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77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提供多重健身训练及兼具虚拟游戏效能的辅助架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构造,如图I所示,主要包括前架组I及后架组2,上方分别设有摇摆架3及固定架4,该固定架4是用来固定自行车5的轮轴,在该前架组I及后架组2上均设有滚轮6,且利用一连结设备7将前架组I及后架组2的滚轮6加以连结,当踩动自行车5使其后轮转动且同时驱动后架组2的滚轮6时,该连结设备7会连带带动前架组I的滚轮6转动而使自行车5的前轮也随之转动,而达到转动运行的目的;
然而,此现有构造的滚轮6是被固设于前架组I及后架组2上,对运动者而言都仅是模拟到平坦路面的感受,并无法模拟到粗糙路面感受,而若要感受不同状态的话,则必需要费力拆卸置换架体的滚轮6,相当的不便,再者,此现有构造的辅助架组并无法调整架体的高低,也即无法令运动者有上下坡路况的感受,整体而言的模拟设计并不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通过该后调整组,使本辅助架组达到高低调整的效能而使自行车能达到定点模拟上下坡运动的健身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包括一前固定架组,包括底承架及旁支架,顶端设有置放体,该置放体的一端延伸设有前调整杆,前调整杆上贯穿并列设有固定距离的贯穿孔洞;—后调整组,包括前立部及后立杆,分别延伸设有第一支撑架、调整部、第二支撑架及调整杆,并通过横杆与后滚轮组底端的侧架固设在一起;一前滚轮组与一后滚轮组,均包括一底座、一移动座、一滚轮组、一摇摆架及一固定架;底座的上方延伸设有置放座,并能够供调整块固设于其上,前端延伸有一延伸杆,延伸杆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孔洞;移动座适当位置处设有贯穿部,通过杆体将移动座固设于底座上,移动座的适当位置处凸设有一衔接块,该衔接块横向衔设有一支杆;滚轮组包括滚轮、套盖及螺栓;摇摆架与延伸杆相连接,上端设有垂直贯穿槽;固定架一端设有剖槽,其内设有弹性组件,利用卡栓与自行车的前轮轴心枢设在一起;一连接组,包括一外管、一内管及枢接头,该枢接头与滚轮的轴心相枢设。上述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中,该前滚轮组的底座底部枢设有多个滑移件,其中,该滑移件为滑轮或由塑料、亚克力的物质所构成的块状或片状物。
上述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中,该调整部与调整块的构件型态为油压缸、螺帽。上述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中,该摇摆架一端与延伸杆相枢接的位置还设有培林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包括一前固定架组,包括底承架及旁支架,顶端设有置放体,该置放体的一端延伸设有前调整杆,前调整杆上贯穿并列设有固定距离的贯穿孔洞;一后调整组,包括前立部及后立杆,分别延伸设有第一支撑架、调整部、第二支撑架及调整杆,并通过横杆与后滚轮组底端的侧架固设在一起;一前滚轮组与一后滚轮组,均包括一底座、一移动座、一滚轮组、一摇摆架及一固·定架;底座的上方延伸设有置放座,并能够供调整块固设于其上,前端延伸有一延伸杆,延伸杆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孔洞;移动座适当位置处设有贯穿部,通过杆体将移动座固设于底座上,移动座的适当位置处凸设有一衔接块,该衔接块横向衔设有一支杆;滚轮组包括滚轮、套盖及螺栓;摇摆架与延伸杆相连接,上端设有垂直贯穿槽;固定架一端设有剖槽,其内设有弹性组件,利用卡栓与自行车的前轮轴心枢设在一起;一连接组,包括一外管、一内管及枢接头,该枢接头与滚轮的轴心相枢设;一发射装置,与辅助架组的各感应系统有电性连接;一接收装置,接收由发射装置所发出的信号。一解读系统,解读接收装置所接受的信号后转换成影像呈现。上述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中,该前滚轮组的底座底部枢设有多个滑移件,其中,该滑移件为滑轮或由塑料、亚克力的物质所构成的块状或片状物。上述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中,该调整部与调整块的构件型态为油压缸、螺帽。上述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中,该摇摆架一端与延伸杆相枢接的位置还设有培林构件。上述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中,该接收装置与解读系统设于同一硬设备中,或为分开的两个硬设备。本发明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通过前滚轮组及后滚轮组的可移动结构,使本辅助架组因可随意变换滚轮表面样态而使自行车具有模拟不同路况的健身效果。本发明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通过感应系统的增设,使该辅助架组具有虚拟游戏对应的功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I为现有健身车运动器材的立体组合示意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的侧视作动图;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立体组合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前架组I后架组2摇摆架3固定架4自行车5滚轮6连结设备7本发明前固定架组11底承架111旁支架112顶端1121置放体113前调整杆1131贯穿孔洞1132后滚轮组14后调整杆1411固定栓16后调整组12前立部121后立杆122第一支撑架1211调整部1212第二支撑架1221调整杆1222横杆123侧架148前滚轮组13底座131、141移动座 132、142滚轮组133、143摇摆架 134、144固定架135、145滑移件1311固定槽孔1312置放座1313调整块137、147贯穿部1321杆体136、146衔接块 1322支杆1371、1471滚轮 1331、1431套盖1332螺栓 1333延伸杆1314孔洞1315培林构件1316垂直贯穿槽1341剖槽135弹性组件1352、1452剖槽1351、1451贯穿孔洞 1412

自行车16连接组15外管151内管152枢接头153轴心 1334、1434前轮161后轮162
卡栓1353、1453发射装置17接收装置18解读系统19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本发明有关一种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主要包括有一前固定架组11,该前固定架组具有一底承架111,两侧延伸而上设有旁支架112,藉此形成一立体架型,于两侧的旁支架112的顶端1121间枢设有一置放体113,该置放体113为呈凹槽状,且一端延伸有前调整杆1131,该前调整杆1131上适当位置贯穿并列设有固定距离的贯穿孔洞1132,该前调整杆1131是可与后滚轮组14的后调整杆1411相互套合并通过固定栓16进行调整固定的功能;
一后调整组12,分别具有前立部121、后立杆122,前立部121延伸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架1211及调整部1212,后立杆122两侧平行延伸设有第二支撑架1221及调整杆1222,两第二支撑架1221的顶端及第一支撑架1211的顶端是通过一横杆123并与后滚轮组14底端的侧架148固设在一起,而该调整部1212及调整杆1222是可相互套合在一起,据此使该后调整组12呈现一三角立体锥状,且利用该调整杆1222可于该调整部1212内进行伸缩调整效能的特点,连带进行第一支撑架1211及第二支撑架1221间的角度调整而使后滚轮组14具有高度调整的效能,而该调整部1212的构件型态可为油压缸、螺帽等,相对于调整部1212与调整杆1222的调整形态也可为油压伸缩或螺合伸缩;一前滚轮组13,具有一底座131、一移动座132、一滚轮组133、一摇摆架134及一固定架135,该底座131的底部枢设有多个滑移件1311,顶部前后端相对设有两组固定槽孔1312,适当位置处延伸设有置放座1313,可供调整块137固设于其上,其中,该滑移件1311可为滑轮或由塑料、亚克力或其它摩擦系数低的物质所构成的块状或片状物;移动座132是设于底座131顶部两组固定槽孔1312间,该移动座132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贯穿部1321,通过杆体136依序贯穿固定槽1312及贯穿部1321后,可将该移动座132固设于底座131上,并可令该移动座132于该底座131上左右移动;移动座132上方适当位置处纵向凸设有一衔接块1322,该衔接块1322是横向衔设有一支杆1371,该支杆1371是可与调整块137的一端套合并可据以进行伸缩调整,该支杆1371的与衔接块1322的衔合方式可为活动,也可为固设,而该调整块137的构件型态可为油压缸,也可为螺帽,相对于调整块137与支杆1371的调整形态也可为油压伸缩或螺合伸缩;滚轮组133包括滚轮1331、π型套盖1332及螺栓1333,该滚轮组133的滚轮1331两侧是卡制于π型套盖1332内,并利用螺栓1333螺合π型套盖1332及移动座132,而将滚轮1331固设于移动座132之上并可据以转动,而该滚轮1331的表面概分有多个区段,每区段是呈不同粗细程度的纹路;底座131的前端延伸设有一 L型延伸杆1314,延伸杆1314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孔洞1315,其内设有培林构件1316并可供摇摆架134的一端穿置固设;摇摆架134是呈Y字状,底端利用培林构件1316穿置于延伸杆1314的孔洞1315内并得以转动,其上端则设有垂直贯穿槽1341,并使固定架135可贯穿设置于该垂直贯穿槽1341内; 该固定架135是呈双倒L状,一端设有剖槽1351,该剖槽1351内并设置有弹性组件 1352 ;一后滚轮组14,该后滚轮组14的结构与前滚轮组13相同,同样具有一底座141、一移动座142、一滚轮组143、一摇摆架144及一固定架145,同样利用杆体146的设置使移动座142可于底座141上左右移动,同样利用调整块147与支杆1471的结合据以操纵移动座142的移动,然与前滚轮组13不同之处是在于,该前滚轮组13的底部所枢设的是为滑移件1311,而后滚轮组14的底端两侧是设有侧架148,通过横杆123可将后调整组12与后滚轮组14的侧架148固设在一起;该后滚轮组14的一端延伸设有后调整杆1411,该后调整杆1411是呈中空状,可供置放体113的前调整杆1131套置,且该后调整杆1411上适当位置也贯穿并列设有固定距离的贯穿孔洞1412,利用前调整杆1131与后调整杆1411的可伸缩调整的特性,并通过固定栓16同时穿透卡制前调整杆1131与后调整杆1411的贯穿孔洞1132、1412,则可达到调整前固定架组11与后调整组12间距离的效能而能使不同尺寸大小的自行车16适用;一连接组15,是由一外管151其内穿套一内管152且于两端设有枢接头153所构成,该内管152通过枢接头153分别与前滚轮组13与后滚轮组14的滚轮1331、1431的轴心1334、1434相连接,当后滚轮组14的滚轮1431转动时,通过轴心1434的带动连接组15的内管152 —并转动;当运动者想在室内利用自行车16达到运动目的或想要自我训练模拟自行车运动时,仅需将一般的自行车16放置于组合起来的辅助架组上,然后调整前调整杆1131及后调整杆1411达到适当的距离,并利用固定栓16同时穿透卡制前调整杆1131及后调整杆1411的贯穿孔洞1132、1412达到固定的效能后,再使自行车16的前轮161与后轮162分别被置放摇摆架134、144及固定架135、145内部,并利用卡栓1353、1453穿过固定架135、145的剖槽1351、1451后与自行车16的前轮161与后轮162的轴心1611、1621卡合固定,并将弹性组件1352、1452卡制于卡栓1353、1453的下方,同时令自行车16的前轮161与后轮162与前滚轮组13及后滚轮组14的滚轮1331、1431接触;当使用者要进行踩踏自行车运动甚至于左右摆动的运行时,只需踩动自行车16而驱动后轮162转动时,该后轮162便会带动后滚轮组14上的滚轮1431跟着转动,该后滚轮组14的滚轮1431也动带动连接组15的内管152跟着转动,连带使得前滚轮组13的滚轮1331也跟着转动而促使自行车16的前轮161也随之转动,由于摇摆架134、144具有可左右摆动的功能,且前滚轮组13的底座131所枢设的是为滑移件1311,在踩踏驱动的同时,也能令自行车16具有左右转动及摆动的模拟功效;在骑乘自行车的实际状况上,总会遇到不同的路况,本发明由于前滚轮组13及后滚轮组14的滚轮1331、1431表面具有不同粗细的纹路,且该些滚轮组133、143均可通过移动座132、142于底座131、141上进行左右移动,因此可以很简易地置换不同滚轮1331、1431,以达到不同路况的模拟效能;另外,在骑乘自行车的实际状况上,总会遇到上坡及下坡的路况,本发明可利用后调整组12可通过调整杆1222的伸缩达到使第一支撑架1211与第二支撑架1221间具有角度调整的功能,而使得后置于其上的滚轮驱动组14能呈现上下高低调整的效能,进而达到模拟自行车16上下坡运行的状况,如图5的所示。请再参阅图6所示,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展现,主要是架构在本发明的原结构上,但在置放体113、滚轮1331、1431、后调整组12及摇摆架134的适当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感应系统(图中未标示),藉以分别感应自行车的方向、车速及上下坡讯息,并使该些感应系统的讯息连接汇整至一发射装置17、通过该发射装置17使讯息能为一接收装置18所接收,并使该接收装置18能将该些讯息连接至解读系统19,利用解读系统中的软件,便能将该些讯息转换成影像展现,如此便能达到实体与虚拟互动模式的效能,其中,该解读主机19可为单一具有屏幕的机体,也可为其一具有屏幕的多个机。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前固定架组,包括底承架及旁支架,顶端设有置放体,该置放体的一端延伸设有前调整杆,前调整杆上贯穿并列设有固定距离的贯穿孔洞; 一后调整组,包括前立部及后立杆,分别延伸设有第一支撑架、调整部、第二支撑架及调整杆,并通过横杆与后滚轮组底端的侧架固设在一起; 一前滚轮组与一后滚轮组,均包括一底座、一移动座、一滚轮组、一摇摆架及一固定架; 底座的上方延伸设有置放座,并能够供调整块固设于其上,前端延伸有一延伸杆,延伸杆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孔洞; 移动座适当位置处设有贯穿部,通过杆体将移动座固设于底座上,移动座的适当位置处凸设有一衔接块,该衔接块横向衔设有一支杆; 滚轮组包括滚轮、套盖及螺栓; 摇摆架与延伸杆相连接,上端设有垂直贯穿槽; 固定架一端设有剖槽,其内设有弹性组件,利用卡栓与自行车的前轮轴心枢设在一起; 一连接组,包括一外管、一内管及枢接头,该枢接头与滚轮的轴心相枢设。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前滚轮组的底座底部枢设有多个滑移件,其中,该滑移件为滑轮或由塑料、亚克力的物质所构成的块状或片状物。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整部与调整块的构件型态为油压缸、螺帽。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摇摆架一端与延伸杆相枢接的位置还设有培林构件。
5.一种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前固定架组,包括底承架及旁支架,顶端设有置放体,该置放体的一端延伸设有前调整杆,前调整杆上贯穿并列设有固定距离的贯穿孔洞; 一后调整组,包括前立部及后立杆,分别延伸设有第一支撑架、调整部、第二支撑架及调整杆,并通过横杆与后滚轮组底端的侧架固设在一起; 一前滚轮组与一后滚轮组,均包括一底座、一移动座、一滚轮组、一摇摆架及一固定架; 底座的上方延伸设有置放座,并能够供调整块固设于其上,前端延伸有一延伸杆,延伸杆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孔洞; 移动座适当位置处设有贯穿部,通过杆体将移动座固设于底座上,移动座的适当位置处凸设有一衔接块,该衔接块横向衔设有一支杆; 滚轮组包括滚轮、套盖及螺栓; 摇摆架与延伸杆相连接,上端设有垂直贯穿槽; 固定架一端设有剖槽,其内设有弹性组件,利用卡栓与自行车的前轮轴心枢设在一起; 一连接组,包括一外管、一内管及枢接头,该枢接头与滚轮的轴心相枢设;一发射装置,与辅助架组的各感应系统有电性连接; 一接收装置,接收由发射装置所发出的信号。
一解读系统,解读接收装置所接受的信号后转换成影像呈现。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前滚轮组的底座底部枢设有多个滑移件,其中,该滑移件为滑轮或由塑料、亚克力的物质所构成的块状或片状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整部与调整块的构件型态为油压缸、螺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摇摆架一端与延伸杆相枢接的位置还设有培林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收装置与解读系统设于同一硬设备中,或为分开的两个硬设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主要包括有前固定架组、后调整组、前滚轮组、后滚轮组及连接组,利用此辅助架组结构,可令各种尺寸及种类的自行车,在任何时间及地点进化成具有健身功效的健身器材外,进一步利用该后调整组、前滚轮组及后滚轮组的可调整变化功效,而能达到具有多重健身效能变化,更进一步利用感应系统的增设,辅之与计算机软、硬件的连结,使该辅助架组具有虚拟游戏对应的功能。
文档编号A63F13/00GK102755724SQ20111021953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8日
发明者万国辉 申请人:万国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