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力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108阅读:8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蹬力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健身器材,具体的说是指一种训练蹬力的器械。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和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室外运动更是民众所喜欢的健身方式,因此,多种多样的室外健身器械应运而生,蹬力训练器就是其中的一种。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蹬力训练器大都采用转动点在上部,摆杆、座板焊接成整体,座位下方多为两组平行四连杆作运动副,采用限位块进行限制。其存在的以下不足一是上述结构采用限位块进行限制难以满足重力作用下的屈服强度,因为当座板坐上100KG的人体时,长度1200mm的摆杆对于直径120mm的限位转套,限位块将会承受很大的力量,难以支撑;二是由于转动点在上部,造成结构复杂,立柱较高,成本降不下来,并且在力量使用上不合理,缺乏舒适性;三是由于座位下方采用两组平行四连杆作运动副,间距小,易产生卡夹等危险,安全性差。为此,在GB19272-2011室外器材新标准实施之际,上述健身器材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蹬力训练器,其结构紧凑,成本低,安全性高。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立柱、坐架、蹬臂、支撑杆,支撑杆与立柱垂直,并固定联接于立柱的中下部,蹬臂上端固定联接有踏板,其特征在于坐架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中连杆与立柱活动联接,坐架的两侧装设有把手;在支撑杆的外端联接有“U”型架,蹬臂下部通过转套活动联接于“U”型架上;坐架的底部前端活动联接有弯曲形下连杆,下连杆的下端与蹬臂的下端活动联接。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蹬臂的转轴点在座位下方,改变了传统的在人体上部转动的结构,克服了剪切、挤压给人造成的危害,确保使用者及他人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使用舒适。立柱的减短,减少了立柱材料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简图。图中标识1_立柱,2-坐架,3-蹬臂,4-支撑杆,5-上连杆,6-中连杆,7_把手,8- “U”型架,9-转套,10-下连杆,11-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立柱1、坐架2、蹬臂3、支撑杆4,支撑杆4为水平向,与立柱I垂直,并固定联接于立柱I的中下部,坐架2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5、中连杆6与立柱I活动联接,坐架2的两侧装设有把手7 ;在支撑杆4的外端联接有“U”型架8,蹬臂3下部通过转套9活动联接于“U”型架8上;坐架2的底部前端活动联接有弯曲形下连杆10,下连杆10的下端与蹬臂3的下端活动联接,蹬臂3上端固定联接有踏板11。本实用新型的中连杆安装限位块、轴承、防水圈后与立柱活动联接,上连杆安装轴承、防水圈后与立柱活动联接,它们的另一端安装轴承等后连接坐架,形成平行四连杆的连杆运动副。本实用新型的转套安装有限位块、轴承、防水圈,限位块可以使蹬臂在有效的范围内运动,减少了运动中对使用者所造成的伤害。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者蹬动蹬臂上的踏板,使蹬臂在限位块的作用下转动一定角度,蹬臂带动下连杆,使下连杆推动坐架,坐架在中连杆和上连杆所形成的平行四连杆机构中,作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使用者在蹬动蹬臂中得到锻炼。蹬臂以转套为中心转动点,踏板的一端为动力臂,与下连杆连接的一端为阻力臂;动力臂向前运动,使阻力臂向上运动,中连杆和上连杆与立柱和坐架连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连杆机构;在下连杆推动坐架下方时,坐架在中连杆和上连杆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当蹬臂不再用力蹬动时,坐架在使用者身体重量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使蹬臂回到起始位置。使用本实用新型锻炼身体,可增强人体下肢的肌肉力量,尤其增强股四头肌的肌肉力量,提高髋、膝、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改善下肢运动能力,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功能退化,延缓人体衰老。
权利要求1. 一种蹬力训练器,其包括有立柱(1)、坐架(2)、蹬臂(3)、支撑杆(4),支撑杆(4)与立柱(1)垂直并固定联接于立柱(I)的中下部,蹬臂(3)上端固定联接有踏板(11),其特征在于坐架(2)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5)、中连杆(6)与立柱(I)活动联接,坐架⑵的两侧装设有把手(7);在支撑杆⑷的外端联接有“U”型架(8),蹬臂(3)下部通过转套(9)活动联接于“U”型架(8)上;坐架(2)的底部前端活动联接有弯曲形的下连杆 (10),下连杆(10)的下端与蹬臂(3)的下端活动联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蹬力训练器,其包括有立柱(1)、坐架(2)、蹬臂(3)、支撑杆(4),支撑杆(4)与立柱(1)垂直并固定联接,蹬臂(3)上端联接有踏板(11),其特征在于坐架(2)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5)、中连杆(6)与立柱(1)活动联接,坐架(2)的两侧装设有把手(7);在支撑杆(4)的外端联接有“U”型架(8),蹬臂(3)下部通过转套(9)活动联接于“U”型架(8)上;坐架(2)的底部前端活动联接有弯曲形的下连杆(10),下连杆(10)与蹬臂(3)活动联接。本实用新型蹬臂的转轴点在座位下方,克服了剪切、挤压给人造成的危害,确保使用者及他人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使用舒适。立柱的减短,减少了立柱材料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A63B23/04GK202876239SQ2012205427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4日
发明者房立均, 张秀凤 申请人:沧州鑫龙教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