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280阅读:10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属于玩具领域。所述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底盘、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连杆、压盖和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弹簧、与所述底盘连接的轮胎;所述连接件端部外圆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端部设有第二细孔;所述连接件端部外圆上还设有转向连接位,所述转向连接位上设有转向孔;所述连接件另一端部设有连接圆柱,所述连接件端部外圆上还设有固定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齐全,仅用一套简单机构即实现前轮同向转向功能,并能自动归中,还能模拟真车悬挂减震效果,让车模产品更接近真车。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利用一套机构实现具有前轮同向转向功能,并能自动归中,还能模拟真车悬挂减震效果的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属于玩具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车模作为已经成熟的工艺品已经实现了前轮的同向转向功能,但由于不具有与真车的复杂结构和功能,如悬挂减震效果及前轮自动归中功能不能用一套结构实现,若要实现这两种功能会用到非常复杂的传动结构。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利用一套机构实现具有前轮同向转向功能,并能自动归中,还能模拟真车悬挂减震效果的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所述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底盘、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连杆、压盖和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弹簧、与所述底盘连接的轮胎;所述连接件端部外圆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端部设有第二细孔;所述连接件端部外圆上还设有转向连接位,所述转向连接位上设有转向孔;所述连接件另一端部设有连接圆柱,所述连接件端部外圆上还设有固定位。
[0005]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直径小于连接孔直径;所述连接圆柱与轴位紧固连接;所述固定位插于第一螺孔中。
[0006]优选的,所述连杆两端设有圆柱,所述圆柱直径略小于所述转向孔的直径;所述圆柱设有锥形台,所述锥形台呈锥形,且最大直径略大于所述转向孔的直径。
[0007]优选的,所述底盘端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第一细孔,所述底盘端部还设有螺孔位。
[0008]优选的,所述压盖上设有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与所述螺孔位用螺钉紧固。
[0009]优选的,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连接柱,所述第一插脚插于第二细孔中并固定;所述连接柱与套装的弹簧插于所述连接孔中;所述第二插脚插于所述第一细孔中并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轮胎设有轴位。
[00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2]结构简单,功能齐全,仅用一套简单机构即实现前轮同向转向功能,并能自动归中,还能模拟真车悬挂减震效果,让车模产品更接近真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的剖视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剖视图;
[0022]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簧与连接件的组装示意图;
[0024]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0025]标号说明:1底盘;11连接孔;111第一细孔;12螺孔位;2连杆;21圆柱;211锥形台;3压盖;31第一螺孔;32第二螺孔;4连接件;41连接柱;42第二细孔;43转向连接位;431转向孔;44连接圆柱;45固定位;5弹簧;51第一插脚;52第二插脚;6轮胎;61轴位;螺钉7。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00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参阅图1,所述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底盘1、设置在底盘I上的连杆2、压盖3和连接件4、与连接件4连接的弹簧5、与底盘I连接的轮胎6。
[0028]参阅图2、图3、图4,底盘I端部设有连接孔11,连接孔11内设有第一细孔111,底盘I端部还设有螺孔位12。
[0029]参阅图5、图7、图9,连杆2两端设有同方向的圆柱21,圆柱21直径略小于连接件4设有的转向孔431的直径,圆柱21设有锥形台211,锥形台211呈锥形,且最大直径略大于连接件4设有的转向孔431的直径,圆柱21插入转向孔431中,使锥形台211穿过转向孔431,圆柱21既可在转向孔431中旋转,又不可脱离转向孔431,可以使左前轮胎6转向时,右前轮胎6也同向转动,且由于弹簧5第一插脚51和第二插脚52被固定,在水平方向上产生扭力,当前轮转向作用力消失时,前轮便自动转向回到初始位置,形成自动归中功能。
[0030]参阅图4、图6,压盖3上设有第一螺孔31和第二螺孔32,第二螺孔32与底盘I设有的螺孔位12用螺钉7紧固。
[0031]参阅图3、图6、图7、图8、图11,连接件4端部外圆上设有连接柱41,连接柱41端部设有第二细孔42,连接件4端部外圆上还设有转向连接位43,转向连接位43上设有转向孔431,连接件4另一端部设有连接圆柱44,连接件4端部外圆上还设有固定位45。连接柱41直径小于连接孔11直径,使连接件4可以以连接柱41为中心点旋转。连接圆柱44与轮胎6设有的轴位61紧固连接。固定位45插于第一螺孔31中。
[0032]参阅图3、图9、图10,弹簧5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脚51和第二插脚52,弹簧5套装于连接件4设有的连接柱41,第一插脚51插于连接件4设有的第二细孔42中并固定。连接件4设有的连接柱41与套装的弹簧5插于底盘I设有的连接孔11中,弹簧5设有的第二插脚52插于底盘I设有的第一细孔111中并固定,当力垂直作用于底盘时,弹簧5被压缩,使车模具有减震功能。
[0033]参阅图11,轮胎6设有轴位61。
[00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35]结构简单,功能齐全,仅用一套简单机构即实现前轮同向转向功能,并能自动归中,还能模拟真车悬挂减震效果,让车模产品更接近真车。
[0036]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同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变化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所述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底盘(I)、设置在所述底盘(I)上的连杆(2)、压盖(3)和连接件(4)、与所述连接件(4)连接的弹簧(5)、与所述底盘(I)连接的轮胎(6);所述连接件(4)端部外圆上设有连接柱(41),所述连接柱(41)端部设有第二细孔(42);所述连接件(4)端部外圆上还设有转向连接位(43),所述转向连接位(43)上设有转向孔(431);所述连接件(4)另一端部设有连接圆柱(44),所述连接件(4)端部外圆上还设有固定位(4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41)直径小于连接孔(11)直径;所述连接圆柱(44)与轴位(61)紧固连接;所述固定位(45)插于第一螺孔(3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两端设有圆柱(21),所述圆柱(21)直径略小于所述转向孔(431)的直径;所述圆柱(21)设有锥形台(211),所述锥形台(211)呈锥形,且最大直径略大于所述转向孔(431)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I)端部设有连接孔(U),所述连接孔(11)内设有第一细孔(111),所述底盘(I)端部还设有螺孔位(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3)上设有第一螺孔(31)和第二螺孔(32),所述第二螺孔(32)与所述螺孔位(12)用螺钉(7)紧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脚(51)和第二插脚(52);所述弹簧(5)套装于所述连接柱(41),所述第一插脚(51)插于第二细孔(42)中并固定;所述连接柱(41)与套装的弹簧(5)插于所述连接孔(11)中;所述第二插脚(52)插于所述第一细孔(111)中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模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6)设有轴位(61)。
【文档编号】A63H17/26GK203677934SQ201320887771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马丽琴, 黄天志, 董宽余, 蔡贤武 申请人:武汉漫迪动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