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子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设置成能够在电子机器的外面露出的电子零件的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7 / 0202956号说明书公开有前表面具有显示画面,且在壳体的下面和侧面设置有用于与外围设备连接的连接件的电子机器。这种电子机器在壳体的下面和侧面设置有能够插入携带型存储媒体的连接件。这种连接件大多被安装在电路基板,在与电路基板平行的方向能够从壳体露出。在把连接件安装在电路基板的结构中,在电路基板厚度方向的这些零件的位置由壳体内的电路基板的位置来决定。由于这种结构中的连接件的位置自由度低,所以有时由电路基板的位置所决定的位置不一定是所希望的。
在内部具有电缆的电子机器中,容易有电缆与安装在电路基板的其他电子零件发生干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机器具有电路基板;壳体,其收容所述电路基板;电子零件,其被收容在所述壳体并能够从在所述壳体形成的开口向沿所述电路基板的方向露出;电缆,其被配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从所述电子零件向沿所述电路基板的方向延伸;保持部件,其沿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个面进行配置,所述保持部件包括零件保持部,其在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一个面上的位置向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偏离的位置保持所述电子零件;电缆保持部,其保持所述电缆。根据上述的电子机器,能够把电路基板厚度方向的电子零件的位置恰当化,还能够防止电缆与其他电子零件产生干涉。
图I是本发明电子机器的主视图;图2是面向上述电子机器下面的立体图;图3是上述电子机器I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上述电子机器所具备的电路基板(主基板)和中间框架的后视图;图5是把图4所示的V-V线作为剖切面的电子机器的剖视图;图6是电路基板(副基板)的主视图;图7A、7B是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从电子机器的下侧看两个电路基板和保持部件的图;图9是电路基板(副基板)的后视图。该图表不连接件相对副基板的位置;图10是用于说明扁平电缆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安装在中间框架的副基板的后视图12是在图11所示的ΧΠ - ΧΠ线处的剖视图;图13是图10的放大立体图,表示中间框架的主要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I是本发明电子机器I的主视图。图2是面向电子机器I下面的立体图。图3是电子机器I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电路基板20和中间框架40的后视图。图5是把图4所示的V-V线作为剖切面的电子机器I的剖视图。图6是电路基板30的主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图I所示的Χ1、Χ2分别是左方向、右方向,Ζ1、Ζ2分别是上方、下方,图2所示的Υ1、Υ2分别是前方、后方。电子机器I例如是具有作为游戏装置和动画影像再现装置功能的携带型电子机 器。电子机器I具有与携带型游戏装置和动画影像再现装置大致同样的功能和外形,也可以是用于试验为了在这些装置使用的软件(例如游戏程序)动作的电子机器。如图I所示,电子机器I在其前表面具有显示画面S。在显示画面S的右侧和左侧配置有使用者能够操作的多个操作部件2、3、4、5。本例在显示画面S的右侧配置有被配置成十字的多个(本例是四个)按钮2和操作杠杆4。在显示画面S的左侧配置有具有十字形状的方向键3和操作杆5。操作杠杆4、5具有从电子机器I的前表面突出的轴部4a、5a (参照图2)。操作杠杆4、5例如能够向轴部4a、5a的半径方向倾斜,或在倾斜状态下沿周方向旋转。且操作杠杆4、5也可以能够向轴部4a、5a的半径方向滑动。该例的电子机器I在其上面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分别具有按钮6、7。能够把按钮6、7按向下方。如图3所示,电子机器I具有电路基板(第一电路基板)20和在前后方向与电路基板20相对的电路基板(第_■电路基板)30 (以下把电路基板20、30分别作为主基板、副基板)。在主基板20例如安装有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和担任图象处理的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等。在副基板30安装有集成电路等的电子零件34和后述的电池31、电池保持部件32 (参照图6)。副基板30上的零件例如进行用于检测主基板20上的CPU和GPU动作状态的处理。如图5所示,电子机器I具备构成显示画面S的显示屏单元10。显示屏单元10和主基板20和副基板30从前侧开始按照该顺序并列。如图3所示,本例的电子机器I还具有电路基板9。电路基板9被配直在王基板20的邻近位直。即把电路基板9和王基板20大体配置在同一平面上。5所示,显示屏单元10具有液晶显示屏和有机EL屏等显示屏11。且本例的显示屏单元10具有粘贴在显示屏11前表面的触摸屏12。在显示屏11的背表面配置有板状的金属构架13,把显示屏11和触摸屏12安装在金属构架13。如后述那样,显示屏单元10被粘贴在形成电子机器I前表面的前屏64的背表面。如图5所示,本例的电子机器I在其背表面具有背面触摸屏19。使用者握持电子机器I的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而且例如能够一边操作着操作部件2、3、4、5,一边用配置在电子机器I背面的手指(例如中指和食指)来操作背面触摸屏19。电子机器I具有收容主基板20、副基板30、电路基板9的由树脂(塑料)成形的壳体60 (参照图2和图5)。壳体60具有前壳体(第一壳体部)61和后壳体62。把前壳体61和后壳体62在前后方向即基板20、30、9的厚度方向组合。把背面触摸屏19安装在后壳体62的外表面(参照图5)。在背面触摸屏19的表面粘贴保护屏18。如图5所示,前壳体61覆盖主基板20的前侧,后壳体62覆盖副基板30的后侧。本例的前壳体61具有前壳体本体63和前屏64。前壳体本体63夹住主基板20并被配置在副基板30的相反侧,并覆盖主基板20的前侧。前屏64被安装在前壳体本体63前表面的外周部,形成电子机器I的前表面。把前壳体本体63和后壳体62在前后方向组合,把基板20、30、9收容在它们的内侧。把显示屏单元10配置在前壳体本体63与前屏64之间形成的间隙处。前屏64是由具有光透射性的材料所形成。[副基板的支承结构]如图3和图5所示,前壳体本体63具有朝向副基板30突出的支承凸部63a。主基板20使其一部分具有缺口形状,支承凸部63a通过该缺口部分而向副基板30突出。本例的主基板20在与支承凸部63a相对的部分具有通孔20a。支承凸部63a通过通孔20a的内 侧而向副基板30突出。支承凸部63a的顶部(图5中由符号63b表示的部分)位于越过主基板20的背表面,即,越过主基板20的位于副基板30 —侧的面。根据该结构,在有负载从后侧作用在副基板30的情况下,例如即使在背面触摸屏19被强力按压的情况下,也能够由支承凸部63a来支承副基板30。根据在主基板20形成有通孔20a的结构,与在主基板20的边缘形成有缺口(凹部)而支承凸部63a通过该缺口内侧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加支承副基板30的位置的自由度。另外,本例的通孔20a是圆形。因此,即使在主基板20产生应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应力不均衡地向通孔20a的周围作用。把支承凸部63a与前壳体本体63成形为一体。因此,能够抑制零件数量增加。且由于把支承凸部63a由树脂(塑料)形成,所以能够抑制支承凸部63a抵接的部分损伤,本例是抑制电池31的表面损伤。如图6所示,本例的副基板30在其前表面即朝向主基板20的面具有多个零件(31、32、34 )。支承凸部63a向多个零件中具有最大厚度的零件突出(在此,零件的厚度是指在副基板30厚度方向的宽度)。本例把多个电子零件34、电池31和保持电池31的电池保持部件32安装在副基板30。电池31和电池保持部件32作为整体而具有比电子零件34大的厚度。如图5所示,支承凸部63a向电池31突出。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突出量小的支承凸部63a来支承副基板30。且如上所述,支承凸部63a的顶部仅比主基板20的背表面即主基板20的朝向副基板30的面稍微位于更加靠近副基板30。因此,能够防止电池31和电池保持部件32与主基板20接触。如图5所示,在电池31与支承凸部63a之间设置有间隙Al。根据该结构,通常时,即在副基板30的背表面不作用有负载时,能够防止通过支承凸部63a而向副基板30作用有负载。间隙Al比电池31的厚度小。因此,利用支承凸部63a能够防止电池31从电池保持部件32完全脱离。本例由于设置有间隙Al,所以在从后侧按压副基板30时,支承凸部63a与电池31抵接并通过电池31来支承副基板30。本例的电池31是平的圆形电池(纽扣型电池)。如图5和图6所示,把电池保持部件32利用焊锡等安装在副基板30的表面。电池31被嵌入在电池保持部件32的内侧,相对电池保持部件32能够装卸。根据具备支承凸部63a的结构,能够防止电池31误从电池保持部件32脱落。如图4所示,主基板20的表面在通孔20a的周围具有没形成配线图形的区域(以下叫做无图形区域)E (图4在无图形区域E加有阴影线)。无图形区域E具有与电池3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本例的电池31是圆形,而无图形区域E大致是环状。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防止从电池31向主基板20的配线图形作用负载。如图3和图4所示,本例的支承凸部63a具有十字形状。因此,能够一边确保被支承凸部63a支承的区域,一边减少支承凸部63a的体积。例如,与把支承凸部63a设定柱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支承凸部63a的体积。其结果是能够谋求前壳体本体63的轻量化。支承凸部63a的形状在俯视看时也可以是环状和星号形状。且支承凸部63a也可以是柱状。如图4和图5所示,支承凸部63a与通孔20a的内周边缘不接触。即在支承凸部63a与通孔20a的内周边缘之间设置有间隙。如后所述,在前壳体本体63形成有规定该前壳体本体63与主基板20相对位置的突起63c(参照图3)。根据在支承凸部63a与通孔20a的内周边缘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结构,能够抑制支承凸部63a成为由突起63c对主基板20进 行定位的障碍。如图5所示,支承凸部63a的端面63b即与电池31相对的面与电池31平行。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支承凸部63a来稳定地支承电池31。支承凸部63a的中心与电池31的中心是一致的。如上所述,本例的支承凸部63a具有十字形状。十字的中心与电池31的中心是一致的。根据该结构,也能够利用支承凸部63a来稳定地支承电池31。如上所述,把显示屏单元10配置在前壳体本体63与前屏64之间。如图5所示,把显示屏单元10粘贴在前屏64的背表面,在显示屏单元10与前壳体本体63之间设置有间隙A2。因此,在前屏64的前表面被作用有强负载的情况下,例如即使在使用者操作触摸屏12时而强力按压前屏6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其负载通过支承凸部63a而向电池31和副基板30传递。电池31和电子零件34等副基板30上的零件被安装在副基板30的前表面,即,安装在副基板30的与背面触摸屏19相反侧的面。因此,即使在背面触摸屏19被强力按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负载通过后壳体62而作用到副基板30上的零件。如图3所示,在主基板20与副基板30之间配置有板状的中间框架40。中间框架40被分别相互地安装在主基板20和副基板30。根据该结构,与把主基板20安装在前壳体本体63,把副基板30由后壳体62支承的结构相比,电子机器I的组装容易。本例的中间框架40具有朝向主基板20的表面突出的多个安装部41、41A。利用螺钉43 (参照图4)把安装部41、41A与主基板20 —起固定在前壳体本体63。且中间框架40具有朝向副基板30的表面突出的多个安装部42、42A。利用螺钉33把副基板30安装在安装部42、42A。如图4所示,多个安装部41、41A作为整体而位于在把主基板20的通孔20a包围的位置。本例的通孔20a位于在被三个安装部41和一个安装部41A所包围的区域。即能够利用中间框架40来补充由形成通孔20a所引起的主基板20的刚性降低。中间框架40在与电池31和电池保持部件32对应的位置具有孔40a (参照图3)。如图5所示,电池保持部件32位于孔40a的内侧。即电池保持部件32和电池31的表面越过中间框架40而位于靠近主基板20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一边把中间框架40配置在王基板20与副基板30之间,一边减少王基板20与副基板30的距尚。
中间框架40由金属制的板材形成。因此,中间框架40能够具有为了把主基板20和副基板30的热释放的散热板的功能。中间框架40通过安装部41、41A、42、42A而分别与在主基板20表面形成的接地图形和在副基板30表面形成的接地图形连接。由此,能够谋求主基板20和副基板30的接地电位稳定化。如图3所示,在前壳体本体63形成有朝向主基板20突出的多个(本例是两个)突起63c。把突起63c向在主基板20形成的孔嵌入。主基板20利用突起63c而相对前壳体本体63进行定位。根据该结构,能够以高精度来规定支承凸部63a相对在主基板20形成的通孔20a的位置。在中间框架40的多个(本例是两个)安装部41A形成有被突起63c嵌入的孔。因此,中间框架40也利用突起63c而相对前壳体本体63进行定位。且中间框架40的多个安装部42A具有朝向副基板30突出的突起42a (参照图4)。在副基板30形成有突起42a嵌入的孔,副基板30被向中间框架40定位。根据该结构,能够以高精度来规定电池31和电池保持部件32相对孔40a的位置。 [连接件的保持结构]电子机器I具有从在壳体60形成的开口向外部露出的多个电子零件。如图2和图3所示,本例的电子机器I作为多个电子零件而具有连接件23、24、25、39、59。连接件23例如是耳机插口。连接件24、25、39例如是USB连接件和HDMI连接件等用于在与其他电子机器之间进行发送接收数据的连接件。连接件59例如向电子机器I供给电力的电源连接件。本例的连接件59是大致长方体的连接件,具有比连接件23、24、25、39大的厚度(即基板20、30厚度方向的宽度)。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件23、24、25被安装在主基板20的下边缘,连接件39被安装在副基板30的下边缘。连接件23、24、25、39从在壳体60的下面形成的开口向与基板20、30平行的方向,本例是向下方露出。本例中,连接件24、25、39从在后壳体62形成的开口露出,连接件23从在后壳体62的边缘与前壳体本体63的边缘之间形成的开口露出。连接件59也从壳体60向与基板20、30平行的方向露出。连接件59与其他的连接件23、24、25、39不同,是从壳体60的下部向左露出。根据连接件59的该布局,在使用者操作电子机器I时使电子机器I上下活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电缆从连接件59被拔出。本例的连接件59从在后壳体62形成的开口露出。连接件59也可以向右露出。如图3所示,电子机器I具备有保持部件50。图7是保持部件50的立体图。图8是从电子机器I的下侧看主基板20、副基板30和保持部件50的图。图9是副基板30的后视图。表示连接件59相对副基板30的位置。如图3和图7所示,连接件59被连接有向沿主基板20和副基板30的方向,本例是向右方向延伸的电缆58 (如上所述,本说明中X2所示的方向是右方向)。保持部件50具有保持连接件59的连接件保持部51和保持电缆58的电缆保持部52。连接件保持部51和电缆保持部52被由树脂(具体是塑料)成形为一体。如图8所示,把电缆保持部52配置在副基板30的前表面(主基板20侧的面)。如在后面详述那样,把电缆保持部52安装在副基板30。连接件保持部51在从副基板30如表面上的位置向副基板30厚度方向错开的位置来保持连接件59 (在此,所说的副基板30前表面上的位置是指假定把连接件59配置在副基板30前表面上的情况下该连接件59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把连接件59在副基板30厚度方向的位置设定成在电子机器I内不依赖于副基板30位置的合适位置。本例的连接件59在副基板30的厚度方向越过包含副基板30的平面P2。即连接件59的一部分(图8的最上部)隔着平面P2并位于与保持部件50的相反侧。根据连接件59的该布局,与把连接件59配置在副基板30的前表面即配置有电缆保持部52的面的结构相比,能够谋求减小在副基板30厚度方向的电子机器I的宽度。在如电子机器I这样具备两个基板20、30的机器中,通过把连接件59这样配置而能够减少两个基板20、30的间隔。如上所述,本例的连接件59具有比其他的连接件23、24、25、39大的厚度。把具有最大厚度的连接件59由保持部件50保持,把其他的连接件23、24、25、39安装在基板20、30。如图9所示,连接件59位于在副基板30边缘的外侧。具体说就是连接件59位于比副基板30的左侧边缘更靠向左方向(如上所述,本说明中Xl所示的方向是左方向)。更具体说就是连接件59整体位于比副基板30的左侧边缘更靠向左方向。由此来实现连接件59越过包含副基板30的平面P2的上述布局。如图3所示,在副基板30的边缘形成有缺口30a。把连接件59配置在缺口 30a的内侧。根据该结构,与不形成缺口 30a而把连接件59配置在副基板30边缘外侧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正面看电子机器I时的该电子机器I的面 积。如图8所示,电缆保持部52的厚度Wl比连接件59和连接件保持部51整体厚度小。电缆保持部52被配置在主基板20与副基板30之间,连接件59和连接件保持部51位于在副基板30边缘的外侧。即把厚度小的部分配置在主基板20与副基板30之间,把厚度大的部分配置在副基板30边缘的外侧。如图8所示,电缆保持部52位于在主基板20的背表面(副基板30侧的面)。连接件保持部51在从主基板20背表面上的位置向主基板20厚度方向错开的位置来保持连接件59 (在此,所说的主基板20背表面上的位置是指假定把连接件59配置在主基板20背表面上的情况下该连接件59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把连接件59在主基板20厚度方向的位置设定成在电子机器I内不依赖于主基板20位置的合适位置。本例的连接件59位于在从主基板20的背表面向其厚度方向离开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容易防止连接件59的电缆58与该电缆58所连接的主基板20背表面上的零件(例如连接件24、25)产生干涉。如图4所示,连接件保持部51和连接件59具有位于主基板20边缘外侧的部分。本例中,连接件保持部51和连接件59的大部分在左方向位于越过主基板20左侧的边缘20c (如上所述,本说明中Xl所示的方向是左方向)。且连接件保持部51和连接件59是被安装在前壳体本体63而不是被安装在主基板20。详细情况则如图7 (B)所示,连接件保持部51和连接件59在越过边缘20c的部分具有安装部51a、59a。利用螺钉57(参照图4)把安装部5la、59a安装于在前壳体本体63形成的凸台63d (参照图3)。该螺钉57并不通过主基板20。根据该结构,在把电缆从外部与连接件59连接时,能够防止通过连接件59而向主基板20作用负载。在本例的主基板20边缘形成有缺口 20b (参照图3)。连接件保持部51和连接件59位于在被缺口 20b的边缘包围的区域。根据该结构,与不形成缺口 20b而把连接件59配置在主基板20边缘外侧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正面看电子机器I时的该电子机器I的面积。
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件59具有大致长方体的本体59b和从本体59b突出的端部59c。把电缆从端部59c向连接件59插入。如图7A所示,连接件保持部51具有底座51b,该底座51b具有承载连接件59的本体59b的底部。且连接件保持部51具有端部保持部51c,该保持部51c形成有被端部59c嵌入的孔。通过在连接件保持部51设置有端部保持部51c,能够在把电缆向连接件59插入时抑制连接件59松动。电缆58从连接件59向沿主基板20和副基板30的方向即右方向延伸。如上所述,电缆58被电缆保持部52所保持。由此,能够防止连接件23、24、25、39与电缆58产生干涉。如图7所示,电缆保持部52在电缆58的延伸方向(本例是左右方向)具有细长的形状。电缆保持部52在电缆58的延伸方向具有并列的多个(本例是三个)卡合部52a、52b、52c。电缆58被卡挂在各卡合部52a、52b、52c。如图5所示,卡合部52a被形成截面大致L字形的臂状。即卡合部52a具有在基板20、30的厚度方向竖立的基部52j和从基部52j向沿基板20、30的方向延伸的臂部52k。卡合部52b、52c也与卡合部52a同样地具有基部 52j和臂部52k。把电缆58沿电缆保持部52配置,为了防止电缆58从电缆保持部52离开而三个卡合部52a、52b、52c的臂部52k把电缆58覆盖。且在卡合部52a的端部形成有用于防止电缆58脱落的钩部52m (参照图7 (B))。如图7所示,卡合部52a、52b、52c被配置成使电缆58在其中途的多个位置弯曲。即卡合部52a、52b、52c的位置在电缆58延伸方向的正交方向交替地错开。详细说就是,卡合部52a、52b、52c的基部52j位置在电缆58延伸方向的正交方向交替地错开。本例的三个卡合部52a、52b、52c中位于中央的卡合部52b的基部52j,对于其他两个卡合部52a、52c的基部52j而相对向下方错开(如上所述,本说明中Z2所示的方向是下方)。邻接的两个卡合部(例如52a、52b)的臂部52k相互向相反侧(外侧)延伸。即位于向下方错开的卡合部52b具有向下方延伸的臂部52k,位于向上方错开的卡合部52a、52c具有向上方延伸的臂部52k。邻接的两个卡合部相互向相反方向敞开。根据卡合部52a、52b、52c的这种形状和配置,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电缆58从电缆保持部52脱落。如图7所示,在电缆58的端部设置有连接件58a。把该连接件58a安装于在主基板20上安装的连接件26(参照图3)。在把连接件58a安装在连接件26的状态下,电缆58的长度被设定为比把能够解除电缆58向卡合部52a、52b、52c卡合的长度短。S卩,把其长度设定成在把连接件58a安装在连接件26的状态下电缆58不挠曲。把电缆保持部52固定在主基板20。如上所述,本例把电缆保持部52配置在主基板20上。如图7所示,在电缆保持部52形成有被螺钉(未图示)插入的安装孔52f。该螺钉通过在主基板20形成的孔而被安装在前壳体本体63的凸台63f (参照图3)。由此,把电缆保持部52固定在主基板20。其结果是电缆保持部52能够把连接件24、25向主基板20按压。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连接件24、25向主基板20安装的稳定性。如图7 (A)和图8所示,本例的电缆保持部52在与连接件24、25对应的位置具有凹部52d、52e,该凹部52d、52e具有与连接件24、25的宽度对应的宽度(在此的宽度是左右方向的宽度)。把连接件24、25向凹部52d、52e嵌入。因此,利用电缆保持部52还能够限制连接件24、25向左右方向活动。把电缆保持部52也固定在副基板30。本例在副基板30形成有被螺钉35 (参照图9)插入的安装孔。在电缆保持部52形成有固定螺钉35的安装孔52g (参照图7)。副基板30和电缆保持部52被螺钉35相互固定。其结果是电缆保持部52能够把安装在副基板30的连接件39向副基板30按压。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连接件39向副基板30安装的稳定性。如图7 (A)和图8所示,本例的电缆保持部52具有凹部52h,该凹部52h具有与连接件39的宽度对应的宽度,把连接件39向凹部52h嵌入。因此,利用电缆保持部52还能够限制连接件39向左右方向活动。如上所述,在主基板20与副基板30之间配置有板状的中间框架40。电缆保持部52的一部分与中间框架40重叠。即如图4所示,电缆保持部52的上侧部分位于中间框架40上。通过把中间框架40和电缆保持部52这样布局而能够加大中间框架40。其结果是能够提高中间框架40的散热性能和接地电位的稳定化功能。如图3所示,前壳体本体63在其下边缘具有朝向后壳体62竖立的下壁部63g。把电缆保持部52配置在下壁部63g的内侧。把下壁部63g和电缆保持部52形成为能够相互卡合。本例的电缆保持部52具有朝向下壁部63g突出的多个(本例是四个)凸部52i ( 参照图7 (A))。在下壁部63g形成有被凸部52i嵌入的孔63e。根据该结构,能够限制电缆保持部52相对前壳体本体63的活动。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连接件24、25相对主基板20的活动以及连接件39相对副基板30的活动。本例的多个凸部52i相互空开间隔地位于在连接件24、25、39并列的方向(本例是左右方向)。各连接件24、25、39位于在邻接的两个凸部52i之间(参照图8)。[扁平电缆的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在副基板30连接有挠性扁平电缆70。副基板30通过扁平电缆70而与主基板20连接。图10是用于说明扁平电缆70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用于说明扁平电缆70连接结构的副基板30的后视图。图12是在图11所示的乂11-乂11线处的剖视图。图13是图10的放大立体图,表示中间框架40的主要部分。如图6和图12所示,扁平电缆70的一个端部70a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79而与副基板30的表面(本例是朝向主基板20的前表面)连接(以下把各向异性导电膜记载为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79例如是把热固化性的粘接剂作为材料的膜,通过把扁平电缆70的端部70a进行加热和加压而安装在副基板30的表面。ACF79包含有仅在扁平电缆70的端部70a与副基板30相对的方向,即仅在ACF79的厚度方向具有导电性的导电粒子。扁平电缆70的多个导体线通过ACF79而分别与在副基板30的表面形成的多个电极电连接。如图10所示,扁平电缆70具有被卡合部74A、74B。本例的扁平电缆70在沿其延伸方向的边缘即右边缘和左边缘分别具有被卡合部74A、74B。本例的被卡合部74A、74B与副基板30平行地分别突出。即被卡合部74A、74B分别向右方向和左方向突出。被卡合部74A、74B位于在从端部70a离开的位置。本例的扁平电缆70在从端部70a离开的位置具有后述的第一加强板71 (参照图12)。第一加强板71形成被卡合部74A、74B。如图12所示,由上述的中间框架(卡合部件)40卡挂在被卡合部74A、74B,限制被卡合部74A、74B从副基板30的电极向离开的方向移动。本例的中间框架40具有第一挡板部45a (参照图13)。被卡合部74A、74B (即第一加强板71的形成被卡合部74A、74B的部分)和第一挡板部45a位于从包含副基板30表面的平面Pl向副基板30的厚度方向离开的位置。第一挡板部45a与被卡合部74A、74B抵接,限制被卡合部74A、74B从平面Pl向离开方向的移动,即限制被卡合部74A、74B在副基板30厚度方向的移动。且中间框架40具有朝向扁平电缆70的向副基板30厚度方向突出的第二挡板部45b。第二挡板部45b限制被卡合部74A、74B在与副基板30平行的方向从副基板30离开。根据中间框架40的该功能,能够提高扁平电缆70的端部70a向副基板30连接的稳定性。本例由挠性材料形成的电缆本体72具有从端部70a向副基板30的厚度方向和与副基板30平行的方向这两者斜向延伸的第一倾斜部72c。被卡合部74A、74B形成在第一倾斜部72c进一步延伸的部分。挡板部45a、45b把被卡合部74A、74B向在副基板30形成的电极按压。由此,产生把端部70a向副基板30的表面按压的力F,能够更加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详细说就是,在与副基板30平行的方向从形成有被卡合部74A、74B的部分到端部70a的距离LI,比从形成有被卡合部74A、74B的部分到端部70a的扁平电缆70的长度短。即这样来设定挡板部45a、45b的位置使距离LI比从形成有被卡合部74A、74B的部分到端·部70a的扁平电缆70的长度短。因此,扁平电缆70在端部70a与形成有被卡合部74A、74B的部分之间具有挠曲的部分。根据该结构,在端部70a与形成有被卡合部74A、74B的部分之间的部分就产生要伸展的力。成为挡板部45a、45b抵抗该力而把被卡合部74A、74B向副基板30的电极按压。如上所述,被卡合部74A、74B和第一挡板部45a位于在副基板30的厚度方向从平面Pl离开的位置。因此,把端部70a向副基板30斜向按压的力F的垂直方向成分,成为在副基板30的厚度方向把端部70a向副基板30的表面按压的力。如上所述,中间框架40是由金属形成。因此,与把挡板部45a、45b是树脂的结构相比而能够提高它们的刚性。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抑制扁平电缆70的被卡合部74A、74B的移动。如图13所示,中间框架40在与被卡合部74A、74B分别对应的两个位置具有第一挡板部45a。且中间框架40具有两个第二挡板部45b。把两个第二挡板部45b分别沿扁平电缆70的右边缘和左边缘配置。把本例的第二挡板部45b形成为钩状,被卡合部74A、74B位于在第二挡板部45b的内侧。根据第二挡板部45b的该形状,在电子机器I的组装工序中,把被卡合部74A、74B向第二挡板部45b卡挂的作业变容易。如图6所示,被卡合部74A、74B位于比副基板30边缘更加外侧的位置。本例的被卡合部74A、74B位于比副基板30上边缘更加上方的位置。根据被卡合部74A、74B的这种配置,能够增加第二挡板部45b形状的自由度。即容易避免第二挡板部45b与副基板30的干涉。如图12所示,扁平电缆70具有形成有多个导体线的电缆本体72。电缆本体72由具有挠性的材料(例如聚酰亚胺)形成。扁平电缆70具有粘贴在电缆本体72中途的第一加强板71。第一加强板71由具有比电缆本体72刚性高的材料(例如玻璃环氧树脂)形成。第一加强板71形成被卡合部74A、74B。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被卡合部74A、74B的变形和损伤。第一加强板71位于从扁平电缆70的端部70a离开的位置。因此如图12所示,端部70a与第一加强板71之间的部分能够挠曲。如图12所示,扁平电缆70的另一个端部70b与主基板20连接。具体说就是在主基板20的表面,即朝向副基板30的背表面安装有连接件27。把端部70b插入连接件27。扁平电缆70在比端部70b与通过ACF79而与副基板30连接的端部70a的中间位置M更靠向端部70a的位置具有上述的被卡合部74A、74B。由此,能够使从被卡合部74A、74B到端部70a的距离比较小。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扁平电缆70在端部70a与形成被卡合部74A、74B的部分之间产生不需要的挠曲,能够更加提高扁平电缆70的端部70a向副基板30连接的稳定性。如上所述,本例的主基板20和副基板30被配置成相互相对。因此,扁平电缆70在其中途的弯曲部72d弯曲180度。扁平电缆70在弯曲部72d和与副基板30连接的端部70a之间具有上述的第一加强板71。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由弯曲部72d的弯曲而引起的应力向端部70a作用。如图12所示,电缆本体72在第一加强板71与弯曲部72d之间具有第二倾斜部72a。第二倾斜部72a向从主基板20离开的方向,即向靠近包含副基板30表面的平面Pl的方向倾斜。通过在扁平电缆70设置第二倾斜部72a,则使弯曲部72d平缓地弯曲。第一 加强板71位于上述第一倾斜部72c与第二倾斜部72a之间,是从平面Pl离开的位置。即扁平电缆70从端部70a从平面Pl向离开的方向延伸后,朝向弯曲部72d的开始部再次向平面Pl靠近。利用扁平电缆70的这种形状则能够实现弯曲部72d平缓地弯曲和端部70a向副基板30的施力。如图12所示,在扁平电缆70的端部70b设置有第二加强板73。第一加强板71具有比第二加强板73高的刚性。例如第一加强板71比第二加强板73厚。第一加强板71也可以由具有比第二加强板73高的刚性的与第二加强板73不同的材料形成。在与副基板30粘贴的端部70a不设置这种加强板。如上所述,副基板30被安装在中间框架40。因此,能够抑制挡板部45a、45b对于副基板30的相对位置偏移。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挡板部45a、45b的位置偏移为起因而在扁平电缆70的端部70a与ACF79之间产生不恰当的负载。本例的中间框架40是在主基板20与副基板30的连结中被利用的部件。通过使用该部件来限制被卡合部74A、74B的移动,则能够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如图10所示,本例在中间框架40的边缘形成有凹部40b。第一挡板部45a是构成凹部40b左右边缘的部分。第二挡板部45b从凹部40b的左右边缘突出而被沿扁平电缆70的边缘配置。本例的中间框架40是通过板金加工形成的部件,第二挡板部45b是通过把板材向扁平电缆70侧弯曲而形成。如图12所示,第一加强板71被中间框架40支承成与副基板30平行。本例的第一加强板71的端部71b位于在中间框架40的凹部40b的边缘上。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第一加强板71倾斜,即抑制由第一加强板71的端部71b向从副基板30离开的方向活动而引起的力F降低。如上所述,第二挡板部45b在与副基板30平行的方向限制被卡合部74A、74B从副基板30上的电极离开的移动。如图11和图12所示,电子机器I具有限制被卡合部74A、74B向与之相反方向移动的第三挡板部62a。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防止被卡合部74A、74B与第二挡板部45b的卡挂被误消除。本例的第三挡板部62a被形成在副基板30的背表面,即形成在把与设置有ACF79的面的相反侧的面覆盖的后壳体62。第三挡板部62a从后壳体62向扁平电缆70侧突出,相对被卡合部74A、74B而位于端部70a侧。即被卡合部74A、74B位于第三挡板部62a与第二挡板部45b之间。第三挡板部62a在其厚度方向越过中间框架40而向主基板20侧延伸。即如图11和图13所示,本例的中间框架40具有对于一个第二挡板部45b而位于端部70a侧的孔40d。限制被卡合部74A活动的第三挡板部62a嵌入孔40d。且中间框架40在凹部40b的内边缘具有对于另一个第二挡板部45b而位于端部70a侧的凹部40c。限制被卡合部74B活动的第三挡板部62a嵌入该凹部40c的内侧。一侧的被卡合部74A为了利用嵌入孔40d的第三挡板部62a来限制其移动而比另一侧的被卡合部74B长。在第三挡板部62a与被卡合部74A、74B之间设置有间隙A3。该间隙A3比第二挡板部45b与被卡合部74A、74B重叠的宽度R (参照图12)小。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被卡合部74A、74B与第二挡板部45b的卡挂被误消除。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电子机器I具备沿主基板20的背表面和副基板30的前表面配置的保持部件50。保持部件50具有连接件保持部51,该连接件保持部51在从主基板20 背表面上的位置和副基板30前表面上的位置向它们厚度方向偏离的位置保持连接件59。且保持部件50包括有电缆保持部52,该电缆保持部52保持电缆58。根据该结构,能够把基板20、30厚度方向的连接件59的位置恰当化。还能够防止其他电子零件(以上说明中的连接件24、25、39)与连接件59产生干涉。连接件59在副基板30的厚度方向位于越过包含副基板30的平面P2的位置。根据连接件59的该布局而能够使电子机器I薄型化。在副基板30的边缘形成有缺口 30a,连接件59位于缺口 30a的内侧。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电子机器I小型化。电缆保持部52具有比连接件59和连接件保持部51的厚度小的厚度,且被配置在主基板20与副基板30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主基板20与副基板30的距离。连接件保持部51具有位于主基板20外边缘外侧的部分,利用该部分被前壳体本体63固定。在以上的例中,把位于主基板20边缘外侧的安装部51a被前壳体本体63固定。根据该结构,在把电缆从外部与连接件59连接时,能够防止通过连接件59而向主基板20作用负载。电缆保持部52被配置成把安装在主基板20的连接件24、25覆盖,且被安装在主基板20。且电缆保持部52被配置成把安装在副基板30的连接件39覆盖,且被安装在副基板30。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连接件24、25向主基板20的安装稳定性和连接件39向副基板30的安装稳定性。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而是能够有各种变更。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在仅设置有主基板20和副基板30中一个基板的电子机器。保持部件50也可以向连接件59变化,保持能够插入携带型存储媒体的连接件。也可以在连接件59设置盖。也可以根据需要把盖取下而使连接件59露出。也可以把保持部件50的电缆保持部52仅安装在主基板20和副基板30的任意一个上。在以上的说明中也说明了扁平电缆70向副基板30的连接结构和利用前壳体本体63的支承凸部63a来支承副基板30的结构,但本发明也能够适应不具备有扁平电缆7 0的连接结构和由支承凸部63a进行支承的支承结构的电子机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路基板; 壳体,其收容所述电路基板; 电子零件,其被收容在所述壳体并能够从在所述壳体形成的开口向沿所述电路基板的方向露出; 电缆,其被配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从所述电子零件向沿所述电路基板的方向延伸; 保持部件,其沿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个面进行配置, 所述保持部件包括 零件保持部,其在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一个面上的位置向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偏离的位置保持所述电子零件; 电缆保持部,其保持所述电缆。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零件位于在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越过包含所述电路基板的平面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基板的边缘形成有缺口,把所述电子零件配置在所述缺口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电路基板; 第二电路基板,其具有作为所述电路基板的功能且与所述第一电路基板相对, 所述电缆保持部具有比所述电子零件和所述零件保持部的厚度小的厚度,且被配置在所述第一电路基板与所述第二电路基板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零件保持部具有位于所述电路基板外边缘的外侧的部分,并利用该部分被所述壳体固定。
6.如权利要求I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缆保持部被配置成把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的电子零件覆盖,且被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机器(1),其具备被沿主基板(20)的背表面和副基板(30)的前表面配置的保持部件(50)。保持部件(50)具有连接件保持部(51),其在从主基板(20)背表面上的位置和副基板(30)前表面上的位置向它们厚度方向偏离的位置保持连接件(59)。且保持部件(50)包括有电缆保持部(52),其保持电缆(58)。由此,能够把连接件等电子零件的位置适当化。还能够防止连接于电子零件的电缆与电路基板上的其他电子零件产生干涉。
文档编号A63F13/08GK102908784SQ20121027725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
发明者古坊贵行, 别府弘邦 申请人:索尼电脑娱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