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两用多功能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50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军民两用多功能背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军民两用多功能背包,其包括主包、附包、活动织带、背负系统和背包支架,各组成部分通过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实现部队野外训练、作战或地方户外野营时装备的背负、睡眠防潮、防雨、伪装、急救、救生、运输等功能。
背景技术
目前,我军许多部队仍采用传统打背包的形式携带装具和卧具,其方法为用窄背包带捆扎被子和褥子,然后用宽背包带充当背带,这种简单的背包打法,明显滞后于时代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一是无法满足不同条件下野外睡眠的需求,因为背包中没有防潮用品, 在有水或者很脏的野外环境下,不能将被褥直接铺于地上,对野外环境适应性不够;二是由于背包外面没有防护,被褥很容易被弄湿、弄脏或挂坏;三是不能满足部队快速反应的要求,背包的老式打法,费时费力,还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虽然有的部队进行了改进,配备了一些背囊,但这些背囊大体成桶形,装入被子时,就必须把被子卷起来往里塞,两人配合都有一定难度,如果单兵操作,会更加费时费力,不太适合部队快速打背包的要求,同时,现有的背囊也仅限于装东西的简单功能,同样不能解决野外睡眠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各种背包,大多仅有装物品的功能,功能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应急时住宿、防雨、急救、救生的要求,当前,还没有同时可以满足这几种功能的背包出现,而且现在使用的大多数背包容积是固定的,东西装少了,就会显得空荡荡的,不美观,也不利于固定包内的物品,不太适合现在部队训练和地方野外远营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的军地两用背包,使用时,可根据功能的需要进行组合使用和携带,使用时,可根据物品的多少分门别类的装入大小不同的附包,附包上设有连接件,可以通过连接件加挂在主包上。外出时,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携带除主包以外的其它部件,具有很高的方便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由于主包展开后呈瘦长的“凸”字型平面,其上设置三条拉链,拉合包体拉链(17), “凸”字形平面上部两侧平面被折叠变形,主包中部和上部平面转换为封闭的立方体结构, 拉合包盖拉链(18)、(19),“凸”字形平面下部及两侧平面被折叠变形,变形为“C”字形包盖部分包裹立方体的一头,拉开三条拉链,被折叠部分全部自然展开,背包由立方体结构转换为“凸”字型平面。包体拉链(17)呈“凸”字形,位于“凸”字形拉链下面一横处的拉链,设置在主包平面的另一面,拉链头设置在“凸”字形的向内直角的顶点处,包体拉链(17)设一个或两个拉链头。这种通过拉链拉合使主包平面和立体互相转换的方式,克服了当前部队和地方使用的背包的功能单一、使用环境受限、装被褥慢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包,铺展开后可以与褥子一样大,可铺在褥子下面当作防潮垫使用,睡觉时,将褥子直接铺于其上,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当吊床使用,解决了野外生活的床铺问题,当需要打背包时,只需将被褥折叠后用活动织带捆好,放置于主包内即可收拢为一个背包,被褥直接被收于包内,简单、方便、快捷。另外,因为主包展开后近似于一个长方形的平面,主包上设有连接件,通过连接件的连接,主包可以和附包、活动织带、背负系统、背包支架、担架杆及绳索相连接。所以,此背包还可通过在其上缝制布料、拉链、织带、扣具、绳索等连接件,实现防雨布、防晒蓬、伪装网、吊床、吊篮、担架、单兵背负担架、睡袋等的功能,在实际使用中,也可根据需要,单独使用其中的单项或多项功能,或者扩展为其它功能。由于主包上设有两条以上可调节长度的织带和扣具,在“凸”字形上下中线两侧对称竖直排列,平行织带之间的距离小于主包“凸”字形头部两条竖线之间的距离,织带固定在背包上,织带头部和扣具活动连接,通过扣具,可调节织带的长度。在主包变形为立方体背包后,主包的正面和背面各有两条可调节的织带,这时,可在主包装入物品后同时收紧这四条织带,将背包的包盖拉向背包底部,通过调节织带的长度,调节背包的容量大小。活动织带为两根以上可调节长度的腰带形长条带,织带两端设置可对接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扣具,在织带中间部位一段区间正反两面设有可以和其它织带和魔术贴互相粘接的魔术贴。打背包时,可以使用四条活动织带可以拼合成“井”字形,通过魔术贴固定在主包上,然后再将被褥放置其上,扣紧扣具,即可捆扎成一个背包,也可先一根一根的进行捆扎, 捆扎好后再通过魔术贴固定在主包上。背负系统在脖子周围位置设有夹层,夹层上面设有拉链,拉链拉开后,内置的气囊 (38)可从拉链处放出,气囊放气后可藏入夹层内,在气囊上设有进水口、饮水管。作为救生设备时,将上面的拉链(37)拉开,将内藏的气囊拉出,然后通过饮水管(36)向气囊(38) 充气,气囊充气后,形成一个“C”形救生圈,即可实现救生功能;作为水囊使用时,拉开拉链 (37),打开进水口盖(39)向气囊内注水,注一定的水后,盖上进水口盖,拉合拉链,即可当水囊使用,行军或旅行时,可边走边通过饮水管(36)进行饮水;作为背包背带使用时,可适当的给气囊充一些气或水,增加背负的舒适性,夏天,在气囊内充上凉水,还可以吸收身体的热量,达到散热的目的。背包支架设有两个变换机构,变换机构一端和背包支架底部横杆活动连接,变换机构可以在横杆上滑动和转动,另一端通过轴分别连接两个可以绕轴转动的圆形轮子,轮子可通过变换机构从和横杆水平的平面位置转换到和横杆垂直的垂直位置。背包支架平时可以从背包上取下后单独使用,也可以和背包组合使用,当和背包组合使用时,平时通过变换机构将轮子折叠于背包底部,起到保护背包底部和防止磨损背包底部的功用,当需要拖行背包时,通过变换机构将轮子打开,使轮子位于背包下面的两侧,这样就可以拉动背包行走。单独使用时,也可以用来运送其它物资。背包支架所有杆均可采用组合结构,能方便的拆成一根一根的短杆,方便携带,也可单独当作地钉、翘杠、晒衣杆或组成其它支架等,还可与背包组合使用,如吊床两头的横杆。本实用新型同现在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1、操作简单,部队打背包时,只需将被褥折叠后放置于主包平面上,将主包上面三根拉链拉合即可,可大量节省打背包的时间。2、功能多样,既解决了野外训练或野营时的床铺防潮问题、又可作为防雨布、伪装网、急救担架、救生衣,使用。在长途行军时,还可实现背包的拖动行走,节省体力。[0014]3、制作成本低,因为是主包是平面结构,在上面缝制各种织带和扣具时简单、方便、省时省力,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和时间成本。

图1为主包在拉链拉开时的展开示意图。图2为主包在拉链拉合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设有连接件的主包展开示意图。图4为活动织带的示意图。图5为背负系统的示意图。图6为背包支架折叠后的示意图。图7为背包支架展开使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主包主要由面料(采用防水面料可实现防雨布、防潮垫的功能,采用迷彩面料,则可实现伪装网的功能)织带、拉链、连接件组成,在相应位置缝制连接件可实现对附包、背负系统、活动织带和背包支架的外挂和拼接,主包作为背包使用时,还可实现背包容量由小到大的任意调节。缝制主包的面料可由一整张面料按(图一)裁制而成,也可按实际需要将不同面料拼接而成,如使用较厚面料或多层保暖面料,还可直接实现褥子功能。如图1所示,主包展开后呈大小两个长方形拼接的瘦长“凸”字型平面,主包展开后,按虚直线将主包划分为包内盖区(1)、包内左侧区(2)、包正面区(3)、包内右侧区(4)、 包底左折叠区(5)、包底区(6)、包底右折叠区(7)、包左侧区(8)、包背负区(9)、包右侧区 (10)、包顶盖左折叠区(11)、包顶盖区(12)、包顶盖右折叠区(13)、包盖左侧区(14)、包顶盖区(15)、包盖右侧区(16)。主包上缝制拉链。其主要三根拉链的缝制位置是包体拉链(17)的一头从包底正面(规定主背包拉合拉链后成为背包时的外表面为正面,内表面为反面)左折叠区、包底区、包左侧区与包背负区的相交点开始缝制,其中一半拉链沿包底左折叠区、包内左侧区与包底区、包正面区的相交虚线一直向上,一直到包内盖区的上沿后向右沿包内盖区的上沿缝制,到包内盖区的右侧后转向下,沿包内盖区的右侧一直向下缝制,经过包正面区、包底区与包内右侧区、包底右折叠区的相交线到达包底区、包底右折叠区、包背负区与包右侧区的相交点处结束,整个形状呈“门”字形,另一半拉链沿包底左折叠区和包左侧区的相交线向左,到包左侧区的左边后沿左侧向下,到达包左侧区与包顶盖左折叠区的相交虚线后,转入主背包平面的反面沿虚线向右缝制,到达包右侧区的右侧时,转入主背包平面的正面向上沿包右侧区的右侧向上缝制,到达包底右折叠区与包右侧区的相交虚线后沿虚线向左缝制,到达包底区、包底右折叠区与包背负区、包右侧区的相交点处结束,可设两个拉链头 (20),被包展开时,拉链头位于位链的两端位置,包盖拉链(18)的一头从正面包顶盖左折叠区、包顶盖区、包盖左侧区与包侧盖区的相交点处开始,一半拉链沿包顶盖左折叠区与包盖左侧区的相交虚线向左,到包盖左侧区的左边沿后,沿左边沿向下缝制,到达包盖左侧区的下边沿处结束,另一半拉链沿包顶盖左折叠区与包顶盖区的相交虚线向上缝制,一直到
5包左侧区与包背负区的相交虚线上,长度和另一半拉链的长度相等,拉链头(21)在被包展开时,处于拉链的开始位置,包盖拉链(19)的一头从正面包顶盖右折叠区、包顶盖区、包盖右侧区与包侧盖区的相交点处开始,一半拉链沿顶盖右折叠区与包盖右侧区的相交虚线向右,到包盖右侧区的右边沿后,沿右边沿向下缝制,到达包盖右侧区的下边沿处结束,另一半拉链沿包顶盖右折叠区和包顶盖区的相交虚线向上缝制,一直到包右侧区和包背负区的相交虚线上,长度和另一半拉链长度相等,拉链头(22)在被包展开时,处于拉链的开始位置。使用时,拉合包体拉链(17)、包盖拉链(18)和包盖拉链(19)即可将主包由平面转换为立方体的背包,拉开以上的三根拉链,即可将主包由立方体的背包转换为平面的主包。主包做为贮物功能使用时,拉合包体拉链(17)上的两个拉链头(20)到包正面区与包内盖区的交线处,这时,背包呈桶形,装入物品后,将两个拉链头(20)拉合到碰在一起, 即形成了一个密闭的贮物空间,拉合包盖拉链(18)和(19),即形成一个背包盖覆盖在贮物空间上。如图1所示,主包展开后,将包内盖区沿交线向包正面区折叠,主包即呈长方形平面,可直接作为防潮垫使用时,也可直接将背包铺于褥子下面。如图3所示,在主包平面四周设置连接件(23),连接件(23)是可以和绳索连接的部件,可以是织带环、绳环、布条或是在主包上设置的孔洞。作为防雨布、防晒蓬使用时,可直接将主包盖于物品之上,或将绳索穿过主包周边的连接件,将绳索向四面固定,将主包拉展,人和物资即可在下面防雨和防晒。作为伪装网小面积使用时,可直接将展开的包覆盖其上;大面积使用时,可将多个主包排列拼接,将包与包之间的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即可组成大面积的伪装网。如图3所示,在主包上设有四条可调节长度的织带(25)、(27)和扣具(26),在“凸” 字形上下中线两侧对称竖直排列,平行织带之间的距离小于主包“凸”字形头部两条竖线之间的距离,使织带一端缝制在包正面区和包背负区,织带另一端和扣具活动连接,包侧盖区下沿设置扣具(29),主包转换为立方体背包时,将织带(25)上的扣具和扣具(29)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织带(25)、(27)的长度,即可实现调节背包容量的功能。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两根通过包底区的长织带,无论采用何种变形,只要是通过包正面区和包背负区的织带可以拉包顶盖区向包底区收缩,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附包可以做成任意形状和大小,但附包的一面设有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可以把附包固定在主包上。如图4所示,活动织带为两根以上可调节长度的腰带形长条带,织带(30)两端设置可对接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扣具(31),在织带中间部位一段区间正反两面设有可以和其它织带互相粘接的魔术贴(32)。活动织带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单独使用时,可以用来当绳子使用,野外生存时,可以用来捆木柴,绑东西用,也可以将几条单独的织带首尾相连成一根长绳子使用,当用于部队捆扎被褥时,组合使用四条活动织带可以组合成一个 “井”字形的织带网,活动织带上的磨术贴在相交部位互相粘接在一起,起固定作用,根据需要可以调整“井”字形的大小,捆扎被褥时,可以将“井”字形的织带网粘贴在主背包的背负区反面的魔术贴(28)上,将被褥放置在“井”字形织带网上,将四条织带的扣具分别扣合,即可将被褥固定在主包上,经捆扎后的被褥,更有利于主背包由平面转换为立体空间,也可以使用四条活动织带,先将被褥捆好后再粘贴于主背包反面的魔术贴(28)上,魔术贴(28)主要起固定被褥位置的作用。当旅行用包时,活动织带也可以用来捆扎衣服和其它物品。如图3所示,主包作为吊床功能时的使用,只需将绳索穿过主背包上下两边的连接件,然后向两边拉抻后将绳索固定即可。如图3所示,主包作为担架使用时,主包在面料完全展开后,在面料上缝制有连接件(24);连接件可以是织带环、捆扎带或是能穿入担架杆的管状物,作为担架使用时,只需将作为担架杆的杆状物固定在主包上即可。主包也可以作为吊篮使用。用于吊送物品时,用绳索分别穿入主包四周的连接件, 即可形成一吊篮,可以上下吊运物资。当用于吊送人员时,可将主包两侧面料反折,用绳索穿入主包上下的接连件,让人员骑在折起“U”形的面料底部,用活动织带将人员捆在“U”形面料中间,即可实现吊人功能,可用于人员的救助和空中作业等。如图5所示,背负系统(33)可直接与背包相连,作为背包的背带使用,也可以单独作为救生设备使用,上面设有连接扣具(34),扣具(35),织带(40),穿着在身上后,连接连接扣具(34),将织带(40)连接扣具(35),将腰带(42)扎紧,就可将背负系统固定在身上。 与背包相连时,将上面的连接件(41)与背包相连,可以当做背包的背带;作为救生设备时, 将上面的拉链(37)拉开,将内藏的气囊(38)拉出,然后通过饮水管(36)向气囊(38)充气, 气囊充气后,形成一个“C”形救生圈,即可实现救生功能;作为水囊使用时,拉开拉链(37), 打开进水口盖(39)向气囊内注水,注一定的水后,盖上进水口盖,拉合拉链,即可当水囊使用,行军或旅行时,可边走边通过饮水管(36)进行饮水;作为背包背带使用时,可适当的给气囊充一些气或水,增加背负的舒适性,夏天,在气囊内充上凉水,还可以吸收身体的热量, 达到散热的目的。如图6所示,背包支架包括抽拉支架(43 ),固定支架(44 )和可通过轴(48 )折叠向固定支架的折叠支架(45),一端和背包支架底部横杆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轴(47)和轮子 (49)连接的变换机构(46)组成,变换机构一端和固定支架底部横杆活动连接,变换机构可以在横杆上滑动和转动,另一端通过轴分别连接两个可以绕轴转动的圆形轮子。背包支架可通过主包上设置的连接件连接在主包上,使用时,将折叠支架打开到与固定支架呈直角的平面上,将背包放置其上,然后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不使用轮子时, 可将轮子通过变换机构折叠于主包的包底区(6 )之下。如图7所示,当使用轮子进行拖动行走时,先将变换机构绕固定支架底部横杆向固定支架平面旋转,旋转到固定支架的下方,再将变换机构沿固定支架底部横杆向横杆两头滑动,再将轮子通过变换机构从和横杆水平的平面位置转换到和与横杆垂直的垂直位置,这时,即可在地方拖动轮子行走。背包支架平时可以从背包上取下后单独运送其它物资时使用,也可以和背包组合使用,当和背包组合使用时,通过变换机构将轮子折叠于背包底部,起到保护背包底部和防止磨损背包底部的功用,当需要拖行背包时,通过变换机构将轮子打开,使轮子位于背包下面的两侧,这样就可以拉动背包行走。背包支架可用金属材料制成,所有杆均可采用组合结构,能方便的拆成一根一根的短杆,方便携带,短杆也可单独制作成地钉、撬杠、晒衣杆等, 还可与背包组合,如当作吊床两头的横杆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军民两用多功能背包,包括主包、附包、活动织带、背负系统和背包支架,主包与附包、活动织带、背负系统、背包支架之间为可拆卸活动连接,各组件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包展开后呈瘦长的“凸,,字型平面,其上设置三条拉链,拉合包体拉链 (17),“凸”字形平面上部两侧平面被折叠变形,主包中部和上部平面转换为封闭的立方体结构,拉合包盖拉链(18)、( 19),“凸”字形平面下部及两侧平面被折叠变形,变形为“C”字形包盖部分包裹立方体的一头,拉开三条拉链,被折叠部分全部自然展开,背包由立方体结构转换为“凸”字型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民两用多功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包展开后呈瘦长 “凸”字型平面,其上设置三条拉链,包体拉链(17)整体呈“凸”字形,位于平面的上部和中部;平面左下角设置包盖拉链(18),呈“凸”字形左侧边形状;平面右下角设置包盖拉链 (19),呈“凸”字形右侧边形状;三条拉链的拉链头均设置在“凸”字形的向内直角的顶点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军民两用多功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拉链(17) 呈“凸”字形,位于“凸,,字形拉链下面一横处的拉链,设置在主包平面的另一面,拉链头设置在“凸”字形的向内直角的顶点处,包体拉链(17)设一个或两个拉链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民两用多功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包上设有连接件, 通过连接件的连接,主包可以和附包、活动织带、背负系统、背包支架、担架杆及绳索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民两用多功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包上设有两条以上可调节长度的织带和扣具,在“凸”字形上下中线两侧对称竖直排列,平行织带之间的距离小于主包“凸”字形头部两条竖线之间的距离,织带固定在背包上,织带头部和扣具活动连接,通过扣具,可调节织带的长度,使背包盖向背包底部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民两用多功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包上设有连接件, 可以通过连接件加挂在主包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民两用多功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织带为两根以上可调节长度的腰带形长条带,织带两端设置可对接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扣具,在织带中间部位一段区间正反两面设有可以和其它织带互相粘接的魔术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民两用多功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负系统在脖子周围位置设有夹层,夹层上面设有拉链,拉链拉开后,内置的气囊(38)可从拉链处放出,气囊放气后可藏入夹层内,在气囊上设有进水口、饮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军民两用多功能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支架设有两个变换机构,变换机构一端和背包支架底部横杆活动连接,变换机构可以在横杆上滑动和转动,另一端通过轴分别连接两个可以绕轴转动的圆形轮子,轮子可通过变换机构从和横杆水平的平面位置转换到和横杆垂直的垂直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军民两用多功能背包,包括主包、附包、活动织带、背负系统和背包支架,主包通过在其上设置的拉链、织带、扣具、绳索等的组合使用,可实现防雨布、防潮垫、防晒篷、伪装网、普通背包、军用背包、吊床、吊篮、担架等功能,与背包支架组合使用,还可实现拖动行走功能,背负系统与织带、扣具组合使用,还可实现安全带,救生衣的功能,背包支架还可实现货物拖运小车功能。
文档编号A45F4/02GK202184316SQ20112029342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
发明者何钦勇 申请人:何钦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