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毛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44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羽毛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羽毛球。
背景技术
采用人工材料代替天然鹅鸭羽毛来制作羽毛球是产业界和羽毛球运动界的一个理想。因为鹅鸭毛羽毛球的耐打性太差,导致运动员频频换球,并使打球成本大大提高;同时鹅鸭毛羽毛球生产工艺繁杂、材料本身的成本也较高。但是,这种材料替换所隐藏的技术困难决非一般人所能想象。产业界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已经超过20年,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任何一种人工材料代替鹅鸭毛制成的羽毛球在综合性能上达到优质鹅鸭毛羽毛球的水平。现有塑料羽毛球的综合性能根本满足不了水平稍好的业余选手的技术要求,更是被专业运动员所遗弃。直到2008年,才开始出现具有实用价值的羽毛球专用人工羽毛;到 2010年,才有采用人工羽毛制成的羽毛球上市。但这种采用人工羽毛制成的羽毛球仍然存在旋转速度不够、生产工艺复杂或者是超重的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达到优质鹅毛球的水准。影响羽毛球综合性能的,共有七大要素重量、重量分布、重心位置、球体支撑强度、正面风阻力(或称轴向风阻力)、绕轴风阻力和抗击打耐力。相应地就产生三大技术难关材料关、结构关和工艺关。这七大要素和三大技术难关的任何一项不能达标,羽毛球就不能被运动员所接受,也就难以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因此在考核一种羽毛球新技术是否实用时,要从上述七大要素三大难关进行综合评判。换句话说小小的羽毛球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多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紧密关联,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微小调整都会带动全系统综合性能的改变。从检索到的跨度超过20年的专利说明书来看,绝大部分是针对某一子系统的单独改造,而且大都是基于理论假想的设计,未经实际验证。所以几乎全部都不具有实用性、或者无法实现。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历经20余年,截止到2008 年,除了鹅鸭羽毛球和性能有缺陷的塑料羽毛球之外没有任何具实用价值的新型羽毛球出现。其中重量、重量分布和旋转是目前球体材料人工化过程中最难解决的要素。羽毛球对重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其敏感度达到0. 1克数量级,也就是说在一些关键部位,只要 0. 1克的重量改变就会引起羽毛球整体性能的重大变化。现有的塑料羽毛球和人工羽毛的球裙部分大都超重。羽毛球的重心最好落在球头和球体连接部附近。如果裙部太重,重心上移,羽毛球极易翻滚;如果裙部过轻,重心过于下移,则球头下坠,也影响性能。但从工程技术上来讲,羽毛球裙部的重量越轻越好,因为在保证羽毛球球体有足够支撑强度的前提下把产品做得更轻是一个高难的技术问题,而掌握了超轻的裙部制造技术后,再进行配重则是很容易解决的。有些人工材料羽毛球为了减重,就把球裙支杆做得很细、球裙做得很薄。重量是达标了,但强度不够了,球也不旋转了。羽毛球是否能稳定旋转是非常关键的。 绕轴风阻力就是用来推动羽毛球绕轴旋转的。羽毛球飞行时绕轴旋转不但可以稳定其飞行过程,而且能有效消耗部分飞行动能,在羽毛球被大力扣杀时,有一定的减速作用,使其飞行速度更符合运动的要求。所以说,人工材料羽毛球的开发永远面临六大要素、三大难关的互相制约,只考虑某一方面的性能是不行的。整体球裙的塑料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是球裙支杆太软,对球裙的支撑强度不够,并且略有超重。近年出现的人工羽毛制成的羽毛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羽梗采用尼龙塑料制成人工羽毛,再由这种人工羽毛制成羽毛球,另一种是羽梗采用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制成的羽毛球。对于上述第一种人工材料羽毛球来讲,由于为了确保球裙部分的支撑强度,羽梗不能制的太细。因此,这种人工羽毛略有超重。不得不采取折中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采用15根羽毛来制球。另一种人工羽毛采用超细复合材料杆件来制作羽梗。这种人工羽毛具有突出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强度高而重量很轻。但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这种羽梗上下是一样粗细的, 为了确保人工羽毛头部不超重,这种羽梗就不能做得太粗。由于羽梗很细,就带来两个生产工艺上的问题一是羽毛根部太轻,制成羽毛球时需要进行额外配重;二是由于羽梗很细, 人工羽毛和球头连接时容易松动并容易跑偏。特别是羽梗受到直接的击打时,会在球头上形成一个很大和向心压力,由于球头材料相对较软,羽梗插孔就容易扩张,导致人工羽毛的松动。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在球头上设置一个增强抗压件。方法是采用塑胶材料制作一个含有小孔的圆形压片或圆环形压片附着于球头上,人工羽毛穿过压片上的小孔后再插植于球头上。这样处理后,羽梗上的向心压力就由这种增强抗压件来承担了,从而保护了球头。为了进一步解决配重和定位问题,还可以在人工羽毛和球头的连接部位设置一个配重线圈。采用这种方式具有工艺简单而效果优异的特点,这样制成的人工羽毛球在性能上非常突出,可以替代目前的标准天然羽毛球。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能更好的新型羽毛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羽毛球,包括球头、人工羽毛和加固圈,其特征在于该羽毛球还包括一个增强抗压件,所述增强抗压件包括一个含有小孔的压片,所述增强抗压件附着在球头上,人工羽毛的羽梗穿过压片上的小孔后再插植于球头上。最简单的增强抗压件就是一个含有小孔的压片,这种压片可以是一种圆形片体, 也可以是圆环状片体,或者其它异形片体。这种压片可以采用胶粘剂粘贴在球头上。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增强抗压件还包括一个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可以使增强抗压件牢固地安装在球头上。这种连接头可以是直插式的,也可以是螺旋式的。为了进一步解决配重和定位问题,该羽毛球在人工羽毛和增强抗压件的连接处还可以设置配重固定线圈。制作人工羽毛羽梗的材料有很多,但最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羽梗是采用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棒材制成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强度,这种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棒材还包含有塑胶材料制成的外包增强层。所述增强纤维最好是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本实用新型羽毛球解决了人工羽毛球一直面临的重量和强度之间的矛盾难题,具有重量轻而强度好的特点,综合性能优越、而耐打性好。同时,生产工艺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一种本实用新型羽毛球由中轴线附近剖开后的示意图。图2和图3分别是一种本实用新型羽毛球的增强抗压件的放大正视图和俯视图。图4是另一种本实用新型羽毛球的增强抗压件的正视图,含有螺旋式连接头。图5是一种最简单的增强抗压件示意图。图6是一种本实用新型羽毛球示意图,含有配重固定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羽毛球,包括球头11、16根人工羽毛13、腰部加固圈14和一个增强抗压件12。图2和图3分别是这种增强抗压件12的放大正视图和俯视图。这种增强抗压件12由一个圆形压片121和一种连接头122构成,连接头122为直插式,安装时直接插入相配套的球头即可。人工羽毛穿过压片121的小孔后再插植在球头 11上。为了进一步解决这种羽毛球的配重和定位问题,可以在增强抗压件12和人工羽毛13的连接部位设置配重固定线圈15,如图6所示。实施例2实施例1的羽毛球也可以采用螺旋式的增强抗压件12。图4是这种增强抗压件的正视图。这种增强抗压件12由一个圆形压片121和一种连接头122构成,连接头122为螺旋式,安装时将这种增强抗压件12拧进相配套的球头即可。人工羽毛穿过压片121的小孔后再插植在球头11上。实施例3实施例1的羽毛球也可以采用圆环片式的增强抗压件12。图5是这种增强抗压件的示意图。这种增强抗压件12就是一个含有小孔的圆环形压片。安装时将这种圆环形压片粘贴在球头上即可。人工羽毛穿过压片的小孔后再插植在球头11上。
权利要求1.一种羽毛球,包括球头(11)、人工羽毛(1 和加固圈(14),其特征在于该羽毛球还包括一个增强抗压件(12),所述增强抗压件(1 包括一个含有小孔的压片(121),所述增强抗压件(12)附着在球头(11)上,人工羽毛(13)的羽梗穿过压片(121)上的小孔后再插植于球头(1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抗压件(1 的本体就是一个含有小孔的压片(121),所述压片(121)是一种圆形片体或圆环状片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抗压件(1 还包括一个连接头 (122),所述连接头(12 可以使增强抗压件(1 牢固地安装在球头(11)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22)是直插式的或者是螺旋式的。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该羽毛球在人工羽毛(12)和增强抗压件(1 的连接处还包含有配重固定线圈(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结构的羽毛球,包括球头(11)、人工羽毛(13)和加固圈(14),其特征在于该羽毛球还包括一个增强抗压件(12),所述增强抗压件(12)包括一个含有小孔的压片(121),所述增强抗压件(12)附着在球头(11)上,人工羽毛(13)的羽梗穿过压片(121)上的小孔后再插植于球头(11)上。该羽毛球还可以在人工羽毛(12)和增强抗压件(12)的连接处设置配重固定线圈(15)。
文档编号A63B67/18GK202122811SQ201120286580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31日
发明者刘雪燕 申请人:刘雪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