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四人双杠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338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式四人双杠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四人双杠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的双杠训练器材其中室外器材多为埋于地下,安装器材工程量大。室内器材价格高,占地面积比较大,只能两人同时进行杠端训练内容的练习,而且相互影响较大。不管其置于室内或室外都不可随意移动。而且逢雨、雪天气,室外双杠器材便不能进行训练。移动式四人双杠训练器材,不仅可同时四人进行训练并且可随意搬动,克服天气和气候对训练的影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移动方便、适用广的移动式四人双杠
训练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四人双杠训练装置,其主要由杠面1、杠杆2、支架3和底座4组成。所述杠面I为一个四边等长且平行于地面的平面板;所述杠杆2为圆管,共八根,两根相互平行组成一组;每组杠杆2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杠面I的一边边缘处,且相邻的两组杠杆2之间互相垂直;所述支架3为长管形,其一端同杠面I的中心连接且垂直于杠面I ;所述底座4为十字型,所述支架3的另一端同底座4的中心连接。所述每组杠杆2的两根杠杆之间的间距为40-45厘米。所述杠杆2为直径4厘米的钢管。所述杠杆2距离地面高度约为1.4 1.5米;其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杠面I上,另一端开孔塞有塑料材料填充。所述底座4的着地点安装有橡胶脚垫。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1、移动训练装置四人同时肩扛双杠杠面,向上用力即可搬动器材,随意摆放于适合训练的场地。2、主要练习方法双杠杠端臂屈伸练习:面向杠端站立,两手握于杠端,跳起成杠上支撑动作。曲臂时,双肘关节同时弯曲和稍外展,屈臂后肩关节低于肘关节。伸臂时,保持身体挺直,双肘关节同时做伸直动作,撑起身体。杠上支撑移动练习:练习者双手握于双杠杠面,两手交替向前移动,身体保持垂直姿势,也可用杠铃片负重,重量约为15 20公斤,或用其他重物代替。静力性直臂正撑练习:练习者在臂屈伸准备姿势的基础上进行静力支撑练习。静力性屈臂撑练习:练习者在肘关节弯曲不同角度的情况下进行静力支撑练习,也可负重练习。[0018]静力性负重臂屈伸:练习者穿沙衣或脚挂重物后进行练习。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四人肩扛双杠杠面可搬动装置,根据天气放置室外和室内训练,有效克服天气对训练的影响。可同时四人进行双杠各项训练内容的训练。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中标号:I为杠面,2为杠杆,3为支架,4为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杠面为一个四边等边平面钢板;所述杠杆直径4厘米的圆钢管,共八根,两根相互平行组成一组,且两根杠杆之间的间距为45厘米;每组杠杆2的一端通过螺丝分别固定在杠面的一边边缘处,且垂直于相邻的一组杠杆,另一端开孔塞有塑料材料填充。所述支架为长条方管,其一端同杠面的中心通过焊接连接,且垂直于杠面;底座为十字型底座,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同底座4的中心焊接连接。支架的长度保证杠杆距离地面高度约为1.4米。述底座的着地点安装有橡胶脚垫,且底座的十字脚同杠杆之间夹角呈45度,如图2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式四人双杠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杠面(I)、杠杆(2)、支架(3)和底座(4)组成; 所述杠面(I)为一个四边等长且平行于地面的平面板;所述杠杆(2)为圆管,共八根,两根相互平行组成一组;每组杠杆(2)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杠面(I)的一边边缘处,且相邻的两组杠杆(2)之间互相垂直;所述支架(3)为长管形,其一端同杠面(I)的中心连接且垂直于杠面(1);所述底座(4)为十字型,所述支架(3)的另一端同底座(4)的中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四人双杠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杠杆(2)的两根杠杆之间的间距为4(Γ45厘米;所述杠杆(2)距离地面高度约为1.4 1.5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式四人双杠训练装置。其主要由由杠面、杠杆、支架和底座组成。杠面为一个四边等边且平行于地面的平面板;杠杆共八根,两根相互平行组成一组;每组杠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杠面的一边边缘处,且垂直于相邻的一组杠杆;支架其一端同杠面的中心连接且垂直于杠面,另一端同底座的中心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四人肩扛双杠杠面可搬动装置,根据天气放置室外和室内训练,有效克服天气对训练的影响。可同时四人进行双杠各项训练内容的训练。
文档编号A63B69/00GK203075597SQ20132001243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刘小冬, 祁海霞, 张辉, 罗琳, 包瀛春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