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训练器材,具体的涉及一种抱腿器。
背景技术:
摔跤、散打和MMA对抗比赛中“潜入抱摔”技术经常会用到,目前,还没有一种体育器材能够全面专业的对这一技术进行训练,所以提出一种体育训练器材对摔跤、散打和MMA对抗比赛中“潜入抱摔”技术进行训练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摔跤、散打和MMA对抗比赛中“潜入抱摔”技术进行训练的抱腿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抱腿器,包括底座、支撑组件、重力件和弹性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重力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套装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并可在外施向上的力和所述弹性组件的作用下沿所述支撑组件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抱腿器在弹性组件的拉力下向上发力抱起重力件沿支撑组件相上移动;在训练时先用两臂抱紧重力件,然后向上抱起重力件然后放下,在此过程中连接支撑组件和重力件的弹性组件被拉伸,人的两臂需要承受重力件的重力和弹性组件逐渐增大的拉力,从而起到训练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模仿“潜入抱摔”时对方腿的力学特征,设计该抱腿器,采用弹性组件连接重力件与支撑组件,在抱起重力件时阻力逐渐增大,使人在训练时能反复体验“潜入抱摔”的感觉,从而在对抗赛中能熟练运用该技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板和底面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的下支撑杆,以及固定在所述下支撑杆的顶面上并与所述下支撑杆同轴的上支撑杆,且所述上支撑杆的端面面积小于所述下支撑杆的端面面积,所述重力件为管状结构且内部轴向设有与所述上支撑杆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重力件通过所述通孔套装在所述上支撑杆上并可沿所述上支撑杆上下滑动,所述重力件的底面搁置在所述下支撑杆的顶面上。
进一步,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上连接环、下连接环和弹力件,所述重力件外表面的一圈上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所述上连接环,所述下支撑杆的外表面的一圈上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与所述上连接环一一对应的下连接环,且每对所述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沿轴向分布并通过所述弹力件相连。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训练者的体质选择不同重量的重力件和使用不同数量的弹力件,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对训练人员有较高要求,可以在每对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之间都连接上弹力件,而对于初次训练、体质稍弱者或女性训练人员,可以只在相对较少的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之间连接弹力件,可以实现不同阶段的训练。
进一步,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上连接环、下连接环和弹力件,所述重力件内表面的一圈上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所述上连接环,所述上支撑杆的外表面的一圈上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与所述上连接环一一对应的下连接环,且每对所述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沿轴向分布并通过所述弹力件相连。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训练者的体质选择不同重量的重力件和使用不同数量的弹力件,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对训练人员有较高要求,可以在每对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之间都连接上弹力件,而对于初次训练、体质稍弱者或女性训练人员,可以只在相对较少的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之间连接弹力件,可以实现不同阶段的训练;同时,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设置在器材的内部,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美观性。
进一步,所述重力件的内表面上沿轴线方向设有滑轨,在所述上支撑杆的外表面上沿轴向方向设有多个与所述滑轨对应的滑块,多个所述滑块可沿所述滑轨上下滑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设置在器材的内部时,在重力件的内表面上沿轴线方向设有滑轨,在上支撑杆的外表面上沿轴向方向设有多个与滑轨对应的滑块,可以使得重力件与上支撑杆之间的滑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安装在所述下支撑杆的顶面上或安装在所述重力件的底面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下支撑杆的顶面上或重力件的底面上设缓冲垫,可防止重力件下落时与支撑件碰撞发出较大声音,提高器材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下支撑杆为圆柱体形结构或长方体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上支撑杆为圆柱体形结构或长方体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重力件为圆柱形结构或方形管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重力件外套设有一层柔软的人形沙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柔软的人形沙包的加入可以使得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抱腿器对摔跤、散打和MMA对抗比赛中“潜入抱摔”技术的训练更加逼真,同时方便进行搂抱,或进行击打训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抱腿器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抱腿器被抱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抱腿器的第一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抱腿器的第二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抱腿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2、支撑板,3、下支撑杆,4、上支撑杆,5、重力件,6、上连接环,7、下连接环,8、弹力件,9、缓冲垫,10、滑轨,11、滑块,12、人形沙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抱腿器,包括底座1、支撑组件、重力件5和弹性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重力件5通过所述弹性组件套装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并可在外施向上的力和所述弹性组件的作用下沿所述支撑组件上下移动。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的支撑板2和底面固定在所述支撑板2上的下支撑杆3,以及固定在所述下支撑杆3的顶面上并与所述下支撑杆3同轴的上支撑杆4,且所述上支撑杆4的端面面积小于所述下支撑杆3的端面面积,所述重力件5为管状结构且内部轴向设有与所述上支撑杆4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重力件5通过所述通孔套装在所述上支撑杆4上并可沿所述上支撑杆4上下滑动,所述重力件5的底面搁置在所述下支撑杆3的顶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上连接环6、下连接环7和弹力件8,所述弹力件8为弹性皮条或弹簧,所述重力件5外表面的一圈上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所述上连接环6,所述下支撑杆3的外表面的一圈上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与所述上连接环6一一对应的下连接环7,且每对所述上连接环6和下连接环7沿轴向分布并通过所述弹力件8相连。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训练者的体质选择不同重量的重力件5和使用不同数量的弹力件8;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对训练人员有较高要求,可以在每对上连接环6和下连接环7之间都连接上弹力件8,而对于初次训练、体质稍弱者或女性训练人员,可以只在相对较少的上连接环6和下连接环7之间连接弹力件8,可以实现不同阶段的训练。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2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上连接环6、下连接环7和弹力件8,所述弹力件8为弹性皮条或弹簧,所述重力件5内表面的一圈上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所述上连接环6,所述上支撑杆4的外表面的一圈上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与所述上连接环6一一对应的下连接环7,且每对所述上连接环6和下连接环7沿轴向分布并通过所述弹力件8相连。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训练者的体质选择不同重量的重力件5和使用不同数量的弹力件8,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对训练人员有较高要求,可以在每对上连接环6和下连接环7之间都连接上弹力件8,而对于初次训练、体质稍弱者或女性训练人员,可以只在相对较少的上连接环6和下连接环7之间连接弹力件8,可以实现不同阶段的训练;同时,上连接件6和下连接件7设置在器材的内部,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美观性。在具体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重力件5的内表面上沿轴线方向设有滑轨10,在所述上支撑杆4的外表面上沿轴向方向设有多个与所述滑轨10对应的滑块11,多个所述滑块11可同步沿所述滑轨10上下滑动;当上连接件6和下连接件7设置在器材的内部时,在重力件5的内表面与上支撑杆4的外表面之间设置的滑轨10和滑块11,可以使得重力件5与上支撑杆4之间的滑动更加顺畅。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杆4的外表面上沿轴线方向设有滑轨10,在所述重力件5的内表面上沿轴向方向设有多个与所述滑轨10对应的滑块11,多个所述滑块11可沿所述滑轨10上下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和具体实施例2中:均还包括缓冲垫9,所述缓冲垫9安装在所述下支撑杆3的顶面上或安装在所述重力件5的底面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具体实施例中,缓冲垫9是安装在所述下支撑杆3的顶面上的。在下支撑杆3的顶面上设缓冲垫9,可防止重力件5下落时与下支撑件3碰撞发出较大声音,提高器材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支撑杆3为中空的圆柱体型结构或长方体形结构;所述上支撑杆4为圆柱体型结构或中空的长方体形结构;所述重力件5为圆柱形结构或方形管状结构;下支撑3、上支撑杆4和重力件5的形状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所述重力件5外套设有一层柔软的人形沙包12,柔软的人形沙包12的加入可以使得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抱腿器对摔跤、散打和MMA对抗比赛中“潜入抱摔”技术的训练更加逼真,同时方便进行搂抱,或进行击打训练。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和具体实施2中,所述上支撑杆4、下支撑杆3和重力件5均采用圆柱体型结构,上支撑杆4的外径小于下支撑杆3的外径,下支撑杆3的外径不小于重力件5的外径,重力件5的内径大于上支撑杆4的外径,重力件5的外径为150-300mm,重力件5的重量为20-200kg。
在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具体实施例中,上连接环6和下连接环7均分别设有四个,采用四对连接环,充分考虑到了其受力的平衡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对训练人员有较高要求,可以四个连接环全部用上,而对于初次训练、体质稍弱者或女性训练人员,可以只使用相对的两个连接环。如果采用四个以下的连接环,那么就无法根据训练人员的要求进行调整了,如果选择四个以上的连接环,则重力件上连接环太多,安装不方便。
在实际训练中,可以在同一底座1上设置两套支撑组件和重力件5,两组支撑组件的水平距离为20-100cm;一个人两支臂分别抱紧一个重力件,然后向上抱起,再放下;该抱腿器在“潜入抱摔”训练中,既可作抱腿训练,又可以作抱腰训练,还可在外层套一层软质人形沙包,以方便进行搂抱,或进行击打训练。
本实用新型一种抱腿器在弹性组件的拉力下向上发力抱起重力件5沿支撑组件相上移动;在训练时先用两臂抱紧重力件5,然后向上抱起重力件5然后放下,在此过程中连接支撑组件和重力件5的弹性组件被拉伸,人的两臂需要承受重力件5的重力和弹性组件逐渐增大的拉力,从而起到训练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模仿“潜入抱摔”时对方腿的力学特征,设计该抱腿器,采用弹性组件连接重力件5与支撑组件,在抱起重力件5时阻力逐渐增大,使人在训练时能反复体验“潜入抱摔”的感觉,从而在对抗赛中能熟练运用该技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