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吊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302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吊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多功能吊床包括可挠性框架、防水垫、防水帽子和魔术贴;该防水垫缝制在该框架上,该防水垫的中部开设一开口,该防水帽子和该魔术贴均设于该防水垫的背面并靠近该开口,该框架的两长支杆的中部各设有一弹性折弯部。上述实用新型在救灾中可作为移动伤亡人员的担架,也可作为雨衣使用,还可作为运输救灾货物的背包使用。
【专利说明】多功能吊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吊床。

【背景技术】
[0002]自然灾害如地震有时会造成交通断绝、粮食短缺、人员伤亡等,军队救灾时往往需要携带运送粮食的工具、移动伤亡人员的担架和雨衣等,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多功能吊床。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多功能吊床,其包括可挠性框架、防水垫、防水帽子和魔术贴;该防水垫缝制在该框架上,该防水垫的中部开设一开口,该防水帽子和该魔术贴均设于该防水垫的背面并靠近该开口,该框架的两长支杆的中部各设有一折弯部。
[0006]进一步地,该框架的四角延伸出该防水垫外形成四个把手。
[0007]进一步地,该吊床还包括三弹性拉带,该防水垫的左端和右端各开设三个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通孔,每一弹性拉带的两末端各设一扣件;
[0008]每一弹性拉带的两扣件分别扣合于每两相对的通孔,或框架的两宽支杆重叠,该框架围成一收容空间,其中一弹性拉带的两扣件分别扣合于同一端的两把手,其余两弹性拉带分别扣于左端的两通孔和右端的两通孔以形成两背包带。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上述实用新型在救灾中可作为移动伤亡人员的担架,也可作为雨衣使用,还可作为运输救灾货物的背包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吊床的较佳实施方式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多功能吊床作为雨衣使用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的多功能吊床的正面示意图。
[0014]图4为图1的多功能吊床作为背包使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6]请参见图1至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吊床,其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可挠性框架20、防水垫、三弹性拉带31、防水帽子40和魔术贴50。
[0017]该防水垫缝制在该框架20上,该框架20的四角延伸出该防水垫外形成四个把手,作为担架使用时,军人可通过抓紧框架20的四个把手进行搬运。
[0018]该防水垫的中部开设一开口,该防水帽子40和该魔术贴50均设于该防水垫的背面并靠近该开口 15,该框架20的两长支杆的中部各设有一折弯部,如此,当下雨时,可将该框架20对折,再将防水帽子40抽出该开口 15外,人的头部穿过该开口 15,即可将防水帽子40戴于头上,防水垫套于身上,即可遮风挡雨。
[0019]该防水垫的左端和右端各开设三个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通孔12。每一弹性拉带31的两末端各设一扣件33,将每一弹性拉带31的两扣件33分别扣合于每两相对的通孔12时,三弹性拉带31此时用于固定躺于防水垫的伤亡人员。将框架20的两宽支杆重叠,该框架20围成一收容空间,可将货物放置在该收容空间内,再将其中一弹性拉带31的两扣件33分别扣合于同一端的两把手,从而可使得本吊床紧紧地裹住货物。再将其余两弹性拉带31分别扣于左端的两通孔和右端的两通孔12,以形成两背包带,方便军人背起货物。
[0020]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吊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可挠性框架、防水垫、防水帽子和魔术贴;该防水垫缝制在该框架上,该防水垫的中部开设一开口,该防水帽子和该魔术贴均设于该防水垫的背面并靠近该开口,该框架的两长支杆的中部各设有一折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吊床,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的四角延伸出该防水垫外形成四个把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吊床,其特征在于:该吊床还包括三弹性拉带,该防水垫的左端和右端各开设三个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通孔,每一弹性拉带的两末端各设一扣件; 每一弹性拉带的两扣件分别扣合于每两相对的通孔,或框架的两宽支杆重叠,该框架围成一收容空间,其中一弹性拉带的两扣件分别扣合于同一端的两把手,其余两弹性拉带分别扣于左端的两通孔和右端的两通孔以形成两背包带。
【文档编号】A45F4/00GK203943244SQ201320893572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彭琬琰 申请人:广东财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