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逍遥游泳穿戴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5477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逍遥游泳穿戴套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游泳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逍遥游泳穿戴套装,以双腿的强大力量为动力,高比例转换为人体动能,使人能轻松,快速向头侧滑行。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水面游泳,可以有各种姿势如:仰泳·自由泳·泳蝶泳·蛙泳等等。其中,仰泳是最自由自在的之一,因为头迎面朝上,人的呼吸最自如;而自由泳速度最快,需要手足并用,体力消耗很大,而且面朝下,头需要随身体左右摇动,避开水面才能吸气,体力消耗过大。

从生理学来讲,一般人,人的双腿的力量是最大的,持续时间也较长。双手臂的力量较弱一些,持续时间也短一些。因为双腿要支持整个身体的重量,而主要双手做一些灵活的操作和辅助搬运一些较重的物体。如果通过长时间的不断锻炼,双手臂的力量和持续时间会有所提升。

一般人平时锻炼较少,体能储备能力较差,刚开始时还可以,时间稍长,手脚乏力,体力不支,甚至肌肉抽搐。这种现象,在浅水区可能好,如果在深水区就非常危险了。

一般人在水面游泳时,能产生人体动能的主要是双手臂,因为双腿幅度虽然较大力量很大,但是它的主要运动方向和产生的动力方向不是一条直线,大部分的动能没有转换为人体本身向头侧产生的动力,大部分被浪费了。所以双腿产生的水平动能很小。

人在水中游泳时。双手臂主要画圆的轨迹运动,以肩部为中心,以手掌为受力点,所以它的力臂距离总是一个手臂的长度。双腿在水中做曲伸动作时,双腿的力臂距离是足底和髋部的连线再与漆关节的中心垂直线的长度。当双腿向后蹬水时,双腿的力臂是逐渐减小的。所以双腿在向后蹬水时的后期,力量逐渐增大,可以爆发更大的动能。

一般的游泳,在游动的时候体力消耗非常大,而在不游动时也要消耗体能保持在水面不下沉。所以只要在水中,尤其是在深水区,如果体力不足,也不能很好的休息来恢复体力,就很危险,加上水情变化,如水在流动,漩涡,暗流,风大,浪高;水中水草,障碍干扰;身体出现不良状况:如手足抽搐,身体不适;很容易出现险情,甚至发生溺水。

鉴于此,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逍遥游泳穿戴套装,以双腿的强大力量为动力,高比例转换为人体动能,使人能轻松,快速向头侧滑行的。既可以在水面上快速滑行,又可以在水面上休息。达到运动和休闲共同双重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一种逍遥游泳穿戴套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该游泳穿戴套装包括:脚部组件、躯干部组件、手臂部组件和头部组件;

其中,所述脚部组件包括穿戴于脚部的靴状部、用于水中推行的板状部、用于连接靴状部和板状部的柔性连接部、和设于靴状部上表面用于固定及调节柔性连接部的扣件,其中,所述板状部的第一端靠近边缘处具有两个挖空部,所述挖空部靠近第一端的一侧形成杆状部,所述杆状部上套设有滑动圈;所述板状部的第二端形成弯折部;靴状部脚后跟处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柔性连接件一端固定于滑动圈,另一端分为两股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扣件。

优选地,所述扣件为楔形扣,楔形扣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扣体和下扣体,所述上扣体包括一个圆形的顶壁和一个悬垂的且最大外沿直径小于顶壁直径的圆台部,所述圆台部从靠近顶壁的一侧到远离顶壁的一侧外径逐渐减小,所述顶壁的边缘处对称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下扣体呈筒状,其具有用于容纳圆台部的空腔;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两股分别从下扣体底部向上穿过空腔再分别穿过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靴状部的底部脚跟处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两个第一通孔位于延伸部。

优选地,所述靴状部内脚颈位置对应处设有分压垫。

优选地,所述躯干部组件为具有多个浮力体的浮力衣,所述浮力衣的正面设有第一浮力体,所述浮力衣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浮力体,所述浮力衣的背面上端设有第三浮力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浮力体包括多个方形浮力块。

优选地,所述第二浮力体呈弧形,第二浮力体从靠近浮力衣袖口一端到远离浮力衣袖口一端厚度逐渐增大,第二浮力体从中心到边缘厚度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浮力衣腰部对应位置设有两端均具有弹性扣的弹性束带,所述浮力衣上设有供弹性束带穿过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由一弹性条带通过其两端缝合固定于浮力衣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手臂部组件包括两个套设于手臂的浮力环。

优选地,所述头部组件包括:与躯干部组件背面连接的平板部和从平板部靠近头部一端延伸形成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包括一个弧形底面和两个侧面。

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脚部组件包括靴状部和一个板状部,双腿只需做屈伸动作以使通过板状部与水产生的高阻力形成的反作用力使人向头侧滑行。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脚部组件的第一个优选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脚部组件的第一个优选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脚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d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脚部组件的第一个优选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e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脚部组件的第二个优选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f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脚部组件的第三个优选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脚部组件的板状部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脚部组件的板状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脚部组件的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躯干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躯干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躯干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d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躯干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e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躯干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f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躯干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手臂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手臂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c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手臂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头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头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脚部组件的板状部的使用状态图。

图7b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脚部组件的板状部的使用状态图。

图7c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脚部组件的板状部的使用状态图。

图7d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头部组件的使用状态图。

图7e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使用状态图之一。

图7f是本发明的游泳套装的使用状态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许多方面。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按照比例绘制。替代地,重点在于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部件。此外,在附图中的若干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对应零件。

如本文所用的词语“示例性”或“说明性”表示用作示例、例子或说明。在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或“说明性”的任何实施方式未必理解为相对于其它实施方式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下文所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是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做出和使用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预期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详细地描述了熟知的特征和方法以便不混淆本发明。出于本文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和其衍生词将与附图有关。而且,并无意图受到前文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或下文的详细描述中给出的任何明示或暗示的理论限制。还应了解在附图中示出和在下文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发明构思的简单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征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书另作明确地陈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逍遥游泳穿戴套装,请参阅图1到图所示,该游泳穿戴套装包括:脚部组件10、躯干部组件20、手臂部组件30和头部组件40。

其中,请参阅图1a至图1f、图2a和图2b所示,脚部组件10包括穿戴于脚部的靴状部101、用于水中推行的板状部102、用于连接靴状部101和板状部102的柔性连接部103、和设于靴状部101上表面用于固定及调节柔性连接部103的扣件104。

具体地,靴状部101内脚颈位置对应处设有分压垫1015,当双腿回收时,减少局部的压强,在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减少局部损伤,提高舒适性。进一步地,分压垫1015的背面设有尼龙塑料搭扣,尼龙塑料搭扣可以与靴状部101(长筒靴)上的尼龙塑料搭扣相粘连或分离。请参阅图1a至图1d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靴状部10脚后跟处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011;请参阅图1e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方式,靴状部101的底部1012脚跟处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1013,两个第一通孔1011位于延伸部1013,提供两个滑行孔,足底长度和面积,增强了稳定性,增加了受力面积;请参阅图1f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方式,靴状部1011的靴筒上设有用于将靴筒绑紧的绑带1014,绑带1014的设置不仅可以使得受力均匀;还可以增加压强,增加摩擦力,使足跟受力和移动减少,减少了靴状部101(鞋子)对足跟的损伤,减少了“脱鞋现象”;并且,还使前端的空间增大,提高前端的厚度,减小了足颈的冲量及压强,提高了舒适性。

板状部102的第一端102a靠近边缘处具有两个挖空部1021,所述挖空部1021靠近第一端102a的一侧形成杆状部1022,杆状部1022上套设有滑动圈1023,板状部102的第二端102b形成弯折部1024。挖空部1021的长度应小于或等于两个挖空部1021之间的距离,以防止受力不平衡出现侧翻,造成脚踝的扭伤。板状部102的主体与弯折部1024之间呈一定角度,其作用在于:在板状部102在水中漂行时,板状部102的主体与水面相平行,这时与水的阻力很小,当需要推行时,板状部102的主体向弯折部1024的方向前进,由于水的阻力作用,使弯折部1024向上向后移动。当板状部102向上移动,达到一定角度时板状部102的主体参与主要复位的作用,从而使整个板状部102紧贴在靴状部101的鞋底,并且,由于人(使用者)是仰卧位,脚底与水平角度较多,当双腿用力蹬直时,板状部102与水产生很高的阻力,产生反作用力使人向头侧滑行,请参阅图7a和图7b所示。

柔性连接件103将靴状部101和板状部102进行连接,柔性连接件103为绳状件,其一端固定于滑动圈1023,另一端分为两股依次穿过两个第一通孔1011和扣件104,扣件104用于固定及调节柔性连接部103,通过调节柔性连接件103位于滑动圈1023与第一通孔1011之间的长度,使得板状部102贴合或远离靴状部101。

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扣件104为楔形扣,楔形扣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扣体1041和下扣体1042,上扣体1041包括一个圆形的顶壁1041a和一个悬垂的且最大外沿直径小于顶壁1041a直径的圆台部1041b,圆台部1041b从靠近顶壁1041a的一侧到远离顶壁1041a的一侧外径逐渐减小,顶壁1041a的边缘处对称设有两个第二通孔1043。下扣体1042呈筒状,其具有用于容纳圆台部1041b的空腔1042a,空腔1042a的形状与圆台部1041b相配合,也为圆台状。柔性连接件103的两股分别从下扣体1041底部向上穿过空腔1042a再分别穿过第二通孔1043。进一步地,在顶壁1041a的上表面有崁插绳1044,当需要将板状部102和靴状部101分离时,调节柔性连接件103的长度,将上扣体1041和下扣体1042分开时,拉一下崁插绳1044,楔形扣分开,柔性连接件103就可以在中间自由向下滑行;当需要将板状部102和靴状部101组合使用时,扣紧柔性连接件103,将崁插绳1044松开,柔性连接件103下滑,带动楔形扣的圆台部1041b向空腔1042a靠近,逐渐将柔性连接件103扣紧,使柔性连接件103固定在楔形扣内。

请参阅图4a至图4e所示,躯干部组件20为具有多个浮力体的浮力衣,浮力衣20的正面设有第一浮力体201,浮力衣2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浮力体202,浮力衣20的背面上端设有一个第三浮力体203。

浮力衣的表面有单面塑料尼龙搭扣面,与其它的物品粘连或直接撕下,既方便又快捷。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浮力衣20正面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浮力体201,第一浮力体201包括多个方形浮力块201a,多个方形浮力块201a进行组合,不仅可以提供浮力;并且多个小方块便于塑形,提高舒适性,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人体腰部以上的浮力,更好保障了人在水面上的安全。

第二浮力体202呈弧形,第二浮力体202从靠近浮力衣20袖口一端到远离浮力衣20袖口一端厚度逐渐增大,提高浮力,便于上肢的活动。

第三浮力体203可以为浮力泡沫,其作用为:提供浮力,对抗胸部胸腔以外和上肢的实体的下沉的重力,使人的上部多露出水面一些,防止在行进过程中,或者在水面漂浮过程中水面情况不良时,水进入口鼻。

另外,浮力衣20腰部对应位置设有两端均具有弹性扣205的弹性束带204,浮力衣20上设有供弹性束带204穿过的多个容纳部206。容纳部206由一弹性条带通过其两端缝合固定于浮力衣20外表面形成。弹性束带204提供一个内收力,既可以固定腰部又可以防止人在水面直立时,浮力衣20上翻,出现“脱衣现象”,从而导致人在水中下沉,发生危险,造成溺水现象。另外,柔性连接件103的自由端也可以固定于其中一个容纳部206内。楔形扣的底部(下扣体的底部)与鞋表面相连,防止楔形扣向上拉时,楔形扣向上移动,当固定时,脚颈部双股滑行绳(柔性连接件)是松弛的,造成推行板(板状部)在脚底不平衡不稳定,有可能形成二次损伤。请参阅图5a至图5c所示,手臂部组件30包括两个套设于手臂的浮力环301,浮力环301具有用于容纳手臂的容纳腔301a,进一步地,浮力环301设有开口部301b,开口部301b和浮力环301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粘性件301c,通过粘性件301c的配合将浮力环301闭合,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进行调节以将浮力环301固定在手臂上。浮力环301是最后的安全保障,第一,其提供最后的浮力;第二,其提供双手在水面上的力的支持,可以使人体在水面上翻转,以应对特殊水面情况,以及恶劣天气等等。

请参阅图4f、图6a和图6b所示,头部组件40包括:与躯干部组件20背面连接的平板部401和从平板部401靠近头部一端延伸形成的遮挡部402,遮挡部402包括一个弧形底面4021和两个侧面4022,弧形底面4021和两个侧面4022形成了一个容纳空间,用于容纳使用者头部。头部组件40的作用如下:第一,减少人体在水面上移动时的阻力,使人体在水面上移动的更快,更持续,更轻松;第二,减少水对颈部的压力,促进颈部的疏解;第三,避开水面杂质对头发,耳朵,面部,颈部的污染;第四,尤其减缓了高速在水面滑行时,水面大型漂浮物与头部相撞时造成的损伤,漂浮物例如:树干。第五,将水作用头颈部的力量转换到腰背部。第六,滑行时使人体上半身上台一些,滑行时更安全,调节视野,更使视野宽广,平板部401为人的背部和腰部的支持部。在本实施例中,头部组件40为一舟行板结构,平板部401为舟行平板,遮挡部402即为舟行头。

在平板部401的正面有粘性连接件403,例如塑料尼龙搭扣,浮力衣20的背面也设有粘性连接件403,平板部401的粘性连接件403与浮力衣20背面的粘性连接件403相粘连,使浮力衣20和头部组件40形成一个整体相互固定。

平板部401和遮挡部402与人体的生理曲线相符合,进一步提高人体的舒适性。使用者仰卧姿势,当头部组件40(舟行板)在水面行进时,头部组件40(舟行板)会对水面形成一个冲力,速度越快冲力就越大,如果遮挡部402(舟行头)可以自由活动,人在水面滑行,颈部屈曲,并且受力。一旦屈曲度和受力很大时,人是非常不适的,而且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果将遮挡部402(舟行头)和平板部401(舟行平板)形成一个整体,人躺在头部组件40(舟行板)上时,遮挡部402(舟行头)的冲力通过力的传导,主要作用于人的腰部和背部,而作用于头颈部的就很少了,提高了人体的舒适性。当人体是水面行进时,还有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使人体的头颈胸,抬高于水面,视线及视野有一定的改变,对人体的视力也有一定的调节性。

本实施例的游泳穿戴套装,以双腿的强大力量为动力,更高比例转换为动能,使人能轻松,快速向头侧滑行,双脚回收时推行板与行驶平行,推行板是水平的,此时阻力很小,双腿向后蹬是推行板是垂直的,此时阻力很大,得到一个向头侧的反作用力,使人向头侧滑行;双手是自由的,既可以调节方向又可以双脚不动双手缓慢划水游玩。本实施例的各个组件可以配套使用,也可以分开使用,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本实施例的游泳套装的脚部组件包括靴状部和一个板状部,双腿只需做屈伸动作以使通过板状部与水产生的高阻力形成的反作用力使人向头侧滑行,改变了游泳方式。本实施例的游泳套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能提供人体在水面上的浮力,尤其头部,胸部及腹部;第二,提供用双腿的力量作为主要动力,因为双腿的力量是最大的;第三,改变游泳方式,只要双腿做屈伸动作就可以,不用双腿上下摆动,一般人双腿做屈伸动作比双腿上下摆动更舒适;第四,将体能更高比例的转换为人身体前进的动能,因为双腿上下摆动时很多体能转换为水的上下流动的动能,而这对人向前有推进作用是无效的,而对人有推进作用的向后的动能就减少了;第五,减少人在水中移动是的阻力;第六,提供一个在水面的平台,可以让人在水面上休息,饮水,进食,充分恢复体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