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狂奔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07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狂奔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狂奔轮,包括车体和遥控器,所述车体包括可拆卸固定的上壳和下壳。本实用新型由于把狂奔轮车体上的壳体,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进行可拆卸的固定,从而就方便拆卸壳体。
【专利说明】一种狂奔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狂奔轮。
【背景技术】
[0002]玩具汽车、狂奔轮等一些玩具车类一般有自动控制和无线控制两种,无线控制一般是由红外遥控器进行控制,玩具汽车、狂奔轮等玩具车的遥控器内置有电池进行供电。遥控器内的电池电量一旦用完就需要更换,从而就需要经常更换电池,进而费用较高。
[0003]本人设计了一种狂奔轮,包括车体和用于控制车体的遥控器,遥控器包括固定在一放置盒内的和电脑连接的USB接头以及插头,车体包括和插头插接的接口,当USB接头和电脑连接时,可同时为车体和遥控器内的电池充电。车体包括壳体,壳体包括通过热熔固定的上壳和下壳,热熔固定牢固。此方案未公开。由于上壳和下壳之间通过热熔固定,不易拆卸,一旦壳体内部的器件出现问题,就不方便将壳体拆开进行检查和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体的上壳和下壳可拆卸固定的狂奔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狂奔轮,包括车体和遥控器,所述车体包括可拆卸固定的上壳和下壳。
[0006]优选的,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螺丝固定。螺丝固定牢固,方便拆卸。
[0007]优选的,所述下壳上设有螺丝孔,所述上壳上设有与所述螺丝孔配合的螺丝孔柱。这是上壳和下壳通过螺丝固定的一种具体方式。
[0008]优选的,所述下壳沿所述螺丝孔延伸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有与所述螺丝孔的螺纹配合的螺纹。设置延伸部能够增加和螺丝的配合面积,从而增加螺丝固定的牢固性。
[0009]优选的,所述延伸部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螺丝孔柱的第一凹陷。将螺丝孔柱插入到延伸部的第一凹陷内,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从而方便螺丝固定,而且使固定更加牢固。
[0010]优选的,所述螺丝孔边沿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螺丝的螺帽的第二凹陷。设置第二凹陷和螺丝的螺帽配合,使螺丝完全位于壳体内,防止螺丝受损。
[0011]优选的,所述螺丝孔柱和延伸部都设有加强筋。设置加强筋增加强度,进而增加固定的牢固性。
[0012]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加强筋强度大。
[0013]优选的,所述螺丝孔柱为两个,所述上壳设有用于避让所述车体上用于接收所述遥控器信号的接收器的第一通孔,所述车体还包括通过卡接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边沿处的用于保护所述接收器的保护罩,所述第一通孔边沿设有两个相对的卡扣,所述螺丝孔柱和卡扣根部一体连接;所述螺丝孔配合所述螺丝孔柱设置。这样设置不仅能够增加卡扣的强度,还能够增加螺丝孔柱的强度。
[0014]优选的,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卡接固定。卡接固定牢固,方便拆卸。[0015]本实用新型由于把狂奔轮车体上的壳体,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进行可拆卸的固定,从而就方便拆卸壳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狂奔轮的整体结构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车体的拆分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保护罩和上壳的配合示意图。
[0021]其中:1、上壳;11、螺丝孔柱;12、加强筋;13、第一通孔;14、卡扣;100、车体;2、下壳;21、延伸部;200、遥控器;211、第一凹陷;3、保护罩;4、车轮;41、防滑圈;42、固定壳;5、马达;6、电路板;7、电池;8、放置盒;9、齿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3]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狂奔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车体100和遥控器200,所述车体100包括可拆卸固定的上壳I和下壳2。本实用新型由于把狂奔轮车体100上的壳体,壳体包括上壳I和下壳2,上壳I和下壳2进行可拆卸的固定,从而就方便拆卸壳体。一旦壳体内的器件出现问题就可以将上壳I和下壳2拆开进行检查和维修。本实施例上壳I和下壳2通过螺丝固定,螺丝固定牢固,方便拆卸。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狂奔轮的遥控器200上设有和电脑连接的USB接头,通过此USB接头可为遥控器200内的电池进行充电;USB接头设置在遥控器200的一端,另一端设有和车体100连接的插头,结合图2,通过此插头可为车体100内的电池7进行充电,从而不必经常更换遥控器200内的电池和车体100内的电池7,方便使用。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车体100的车轮4通过固定壳42固定在壳体的两端端部,壳体的竖截面为椭圆形结构,壳体在和车轮4配合部分和水平面的角度小于90度,从而使两个相对的车轮4形成八字结构。车轮4上设有齿直接和齿轮组件9啮合,齿轮组件9通过放置盒8固定在壳体内部,并同驱动马达5啮合,马达5通过导线和电路板6以及电池7连通,从而实现马达5驱动车轮4。本实用新型进行双驱动,即设置两个马达5分别为两个车轮4进行驱动,这样就可增加狂奔轮的速度,且方便转弯,从而便于控制。为了防滑,车轮外表面设置一橡胶材料制成的防滑圈41。
[0026]电路板6上设有狂奔轮工作指示灯和接收遥控器200的信号的接收器,为了使接收器能够正常的接收到遥控器200上的信号,结合图3,上壳I上设有用于避让接收器的第一通孔13,这样没有壳体阻挡就可在适当的范围内就可保证接收器能够正常接收到遥控器200的信号。结合图5,车体100在上壳I的第一通孔13处配合一保护罩3,保护罩3套住接收器,保护罩3上设有多个通气孔,从而不仅方便接收器接收信号,而且对接收器还有保护作用,防止其受损。
[0027]如图2和图3所示,下壳2设有螺丝孔,上壳I设有与螺丝孔配合的螺丝孔柱11,这是上壳I和下壳2通过螺丝固定的一种具体方式。当然,也可在上壳上设置螺丝孔,下壳上设置和上壳上的螺丝孔配合的螺丝孔柱,从而实现螺丝固定,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螺丝孔和螺丝孔柱11都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端处。也可设置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螺丝孔和螺丝孔柱进行配合固定。
[0028]在本实施例中,下壳2沿螺丝孔延伸有延伸部21,所述延伸部21内有与所述螺丝孔的螺纹配合的螺纹,设置延伸部21能够增加和螺丝的配合面积,从而增加螺丝固定的牢固性。所述延伸部21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螺丝孔柱11的第一凹陷211,将螺丝孔柱11插入到延伸部21的第一凹陷211内,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从而方便螺丝固定,而且使固定更加牢固。所述螺丝孔边沿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螺丝的螺帽的第二凹陷(图中未显示),设置第二凹陷和螺丝的螺帽配合,使螺丝完全位于壳体内,防止螺丝受损。本实施例也可以在螺丝孔柱上设置凹陷,然后将延伸部插入到螺丝孔柱的凹陷内,同样能够起到限位作用。
[0029]所述螺丝孔柱11和延伸部21都设有加强筋12,加强筋12为板状结构,设置加强筋12增加强度,进而增加固定的牢固性,板状结构的加强筋强度大。当然,也可以设置条形加强筋或其他结构的加强筋。
[0030]如图3和图5所示,保护罩3和上壳I通过卡接固定,具体的,上壳I在第一通孔13的边沿处设有两个相对的卡扣14,保护罩3上设有和卡扣14配合的卡槽,从而实现固定。卡扣14的个数为两个,螺丝孔柱11和卡扣14根部一体连接,这样就能够相互增加强度,下壳2上的螺丝孔和延伸部21配合螺丝孔柱11设置。
[0031]在本实施例中,下壳2的边沿外表面设有凸沿,上壳I的边沿外表面设有平台,所述凸沿放置在平台上,且配合设置,从而使上壳I和下壳2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当然,也可以在上壳上设置凸沿,在下壳上设置和凸沿配合的平台。
[0032]本实用新型上壳和下壳还可以通过卡接固定,或其它可拆卸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卡接固定方便配合和拆卸。
[003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狂奔轮,包括车体和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可拆卸固定的上壳和下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狂奔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螺丝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狂奔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上设有螺丝孔,所述上壳上设有与所述螺丝孔配合的螺丝孔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狂奔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沿所述螺丝孔延伸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有与所述螺丝孔的螺纹配合的螺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狂奔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螺丝孔柱的第一凹陷。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狂奔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孔边沿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螺丝的螺帽的第二凹陷。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狂奔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孔柱和延伸部都设有加强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狂奔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板状结构。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狂奔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孔柱为两个,所述上壳设有用于避让所述车体上用于接收所述遥控器信号的接收器的第一通孔,所述车体还包括通过卡接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边沿处的用于保护所述接收器的保护罩,所述第一通孔边沿设有两个相对的卡扣,所述螺丝孔柱和卡扣根部一体连接;所述螺丝孔配合所述螺丝孔柱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狂奔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卡接固定。
【文档编号】A63H17/26GK203507517SQ201320523118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6日
【发明者】樊书印 申请人:樊书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