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床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897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户外床背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户外床背,解决现有技术的户外设施携带不方便,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所述第一杆件为一个长方形框架的两端向同向弯折的结构,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均为U型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杆件的一端端部相互连接,且两个第一杆件可相对旋转;两个第二杆件的端部分别与两个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相连;两个第三杆件的端部分别与两个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与第一杆件连接处为同一位置。本实用新型将旅行背包、行军床、帐篷、担架等功能结合起来,形成一复合功能的户外用品,携带方便。
【专利说明】户外床背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床背。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户外运动的普及,户外设备应运而生,目前户外携带的大件物品旅行包、睡袋、帐篷、防潮垫等,都是单独的,需要进行专门归置收纳和携带,极不方便;睡眠用的防潮垫,在雨水、穿刺或凹凸不平地面上的舒适度不够;折叠行军床的携带不方便,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户外床背,解决现有技术的户外设施携带不方便,功能单一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户外床背,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所述第一杆件为一个长方形框架的两端向同向弯折的结构,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均为U型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杆件的一端端部相互连接,且两个第一杆件可相对旋转;两个第二杆件的端部分别与两个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相连,且两个第二杆件均可相对与其相连的第一杆件旋转;两个第三杆件的端部分别与两个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相连,且两个第三杆件均可相对与其相连的第一杆件旋转,所述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与第一杆件连接处为同一位置。
[0006]进一步地,两个第一杆件通过第一固件相互连接,该第一固件为长方体结构,且在长方体同侧设有两个供第一杆件贯穿的第一通孔。
[0007]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通过第二固件与第一杆件相连,该第二固件为纵截面呈“L”型的立体结构,且在第二固件上设有供第一杆件贯穿的第二通孔,以及贯穿第二通孔用于安装螺栓的第三通孔,该螺栓贯穿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和第二固件的第三通孔,且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的端部位于“L”型的直角处。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的端部还设有第三固件,该第三固件为方体结构,且在方体上设有第四通孔,同时在方体的一侧设有弧形结构的扣件,并且该扣件与第三固件为一体结构。
[0009]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上还设有布件。
[0010]本实用新型技术要点是:一、利用具有一定强度的轻质型材(铝合金、镁铝合金、钛铝合金以及碳纤维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实心、空心等管状或柱状材料),通过折弯(冷弯、热弯)、焊接、铆接、铸造等加工手段,制造成不同的杆件,通过不同的固件(塑料、铁件、钢件、铸铝等)连接,并可以依轴转动实现展开和收拢,通过锁件进行锁死固定,以实现床、担架或者行军户外背包的功能。二、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防雨织物或帆布、防蚊虫纱布、透明塑料布等,制作可折叠帐篷,并与相应的杆件连接固定。释放拉练,撑起帐篷支架,完成帐篷安装;放下帐篷支架,折叠帐篷,锁上拉练,成为背包。三、根据实际情况,可安装背带,实现背包功能。四、固件既实现连接、固定、锁死等功能,同时也起到地垫作用,减少床架管件与地面摩擦,提高使用寿命。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架结构的设计,把旅行背包、行军床、帐篷、担架等功能结合起来,形成一复合功能的户外用品,携带方便;折叠后就是旅行或行军背包,展开后就是行军床和帐篷;非常时刻还可以用作救护担架;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户外的水流、蚊虫、穿刺、地面凸凹等等,提高睡眠的舒适度,有利于体力恢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搭建成帐篷床后的主视图。
[0017]图5为图4的俯视图。
[0018]图6为图4的左视图。
[00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成床背的平面示意图一。
[0020]图8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成床背的平面示意图二。
[0021]图9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成床背的平面示意图三。
[0022]图10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成背包的主视图。
[0023]图11为图10的左视图。
[0024]图12为图10的俯视图。
[0025]图13为图10的仰视图。
[0026]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_第一杆件,2-第二杆件,3-第三杆件,4-第一固件,5-第一通孔,6-第二固件,7-第二通孔,8-第三通孔,9-第三固件,10-第四通孔,11-扣件,12-第一布件,13-第二布件,14-第三布件,15-第四布件,16-第五布件,17-搭扣,18-可拆卸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0031]如图1?16所示,户外床背,包括第一杆件1、第二杆件2、第三杆件3 ;所述第一杆件为一个长方形框架的两端向同向弯折的结构,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均为U型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杆件的一端端部相互连接,且两个第一杆件可相对旋转;两个第二杆件的端部分别与两个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相连,且两个第二杆件均可相对与其相连的第一杆件旋转;两个第三杆件的端部分别与两个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相连,且两个第三杆件均可相对与其相连的第一杆件旋转,所述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与第一杆件连接处为同一位置。
[0032]另外,两个第一杆件通过第一固件4相互连接,该第一固件为长方体结构,且在长方体同侧设有两个供第一杆件贯穿的第一通孔5。所述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通过第二固件6与第一杆件相连,该第二固件为纵截面呈“L”型的立体结构,且在第二固件上设有供第一杆件贯穿的第二通孔7,以及贯穿第二通孔用于安装螺栓的第三通孔8,该螺栓贯穿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和第二固件的第三通孔,且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的端部位于“L”型的直角处。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的端部还设有第三固件9,该第三固件为方体结构,且在方体上设有第四通孔10,同时在方体的一侧设有弧形结构的扣件11,并且该扣件与第三固件为一体结构。
[0033]然而本实施例具体的设计如下:
[0034]第一杆件(两个),是承受主要荷载重量的部件,采用高强轻质(镁铝合金、钛铝合金、铝合金或碳纤维等实心或空心的方形、圆形、椭圆形)的型材通过折弯(冷弯、热弯)并将端部焊接在一起的长方形框架,并在长向的两个端头适当位置进行弯折,一端弯折90度,另一端弯折60?80度,形成一个“U”字型三维框体。两端纵向部分杆体,一是作为床的支架放置地上,竖向杆就离地面一定距离,二是作为背包的侧壁支撑,形成可以容纳物体的腔体;采用第一固件将两个第一杆件弯折90度的一端的端部连接起来,同时第一杆件可以以相邻的端部为轴转动,并在第一杆件另一端的端部装配第三固件,可以方便锁定;并在中间杆体靠近弯折60?80度的一端水平钻孔,留做安装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使用,两个第一杆件的一端通过第一固件(铰接)连接在一起,形成床背的主体结构,转动第一固件位置的杆体,两个第一杆件倒扣一起,并通过第三固件上的扣件锁定,就形成背包箱体;释放第三固件,转动第一固件位置的杆体,就形成M形的床架;第一固件和第三固件同时作为地垫,减少床架与地面的接触摩擦。
[0035]第二杆件(两个),是床架加长部件,是用同第一杆件材料折弯形成的“U”型半框体,两个端头部位,水平钻孔,并采用第二固件与第一杆件穿孔位置通过螺栓连接。第二杆件可以绕第二固件位置的螺栓转动;打开时,第二杆件绕第二固件位置螺栓转动180度,与第一杆件中间杆体相平,作为床架的加长部分,支撑放头和双脚;收起时,第二杆件反向转动180度,藏于第一杆件框体内,以便缩短床背长度。其中第二杆件的宽度小于第一杆件的宽度,故而第二杆件位于水平位置时是卡入在第一杆件内。
[0036]第三杆件(两个),是帐篷支撑架,是用同第一杆件但直径更小的材料弯折形成“U”字型半框架;在两个端头部位,水平钻孔,并采用第三杆件与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穿孔位置的螺栓连接,第三杆件可以绕第二固件位置的螺栓转动;打开时,第三杆件绕固件位置螺栓转动70?80度,支撑帐篷;收起时,第三杆件绕第二固件位置螺栓方向转动70?80度,收藏于第二杆件框体内,减小背包厚度。
[0037]第一固件(两个),是采用塑料(橡胶、铸铁、铸铝等)通过浇铸或加工制成的小长方体块,在长方体长向并列设有两个与第一杆件直径相符的第一通孔,并且保证第一杆件能够在第一通孔内转动,且两个第一通孔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确保两个第一杆件之间不互相摩擦影响。
[0038]第二固件(两个),是横截面为“L”形的块体,在L形一端穿孔为第二通孔,孔径同第一杆件中间杆体,并在该孔垂直方向钻孔为第三通孔,用于安装螺栓,并用于连接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L形另一端用作第二杆件展开时水平定位部件。
[0039]第三固件(两个),与第一固件结构类似,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其中一个孔做开口处理,形成扣件的形式,另一个闭合孔(第四通孔)套穿在第一杆件的另一端上,合拢时,第三固件绕第四通孔的杆件转动,利用开口,扣在另一个第一杆件的相应位置上,锁定成为背包箱体。打开时,反向转动第三固件,松开被锁的杆体,第一杆件绕第一固件转动,展开形成床架。
[0040]另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与相应杆件相连的第一布件12、第二布件13、第三布件14、第四布件15、第五布件16。
[0041]第一布件(两个),采用防水编织物(帆布、化纤类织物)加工制作的床绷,依据床架展开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形状的大小,剪裁制作为床绷,并将于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两边杆体和端部杆体相应位置的床绷布件与杆体缝纫连接(搭扣、锁扣、系绳、粘带、布套等方式),绷紧固定;另一端缝纫粘带,执行床的功能时,与另一端床绷粘接形成完整的床垫,作为背包功能时,粘接带换位粘接,作为背包底部。
[0042]第二布件(两个),采用防水编织物(帆布、化纤类织物)加工制作的帐篷,依据第一布件的形状大小加工成半月蚊帐形状,将应对展开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两边杆体和端头杆体位置的第二布件相应位置与第一布件缝纫连接起来,开口一端缝纫可拆卸拉链18的一半;在帐篷顶的端头,缝纫搭扣(锁扣、系绳、粘带、布套等)与第三杆件连接;用做床时,装上第二布件开口端的拉链并拉合,利用帐篷的张力和韧性,以及第三杆件的支撑,完成帐篷的安装。
[0043]第三布件(两个),采用防蚊纱布和透明化纤布加工而成,在第二布件的端部位置,开启孔洞,并缝纫相应的防蚊纱布;为了防雨,在防蚊透气窗上覆盖透明的化纤布,缝纫左、上和右三方,下方应比防蚊透气窗口更长防止雨水进入,不缝纫、用作换气;因为采用的是透明的塑料布,可观看帐篷外,消除因为空间狭小产生的幽闭感。
[0044]第四布件(一个),采用防水编织物(帆布、化纤类织物)加工制作的背囊,根据床背架的空间尺寸,剪裁、加工制作上方开口的布带,上方采用搭扣17、锁扣、系绳、粘带等方式捆扎系口,并与相应的床背架立杆或横杆连接固定。
[0045]第五布件(一个),采用防水编织物(帆布、化纤类织物)以及塑料锁扣、金属挂环等加工制作的背带,该布件无特殊设计及功能要求,按照一般旅行背包的背带设计制作即可,采用锁扣和挂环与床背支架相应位置连接,实现上背功能即可。
[0046]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户外床背,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件(I)、第二杆件(2)、第三杆件(3);所述第一杆件为一个长方形框架的两端向同向弯折的结构,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均为U型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杆件的一端端部相互连接,且两个第一杆件可相对旋转;两个第二杆件的端部分别与两个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相连,且两个第二杆件均可相对与其相连的第一杆件旋转;两个第三杆件的端部分别与两个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相连,且两个第三杆件均可相对与其相连的第一杆件旋转,所述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与第一杆件连接处为同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床背,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杆件通过第一固件(4)相互连接,该第一固件为长方体结构,且在长方体同侧设有两个供第一杆件贯穿的第一通孔(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床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通过第二固件(6)与第一杆件相连,该第二固件为纵截面呈“L”型的立体结构,且在第二固件上设有供第一杆件贯穿的第二通孔(7),以及贯穿第二通孔用于安装螺栓的第三通孔(8),该螺栓贯穿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和第二固件的第三通孔,且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的端部位于“L”型的直角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床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的端部还设有第三固件(9),该第三固件为方体结构,且在方体上设有第四通孔(10),同时在方体的一侧设有弧形结构的扣件(11),并且该扣件与第三固件为一体结构。
【文档编号】A45F4/02GK203943247SQ201420392664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刘民 申请人:刘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