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击倒的沙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73127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可击倒的沙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击倒的沙包。

背景技术:
沙包是一种结构简单、投资小并且适应群体广的室内体育运动器材,因而深受人们的欢迎。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沙包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CN2346472Y(拳击沙包)、CN2452560Y(一种不倒翁沙包)、CN201214007Y(一种吸盘底座不倒翁/沙包/木人桩三合一脚手靶)、CN102258857A(木人桩沙包)、CN102357298A(叠置式沙包)、CN102397690A(木人桩沙包)、CN102743851A(木人桩沙包)、CN104162265A(拳击沙包的积木式桩体结构)和CN104162264A(拳击沙包的桩体结构),等等。并非限于上面提及的专利方案的共同之处在于:桩体或沙包在被击打时不会出现倒伏(也可称“倾倒”)并且也不希望出现倒伏情形。避免桩柱或沙包倒伏的长处之一,可以防止事故发生;之二,能够有效地保护桩柱和沙包。然而正是由于桩柱或沙包不能被击倒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运动者的依需选择性,因为在不少情况下,体锻者(体育锻炼者)在运动的同时需要获得一定的乐趣与刺激,而该乐趣与刺激通常以桩柱或沙包的倒伏来体现,又因为在击打桩柱或沙包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体知道自己对桩柱或沙包的击打力度,而该力度同样以桩柱或沙包的倒伏与否来证明,还因为当两位或以上的体能相仿者以类似比赛的形式对桩柱或沙包击打时,依然是以桩柱或沙包是否能倒伏来印证。由上述说明可知,不可击倒的沙包与可击倒的沙包两者各有欠缺与长处,因为可击倒的桩柱或沙包存在安全以及损坏之虞,而不可击倒的桩柱与沙包缺乏乐趣。那么如何共扬两者之长处,同抑彼此之短处毫无疑问是沙包设计者面临的并且应当考虑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相应的技术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与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沙包本体在倾倒状态下其基部仍保持着与底座之间的连接而藉以保障安全并且避免损坏沙包本体、有利于方便地将倾倒的沙包本体扶正至竖直状态而藉以保障运动的继续进行、有利于对沙包本体的受打击力度进行依需调整而藉以满足运动者的选择性要求和有便于简化结构而藉以方便制造与装配并且体现经济廉价的可击倒的沙包。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可击倒的沙包,包括底座和一以竖直状态对应于底座的上方的沙包本体,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球头支承架、一球头扶持座和一球头,球头支承架设置在所述底座朝向上的一侧的中央位置,球头扶持座在对应于球头支承架的位置与底座固定,在该球头扶持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球头容纳腔,并且在球头扶持座的四周以间隔状态开设有调整孔,该调整孔与球头容纳腔相通,并且在调整孔内设置有球头调整机构,球头位于球头容纳腔内并且支承在所述球头支承架上,在该球头的上部中央位置固定有一球头杆,该球头杆伸出球头容纳腔,在球头的下部中央位置延伸有一球头导滑凸缘,该球头导滑凸缘与球头支承架滑动配合,所述球头调整机构与球头的侧面接触,所述的沙包本体的底部通过沙包本体过渡连接机构与所述球头杆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球头支承架上构成有球头导滑凸缘导槽,该球头导滑凸缘导槽呈彼此贯通的十字形,并且在球头支承架的上部构成有一支承架球碗,所述球头的下部支承在该支承架球碗上,而所述球头导滑凸缘与球头导滑凸缘导槽滑动配合,在球头的侧面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调整孔的位置构成有钢球探入凹腔,所述球头调整机构与钢球探入凹腔接触,在所述球头扶持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球头容纳腔的上方的位置构成有一扶持座球碗,所述球头杆探出该扶持座球碗,所述球头的上部与该扶持座球碗相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调整孔背离所述球头容纳腔的一侧的孔壁上构成有调整螺钉配合内螺纹,所述的球头调整机构包括一钢球、一钢球推力调整弹簧和一调整螺钉,钢球和钢球推力调整弹簧设置在调整孔内,该钢球与所述钢球探入凹腔接触,钢球推力调整弹簧位于钢球与调整螺钉之间,而调整螺钉与所述的调整螺钉配合内螺纹螺纹配合,当对调整螺钉操作而改变钢球推力调整弹簧对钢球的推力时,钢球通过钢球探入凹腔对球头的作用力也相应改变。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调整螺钉上配设有一调整螺钉锁紧螺母。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沙包本体过渡连接机构包括弹簧上支承固定柱、弹簧和弹簧下支承固定管,弹簧上支承固定柱通过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沙包本体的底部的中央位置,弹簧的上部支承固定在弹簧上支承固定柱上,而弹簧的下端支承固定在弹簧下支承固定管上,弹簧下支承固定管套置在所述球头杆上并且与球头杆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弹簧上支承固定柱的外壁上构成有弹簧上固定凹槽,而在所述的弹簧下支承固定管的外壁上构成有弹簧下固定凹槽,所述弹簧的上端与弹簧上固定凹槽嵌配,而弹簧的下端与弹簧下凹槽嵌配。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上固定凹槽以及弹簧下固定凹槽均呈螺旋形。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球头杆上并且位于球头杆的下部开设有一球头杆螺钉孔,而在所述的弹簧下支承固定管上并且位于弹簧下支承固定管的下部开设有一固定管螺钉孔,该固定管螺钉孔与球头杆螺钉孔对应,通过固定管螺钉依次穿过固定管螺钉孔和球头杆螺钉孔将弹簧下支承座固定管与球头杆连接并且由旋配在固定管螺钉的末端的定螺母锁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沙包过渡连接机构还包括有一防尘套,该防尘套的上端套置在弹簧上支承固定柱上,而下端套置在弹簧下支承固定管上,藉由该防尘套将所述弹簧蔽护。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使用状态下朝向地坪的一侧并且围绕底座的四周间隔固定有底座吸盘;所述的沙包本体包括沙袋或沙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底座上设置了球头支承架以及在对应于球头支承架的位置固定有球头扶持座并且在球头扶持座与球头支承架之间设置了球头,又由于将沙包本体通过沙包本体过渡连接机构与球头上的球头杆连接,因而沙包本体在被击打倾倒时仍能使其基部保持着与底座的连接状态,避免窜出底座而引发安全事故以及保障沙包本体不被损坏;之二,由于沙包本体倾倒后,其基部仍通过球头杆处于与底座的连接状态,因而能方便而省力地将其扶正至竖直状态,不会影响后续的击打运动;之三,由于在球头扶持座的调整孔内设置了球头调整机构,因而通过对球头调整机构的调整而可改变球头的挟紧力,最终改变沙包本体的侧倾受力程度,满足运动者的选择性要求并且还有利于体能相仿者对沙包本体的打击力度比赛;之四,由于整体结构简单,因而既有助于制作,又有利于装配并且还能体现经济廉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实施例1: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底座1和一以竖直状态对应于底座1的上方的沙包本体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可击倒的沙包的结构体系还包括有一球头支承架3、一球头扶持座4和一球头5,球头支承架3优选以焊接方式设置在即固定在前述底座1朝向上的一侧的中央位置,球头扶持座4在对应于球头支承架3的位置通过球头扶持座固定螺钉44与底座1固定,在该球头扶持座4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球头容纳腔41,并且在球头扶持座4的四周以间隔状态开设有调整孔42,该调整孔42与球头容纳腔41相通,并且在调整孔42内设置有球头调整机构6,球头5位于球头容纳腔41内并且支承在前述球头支承架3上,在该球头5的上部中央位置固定有一球头杆51,该球头杆51伸出球头容纳腔41,在球头5的下部中央位置延伸有一球头导滑凸缘52,该球头导滑凸缘52与球头支承架3滑动配合,前述球头调整机构6与球头5的侧面接触,前述的沙包本体2的底部通过沙包本体过渡连接机构7与前述球头杆5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前述调整孔42的数量有四个并且围绕球头扶持座4的圆周方向等距离间隔分布,具体而言两相邻的调整孔42以前述球头容纳腔41为中心的夹角为90°,据此也可以理解为:四个调整孔42在球头扶持座4的侧面呈十字形分布。在前述球头支承架3上构成有球头导滑凸缘导槽31,该球头导滑凸缘导槽31呈彼此贯通的十字形,并且在球头支承架3的上部构成有一支承架球碗32,前述球头5的下部支承在该支承架球碗32上,而前述球头导滑凸缘52与球头导滑凸缘导槽31滑动配合,在球头5的侧面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调整孔42的位置构成有钢球探入凹腔53,前述球头调整机构6与钢球探入凹腔53接触,在前述球头扶持座4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球头容纳腔41的上方的位置构成有一扶持座球碗43,前述球头杆51探出该扶持座球碗43,前述球头5的上部与该扶持座球碗43相配合。由此可知:球头5的上部球冠面与扶持座球碗43转动配合,球头5的下部球冠面与支承架球碗32转动配合,球头5的中部则对应于球头容纳腔41内。在本实用新型未予启用的正常状态下,前述的球头导滑凸缘52对应于球头导滑凸缘导槽31的导槽中心311,而当运动者对沙包本体2击打并且击打力达到足以使沙包本体2倾倒时,球头导滑凸缘52便在球头导滑凸缘导槽31内移动,即球头导滑凸缘52自前述的导槽中心311向球头导滑凸缘导槽31的方向滑移。运动者对沙包本体2击打并使沙包本体2倾倒的方向变化决定着球头导滑凸缘52的滑动方向(与沙包本体2的倾倒方向相反)。在前述调整孔42背离前述球头容纳腔41的一侧的孔壁上构成有调整螺钉配合内螺纹421,前述的球头调整机构6包括一钢球61、一钢球推力调整弹簧62和一调整螺钉63,钢球61和钢球推力调整弹簧62设置在调整孔42内,该钢球61与前述钢球探入凹腔53接触,钢球推力调整弹簧62位于钢球61与调整螺钉63之间,而调整螺钉63与前述的调整螺钉配合内螺纹421螺纹配合,当对调整螺钉63操作而改变钢球推力调整弹簧62对钢球61的推力时,钢球61通过钢球探入凹腔53对球头5的作用力也相应改变。具体地讲,当用扳手对调整螺钉63顺时针操作时,调整螺钉63向调整孔42内的旋入程度增大,钢球推动调整弹簧62并且调整弹簧62对钢球61的推力增大,钢球61在对应于钢球探入凹腔53的位置对球头5的扶持力即攥紧力(四个球头调整机构6的共四个钢球61协同作用)增大,沙包本体2的抗击倒能力增大,反之亦然。在前述的调整螺钉63上配设有一调整螺钉锁紧螺母631,该调整螺钉锁紧螺母631的不言而喻的作用是将前述调整螺钉63锁紧,而当要对调整螺钉63调整时,则先旋松该调整螺钉锁紧螺母631,反之同例。前述的沙包本体过渡连接机构7包括弹簧上支承固定柱71、弹簧72和弹簧下支承固定管73,弹簧上支承固定柱71通过固定板712(图2示)固定在前述沙包本体2的底部的中央位置,弹簧72的上部支承固定在弹簧上支承固定柱71上,而弹簧的下端支承固定在弹簧下支承固定管73上,弹簧下支承固定管73套置在前述球头杆51上并且与球头杆51连接。前述的固定板712通过固定板螺钉7121(图2示)与沙包本体2的底部固定。请继续见图1和图2,在前述的弹簧上支承固定柱71的外壁上构成有弹簧上固定凹槽711,而在前述的弹簧下支承固定管73的外壁上构成有弹簧下固定凹槽731,前述弹簧72的上端与弹簧上固定凹槽711嵌配,而弹簧72的下端与弹簧下凹槽731嵌配。由于弹簧72为螺旋形弹簧,因而前述的弹簧上固定凹槽711以及弹簧下固定凹槽731均呈螺旋形,以保障对弹簧72的定位效果。在前述的球头杆51上并且位于球头杆51的下部开设有一球头杆螺钉孔511,而在前述的弹簧下支承固定管73上并且位于弹簧下支承固定管73的下部开设有一固定管螺钉孔732,该固定管螺钉孔732与球头杆螺钉孔511对应,通过固定管螺钉733依次穿过固定管螺钉孔732和球头杆螺钉孔511将弹簧下支承座固定管73与球头杆51连接并且由旋配在固定管螺钉733的末端的定螺母7331锁定。作为优选的方案,前述沙包过渡连接机构7的结构体系还包括有一防尘套74,该防尘套74的上端套置在弹簧上支承固定柱71上,而下端套置在弹簧下支承固定管73上,藉由该防尘套74将前述弹簧72蔽护。在前述底座1使用状态下朝向地坪的一侧并且围绕底座1的四周通过吸盘固定螺钉111间隔固定有底座吸盘11。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沙包本体2为沙柱,但也可以是沙袋或不倒翁,等等。当运动者对沙包本体2击打(即打击)并且致使沙包本体2倾倒时,例如向左倾倒时,由沙包本体过渡连接机构7带动球头杆51,由于球头杆51带动球头5,球头导滑凸缘52便自导槽中心311向球头导滑凸缘导槽31的右侧滑动,而后由运动者将沙包本体2扶正至由图2所示的状态,继续进行击打运动。沙包本体2的抗击打程度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通过对球头调整机构6的调整实现。实施例2: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沙包本体2为模拟了人体的形状,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实施例3:请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底座1改用了墩子的形式,并且沙包本体2同样模拟了人体的形状,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由上述实施例1至3可知,沙包本体2以及底座1的形状可以依需变化,但不论如何变化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不失为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