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力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10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力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健身器材,具体的说是指一种训练推力的器械。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和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室外运动更是民众所喜欢的健身方式,因此,多种多样的室外健身器械应运而生,推力训练器就是其中的一种。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推力训练器大都采用转动点在上部,摆杆、座板焊接成整体,座位下方多为两组平行四连杆作运动副,采用限位块进行限制。其存在的以下不足:一是上述结构采用限位块进行限制难以满足重力作用下的屈服强度;二是由于转动点在上部,造成结构复杂,立柱较高,成本降不下来,并且在力量使用上不合理,缺乏舒适性;三是由于座位下方采用两组平行四连杆作运动副,间距小,易产生卡夹等危险,安全性差。为此,在GB19272-2011室外器材新标准实施之际,上述健身器材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推力训练器,其结构紧凑,成本低,安全性高。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立柱、坐架、推臂、支撑杆,支撑杆与立柱垂直,并固定联接于立柱的中下部,推臂上端装设有手柄,其特征在于坐架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中连杆与立柱活动联接;在支撑杆的外端联接有“U”型架,推臂下部通过转套活动联接于“U”型架上;坐架的底部前端活动联接有下连杆,下连杆的下端与推臂活动联接。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推臂的转轴点在座位下方,改变了传统的在人体上部转动的结构,克服了剪切、挤压给人造成的危害,确保使用者及他人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使用舒适。立柱的减短,减少了立柱材料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简图。图中标识1_立柱,2-坐架,3-推臂,4-支撑杆,5-上连杆,6-中连杆,7_手柄,8- “U”型架,9-转套,10-下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立柱1、坐架2、推臂3、支撑杆4,支撑杆4与立柱I垂直,并固定联接于立柱I的中下部,推臂3上端装设有手柄7,坐架2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5、中连杆6与立柱I活动联接;在支撑杆4的外端联接有“U”型架8,推臂3下部通过转套9活动联接于“U”型架8上;坐架2的底部前端活动联接有下连杆10,下连杆10的下端与推臂3活动联接。本实用新型的中连杆安装限位块、轴承、防水圈后与立柱活动联接,上连杆安装轴承、防水圈后与立柱活动联接,它们的另一端安装轴承等后连接坐架,形成平行四连杆的连杆运动副。本实用新型的转套安装有限位块、轴承、防水圈,限位块可以使推臂在有效的范围内运动,减少了运动中对使用者所造成的伤害。使用本实用新型主要锻炼胸大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和背部肌群等。
权利要求1. 一种推力训练器,其包括有立柱(I)、坐架(2)、推臂(3)、支撑杆(4),支撑杆(4)与立柱(I)垂直,并固定联接于立柱(I)的中下部,推臂(3)上端装设有手柄(7),其特征在于坐架(2)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5)、中连杆(6)与立柱(I)活动联接;在支撑杆(4)的外端联接有“U”型架(8),推臂(3)下部通过转套(9)活动联接于“U”型架(8) 上;坐架(2)的底部前端活动联接有下连杆(10),下连杆(10)的下端与推臂(3)活动联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推力训练器,其包括有立柱(1)、坐架(2)、推臂(3)、支撑杆(4),支撑杆(4)与立柱(1)垂直并固定联接,推臂(3)上端装设有手柄(7),其特征在于坐架(2)的后侧上端、下部分别通过上连杆(5)、中连杆(6)与立柱(1)活动联接;推臂(3)下部通过转套(9)活动联接于支撑杆(4)外端的“U”型架(8)上;坐架(2)的底部前端活动联接有下连杆(10),下连杆(10)的下端与推臂(3)活动联接。本实用新型推臂的转轴点在座位下方,克服了剪切、挤压给人造成的危害,确保使用者及他人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使用舒适。立柱的减短,减少了立柱材料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A63B23/02GK202876234SQ2012205427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4日
发明者房立均, 张秀凤 申请人:沧州鑫龙教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