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绳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239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绳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弹力拉绳的结构,尤其是一种可有效防止拉绳与其上固定装置因长期接触摩擦而造成损毁的拉绳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人生活作息忙碌,可用于运动的时间也相对减少,且现今大楼林立,供民众利用的运动空间也甚少,为了令民众可于此种环境下依然可享受运动乐趣,可充分利用空间及时间的随身运动器材因而产生,如跑步机、踏步车及弹力健身器等。请参阅图1,一般的弹力健身器I包括一拉绳10、二握把11、二织带12及二固定元件13,在该拉绳10的一端所述织带12穿设于所述握把11并自所述握把11的两端延伸出,所述固定元件13用于固定并接合所述织带12的两端,所述拉绳10穿设于所述固定元件13,并于末端形成一顶抵部101以与所述固定元件13相抵,避免所述拉绳10自所述固定元件13脱出。使用者于使用时握持所述二握把11并施力,于施力同时亦须克服所述拉绳10的弹力,而可达到原地运动的功效。然而此种拉绳10的固定方式,所述拉绳10与所述固定元件13的接触点容易发生疲劳性磨损而造成断裂,使用者于使用时易因拉绳10的损坏而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构思一种可有效避免拉绳与固定装置相互摩擦而造成损耗且延长拉绳使用寿命的拉绳固定结构,其可降低拉绳于使用时与固定装置间所产生摩擦损耗,以延长拉绳的使用寿命,并有效避免使用者于使用时,因拉绳长期与固定装置摩擦产生磨损而突然断裂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握把,是为一中空管状体;一握绳,其穿设于所述握把内,且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 ;一固定装置,包括一扣环与一扣合件,所述扣合件设有一中空套筒,以穿设于所述握绳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内,并将所述扣环按压于该扣合件上以将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重合并固定;一弹性元件,其材质为橡胶并设于所述扣合件的中空套筒内,且所述弹性元件具有一贯孔,其中,所述弹性元件设有一第一凸部与一第二凸部,以与所述固定装置相顶抵,使所述弹性元件不易松脱;及一拉绳,其穿设于所述弹性元件的贯孔,且于末端设有一限位件,其为一球体,且其直径大于所述贯孔的孔径,以使所述拉绳与所述弹性元件相抵,而无法自所述贯孔处脱落,其中,所述拉绳为一中空弹性拉绳。其中,所述扣环的一侧表面环设有一凸缘,使所述扣环与所述扣合件组设时,所述中空套筒的外侧壁面可与所述凸缘的内侧卡合。其中,所述握绳设有一接合部,其包括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连接至所述握把两端开口延伸出的所述握绳的一段绳体,所述第二侧连接至所述握绳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000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为一环状结构体。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分别设有复数个立柱。

第1图为现有弹力健身器的示意图;第2图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第3图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第4图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第5图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2至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剖面 图与立体图,图中所示实施例是以拉绳一端为例作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拉绳固定结构2,包 括一握把20、一握绳21、一固定装置22、一弹性元件23与一拉绳24。所述握把20为一中空管状体,以供使用者握持,其中,所述握把20外侧表面设有 一软套(图中未标示),可令使用者于使用时达到舒适与防滑的功效。所述握绳21为一布制的平面织带,且穿设于所述握把20内,用以使所述拉绳24 与所述握把20相结合,且具有一第一端211与一第二端212,所述第一端211与所述第二端 212分别设有一第一开口 2111与一第二开口 2121。所述固定装置22包括一扣环221与一扣合件222,其中,所述扣环221及所述扣合 件222为金属材料制成,以增强其固合力且可延长使用寿命。所述扣合件222设有一中空 套筒2221,供以套设于所述第一开口 2111与所述第二开口 2121内,其中,所述扣环221的 一侧表面与所述扣环221中央孔洞相隔一段距离环设有一凸缘2211,所述握绳21的所述第 一端211与所述第二端212相互重合后,所述中空套筒2221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 2111及 所述第二开口 2121内,并将所述扣环221按压于该扣合件222上使所述中空套筒2221的 外侧壁面可与所述凸缘2211的内侧壁面相卡合,以将所述握绳21的所述第一端211与所 述第二端212固定并加以结合。所述弹性元件23为橡胶等具耐磨特性的弹性材质,且设于所述中空套筒2221内, 所述弹性元件23具有一贯孔231以供所述拉绳24穿过,可防止所述拉绳24与所述固定装 置22直接接触,以避免所述拉绳24因受力造成损伤,进而磨损或断裂,并降低所述拉绳24 的耗损率。其中,所述弹性元件23具有一第一凸部232与一第二凸部233,所述第一凸部 232与所述第二凸部233为一环状结构体,其大小大于所述扣合件222与所述扣环221,使 其可分别与所述扣合件222及所述扣环221相顶抵,令所述弹性元件23不易自所述中空套 筒2221脱离,且亦包覆于所述扣合件222与所述扣环221上,也可达到保护所述扣合件222 与所述扣环221的功效。所述拉绳24穿设于所述贯孔231,且于末端设有一限位件241,以使所述拉绳24 与所述弹性元件23相抵,所述拉绳24可为各式具弹性的绳体,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绳24 为一弹性的中空拉绳。其中,所述拉绳24穿过所述贯孔231的一端塞入所述限位件241,且所述限位件241为一球体,由于所述限位件241的直径大于所述贯孔231的孔径,因此可使所述拉绳24抵于所述贯孔231处,而不会自所述贯孔231脱落,以免于运动时因拉绳24脱落而造成使用者受伤。进一步参阅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所述握绳21设有一接合部213,其包括一第一侧2131与一第二侧2132,所述第一侧2131连接至所述握把20两端开口延伸出的所述握绳21的一段绳体,所述第二侧2132连接至所述握绳21的所述第一端211及所述第二端212。而所述弹性元件23的所述第一凸部232与所述第二凸部233分别环设有复数个立柱234,所述等立柱234等间隔排列,使所述弹性元件23可分别与所述扣合件222及所述扣环221相顶抵,而不易自所述中空套筒2221脱离,于造型上可有另一种变化。本实用新型的拉绳固定结构2,利用所述弹性元件23有效分隔所述拉绳24与所述固定装置22,使所述拉绳24于运动时不会因直接与所述固定装置22相互摩擦而磨损、断裂,达到保护及延长所述拉绳24使用寿命的功效,避免所述拉绳24发生疲劳性磨损或利边切割造成损坏而伤害到使用者。综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其他转变方式亦皆在本案的范畴的中;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拉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握把,为一中空管状体;一握绳,其穿设于所述握把内,且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一固定装置,包括一扣环与一扣合件,所述扣合件设有一中空套筒,以穿设于所述握绳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内,并将所述扣环按压于该扣合件上以将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重合并固定;一弹性元件,其设于所述扣合件的中空套筒内,且具有一贯孔;及一拉绳,其穿设于所述弹性元件的贯孔,且于末端设有一限位件,以使所述拉绳与所述弹性元件相抵,而无法自所述贯孔处脱落。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设有一第一凸部与一第二凸部,以与所述固定装置相顶抵,使所述弹性元件不易松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为一环状结构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分别设有复数个立柱。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拉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材质为橡胶。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环的一侧表面环设有一凸缘,使所述扣环与所述扣合件组设时,所述中空套筒的外侧壁面可与所述凸缘的内侧卡合。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为一中空弹性拉绳。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一球体,且其直径大于所述贯孔的孔径。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绳设有一接合部,其包括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连接至所述握把两端开口延伸出的所述握绳的一段绳体,所述第二侧连接至所述握绳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
专利摘要一种拉绳固定结构,包括一握把、一握绳、一固定装置、一弹性元件与一拉绳。所述握把为一中空管状体且其内穿设有所述握绳,所述握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且其上分别设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扣环与一扣合件,所述扣合件设有一中空套筒以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内,并配合所述扣环以将所述握绳固定,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中空套筒内且具有一贯孔,以供所述拉绳穿设于内,有效隔开所述拉绳与所述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使所述拉绳无法直接与所述固定装置相互接触,以避免造成于运动时直接受到磨损,有效延长所述拉绳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A63B21/055GK202761974SQ20122027462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2日
发明者郝思嘉 申请人:健力美运动用品(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