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其包括:一底座、一直立设于底座的滑轨以及一设于滑轨并沿其滑移的滑座,所述滑座通过一设于其后侧的定位机构定位于滑轨的任意高度位置;一健身机构通过设于滑座前侧以随其调整高度位置供上肢体或下肢体操作运动;以及一具有弹性回复能力并成形有相对两端部的复位件,其二端部分别与滑轨后杆件及滑座组接,供平衡滑座及该健身机构的重量。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健身机构至符合上肢体或下肢体操作运动的高度位置,达到确实提高适用范围的目的,并可根据使用者的高度进行微调,避免不当的复健姿势造成运动伤害。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运动健身装置,特别是指具有高度调整机构以供上肢或下 肢使用的肢体运动健身装置。 肢体运动健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如图1所示,显示一种已知的复健用健身装置10,其主要是供需要乘坐轮椅A的 使用者进行上肢体的复健,该健身装置10包括一底座11、一设于底座11上的壳座12以及 设于壳座12的健身机构13,该健身机构13在壳座12顶部的相对两侧设置成组的曲柄131 以及踏板132,通过曲柄131及其内部传动结构,令用户上肢握持于踏板132前后画圆推移 而达到复健运动的目的。
[0003]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需要乘坐轮椅A的使用者而言,其下肢同样有复健的需求,而 已知复健用健身装置10的健身机构13的高度位置相当于一般用户乘坐在轮椅A时的上肢 高度,而无法供下肢进行复健运动,因此,已知健身装置10的适用范围相当局限,导致上、 下肢皆有复健需求的使用者必须另外购置符合下肢使用高度的复健用健身装置,而且每个 使用者的身高不同,如图1所示高度位置固定的健身机构13,势必造成部分使用者以不当 姿势进行复健运动,反而产生不必要的运动伤害,因此已知健身装置10显然不符合实际的 使用需求,有待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可以调整健身机构 至符合上肢体或下肢体操作运动的高度位置,提高适用范围,并可根据使用者高度进行微 调,避免不当姿势造成运动伤害。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包括:一底座,具有 相对的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一滑轨,具有一前杆件及一后杆件,所述前杆件和后杆件通过 顶端的一组接件组接而平行地直立设置在所述底座后端部中间;一滑座,沿滑轨滑移地设 于所述前杆件上,所述滑座具有相对的一前侧及一后侧,滑座通过一设于后侧的定位机构 定位于滑轨的任意高度位置;一健身机构,设于滑座前侧,并通过滑座调整高度位置以供上 肢体或下肢体操作运动;以及一复位件,具有弹性回复能力并成形有相对两端部,所述复位 件的二端部分别与滑轨后杆件及滑座组接以平衡滑座及健身机构的重量。
[0006] 较佳的,前述肢体运动健身装置的定位机构可成形为穿设滑座后侧通过螺锁迫紧 于前杆件的螺栓结构,所述滑座通过定位机构螺紧或螺松而定位或调整滑座在滑轨的高度 位置。
[0007] 较佳的,前述肢体运动健身装置的滑轨后杆件的顶端部设有一滑轮,底端部设有 一结合部;所述滑座后侧设有一结合部;所述复位件的二端部分别与滑轨后杆件及滑座的 结合部连结,且复位件中段绕设后杆件滑轮形成承重支点,以达到平衡滑座和健身机构重 量的目的,其中,复位件可为弹性绳或弹簧结构。
[0008] 较佳的,前述肢体运动健身装置的底座具有对称的二组件对合组成,各组件成形 有一框部及一杆部,二组件的框部构成底座前端部并固接在滑轨相对两侧,二杆部构成底 座后端部并界定一限位口,且各组件的杆部在限位口内侧设有一置放固定轮椅的二轮件的 定位板,各组件的框部并对应限位口处设有一定位部,所述轮椅通过一连接件连接轮椅的 二支杆及二定位部而定位停置于限位口内。
[0009] 较佳的,前述肢体运动健身装置的健身机构具有一内设传动机构的壳座以及设于 壳座相对两侧的二踏板组,上、下肢体通过操作该踏板组前后画圆推移而运动,且健身机构 的传动机构通过与一磁阻单元连接以增加推移二踏板组的强度,提高复健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已知的供上肢复健运动的健身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肢体运动健身装置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2] 图3是本实用新型肢体运动健身装置与轮椅定位结合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3] 图4是本实用新型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在第一高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4] 图5是本实用新型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在第二高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5] 图6是本实用新型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在第三高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6] 图7是站立使用本实用新型肢体运动健身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7]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8] 健身装置10底座11
[0019] 壳座12 健身机构13
[0020] 曲柄131 踏板132
[0021] 轮椅A 轮件A1
[0022] 支杆A2 连接件A3
[0023] 底座20 前端部201
[0024] 后端部202限位口 203
[0025] 组件21 框部211
[0026] 杆部212 定位部213
[0027] 定位板22
[0028] 滑轨30 前杆件31
[0029] 后杆件32滑轮321
[0030] 结合部322组接件33
[0031] 滑座40 前侧401
[0032] 后侧402 定位机构41
[0033] 结合部42
[0034] 复位件50 端部51、52
[0035] 中段53
[0036] 健身机构60壳座61
[0037] 踏板组62磁阻单元63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9] 请配合参阅图2至图7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肢体运动健身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0]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包括一底座20、一滑轨30、一滑 座40、一复位件50以及一健身机构60,主要供乘坐轮椅A的使用者进行复健运动,然而并 不限于此,也可为一般使用者操作使用;其中:
[0041] 底座20具有相对的一前端部201及一后端部202,并由对称的二组件21对合组 成,各组件21成形有一框部211及一杆部212,二组件21的框部211构成底座20的前端 部201并固接在滑轨30相对两侧,二杆部212构成底座20的后端部202并界定一限位口 203 ;
[0042] 滑轨30具有一前杆件31及一后杆件32,前杆件31和后杆件32通过顶端的一组 接件33组接而平行地直立设置在底座20的后端部202中间,且滑轨30的后杆件32顶端 部设有一滑轮321,底端部设有一结合部322。
[0043] 滑座40沿滑轨30滑移地设于前杆件31上,滑座40具有相对的一前侧401及一 后侧402,滑座40通过一设于后侧402的定位机构41定位于滑轨30的任意高度位置,且 滑座40的后侧402设有一结合部42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41成形为穿设滑座40后侧 402以螺锁迫紧于前杆件31的螺栓结构,滑座40通过该定位机构41螺紧或螺松而定位或 调整其在滑轨30的高度位置;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41并不限于此,也可为其它可 达成相同定位滑座40的结构形态。
[0044] 健身机构60设于滑座40的前侧401,并通过滑座40调整高度位置,以供上肢体或 下肢体操作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健身机构60相当于自行车的踩踏机构,而具有一内设传 动机构的壳座61以及设于壳座61相对两侧的二踏板组62,因此使用者上、下肢体可通过操 作踏板组62前后画圆推移而运动,进一步地,健身机构60的传动机构与一磁阻单元63连 接,用以增加推移二踏板组62的强度,以提供不同的复健强度,具有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复 健需求的技术功效。
[0045] 复位件50具有弹性回复能力并成形有相对两端部51、52,复位件50的二端部51、 52分别与滑轨30的后杆件32及滑座40组接,用以平衡滑座40及健身机构60的重量;在 本实施例中,复位件50为弹性绳、长绳状弹簧结构或其它可达成相同承重复位功效的弹性 体,其中,复位件50通过其二端部51、52分别与滑轨30的后杆件32的结合部322及滑座 40的结合部42连结,且复位件50的中段53绕设后杆件32的滑轮321形成承重支点,如图 2、图4所示,滑轨30及滑座40的结合部322、42成形为倒勾结构,复位件50的端部51、52 则成形为可供勾扣固定在倒勾结构的环状结构,借以达到固定的目的。
[0046] 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构件及其组态说明,至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 施例的操作方式及其功效,做以下说明。
[0047] 请复以图3配合图4至6观之,其中,底座20的限位口 203供轮椅A停置,底座 20的各组件21的杆部212在限位口 203内侧设有一定位板22,供置放固定轮椅A的二轮 件A1,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板22另可在顶面设置防滑结构以提供更佳的轮椅A定位功效; 且底座20的各组件21的框部211对应限位口 203处设有一定位部213,在本实施例中,定 位部213成形为环状结构,以通过一两端成形为勾状的连接件A3, 一端勾设于轮椅A的二支 杆A2,另一端勾设于二定位部213,达到将轮椅A定位停置在限位口 203内,避免使用者在 操作健身机构60时,因往前推移的力量导致轮椅A向后移动,具有提高本实用新型肢体运 动健身装置使用安全性的功效。
[0048] 如图4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肢体运动健身装置通过将健身机构60设于滑座40 上,利用滑座40沿滑轨30上下位移而达到调整健身机构60高度位置的目的,可将健身机 构60设于如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或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供用户上肢操作复健运动,或者, 将健身机构60设于如图6所示的第三位置,供用户下肢进行复健运动,除提供上、下肢使用 以及符合各使用者身高的适用范围外,也可通过调整健身机构60的操作高度,达到训练使 用者背部不同部位的肌肉群,具有增加复健效果的技术功效。此外,如图7所示,对于无需 乘坐轮椅的使用者,则可站立进行上肢运动,主要是将健身机构60调整至与其心脏同高位 置,使得上肢关节在较佳的位置进行上肢运动。
[004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确实提高肢体运动健身装置的的适用范围, 除提高复健用运动健身装置的使用率、降低已知装置在相同复健效果下所占体积空间等优 点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健身机构60可微调操作高度及复位件50的设置,更具有保护使用者 操作安全性的技术功效。
[0050]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等 效置换,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具有相对的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 一滑轨,具有一前杆件及一后杆件,所述前杆件和后杆件通过顶端的一组接件组接而 平行地直立设置在所述底座后端部中间; 一滑座,沿滑轨滑移地设于所述前杆件上,所述滑座具有相对的一前侧及一后侧,滑座 通过一设于后侧的定位机构定位于滑轨的任意高度位置; 一健身机构,设于滑座前侧,并通过滑座调整高度位置以供上肢体或下肢体操作运动; 以及 一复位件,具有弹性回复能力并成形有相对两端部,所述复位件的二端部分别与滑轨 后杆件及滑座组接以平衡滑座及健身机构的重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成形为穿设滑 座后侧通过螺锁迫紧于前杆件的螺栓结构,所述滑座通过定位机构螺紧或螺松而定位或调 整滑座在滑轨的高度位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后杆件的顶端部设 有一滑轮,底端部设有一结合部;所述滑座后侧设有一结合部;所述复位件的二端部分别 与滑轨后杆件及滑座的结合部连结,且复位件中段绕设后杆件滑轮形成承重支点。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弹性绳或弹簧 结构。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对称的二组件 对合组成,各组件成形有一框部及一杆部,二组件的框部构成底座前端部并固接在滑轨相 对两侧,二杆部构成底座后端部并界定一限位口。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口停置一轮椅,且各 组件的杆部在限位口内侧设有一定位板以置放固定轮椅的二轮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口停置一轮椅,且各 组件的框部对应限位口处设有一定位部,所述轮椅通过一连接件连接轮椅的二支杆及二定 位部而定位停置于限位口内。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健身机构具有一内设传 动机构的壳座以及设于壳座相对两侧的二踏板组,上、下肢体通过操作所述踏板组前后画 圆推移而运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肢体运动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健身机构的传动机构与 一磁阻单元连接以增加推移二踏板组的强度。
【文档编号】A63B23/035GK203899056SQ201420231179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张伍宫 申请人:溢洲兴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