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餐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97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餐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多功能组合餐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餐具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也就是说,现代人对餐具 的实用功能越来越重视。餐具是各种用于分发或摄取食物的器皿和用具的总称,包括成套的碗筷、盘碟、 刀 叉以及五花八门、用途各异的各种容器和手持用具,按制作原料来分,日常餐具以瓷器餐具居多。人们在用餐时往往会用到多种器具,以中餐为例,一般至少都会有盘、碗、酒杯、水 杯、筷子、纸巾盒等多种器具,不论是高级餐厅还是在普通家庭中,这些器具在用毕并清洁 后一般都分类摆放,用时再逐一取出。当人们旅行、野餐或自带餐具外出就餐时,需同时携带上述几种器具,这些器具除 了形状完全相同的能够重叠在一起之外,其余餐具并不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只能分散地 放入一盛物盒内才能一起带走,不仅占用体积大,而且携带不便。此外,人们在存放这些餐具时,在空间有限,不具有分类条件的情况下,如何收纳 这些餐具也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对此,授权公告号为CN 2848018Y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套装餐具, 它包括由包装膜构成的密闭腔体,腔体内设有两件或两件以上不同种类的器具,还可根据 需要在腔体内设置个人就餐辅助用品,组合为个人使用的套装消毒餐具。该餐具供每人使 用一套,避免了交叉感染,用餐完毕后,将用过的器具回收,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再次投入 使用,节约了成本。该餐具虽然具有一定的使用效果,但其仅仅是通过简单的叠套将各种器 具组合在一起,其外部只有一层包装膜,不能对内部餐具起到保护作用,且这种餐具的外部 形状不规则,组合的随意性较大,携带的便利性较差。又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484807Y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的野餐餐具组合结 构,至少包括提筒、盆盖,还可包括网篮、盛皿、杯、碗、餐具盒及其内餐具、砧板、浅盘、深盘 等,其中体筒枢接一提把,其开口端外侧设有一阶缘,盆盖开口端对应提筒阶缘设有一阶 垣,使之可嵌盖在提筒的阶缘上,而提筒内可依次容纳装有杯和碗的盛皿、餐具盒及其内餐 具和砧板、浅盘、深盘及网篮,最后盖上盆盖,此结构可节省空间,便于携带,但其组合方式 任然是层层叠加,没有充分利用器具的形状及其内部空间,器具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在携带 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而使餐具变形,且伴有较大的声响。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且便于收纳、携带的组合式餐具,是本 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餐具。该餐具的各个器具通过榫卯、套合结构相互穿插、相互连接,能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空间和相互之间的空隙,组合后结构紧 凑、占用空间小且便于收纳、携带,不仅适于外出就餐使用,也适于日常生活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餐具,包括外盒体及其 内部的组合式餐具,所述外盒体具有容纳所述组合式餐具的内腔,所述组合式餐具由若干 用餐器具相互嵌套叠加而成,其组合后的外部形状与所述外盒体的内腔相吻合。优选地,所述组合式餐具包括碗以及放入碗中的杯体。优选地,所述碗与杯体之间形成至少一处间隙部位,所述间隙部位设有将其填满 的筷枕或牙签盒。优选地,所述碗的上方叠置有盛物盒;所述杯体带有杯盖,所述盛物盒底部具有容 纳所述杯盖的空间,且具有一道容纳所述杯盖顶冠的滑槽;所述盛物盒从侧面沿滑槽嵌套 在所述杯盖上方。优选地,所述杯体带有杯把,所述盛物盒的内部一角处设有向下贯穿所述杯把的 纵向通孔,所述通孔内插入头部位于所述盛物盒内的汤勺。优选地,所述盛物盒上方叠置有至少一层盘体。优选地,所述盘体的两边设有榫槽。优选地,所述外盒体在其侧面上设有上下延伸的卡槽;所述卡槽内自上而下插入
有筷子。优选地,所述外盒体具有一顶部敞口和侧面敞口,所述顶部敞口由顶盖封闭,所述 顶盖的底部两边设有榫边,所述顶盖从侧面插入所述顶部敞口两侧的榫槽中;所述侧面敞 口由侧板封闭,所述侧板的两边和底边具有凸起的榫边,所述侧板自上而下插入所述侧面 敞口两边和底边的榫槽中。优选地,所述外盒体在横截面上的形状呈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或 多边形;所述组合式餐具作为一个整体在横截面上的形状与之相适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式多功能餐具主要由外盒体及其内部的组合式餐具组 成,所述外盒体具有容纳所述组合式餐具的内腔,所述组合式餐具由若干用餐器具相互嵌 套叠加而成,其组合后的外部形状与所述外盒体的内腔相吻合。该餐具的各个器具通过榫 卯、套合结构相互穿插、相互连接,重点突出了自身的功能性,并以使用为主、装饰为辅的原 则进行设计,其整体造型简洁,操作起来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其自身的 空间和相互之间的空隙,组合后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且便于收纳、携带,不仅适于外出旅 行、野餐使用,也适于日常生活使用。通过使用这样的私人餐具,一方面可以调节人们进餐 时的心情,增加食欲,提高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对环境起到积极 的保护作用。此外,其组合的趣味性能影响更多的人外出用餐时都使用私人餐具,从而引导 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便携式多功能餐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分解结构示 意图;图2为图1所示水杯、酒杯、筷枕、牙签盒一起装入碗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纸巾盒与图2所示组合体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4为汤勺插入图3所示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组合体装人外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面板插入图5所示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碟盘放入图6所示组合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顶盖从侧面插入图7所示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筷子自上而下插入图8所示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所示便携式多功能餐具组合完毕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所对应的设备或部件名称如下1.外盒体1-1.顶盖1-1-1.燕尾形榫边1-1-2.燕尾形榫槽1_2.侧板1_2_1. 榫边1-2-2.榫槽1-3.卡槽2.碗2-1.杯把卡槽3.水杯3-1.杯把3-2.杯盖4.酒杯 5.筷枕6.牙签盒7.纸巾盒7-1.滑槽7-2.纵向通孔8.汤勺9.盘10.筷子10-1.矩 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餐具。该餐具的各个器具通过榫卯、 套合结构相互穿插、相互连接,能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空间和相互之间的空隙,组合后结构紧 凑、占用空间小且便于收纳、携带,不仅适于外出就餐使用,也适于日常生活使用。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 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同样,“上、下、内、外”等表示方位的用语是基于附图的 位置关系,也是为了便于描述。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便携式多功能餐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 分解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式多功能餐具,主要由外盒体1 及其内部的组合式餐具,外盒体1具有容纳所述组合式餐具的内腔,组合式餐具由碗2、水 杯3、酒杯4、筷枕5、牙签盒6、纸巾盒7、汤勺8和盘9相互嵌套叠加而成,其组合后的外部 形状与外盒体1的内腔相吻合。具体地,外盒体1呈中空的立方体形状,其横截面呈正方形,具有一顶部敞口和侧 面敞口,顶部敞口由顶盖1-1封闭,顶盖1-1的底部两边设有燕尾形榫边1-1-1,顶部敞口的 两边设有相应的燕尾形榫槽1-1-2,通过燕尾形榫边与榫槽的配合,顶盖1-1能够从左右两 侧插接在外盒体1顶部;侧面敞口由侧板1-2封闭,侧板1-2的两边和底边具有凸起的榫边 1-2-1,侧面敞口的两边和底边设有相应的榫槽1-2-2,通过榫边与榫槽的配合,侧板1-2能 够自上而下插入侧面敞口两边和底边的榫槽中。顶盖1-1的底面上设有内凹部,此内凹部用于盛放食物,也就是说,顶盖1-1在翻 转后可以当作盘来使用,一物两用。外盒体1在其榫接部位所在的侧面上设有上下延伸的卡槽1-3 ;卡槽3内自上而 下插入有限制顶盖1-1沿榫槽移动的筷子10。为了便于取出筷子10,可以在筷子10的侧 面上开设矩形凹槽10-1。[0042]碗2呈立方体形状,其尺寸与外盒体1的内腔尺寸相吻合,当碗2放入外盒体1内 时,其四周与外盒体1内壁之间仅存在非常细小的缝隙,碗2的盛物内腔在横截面上呈扇 形,其类似于三角形的较厚部位设有一道纵向的杯把卡槽2-1。水杯3呈下小上大的锥台形,带有杯把3-1和杯盖3-2,其内部倒扣一尺寸更小的 酒杯4,当水杯3放入碗2中时,将处于碗2的偏心位置,其杯把3-1恰好插入碗2的杯把卡 槽2-1中,由于碗2的内腔呈扇形,因此水杯3与碗2之间将形成两处间隙部位,其中第一 间隙部位设有将其填满的筷枕5,此筷枕5在横截面上呈弯月形;第二间隙部位设有将其填 满的牙签盒6,此牙签盒6在横截面上的外侧边呈直角形、内侧边呈弧形,为防止装入后牙 签盒6向外脱出,牙签盒6呈上小下大的形状,这样,可以利用水杯3将其压紧。纸巾盒7叠置在碗2的上方,其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与碗大体相同,内部设有一隔 板将其内腔分成上、下两部分,其中下部空间用于容纳水杯3的杯盖3-2,隔板的底面上设 有一道容纳杯盖顶冠的滑槽7-1,纸巾盒7能够从外侧沿滑槽嵌套在杯盖3-2上方,纸巾盒 7的上部空间用于放入纸巾。纸巾盒7的内部一角处设有向下贯穿水杯杯把的纵向通孔7-2,汤勺8自上而下插 入通孔7-2中,汤勺8的头部位于纸巾盒7内。盘9叠置在纸巾盒7上方,盘9的外形呈相应的正方形,顶面设有圆形内凹部位, 两边设有与外盒体顶部敞口的燕尾形榫槽相一致的燕尾形榫槽;盘9的数量可以有多个, 层层叠置在纸巾盒7上方,当其数量较多时,只需在最顶层的盘上开设燕尾形榫槽即可。当然,外盒体在横截面上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正方形,还可以是圆形,若如此设计, 则外盒体呈圆筒形,顶盖呈圆盘形,组合式餐具的碗为圆形碗,水杯呈中空的长方体形状, 以便放入碗中后,能够与碗之间形成容纳筷枕和牙签盒的空间,酒杯的形状可以不受限制, 只要能够放入水杯中即可,相应地,纸巾盒的形状也要改为也圆筒形,盘的形状也改为常规 的圆形,其余结构根据以上改动作出适应性修改,即可得到一套全新的产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下,还可以将其改为三角形、椭圆形或 多边形等其它形状,同时组合式餐具作为一个整体在横截面上的形状与之相适配即可,由 于可变化的形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请参考图2至图10,上述便携式多功能餐具的具体组装过程如下首先,将筷枕5和牙签盒6放入碗2的对角处,然后放入内部倒扣有酒杯4的水杯 3 ;接着,沿滑槽将纸巾盒7从一侧插接在水杯3的杯盖上,将纸巾盒7与碗2上下对齐;然 后,自上而下插入汤勺8,将纸巾盒7与碗2连接在一起;完成以上几步后,便得到了组合式 餐具的雏形,将其从侧面敞口放入外盒体1中后,插上外盒体1的侧板1-2,然后从顶部敞 口放入盘9,并保证盘9的燕尾形榫槽与外盒体1的燕尾形榫槽方向一致;再接着,沿燕尾 形榫槽从一侧插入顶盖1-1,并将顶盖1-1与外盒体1对齐;最后插入筷子ι-即完成组装。 使用时,只需按照相反的步骤进行拆卸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便携式多功能餐具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可以制成木餐具、铜 餐具、瓷器餐具、搪瓷餐具、塑料餐具、或玻璃餐具等等。这款餐具不仅方便携带,而且功能齐全、趣味性强、美观实用。这些优点可吸引大 量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环保人士使用此餐具,从而慢慢影响更多的人外出使用私人餐具,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让外出时使用私人餐具成为一种时尚和新的生活方式,外出用餐自带私人餐具不仅是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也是爱护地球环境的一种体现,不仅环保,更可 以预防很多疾病,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行为降低能耗。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式多功能餐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 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 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餐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盒体及其内部的组合式餐具,所述外盒体具有容纳所述组合式餐具的内腔,所述组合式餐具由若干用餐器具相互嵌套叠加而成,其组合后的外部形状与所述外盒体的内腔相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餐具包括碗以 及放入碗中的杯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碗与杯体之间形成至 少一处间隙部位,所述间隙部位设有将其填满的筷枕或牙签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的上方叠置有盛物 盒;所述杯体带有杯盖,所述盛物盒底部具有容纳所述杯盖的空间,且具有一道容纳所述杯 盖顶冠的滑槽;所述盛物盒从侧面沿滑槽嵌套在所述杯盖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带有杯把,所述盛 物盒的内部一角处设有向下贯穿所述杯把的纵向通孔,所述通孔内插入头部位于所述盛物 盒内的汤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盛物盒上方叠置有至少一层盘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两边设有榫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体在其侧面上设 有上下延伸的卡槽;所述卡槽内自上而下插入有筷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体具有 一顶部敞口和侧面敞口,所述顶部敞口由顶盖封闭,所述顶盖的底部两边设有榫边,所述顶 盖从侧面插入所述顶部敞口两侧的榫槽中;所述侧面敞口由侧板封闭,所述侧板的两边和 底边具有凸起的榫边,所述侧板自上而下插入所述侧面敞口两边和底边的榫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体在横截面上的 形状呈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所述组合式餐具作为一个整体在横 截面上的形状与之相适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餐具,包括外盒体及其内部的组合式餐具,所述外盒体具有容纳所述组合式餐具的内腔,所述组合式餐具由若干用餐器具相互嵌套叠加而成,其组合后的外部形状与所述外盒体的内腔相吻合。该餐具的各个器具通过榫卯、套合结构相互穿插、相互连接,能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空间和相互之间的空隙,组合后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且便于收纳、携带,不仅适于外出就餐使用,也适于日常生活使用。
文档编号A45F3/16GK201734115SQ20102023116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7日
发明者岳娇 申请人:岳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