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轮距的车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529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节轮距的车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车(车模)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前后轮距的车底。
背景技术
玩具车(车模)各式各样,总体来讲都是由车底上配上各式各样的车身壳体组成。 由于玩具车的种类多,大小形态多样,开发出一种新的大小或型号的玩具车不光需要开发设计车身壳体,还需要设计开发与车身配合的车底。由于车底的功能主要是支撑车身,通过车轮带动玩具车运动。车底的结构(遥控车底)一般都包括车底主体、连接在车底主体上的前轮转向功能组件和后轮驱动组件以及电源等部件组成,而现有的车底一般都尺寸固定, 不能调节车底长度,尤其是不能调节前后车轮的距离,这样就迫使每一款不同尺寸的车型就要开发配对一款特有的车底,这样就增加了开发成本,而且也增加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还大大的增加了开发设计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调节前后轮距的车底,该车底可以适用于多款玩具车。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轮距的车底,包括车底主体、前转向功能组件和后驱动牙箱组件;所述后驱动牙箱组件包括连接伸缩杆、壳体、伸缩杆压件、马达组件和车轮组件;所述马达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并给所述车轮组件提供动力;所述车轮组件连接在壳体的下方; 所述伸缩杆压件将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在车底主体上。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轮距的车底,其壳体包括牙箱上壳和牙箱下壳,所述伸缩杆通过伸缩杆压件固定在牙箱下壳上。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轮距的车底,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端和调节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车底主体上,所述调节端由伸缩杆压件固定在牙箱下壳上。更优选地,所述伸缩杆的调节端上和牙箱下壳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环形纹。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轮距的车底,所述伸缩杆的调节端上设置有贯穿环形纹的凹槽,所述牙箱下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连接的凸骨。更优选地,所述凸骨的截面为倒U形,对应地,所述凹槽为U形槽,所述凸骨能松配在所述凹槽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和调节端中间设置有U 形弯结构,所述U形弯连接伸缩杆的固定端和调节端。优选地,所述马达组件包括马达和连接在马达轴上的齿轮。优选地,车轮组件包括车轮、连接车轮的车轮轴和设置在车轮轴上的轴上齿轮。优选地,车底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为所述车底供应电能,如为所述马达组件和前转向功能组件提供电能。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轮距的车底,连接伸缩杆和牙箱下壳上都设置有环形纹(螺纹),通过调节两者间环形纹啮合的位置,可以调节前后车轮中心距离,调节轮距可以使得该车底可以搭配不同的车身,减少了一些重复的开发设计工作。连接伸缩杆中间采用U形弯结构,连接杆一般都是用胶质材料制成,依靠胶件自身的弹性,配备有本实用新型的玩具车在行走时因地面不平整而引起的震动可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可有效防止玩具车行走时上下跳动,该U形弯结构还可以代替传统的减震弹簧,减少了材料成本和组装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连接伸缩杆和牙箱下壳上的环形纹的配合,使得牙箱组件可依连接伸缩杆位支点左右旋转任何角度,连接伸缩杆上的环形槽与牙箱下壳的凸骨对应松配着,将牙箱组件的旋转控制在一个小角度范围内,玩具车行走在不平整的地面时,牙箱组件左右转动使两后轮与地面的接触力度保持一致。当玩具车直线或后退时,玩具车的两后轮与地面接触力度一致可避免出现偏移问题。当车模左右转弯时,车身在离心力作用下,重心会向一侧偏移,通过牙箱组件的左右转动能修正车模的重心偏移问题,从而可以保证车模在转弯时,轮子与地面的接触力度左右对称,车模的左右转弯半径大小得到些保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调节轮距的车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后驱动牙箱的底部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后驱动牙箱去掉牙箱上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后驱动牙箱的链接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牙箱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调节轮距的车底,包括车底主体1、前转向功能组件2和后驱动牙箱组件3 ;如图2和图3所示,前转向功能组件2 与车底主体连接,前转向功能组件2包括前车轮等部件;所述后驱动牙箱组件3包括连接伸缩杆31、壳体32、伸缩杆压件34、马达组件35和车轮组件36 ;所述马达组件35设置在壳体 32内,并给所述车轮组件36提供动力;所述车轮组件36连接在壳体32的下方;所述伸缩杆压件34将伸缩杆3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32上,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在车底主体 1上。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轮距的车底,其壳体32包括牙箱上壳321和牙箱下壳322,所述伸缩杆31通过伸缩杆压件34固定在牙箱下壳322上。如图4所示,所述伸缩杆31包括固定端311和调节端312,所述固定端311固定在车底主体1上,所述调节端312由伸缩杆压件34固定在牙箱下壳322上。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伸缩杆31的调节端312上设置有环形纹(或凸起的螺纹)3121、牙箱下壳322上也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环形纹(或凸起的螺纹)3221。连接伸缩杆31和牙箱下壳322上都设置有环形条纹(螺纹),通过调节两者间环形纹啮合的位置,可以调节前后车轮中心距离,调节轮距可以使得该车底可以搭配不同的车身,减少了一些重复的开发设计工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31的调节端312上还设置有贯穿环形纹3121的凹槽3122,所述牙箱下壳322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3122配合连接的凸骨 3222,如图中所示,所述凸骨3222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凹槽3122为U形槽,这样凸骨3222在凹槽3122中松配,限制后驱动牙箱3绕链接伸缩杆31在一定小范围内旋转。连接伸缩杆和牙箱下壳上的环形纹的配合,使得牙箱组件可依连接伸缩杆位支点左右旋转任何角度, 连接伸缩杆上的环形槽与牙箱下壳的凸骨对应松配着,将牙箱组件的旋转控制在一个小角度范围内,玩具车行走在不平整的地面时,牙箱组件左右转动使两后轮与地面的接触力度保持一致。当玩具车直线或后退时,玩具车的两后轮与地面接触力度一致可避免出现偏移问题。当车模左右转弯时,车身在离心力作用下,重心会向一侧偏移,通过牙箱组件的左右转动能修正车模的重心偏移问题,从而可以保证车模在转弯时,轮子与地面的接触力度左右对称,车模的左右转弯半径大小得到些保证。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311和调节端312中间设置有U形弯313结构,所述U形弯313连接伸缩杆31的固定端311和调节端312。连接伸缩杆31中间采用U形弯313结构,连接杆一般都是用胶质材料制成,依靠胶件自身的弹性,配备有本实用新型的玩具车在行走时因地面不平整而引起的震动可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可有效防止玩具车行走时上下跳动,该U形弯结构还可以代替传统的减震弹簧,减少了材料成本和组装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马达组件35包括马达351和连接在马达轴上的齿轮352。车轮组件36包括车轮361、连接车轮的车轮轴362和设置在车轮轴上的轴上齿轮363。所述马达组件35通过齿轮352和车轮轴上的齿轮363啮合,而带动车轮组件运动。进一步地,车底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为所述车底供应电能,如为所述马达组件35、前转向功能组件2或车体上的其他用电的电子设备提供电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节轮距的车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主体、前转向功能组件和后驱动牙箱组件;所述后驱动牙箱组件包括连接伸缩杆、壳体、伸缩杆压件、马达组件和车轮组件; 所述马达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并给所述车轮组件提供动力;所述车轮组件连接在壳体的下方;所述伸缩杆压件将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在车底主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轮距的车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牙箱上壳和牙箱下壳,所述伸缩杆通过伸缩杆压件固定在牙箱下壳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轮距的车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端和调节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车底主体上,所述调节端由伸缩杆压件固定在牙箱下壳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轮距的车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的调节端上和牙箱下壳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环形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轮距的车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的调节端上设置有贯穿环形纹的凹槽,所述牙箱下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连接的凸骨。
6.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可调节轮距的车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和调节端中间设置有U形弯结构,所述U形弯连接伸缩杆的固定端和调节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轮距的车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包括马达和连接在马达轴上的齿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轮距的车底,其特征在于,车轮组件包括车轮、连接车轮的车轮轴和设置在车轮轴上的轴上齿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轮距的车底,其特征在于,车底还包括电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轮距的车底,包括车底主体、前转向功能组件和后驱动牙箱组件;所述后驱动牙箱组件包括连接伸缩杆、壳体、伸缩杆压件、马达组件和车轮组件;所述伸缩杆压件将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在车底主体上,所述壳体包括牙箱上壳和牙箱下壳,所述伸缩杆通过伸缩杆压件固定在牙箱下壳上,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端和调节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车底主体上,所述调节端由伸缩杆压件固定在牙箱下壳上,连接伸缩杆和牙箱下壳上都设置有环形条纹,通过调节两者间环形纹啮合的位置,可以调节前后车轮中心距离,使得该车底可以搭配不同的车身,减少了一些重复的开发设计工作。
文档编号A63H17/26GK201988174SQ201120048148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5日
发明者周益波 申请人:周益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