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防守训练加长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079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篮球防守训练加长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篮球防守训练加长臂。
背景技术
现代篮球运动对抗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球场空间优势的争夺,由于运动员身高的普遍增长,使得防守对投篮的封盖、对传接球的抢断等技术的争夺更加激烈,反过来也促进了高空投篮技战术的创新和发展。而防守的重大突破,往往对进攻技战术的创新和发展起先导作用。众所周知,训练中防守的水平越高,进攻也就越困难,就越能促进进攻队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其创造力。因此,如何解决训练中进攻队员在高大的防守队员面前的进攻能力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增加防守队员控制的高度和面积及进攻队员的投篮和传接球的技术难度、促进进攻队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保护攻防队员、防止出现伤害事故、方便实用、便于携带的篮球防守训练加长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篮球防守训练加长臂,特征是由上部的充气手掌和下部的支撑伸缩杆组成,充气手掌由外层和气垫内层构成,在气垫内层中设有封闭的充气气垫腔,在充气手掌的侧壁设有带充气帽且与充气气垫腔连通的充气嘴;支撑伸缩杆由支撑上杆和支撑下杆构成,支撑上杆的顶端固定在充气气垫层的底端中间,支撑上杆的底端和支撑下杆的顶端通过固定在支撑下杆的顶端外壁的旋转把来调节支撑伸缩杆的长度。在旋转把的外壁均匀加工有防滑竖凸条。本实用新型由上部的充气手掌和下部的支撑伸缩杆组成,充气手掌由外层和气垫内层构成,在气垫内层中设有封闭的充气气垫腔,支撑伸缩杆由支撑上杆和支撑下杆构成,训练时将充气手掌充满气,并根据进攻队员的身高调节支撑伸缩杆的长度,然后握在防守队员的手中,相当于延长了防守队员的手臂长度,从而增加了防守队员控制的高度和面积,起到了控制防守空间的作用,自然相应增加了进攻队员的投篮和传接球的技术难度,使得进攻队员要充分发挥其创造力,躲过防守队员,提高进攻效率,从而促进了进攻队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使得整个攻防训练环境更接近于比赛状态,让枯燥无味的训练充满了趣味性,提高了教学训练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现有篮球攻防对抗训练中经常出现的伤害事故,既保护了防守队员,也保护了进攻队员。外层由软帆布制成,气垫内层由橡胶制成,制作材料轻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根据需要随时清洗外层的汗迹、污物。携带时只要将充气气垫腔内的气体放出,收缩支撑伸缩杆,就可减小本实用新型的体积,以方便携带。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增加防守队员控制的高度和面积及进攻队员的投篮和传接球的技术难度、促进进攻队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保护攻防队员、防止出现伤害事故、方便实用、便于携带、清洗容易、结构简单、构造合理、制作成本低的优点,是一种一次性投资少、适用性强的篮球训练用品。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图I中充气手掌的左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篮球防守训练加长臂,由上部的充气手掌I和下部的支撑伸缩杆2组成,充气手掌I由外层5和气垫内层11构成,在气垫内层11中设有封闭的充气气垫腔10,在充气手掌I的侧壁设有带充气帽4且与充气气垫腔10连通的充气嘴3 ;支撑伸缩杆2由支撑上杆6和支撑下杆9构成,支撑上杆6的顶端固定在充气气垫层I的底端中间,支撑上杆6的底端和支撑下杆9的顶端通过固定在支撑下杆9的顶端外壁的旋转把7来调节支撑伸缩杆2的长度。在旋转把7的外壁均匀加工有防滑竖凸条8。
权利要求1.一种篮球防守训练加长臂,特征是由上部的充气手掌和下部的支撑伸缩杆组成,充气手掌由外层和气垫内层构成,在气垫内层中设有封闭的充气气垫腔,在充气手掌的侧壁设有带充气帽且与充气气垫腔连通的充气嘴;支撑伸缩杆由支撑上杆和支撑下杆构成,支撑上杆的顶端固定在充气气垫层的底端中间,支撑上杆的底端和支撑下杆的顶端通过固定在支撑下杆的顶端外壁的旋转把来调节支撑伸缩杆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篮球防守训练加长臂,其特征在于在旋转把的外壁均匀加工有防滑竖凸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篮球防守训练加长臂,特征是由充气手掌和支撑伸缩杆组成,充气手掌由外层和气垫内层构成,在外层和气垫内层之间设有封闭的充气气垫腔,在充气手掌的侧壁设有带充气帽且与充气气垫腔连通的充气嘴;支撑伸缩杆由支撑上杆和支撑下杆构成,支撑上杆的顶端固定在充气气垫层的底端中间,支撑上杆的底端和支撑下杆的顶端通过固定在支撑下杆的顶端外壁的旋转把来调节支撑伸缩杆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增加防守队员控制的高度和面积及进攻队员的投篮和传接球的技术难度、促进进攻队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保护攻防队员、防止出现伤害事故、方便实用、便于携带、清洗容易、方便实用、结构简单、构造合理、制作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A63B69/00GK202490405SQ20122010561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
发明者冯洪, 郭苏芝 申请人: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