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中国象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870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中国象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产品涉及中国象棋,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吃”的象棋子。
背景技术
根据由国家体育总局审定,中国象棋协会编写,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象棋竞赛规则(1999年版)》中第一章第二条走棋与吃子规则“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只有炮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无论是哪一方的)跳吃,即俗称“炮打隔子”。除帅(将)外其他棋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或主动送吃。吃子的一方,必须立即把被吃掉的棋子从棋盘上拿走。”可以看出,传统中国象棋虽然在术语上将己方棋子占领对方棋子位置成为“吃”,但是只是取代其位置并将被“吃”棋子从棋盘上拿走,所以实际上并未真正实现“吃”这一用户体验。传统中国象棋基本都采用实心式的构造,“吃子”的过程只能采用替代其位置的方法来进行,被“吃”棋子则被拿离棋盘,所以并未真正实现“吃”这一象棋术语的用户体验,而且被替代棋子很容易遗失。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可以“吃”的新型中国象棋可以让术语中的“吃”变成真实的用户体验,并且可以避免棋子遗失和节省棋子收纳空间。根据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新型中国象棋,所述的中国象棋为内部空心以及下宽上窄的类圆台形状,包括棋面、起支承作用的棋帮和便于摆放的棋托,整体纵剖面呈梯形,上部为棋面,两边为棋帮,下部两边外延为棋托,有利于摆放稳定。可以“吃”的中国象棋采用内部空心以及下宽上窄的类圆台设计,且底部外延有利于摆放稳定;由此,此项产品中的中国象棋个体在“吃子”时可以将一个棋子套在另一棋子之上即叠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吃”的用户体验效果,而且被吃棋子仍留在棋盘,方便统计与收纳,此项设计还能减少收纳空间,只需顺次叠加存放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I)真正实现中国象棋术语中“吃”的用户体验,提升娱乐性;(2)节省制作材料与收纳空间;(3)外形新颖时尚,有利于让中国象棋更好的流行于年轻人群。
图I为新型中国象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新型中国象棋实施例一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在图中,I、棋面 2、棋帮3、棋托具体实施方式
[0017]结合图I、图2、图3,为新型中国象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中国象棋为内部空心以及下宽上窄的类圆台形状,包括记有字的棋面I、起支承作用的棋帮2和便于摆放的棋托3,整体纵剖面呈梯形,上部为棋面1,两边为棋帮2,下部两边外延为棋托3,有利于摆放稳定;在图2中,棋托3两边正视图中为圆角,在图3中,棋托3两边正视图中为尖角。在中国象棋比赛过程中,当在实现“吃子”这一过程时,可将该棋子套于“被吃”棋子之上即叠加,“被吃”棋子仍可留在棋盘上,收纳时将所有棋子顺次叠加成竖条状,节省了收纳空间且不易遗失棋子。·
权利要求1.新型中国象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国象棋为内部空心以及下宽上窄的类圆台形状,包括棋面(I)、起支承作用的棋帮(2)和便于摆放的棋托(3),整体纵剖面呈梯形,上部为棋面(1),两边为棋帮(2),下部两边外延为棋托(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中国象棋涉及益智类娱乐产品技术领域,它可让术语中的“吃”变成真实的用户体验,并且可以避免棋子遗失和节省棋子收纳空间,所述的中国象棋为内部空心以及下宽上窄的类圆台形状,包括棋面、起支承作用的棋帮和便于摆放的棋托,整体纵剖面呈梯形,上部为棋面,两边为棋帮,下部两边外延为棋托,有利于摆放稳定;此项产品中的中国象棋个体在“吃子”时可以将一个棋子套在另一棋子之上即叠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吃”的用户体验效果,而且被吃棋子仍留在棋盘,方便统计与收纳,此项设计还能减少收纳空间,只需顺次叠加存放即可,外形新颖时尚,有利于让中国象棋更好的流行于年轻人群。
文档编号A63F3/02GK202700040SQ20122023962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蒋凯 申请人:蒋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