位置。本倒立架提供了理想的脑部保健器械和方法。还可以用于肋木功能的压腿、压肩、踢腿、举腿、悬垂举腿等健身运动。
文档编号A63B26/00GK201760045SQ20102023133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2日
发明者景胜岗, 赵文强, 邸枫 申请人:景胜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