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极球的成型方法和太极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539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极球的成型方法和太极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极球的成型方法及太极球,成型方法包括如下进行的步骤:采用金属或玉石加工成型球体;在球体上加工成型第一半球体(1)和第二半球体(2);在第一半球体(1)面对第二半球体(2)的端部开设第一镂空部,在第二半球体(2)面对第一半球体的端部开设第二镂空部,使得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在球体中心处重合并形成光孔(3)。通过在球体上形成两个相对的具有镂空部的半球体,减少了太极球用材、减轻了太极球重量,同时又具有合理的结构,确保了球体具有可靠的强度。
【专利说明】一种太极球的成型方法和太极球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极球和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佩戴或装饰用的球体物品,比如用于耳挂、胸带、腰系或包缀等方面,这些球体一般由金银玉石等各种材质单独制作或混搭制成,由于使用者对球体的需求不同,球体从其功能、美感或寓意方面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从球体的造型及选用材料等方面也不尽相同,比如将球体制作成实体状,再通过局部点缀完成整个球体的制作。此外,现有的球体大多数是实体,其主要做工和装饰只呈现在球体表面,而没有内部结构,个别即使有内部结构,也是实体,从外部不易被观察到。
[0003]此外,由于球体通常用价格昂贵的玉石或贵重金属制成,因此,在保证球体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用材、减轻重量并又能够具有合理结构,是本【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太极球的成型方法,通过在球体上形成两个相对的具有镂空部的半球体,减少了太极球用材、减轻了太极球重量,同时又具有合理的结构,确保了球体具有可靠的强度。
[0005]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太极球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进行的步骤:采用金属或玉石加工成型球体;在球体上加工成型第一半球体和第二半球体;在第一半球体面对第二半球体的端部开设第一镂空部,在第二半球体面对第一半球体的端部开设第二镂空部,使得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在球体中心处重合并形成光孔。
[0007]优选地,第一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一上曲面和连续的第一下曲面,第二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二上曲面和连续的第二下曲面。
[0008]优选地,第一上曲面、第一下曲面、第二上曲面和第二下曲面分别呈S状。
[0009]优选地,第一上曲面与第一下曲面的交界处形成作为第一腹脊部的第一凸棱。
[0010]优选地,第二上曲面与所述第二下曲面的交界处形成作为第二腹脊部的第二凸棱。
[0011]优选地,光孔由所述的第一凸棱的中段和所述第二凸棱的中段围成。
[0012]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半球体和/或所述第二半球体上开设至少一个装饰孔或者装饰槽的步骤。
[0013]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太极球,包括:球体;在所述球体上一体形成的具有第一镂空部的第一半球体和具有第二镂空部的第二半球体;其中,第一半球体面对第二半球体的端部开有所述第一镂空部,第二半球体面对第一半球体的端部开有所述第二镂空部。[0014]优选地,第一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一上曲面和连续的第一下曲面,第二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二上曲面和连续的第二下曲面;所述第一上曲面、第一下曲面、第二上曲面和第二下曲面分别呈S状。
[0015]优选地,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在球体中心处重合并形成光孔。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0017]1、通过在球体上形成两个相对的具有镂空部的半球体,减少了球体用材、减轻了
球体重量;
[0018]2、以流变曲面空间立体交叉技术使得球体呈现出特有的光孔效应,形状简单、流畅,极具美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太极球的主视图;
[0020]图2是本发明太极球的右侧视图;
[0021]图3是第一半球体的主视图;
[0022]图4是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半球体;11-第一上曲面;111-第一凸棱;2-第二半球体;21-第二上曲面;211_第二凸棱;3-光孔;4a-装饰孔;4b_装饰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可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清楚、完整地示意性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对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外,属于“安装”、“连接”、“相连”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5]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太极球包括:球体;在球体上一体形成的具有第一镂空部的第一半球体I和具有第二镂空部的第二半球体2 ;其中,第一半球体I面对第二半球体2的端部开有所述第一镂空部;第二半球体2面对第一半球体I的端部开有所述第二镂空部,从而形成位于球体中部的空腔。
[0026]第一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一上曲面11和连续的第一下曲面;第二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二上曲面21和连续的第二下曲面。
[0027]此外,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在球体中心处重合并形成光孔3。
[0028]如图3、4所示,第一上曲面11、第一下曲面、第二上曲面21和第二下曲面分别呈S状。第一上曲面11与第一下曲面的交界处形成作为第一腹脊部的第一凸棱111,这意味着第一上曲面11和第一下曲面分别具有从上端界线和下端界线向中间下凹的特点;第二上曲面21与第二下曲面的交界处形成作为第二腹脊部的第二凸棱211,这意味着第二上曲面21和第二下曲面也分别具有从上端界线和下端界线向中间下凹的特点。并且由第一凸棱111的中段和第二凸棱211的中段围成上述的光孔3。
[0029]如图1、3、4所示,第一上曲面11位于图2中上部实线曲线所示的第一上曲面上端界线与第一凸棱111之间;第一下曲面位于图3的下部虚线曲线所示的第一下曲线下端界线与第一凸棱111之间;同样,第二上曲面21也位于第二上曲面上端界线与第二凸棱211之间;第二下曲面位于第二下曲线下端界线与第二凸棱211之间。
[0030]本实施例的示例中第一镂空部的第一曲面11和第二镂空部的第二曲面21通过旋转交叉使得太极球的表面形成为一种流变曲面空间立体交叉状,使得球体呈现出特有的光孔效应。第一曲面11和第二曲面21的整体形状可呈多种样式,在本实施例的示例中优选呈曲线状(例如S状或反S状)或者呈折线状,不仅可以增强球体的整体动感和灵性,还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0031]此外,也可在第一半球体I和/或第二半球体2上开设一个或多个装饰孔4a或者装饰槽4b,如图1、2、3、4所示,可用于镶嵌宝石等,起到完美的装饰艺术效果。
[0032]本发明的太极球的成型方法如下:
[0033]首先,采用金属或玉石加工成型球体;
[0034]然后,在球体上加工成型第一半球体I和第二半球体2 ;
[0035]最后,在第一半球体面对第二半球体的端部开设第一镂空部,在第二半球体面对第一半球体的端部开设第二镂空部,使得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在球体中心处重合并形成光孔3。
[0036]本发明的金属可以为金、银等贵金属,当采用金属作为材料时,可以采用浇注等一体成型的方法加工本发明的太极球。
[0037]本发明的玉石可以为翡翠、白玉、岫玉、黄龙玉等,本发明还可以采用木材等硬质材料,当采用玉石或木材作为材料时,首先切割出本发明的第一半球体I和第二半球体2,然后在第一半球体面对第二半球体的端部切割出第一镂空部,在第二半球体面对第一半球体的端部切割出第二镂空部,最后对第一半球体I和第二半球体2进行打磨,使得第一半球体I和第二半球体2的表面形成光滑的球面,第一镂空部上形成连续的第一上曲面11和连续的第一下曲面;第二镂空部上形成连续的第二上曲面21和连续的第二下曲面,从而形成本发明的太极球。
[0038]此外,本发明还包括在第一半球体和/或所述第二半球体上开设至少一个装饰孔或者装饰槽的步骤。
[0039]从上述技术方案不难看出,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即在不经过创造性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无法实现本发明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此夕卜,本发明可带来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半球体I和第二半球体2连接,利用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在球体中心处重合形成光孔3,以流变曲面空间立体交叉技术使得球体呈现出特有的光孔效应,形状简单、流畅,极具美感;通过在第一曲面11和第二曲面21的表面设置作为腹脊部的凸棱111,211,脊线的凸起感使得光孔效应更加明显,设计精湛、人性化强;此外,本发明的球体可以制作成椭球体、球体或其变形体等,能够满足不同使用需求,可广泛使用于各种佩戴或装饰方面,系列开发前景广阔。
[0040]本发明通过在球体上形成两个相对的具有镂空部的半球体,减少了球体用材、减轻了球体重量;以流变曲面空间立体交叉技术使得球体呈现出特有的光孔效应,形状简单、流畅,极具美感。
[0041]此外,太极球的发明,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太极产品的市场需求,而虚实开合的阴阳球体对太极文化的创新也是革命性的,也必将对弘扬中国太极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0042]尽管上述对本发明做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太极球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进行的步骤: 采用金属或玉石加工成型球体; 在球体上加工成型第一半球体(I)和第二半球体(2); 在第一半球体(I)面对第二半球体(2 )的端部开设第一镂空部,在第二半球体(2 )面对第一半球体的端部开设第二镂空部,使得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在球体中心处重合并形成光孔(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一上曲面(11)和连续的第一下曲面,第二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二上曲面(21)和连续的第二下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曲面(11)、第一下曲面、第二上曲面(21)和第二下曲面分别呈S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曲面(11)与第一下曲面的交界处形成作为第一腹脊部的第一凸棱(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曲面(21)与所述第二下曲面的交界处形成作为第二腹脊部的第二凸棱(2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孔(3)由所述的第一凸棱(111)的中段和所述第二凸棱(211)的中段围成。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半球体(I)和/或所述第二半球体(2)上开设至少一个装饰孔(4a)或者装饰槽(4b)的步骤。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成型的太极球,其特征在于包括: 球体; 在所述球体上一体形成的具有第一镂空部的第一半球体(I)和具有第二镂空部的第二半球体(2); 其中,第一半球体(I)面对第二半球体(2)的端部开有所述第一镂空部,第二半球体(2)面对第一半球体(I)的端部开有所述第二镂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球体,其特征在于,第一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一上曲面(11)和连续的第一下曲面,第二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二上曲面(21)和连续的第二下曲面;所述第一上曲面(11)、第一下曲面、第二上曲面(21)和第二下曲面分别呈S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球体,其特征在于,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在球体中心处重合并形成光孔(3)。
【文档编号】A63B43/00GK103751995SQ201410040435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7日
【发明者】董梦妤 申请人:北京读玉堂珠宝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