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37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康复器械,具体是一种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关节僵硬是关节周围软组织病理性的发生僵硬挛缩并且丧失弹性导致关节活动度的丧失,一般在发生骨折,烧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后伴随的并发症,关节功能受损后,导致身体功能下降,行动不便,疼痛难忍,给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不便。国内外对关节僵硬的主要治疗方式有
I)打石膏,临床上是用石膏绷带来打石膏的,石膏绷带由纱布浸透生石灰水做成。 打石膏时,先根据部位大小将一定量的石膏绷带反复折叠到一定厚度,然后在水里浸湿,迅速覆盖到固定部位,待石膏变硬后用普通绷带固定到功能位。但是石膏只是达到固定作用而已,对断骨生长没有任何帮助作用,反而石膏上久了关节还会产生僵硬受限等不适现象。
2 )静态夹板,通过夹板固定个别关节,而其他关节可以活动自如,用来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力线以及使虚弱的关节周围组织结构稳定,从而改善身体某部位的功能。使用静态夹板,必须保持单一姿势,使患者感到不舒适,而且也不能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3)动态夹板,基于蠕变的原理,用特制的牵弓带和装置,对人体某部位进行牵拉练习,以改善和增进四肢关节功能。其装置可利用重锤、弹簧秤或旋紧螺旋杆作牵引力的非机动牵引床,或使用电子装置自控的机动牵引床。动态夹板采用低负荷的持续应力,高于5磅的负载就会存在皮肤破损的风险,练习时间过长也易于造成肌肉和韧带精力性损伤,牵引的关节活动角度变化小。
4)矫形器,基于应力松弛的理论,使关节进行持续被动运动,可以拉伸组织以增长,能有效地维持关节的活动度,相对于动态夹板,极大地缩短了关节僵硬程度下降的时间。但是传统的矫形器其运动支点在关节上,容易磨损软骨,造成关节的二次伤害。
5)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创伤非常大,预期效果难以估计,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活动度,术后易再复发,伴随有各种并发症,而且手术治疗疼痛度较高,费用客观。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将反复应用应力松弛理论和静态持续拉伸技术相结合,提供一种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的驱动装置,可使关节进行双向运动,调节范围覆盖整个关节的活动度,以达到有效治疗关节僵硬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的驱动装置,包括齿轮,转轴和手柄;所述转轴贯穿固定于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第一支臂的第一延伸部上;所述齿轮固定于转轴上;所述手柄固定于转轴的端部;所述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第二支臂的第二拉伸部的内表面有齿牙;所述齿轮和齿牙相吻合;所述第二拉伸部呈弓形。
前述的弓形的圆心轴构成旋转轴,转动手柄,第二延伸部绕旋转轴沿着弓形轨道运动。
前述的第二支臂与第二拉伸部之间通过第三拉伸部连接;所述第三拉伸部为可伸缩的管。
前述的第二支臂与旋转轴形成的最大弯曲角度为β。
前述的第三拉伸部拉伸至最长时,第二支臂与旋转轴形成的最大伸展角度为Yl; 前述第三拉伸部收缩至最短时,第二支臂与旋转轴形成的最大伸展角度为Y 2 ; Y I小于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I)患者可以根据自己关节的僵硬状况,自主调节关节活动的角度,以降低疼痛感,提高舒适度。
(2)可进行关节的弯曲和伸展的双向活动,使关节在整个活动度范围内得到锻炼。
(3)实现患者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结合。
(4)实现了反复应用应力松弛原理和静态持续拉伸技术的结合,逐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大量减少治疗时间,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I为本发明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3为图I最大弯曲角度的示意图4为图I的第三拉伸部拉伸至最长时形成的最大伸展角度的示意图5为图I的第三拉伸部收缩至最短时形成的最大伸展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I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的驱动装置6,包括齿轮10,转轴9和手柄8 ;所述转轴9贯穿固定于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第一支臂I的第一延伸部2上; 所述齿轮10固定于转轴9上;所述手柄8固定于转轴9的端部;所述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第二支臂3的第二拉伸部4的内表面有齿牙14 ;所述齿轮10和齿牙14相吻合;所述第二拉伸部4呈弓形,其圆心轴构成第二拉伸部4的旋转轴7,使第二拉伸部4在驱动装置6的作用下,可以绕旋转轴7,沿着弓形轨道运动;第二支臂3与第二拉伸部4之间通过第三拉伸部5连接,第三拉伸部5为可伸缩的管,管越短,进行关节伸展活动时,最大伸展角越大。
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在进行腕关节的弯曲训练时,将小臂固定于第一支臂1,将手固定于第二支臂3,使关节处于伸展状态,顺时针旋转手柄8,齿轮10在转轴9的带动下在齿牙14上转动,从而驱动第二延伸部4沿弓形轨道顺时针运动,第二延伸部4的运动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三延伸部5和第二支臂3,从而实现了腕关节的弯曲运动,第二支臂3与旋转轴7之间的角度称为弯曲角。将第二支臂3从一个位置弯曲到另一位置后,维持5分钟, 使肌肉得以放松,然后重新调节手柄8,进入新的弯曲姿势,加大关节弯曲的角度,再维持5 分钟,如此反复,通过反复利用应力松弛的原理和静态持续拉伸技术的结合,逐步增加关节4的活动度,循序渐进,实现了关节的有效治疗。11为关节活动的最大弯曲角度β 。
实施例二,如图4和图5所示,在进行腕关节的伸展训练时,将小臂固定于第一支臂I,将手固定于第二支臂3,使关节处于弯曲状态,逆时针旋转手柄8,齿轮10在转轴9的带动下在齿牙14上转动,从而驱动第二延伸部4沿弓形轨道逆时针运动,第二延伸部4的运动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三延伸部5和第二支臂3,从而实现了腕关节的伸展运动,第二支臂 3与旋转轴7之间的角度称为伸展角。将第二支臂3从一个位置伸展到另一位置后,维持5 分钟,使肌肉得以放松,然后重新调节手柄,进入新的伸展姿势,加大关节伸展的角度,再维持5分钟,如此反复,通过反复利用应力松弛的原理和静态持续拉伸技术的结合,逐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循序渐进,实现了关节的有效治疗。第三延伸部5为可收缩的管,管越长,伸展角度越小。图4为第三拉伸部拉伸至最长时的伸展状态,12为最大伸展角度Y 1,图5为第三拉伸部收缩至最短时的伸展状态,13为最大伸展角度Y 2,Y I小于Y 2。
实施例三,将小臂固定于第一支臂1,将手固定于第二支臂3,使关节处于伸展状态,手向上弯曲用力,作用力通过第二支臂3和第三延伸部5,传递到第二延伸部4,驱动齿轮10在齿牙14上转动,使第二延伸部4沿着弓形轨道顺时针运动,从而实现了腕关节的主动弯曲运动。当手从一个位置弯曲到另一位置后,维持5分钟,使肌肉得以放松,然后继续进行弯曲,进入新的弯曲姿势,再维持5分钟,如此反复,通过反复利用应力松弛的原理和静态持续拉伸技术的结合,逐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循序渐进,实现了关节的主动运动训练。
实施例四,将小臂固定于第一支臂1,将手固定于第二支臂3,使关节处于弯曲状态,手向下伸展用力,作用力通过第二支臂3和第三延伸部5,传递到第二延伸部4,驱动齿轮10在齿牙14上转动,使第二延伸部4沿着弓形轨道逆时针运动,从而实现了腕关节的主动伸展运动。当手从一个位置伸展到另一位置后,维持5分钟,使肌肉得以放松,然后继续进行伸展,进入新的伸展姿势,再维持5分钟,如此反复,通过反复利用应力松弛的原理和静态持续拉伸技术的结合,逐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循序渐进,实现了关节的主动运动训练。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转轴和手柄;所述转轴贯穿固定于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第一支臂的第一延伸部上;所述齿轮固定于转轴上;所述手柄固定于转轴的端部;所述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第二支臂的第二拉伸部的内表面有齿牙;所述齿轮和齿牙相吻合;所述第二拉伸部呈弓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的圆心轴构成旋转轴,转动手柄,第二延伸部绕旋转轴沿着弓形轨道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ニ支臂与第二拉伸部之间通过第三拉伸部连接;所述第三拉伸部为可伸縮的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ニ支臂与旋转轴形成的最大弯曲角度为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拉伸部拉伸至最长时,第二支臂与旋转轴形成的最大伸展角度为Yl ;所述第三拉伸部收缩至最短时,第二支臂与旋转轴形成的最大伸展角度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的驱动装置,包括齿轮,转轴和手柄;所述转轴贯穿固定于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第一支臂的第一延伸部上;所述齿轮固定于转轴上;所述手柄固定于转轴的端部;所述关节屈伸活动矫形器第二支臂的第二拉伸部的内表面有齿牙;所述齿轮和齿牙相吻合;所述第二拉伸部呈弓形;转动手柄,转轴会带动齿轮运动,齿轮驱动齿牙,从而使第二拉伸部沿着弓形轨道运动,进而实现了关节的伸展和弯曲。本发明可使患者自主控制调节关节活动度,并且关节可以进行双向运动,调节范围覆盖整个关节的活动度,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疼痛度,有效地缩短了治疗时间。
文档编号A63B23/14GK102973390SQ20121044766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
发明者王海涛 申请人:上海帝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