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式游泳伞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45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式游泳伞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泳器具,尤其是呈伞形分布增加推动力并可充气产生浮力的充气式游泳伞蹼。
背景技术
在水中游泳时,如果浮力不足,容易沉入水中;同时由于肢体与水体接触面有限, 踩水、蹬水、划水、打水时反作用力小,不容易产生足够的推动力。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增加游泳的浮力和推动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呈伞形分布增加推动力并可充气产生浮力的充气式游泳伞蹼。由密封柔韧防水可充气材料制成,腿部的伞蹼张开时呈倒扣的漏斗状,手部的伞蹼张开时呈倒扣的碗状。均由绑带、内缘中心、气囊、蹼膜、外缘组成。绑带将内缘中心系于膝下或脚腕或手掌、手腕、肘下;气囊呈管状从内缘中心至外缘; 蹼膜从内缘至外缘连接在两条充气囊之间;外缘在划水张开时大于45度角而小于90度角, 收拢时小于45度角,手部的伞蹼前端可为固定式。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解决技术问题。1、充气式游泳伞蹼的绑带。绑带连接内缘中心,将内缘中心系于膝下或脚腕或手掌、手腕、肘下,可用搭扣、皮带扣、粘扣、系带等方式捆绑,以保证伞蹼不脱落。2、充气式游泳伞蹼的内缘中心。内缘中心作为气囊和蹼膜的内支撑边,由绑带固定连接在膝下或脚腕或手掌、手腕、肘下,接触肢体的部位须平滑柔软。3、充气式游泳伞蹼的气囊。气囊作为浮力装置和伞蹼支撑骨架,内边连接内缘中心,外边连接外缘,两侧各连接一片蹼膜,靠近内缘部位可互相连通,有充气孔。4、充气式游泳伞蹼的蹼膜。蹼膜作为伞蹼的主要划水面和张缩面,内边连接内缘中心,外边连接外缘,两侧各连接一只气囊,有足够的柔韧度。4、充气式游泳伞蹼的外缘。外缘作为伞蹼的张力环,连接气囊和蹼膜,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柔韧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充气式游泳伞蹼游泳时可绑扎在肢体上,踩水、蹬水、 划水、打水时,伞蹼张开,扩大肢体在运动方向上与水体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推动力;肢体划水后移动时,伞蹼收缩,缩小肢体在运动方向上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减小阻力。有利于节省体力,提高速度,增加浮力,减小风险,容易学会游泳,延长游泳时间。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游泳伞蹼的腿部伞蹼上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游泳伞蹼的腿部伞蹼侧视图。[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游泳伞蹼的手部伞蹼上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游泳伞蹼的手部伞蹼侧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游泳伞蹼的手部伞蹼后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游泳伞蹼的典型实施例示意图。图中1.绑带,2.内缘中心,3.气囊,4.充气孔,5.蹼膜,6.外缘,7.张开时,8.收缩时,9.手部前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充气式游泳伞蹼的绑带⑴连接内缘中心(2),内缘中心(2)连接气囊(3) 和蹼膜(5)。连接气囊C3)和蹼膜( 相间互相连接,并连接外缘(6)。气囊C3)上有充气孔⑷。图2中,充气式游泳伞蹼的绑带(1)将内缘中心( 缚于膝下或脚腕上。气囊(3)、 蹼膜(5)和外缘(6)张开时(7)扩大有效面积,增加推力,收缩时⑶缩小迎水面积,减小阻力。图3中,充气式游泳伞蹼的绑带(1)连接内缘中心0),内缘中心(2)连接气囊(3) 和蹼膜(5)。连接气囊C3)和蹼膜( 相间互相连接,并连接外缘(6)。气囊C3)上有充气孔⑷。图4、图5中,充气式游泳伞蹼的绑带⑴将内缘中心(2)缚于手掌、手腕及肘下。 气囊(3)、蹼膜( 和外缘(6)张开时(7)扩大有效面积,增加推力,收缩时(8)缩小迎水面积,减小阻力。手部前端(9)可为固定式。图6是本实用新型充气式游泳伞蹼的典型实施例。
权利要求1.充气式游泳伞蹼,其特征是由密封柔韧防水可充气材料制成,腿部的伞蹼张开时呈倒扣的漏斗状,手部的伞蹼张开时呈倒扣的碗状,均由绑带、内缘中心、气囊、蹼膜、外缘组成,有将内缘中心系于膝下或脚腕或手掌、手腕、肘下的绑带,气囊呈管状从内缘中心至外缘,蹼膜从内缘至外缘连接在两条充气囊之间,外缘在划水张开时大于45度角而小于90 度角,收拢时小于45度角,手部的伞蹼前端可为固定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呈伞形分布增加推动力并可充气产生浮力的充气式游泳伞蹼。由密封柔韧防水可充气材料制成,腿部的伞蹼张开时呈倒扣的漏斗状,手部的伞蹼张开时呈倒扣的碗状。均由绑带、内缘中心、气囊、蹼膜、外缘组成。绑带将内缘中心系于膝下或脚腕或手掌、手腕、肘下;气囊呈管状从内缘中心至外缘;蹼膜从内缘至外缘连接在两条充气囊之间;外缘在划水张开时大于45度角而小于90度角,收拢时小于45度角,手部的伞蹼前端可为固定式。游泳时可绑扎在肢体上,踩水、蹬水、划水、打水时,伞蹼张开,增加推动力;肢体划水后移动时,伞蹼收缩,减小阻力。有利于节省体力,提高速度,增加浮力,减小风险,容易学会游泳,延长游泳时间。
文档编号A63B31/16GK201978416SQ20102068908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5日
发明者李轩 申请人:李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