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834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椭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 型涉及一种健身器,特别涉及一种椭圆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椭圆机包括一个机架1、一个设置于该机架1并具有二支可 转动的曲柄201的阻力装置2及二个分别设置于该机架1左、右两侧的连动装置3,所述连 动装置3分别具有一支枢设于该机架1的手摇杆301、一支枢接于该手摇杆301底端与其中 一支曲柄201之间的踏杆302及一个固设于该踏杆302中央的踏板303,借此,当使用者扳 动所述手摇杆301并在所述踏板303上踩踏时,所述踏板303即会产生椭圆轨迹,以让使用 者进行走步运动。然而,由于所述踏板303只会产生固定的椭圆轨迹,因此,使用者在运动时永远只 会使用到固定的肌肉群,而无法锻炼到其他的肌肉群。此外,由于所述踏杆302前、后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手摇杆301与所述曲柄201之 间,因此,所述踏杆302的前、后移动距离会受限于所述曲柄201的长度,再者,由于所述踏 板303固设于所述踏杆302,所述踏板303只能与所述踏杆302同步移动,因此,即便当所述 曲柄201呈间隔近180°的状态时,所述踏板303之间相距的步幅最大也无法超过所述曲柄 201末端之间的间隔距离(即该步幅约等于两支曲柄201的长度相加),造成使用者双脚跨 动的步幅有限,影响运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踏板轨迹且可扩大步幅的椭圆机。本实用新型椭圆机,包括一个机架单元、一个阻力单元、一个调整单元及二个连动 单元。该阻力单元设置于该机架单元,并具有二支能转动的曲柄。该调整单元具有一个设 置于该机架单元的驱动马达及一个能移动地设置于该机架单元前端的调整件,该驱动马达 具有一支与该调整件螺接的转动轴。所述连动单元分别具有一支枢设于该调整件并由受该 驱动马达所驱动的调整件带动以相对于该机架单元移动的手摇杆、一支枢接于该手摇杆与 其中一支曲柄之间的连接杆、一支枢设于该连接杆的摆动杆及一支枢接于该手摇杆与该摆 动杆之间的踏杆,每一支手摇杆具有一个与该调整件枢接的上枢接部、一个下枢接部及一 个连接于该上枢接部、该下枢接部之间的中段部,每一支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手摇杆 的中段部及对应的曲柄枢接,每一支踏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手摇杆的下枢接部及对应的摆 动杆枢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该机架单元具有一个主架及一个设置于该主架前端并 朝上延伸出的导引件,该驱动马达设置于该主架前端,该调整件能移动地设置于该导引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该机架单元的导引件具有二支间隔设置的内管,该调 整件具有二支分别能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管、一块连接于所述外管顶端之间的顶连 接板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外管底端的底螺母座,该驱动马达枢设于该主架前端,该驱动马达的转动轴朝上延伸出并与该底螺母座螺接,每一支手摇杆的上枢接部枢设于该顶连接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该调整单元还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导引件顶端并与该驱 动马达电连接的控制仪表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该机架单元的主架具有一个底框部及一个设置于该底 框部后端的竖框部,所述曲柄同轴枢设于该竖框部,该阻力单元还具有一个枢设于该底框 部的阻力件及一个设置于该主架并介于该阻力件与所述曲柄之间以使所述曲柄带动该阻 力件的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每一支连接杆具有一个与对应的手摇杆的中段部枢接 的前端部、一个与对应的曲柄枢接的后端部及一个设置于该后端部并朝前倾斜延伸出的悬 吊部,每一支摆动杆顶端枢设于对应的连接杆的悬吊部前端,每一支踏杆具有一个与对应 的手摇杆的下枢接部枢接的前端部及一个与对应的摆动杆底端枢接的后端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所述连动单元还分别具有一个设置于该踏杆的前、后 端部之间的踏板。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椭圆机,该椭圆机包括一个机架单元;一个阻力单元,设 置于该机架单元,并具有二支能转动的曲柄;及二个连动单元,分别具有一支枢设于该机架 单元的手摇杆、一支枢接于该手摇杆与其中一支曲柄之间的连接杆、一支枢设于该连接杆 的摆动杆及一支枢接于该手摇杆与该摆动杆之间的踏杆,每一支手摇杆具有一个与该机架 单元枢接的上枢接部、一个下枢接部及一个连接于该上枢接部、该下枢接部之间的中段部, 每一支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手摇杆的中段部及对应的曲柄枢接,每一支踏杆两端分别 与对应的手摇杆的下枢接部及对应的摆动杆枢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该机架单元具有一个主架及一支设置于该主架前端并 朝上延伸出的立杆,所述手摇杆的上枢接部分别枢设于该立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该主架具有一个底框部、一个设置于该底框部前端的 前杆部及一个设置于该底框部后端的竖框部,该立杆从该前杆部朝上延伸出,所述曲柄同 轴枢设于该竖框部,该阻力单元还具有一个枢设于该底框部的阻力件及一个设置于该主架 并介于该阻力件与所述曲柄之间以使所述曲柄带动该阻力件的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每一支连接杆具有一个与对应的手摇杆的中段部枢接 的前端部、一个与对应的曲柄枢接的后端部及一个设置于该后端部并朝前倾斜延伸出的悬 吊部,每一支摆动杆顶端枢设于对应的连接杆的悬吊部前端,每一支踏杆具有一个与对应 的手摇杆的下枢接部枢接的前端部及一个与对应的摆动杆底端枢接的后端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所述连动单元还分别具有一个设置于该踏杆的前、后 端部之间的踏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椭圆机,该椭圆机包括一个机架单元;一个阻力单元,设 置于该机架单元,并具有二支能转动的曲柄;一个调整单元,具有一个设置于该机架单元的 驱动马达及一个能移动地设置于该机架单元前端的调整件,该驱动马达具有一支与该调整 件螺接的转动轴;及二个连动单元,分别枢接于该调整件与所述曲柄之间,所述连动单元分 别具有一支枢设于该调整件并由受该驱动马达所驱动的调整件带动以相对于该机架单元 移动的手摇杆及一支与该手摇杆枢接的踏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该机架单元具有一个主架及一个设置于该主架前端并朝上延伸出的导引件,该驱动马达设置于该主架前端,该调整件能移动地设置于该导引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该机架单元的导引件具有二支间隔设置的内管,该调 整件具有二支分别能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管、一块连接于所述外管顶端之间的顶连 接板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外管底端的底螺母座,该驱动马达枢设于该主架前端,该驱动马达 的转动轴朝上延伸出并与该底螺母座螺接,每一支手摇杆枢设于该顶连接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该调整单元还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导引件顶端并与该驱 动马达电连接的控制仪表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该机架单元的主架具有一个底框部及一个设置于该底 框部后端的竖框部,所述曲柄同轴枢设于该竖框部,该阻力单元还具有一个枢设于该底框 部的阻力件及一个设置于该主架并介于该阻力件与所述曲柄之间以使所述曲柄带动该阻 力件的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椭圆机,所述连动单元还分别具有一个设置于该踏杆的踏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调整单元驱使该调整件带动所述手摇杆相对 于该机架单元移动,让使用者可视运动需求调整所述踏杆带动二个踏板所产生的椭圆轨迹 的倾斜度。

图1是现有一种椭圆机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椭圆机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拆除部分外壳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拆除部分外壳后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3的左侧视图;图6是图3的右侧视图;图7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二个连动单元 的二个踏板产生一个倾斜度最大的椭圆轨迹;图8是一类似于图7的视图,说明所述踏板产生一个倾斜度较小的椭圆轨迹;图9是一类似于图8的视图,说明所述踏板产生一个倾斜度最小的椭圆轨迹;图10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一个连动单元前、后摆动的侧视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椭圆机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拆除部分外壳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椭圆机进行详细说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二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明白。在提出详细说明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参阅图2、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椭圆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椭圆机包括一个 机架单元10、一个阻力单元20、一个调整单元30及二个连动单元40。如图3、图5所示,该机架单元10具有一个主架11及一个设置于该主架11前端并朝上延伸出的导引件12。该主架11具有一个底框部111及一个设置于该底框部111后端的竖框部112。该导引件12具有二支前、后间隔设置于该底框部111前端的内管121。如图3、图5、图6所示,该阻力单元20设置于该机架单元10的主架11,并具有二 支同轴枢设于该竖框部112而可转动的曲柄21、一个枢设于该底框部111的阻力件22及一 个设置于该主架11并介于该阻力件22与所述曲柄21之间的传动机构23。在本实施例中, 该传动机构23具有一个与所述曲柄21同轴设置的第一皮带轮231、一个第二皮带轮232、 一条套设于该第一皮带轮231、第二皮带轮232之间的第一皮带233及一条套设于该第二皮 带轮232与该阻力件22之间的第二皮带234。所述曲柄21可经该传动机构23带动该阻力 件22。如图3、图5所示,该调整单元30具有一个枢设于该主架11的底框部111前端的 驱动马达31、一个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导引件12的调整件32及一个设置于该导引件12顶端 并与该驱动马达31电连接的控制仪表板33。该驱动马达31具有一支与该调整件32螺接的转动轴311。该调整件32具有二支 前、后间隔设置并分别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内管121的外管321、一块连接于所述外管321 顶端之间的顶连接板322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外管321底端的底螺母座323。在本实施例中, 该驱动马达31的转动轴311朝上延伸出并与该底螺母座323螺接。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连动单元40分别设置于该机架单元10的左、右两侧, 所述连动单元40分别具有一支枢设于该调整件32的手摇杆41、一支枢接于该手摇杆41与 其中一支曲柄21之间的连接杆42、一支枢设于该连接杆42的摆动杆43、一支枢接于该手 摇杆41与该摆动杆43之间的踏杆44及一个设置于该踏杆44的踏板45。每一支手摇杆41具有一个与该调整件32的顶连接板322枢接的上枢接部411、一 个下枢接部412及一个连接于该上枢接部411、下枢接部412之间的中段部413。每一支连接杆42具有一个与对应的手摇杆41的中段部413枢接的前端部421、一 个与对应的曲柄21枢接的后端部422及一个设置于该后端部422并朝前倾斜延伸出的悬 吊部423。每一支摆动杆43顶端枢设于对应的连接杆42的悬吊部423前端。每一支踏杆44具有一个与对应的手摇杆41的下枢接部412枢接的前端部441及 一个与对应的摆动杆43底端枢接的后端部442。 每一个踏板45固设于对应的踏杆44的前端部441、后端部442之间。借此,当使用者扳动所述手摇杆41并在所述踏板45上踩踏时,所述踏杆44即会 带动所述踏板45产生椭圆轨迹,以让使用者进行走步运动。再者,如图7、图8、图9所示,使用者并可经由该控制仪表板33控制该驱动马达 31,以驱动该调整件32带动所述手摇杆41相对于该机架单元10的导引件12上、下移动, 进而调整每一支踏杆44相对于该主架11的底框部111的倾斜程度,如此,所述踏杆44带 动所述踏板45产生的椭圆轨迹100也会同步产生倾斜度变化。如图7所示,当该调整件32带动所述手摇杆41相对于该导引件12下降至最低位 置时,所述踏杆44会相对于该主架11的底框部111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此时,所述踏 杆44带动所述踏板45所产生的椭圆轨迹100会呈前低后高且倾斜度最大的倾斜状态。[0055]如图8所示,当该调整件32带动所述手摇杆41相对于该导引件12上升时,所述踏杆44也会相对于该主架11的底框部111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此时,所述踏杆44带 动所述踏板45所产生的椭圆轨迹100也会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但是其倾斜度小于图7。如图9所示,当该调整件32带动所述手摇杆41相对于该导引件12上升至最高位 置时,所述踏杆44会相对于该主架11的底框部111呈近乎平行的状态,此时,所述踏杆44 带动所述踏板45所产生的椭圆轨迹100的倾斜度会最小。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也可视设计需求延长该导引件12的长度与该驱动马达31 的转动轴311的长度,以使该调整件32带动所述手摇杆41相对于该导引件12上升至最高 位置时,所述踏杆44会相对于该主架11的底框部111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态,如此,所述 踏杆44带动所述踏板45所产生的椭圆轨迹100也会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态。如此,随着所述踏板45的椭圆轨迹的倾斜度变化,使用者在进行走步运动时即会 使用到不同的肌肉群,举例来说,图7的椭圆轨迹100的倾斜度最大,因此使用者在运动时 主要会使用到小腿的肌肉群,相反地,图9的椭圆轨迹100的倾斜度最小,因此使用者在运 动时除了会使用到小腿的肌肉群外,也会使用到大腿与臀部的肌肉群。此外,如图3所示,由于每一个连动单元40的踏杆44枢设于该手摇杆41与该摆 动杆43之间,而非直接枢接于该曲柄21,而且,该摆动杆43可相对于该连接杆42摆动,因 此,该踏杆44带动该踏板45前、后移动的距离并不会受限于该曲柄21的长度,反而是枢接 于该曲柄21的连接杆42的前、后移动距离会受限于该曲柄21的长度,而且,由图10可知 该踏杆44带动该踏板45前、后移动的距离将会大于该连接杆42前、后移动的距离。要说明的是,在图10中是以左侧的连动单元40摆动至最前的状态与最后的状态 作说明,并将该手摇杆41与该调整件32的枢接点定义为I点、该手摇杆41与该连接杆42 的枢接点定义为II点与III点、及该手摇杆41与该踏杆44的枢接点定义为IV点与V点, 其中,Δ I II III (S卩,由I、II、III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相似于ΔΙ IV V,如此,由相似三 角形的比例关系可知,的长度(即,IV与V这两点之间的长度,也即该踏杆44带动该 踏板45前、后移动的最大距离)比上 ΠΓΙ的长度(该连接杆42前、后移动的最大距离), 会约等于Π 的长度比上Π 的长度,因此,虽然该连接杆42前、后移动的最大距离 Η 会 受限于该曲柄21的长度( Π 约等于两支曲柄21的长度相加),但是,由于Π 的长度大 于ΠΙ的长度,因此,该踏板45前、后移动的最大距离 必会大于_,即 会大于两 支曲柄21的长度相加,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可扩大使用者在运动时双脚跨动的步幅。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再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一、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单元30可驱使该调整件32带动所述手摇杆41上、下移动, 让使用者可视运动需求调整所述踏杆44带动所述踏板45所产生的椭圆轨迹100的倾斜 度,如此,随着所述踏板45的椭圆轨迹100的倾斜度变化,使用者在进行走步运动时即可锻 炼到不同的肌肉群。二、本实用新型连动单元40的踏杆44枢设于所述手摇杆41与所述摆动杆43之 间,而非直接枢接于所述曲柄21,而且,该摆动杆43可相对于该连接杆42摆动,因此,所述 踏杆44带动所述踏板45前、后移动的距离不会受限于所述曲柄21的长度,相较于现有技 术,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扩大使用者在运动时双脚跨动的步幅。[0064]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连动单元40也可省略掉该连接杆42与该摆动杆43, 每一个连动单元40只具有该手摇杆41、该踏杆44与该踏板45 (即如图1所示的连动装置 3 —般),其中,每一支踏杆44的后端部442改与对应的曲柄21枢接,使所述连动单元40 分别枢接于该调整件32与所述曲柄21之间,如此,该调整单元30也可调整所述踏杆44带 动所述踏板45所产生的椭圆轨迹100的倾斜度。参阅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 一较佳实施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省略掉该调整单元30。 该机架单元10具有一个主架11及一支设置于该主架11前端并朝上延伸出的立 杆13。该主架11具有一个底框部111及一个设置于该底框部111前端的前杆部113,该 立杆13从该前杆部113朝上延伸出。所述连动单元40的手摇杆41的上枢接部411分别枢设于该立杆13。如此,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也可有效扩大使用者在运动时双脚跨动的步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椭圆机,不但可供使用者视运动需求调整踏板的椭圆轨 迹的倾斜度,且可扩大使用者的运动步幅,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熟悉本 项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变化,因 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椭圆机,其特征在于,该椭圆机包括一个机架单元;一个阻力单元,设置于该机架单元,并具有二支能转动的曲柄;一个调整单元,具有一个设置于该机架单元的驱动马达及一个能移动地设置于该机架单元前端的调整件,该驱动马达具有一支与该调整件螺接的转动轴;及二个连动单元,分别具有一支枢设于该调整件并由受该驱动马达所驱动的调整件带动以相对于该机架单元移动的手摇杆、一支枢接于该手摇杆与其中一支曲柄之间的连接杆、一支枢设于该连接杆的摆动杆及一支枢接于该手摇杆与该摆动杆之间的踏杆,每一支手摇杆具有一个与该调整件枢接的上枢接部、一个下枢接部及一个连接于该上枢接部、该下枢接部之间的中段部,每一支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手摇杆的中段部及对应的曲柄枢接,每一支踏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手摇杆的下枢接部及对应的摆动杆枢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该机架单元具有一个主架及一个设置于该主架前端并朝上延伸出的导引件,该驱动马 达设置于该主架前端,该调整件能移动地设置于该导引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该机架单元的导引件具有二支间隔设置的内管,该调整件具有二支分别能移动地套设 于所述内管的外管、一块连接于所述外管顶端之间的顶连接板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外管底端 的底螺母座,该驱动马达枢设于该主架前端,该驱动马达的转动轴朝上延伸出并与该底螺 母座螺接,每一支手摇杆的上枢接部枢设于该顶连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单元还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导引件顶端并与该驱动马达电连接的控制仪表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该机架单元的主架具有一个底框部及一个设置于该底框部后端的竖框部,所述曲柄同 轴枢设于该竖框部,该阻力单元还具有一个枢设于该底框部的阻力件及一个设置于该主架 并介于该阻力件与所述曲柄之间以使所述曲柄带动该阻力件的传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支连接杆具有一个与对应的手摇杆的中段部枢接的前端部、一个与对应的曲柄枢 接的后端部及一个设置于该后端部并朝前倾斜延伸出的悬吊部,每一支摆动杆顶端枢设于 对应的连接杆的悬吊部前端,每一支踏杆具有一个与对应的手摇杆的下枢接部枢接的前端 部及一个与对应的摆动杆底端枢接的后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单元还分别具有一个设置于该踏杆的前、后端部之间的踏板。
8.一种椭圆机,其特征在于,该椭圆机包括一个机架单元;一个阻力单元,设置于该机架单元,并具有二支能转动的曲柄;及二个连动单元,分别具有一支枢设于该机架单元的手摇杆、一支枢接于该手摇杆与其 中一支曲柄之间的连接杆、一支枢设于该连接杆的摆动杆及一支枢接于该手摇杆与该摆动杆之间的踏杆,每一支手摇杆具有一个与该机架单元枢接的上枢接部、一个下枢接部及一 个连接于该上枢接部、该下枢接部之间的中段部,每一支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手摇杆 的中段部及对应的曲柄枢接,每一支踏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手摇杆的下枢接部及对应的摆 动杆枢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该机架单元具有一个主架及一支设置于该主架前端并朝上延伸出的立杆,所述手摇杆 的上枢接部分别枢设于该立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该主架具有一个底框部、一个设置于该底框部前端的前杆部及一个设置于该底框部后 端的竖框部,该立杆从该前杆部朝上延伸出,所述曲柄同轴枢设于该竖框部,该阻力单元还 具有一个枢设于该底框部的阻力件及一个设置于该主架并介于该阻力件与所述曲柄之间 以使所述曲柄带动该阻力件的传动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支连接杆具有一个与对应的手摇杆的中段部枢接的前端部、一个与对应的曲柄枢 接的后端部及一个设置于该后端部并朝前倾斜延伸出的悬吊部,每一支摆动杆顶端枢设于 对应的连接杆的悬吊部前端,每一支踏杆具有一个与对应的手摇杆的下枢接部枢接的前端 部及一个与对应的摆动杆底端枢接的后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单元还分别具有一个设置于该踏杆的前、后端部之间的踏板。
13.一种椭圆机,其特征在于,该椭圆机包括一个机架单元;一个阻力单元,设置于该机架单元,并具有二支能转动的曲柄;一个调整单元,具有一个设置于该机架单元的驱动马达及一个能移动地设置于该机架 单元前端的调整件,该驱动马达具有一支与该调整件螺接的转动轴;及二个连动单元,分别枢接于该调整件与所述曲柄之间,所述连动单元分别具有一支枢 设于该调整件并由受该驱动马达所驱动的调整件带动以相对于该机架单元移动的手摇杆 及一支与该手摇杆枢接的踏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该机架单元具有一个主架及一个设置于该主架前端并朝上延伸出的导引件,该驱动马 达设置于该主架前端,该调整件能移动地设置于该导引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该机架单元的导引件具有二支间隔设置的内管,该调整件具有二支分别能移动地套设 于所述内管的外管、一块连接于所述外管顶端之间的顶连接板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外管底端 的底螺母座,该驱动马达枢设于该主架前端,该驱动马达的转动轴朝上延伸出并与该底螺 母座螺接,每一支手摇杆枢设于该顶连接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单元还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导引件顶端并与该驱动马达电连接的控制仪表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该机架单元的主架具有一个底框部及一个设置于该底框部后端的竖框部,所述曲柄同 轴枢设于该竖框部,该阻力单元还具有一个枢设于该底框部的阻力件及一个设置于该主架 并介于该阻力件与所述曲柄之间以使所述曲柄带动该阻力件的传动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椭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动单元还分别具有一个设置于该踏杆的踏板。
专利摘要一种椭圆机,包括机架单元、设置于机架单元并具有二支曲柄的阻力单元、具有设置于机架单元的驱动马达与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单元并与驱动马达的转动轴螺接的调整件的调整单元、及二个分别具有枢设于调整件的手摇杆、枢接于手摇杆与其中一支曲柄之间的连接杆、枢设于连接杆的摆动杆及枢接于手摇杆与摆动杆之间的踏杆的连动单元,每支手摇杆具有与调整件枢接的上枢接部、下枢接部及连接于上、下枢接部之间的中段部,每支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手摇杆的中段部及对应的曲柄枢接,每支踏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手摇杆的下枢接部及对应的摆动杆枢接,驱动马达驱动调整件带动手摇杆相对于机架单元移动,从而调整踏杆带动踏板产生的椭圆轨迹的倾斜度。
文档编号A63B22/04GK201760032SQ201020272519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3日
发明者李三平, 赵鸿泽 申请人:翰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