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滚健身哑铃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546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滚健身哑铃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滚健身哑铃杆,其包括握杆部、分别设置在握杆部两端的两个护圈,所述两个护圈外端分别设置有两个丝杠头,将哑铃杆与地面接触的护圈横截面设计为整多边形,这样没有安装配重的哑铃杆放在地上不会滚动,避免旁人被滑倒带来的危险,也避免了使用者猫腰追赶哑铃杆的尴尬。
【专利说明】一种防滚健身哑铃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哑铃杆,尤其是一种防滚健身哑铃杆。

【背景技术】
[0002]自有现代健身器械以来,哑铃和杠铃就是各种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设备,在大规模的使用中,人们习惯把配重设置为圆形或是圆饼形状,但是圆形的缺点是极易滚动,在配重方面圆形的设计很难被取代,原因有一是圆形的外延到重心距离相等,在取放时不会发生延的原因产生重心偏移,取放时配重与地面只有一个触点;二是圆形的配重结构在于人体轻微接触时没有棱角不易发生划伤;但是在哑铃杆和杠铃杆的机构上也是圆柱型,经常发生滚动。在日常使用时很不方便,尤其是在哑铃杆的收纳和取出备用时经常会发生滚动,使用者还要猫腰追赶,在人员密集的健身房还有导致严重事故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防止滚动的健身哑铃杆。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滚健身哑铃杆,其包括握杆部、分别设置在握杆部两端的两个护圈,所述两个护圈外端分别设置有两个丝杠头,所述护圈外延设置有防滚凸触,所述握杆部、护圈和丝杠头一体成型,所述握杆部设置有滚花。
[0005]进一步说,所述护圈横截面是多边形。
[0006]进一步说,所述两个护圈横截面不相同。
[0007]进一步说,所述护圈横截面是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本实用新型将哑铃杆与地面接触的护圈横截面设计为不规则形状,防止杆状部件滚动,设计为正多边形,美观实用还可以用扳手固定,这样没有安装配重的哑铃杆放在地上不会滚动,避免旁人被滑倒带来的危险,也避免了使用者猫腰追赶哑铃杆的尴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2为本实用新端面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护圈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在附图中:1握杆部、2护圈、21防滚凸触、3丝杠头、4滚花。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附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其包括握杆部1、分别设置在握杆部1两端的两个护圈2,所述两个护圈2外端分别设置有两个丝杠头3,所述护圈2外延设置有防滚凸触21,所述握杆部1、护圈2和丝杠头3 —体成型,所述握杆部1设置有滚花4,所述护圈2横截面是多边形,所述两个护圈2横截面不相同,所述护圈2横截面是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
[0015]护圈2外延设置防止滚动的防滚凸触21,横截面表现为多边形,相对的两护圈2的防滚凸触21不对称,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可以是规则的形状,起到防止哑铃杆滚动即可,这种结构可以用于杠铃杆等其他健身器械配件。
[0016]发明人从事健身器械生产十余年,在已经成为固有模式的器械中进行人性化改进,在基本的器械上进行贴心的结构优化,在圆形哑铃杆护圈的结构上,进行体心的改进,改进后的结构不影响哑铃的正常使用,没有给训练者埋下安全隐患,如附图2、3所示,发明人将哑铃杆与地面接触的护圈2横截面设计为正多边形,这样在没有安装配重的情况下,哑铃杆放在地上不会滚动,避免随意滚动的哑铃杆误伤旁人,避免被滑倒、避免带来更严重的意外伤害,也避免了使用者猫腰追赶哑铃杆的尴尬。
[001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滚健身哑铃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握杆部(I)、分别设置在握杆部(I)两端的两个护圈(2 ),所述两个护圈(2 )外端分别设置有两个丝杠头(3 ),所述护圈(2 )外延设置有防滚凸触(21),所述握杆部(I)、护圈(2)和丝杠头(3) —体成型,所述握杆部(I)设置有滚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滚健身哑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圈(2)横截面是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滚健身哑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护圈(2)横截面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滚健身哑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圈(2)横截面是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
【文档编号】A63B21/072GK204158944SQ201420359241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日
【发明者】崔跃生 申请人:崔跃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