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1687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玩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玩具。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电动玩具,而且结构越来越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动玩具,旨在解决现有玩具结构越来越复杂且需要配备电源才能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动玩具,包括:

玩偶,其具有第一肢体及与所述第一肢体相对应的第二肢体;

隔置物,用于隔开所述第一肢体与第二肢体;

第一柔性绳索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绳索之下且与之平行的第二柔性绳索,用于平行地穿过所述第一肢体、隔置物和第二肢体;以及

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用于对所述第一柔性绳索和第二柔性绳索的两端进行定位,使之处于不同高度,并供玩家手持把玩;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上部分别设有两个对第一柔性绳索和第二柔性绳索进行定位的通孔,位于各支撑杆上部的两个通孔沿高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肢体和第二肢体的前端分别设有两个透孔,位于各肢体前端的两个透孔沿其所在肢体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柔性绳索须穿过处于肢体前端较靠后位置的透孔,其两端由位于较高处的通孔定位;所述第二柔性绳索须穿过处于肢体前端较靠前位置的透孔,其两端由位于较低处的通孔定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两根柔性绳索平行地穿过玩偶两个相邻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隔置物,再由支撑杆对各柔性绳索的两端进行定位使之处于不同高度;其中,处于高位的柔性绳索由位于较高处的通孔定位,处于低位的柔性绳索则须穿过处于肢体前端较靠前位置的透孔。玩家手持支撑杆使之竖起时,玩偶在重力作用下悬吊于两旁交叉的柔性绳索。一旦玩家施予使支撑杆的上部向外撑开的瞬间力量时,两旁交叉的柔性绳索在支撑杆拉伸作用下,恢复至原来的平行状态,同时玩偶还获得了向上的离心力,在该离心力惯性作用下,整个玩偶越过柔性绳索,之后又在重力作用下重新悬吊于两旁交叉的柔性绳索,即玩家施加完瞬间力量后,玩偶恢复至原来状态;如此往复,予人一种奇妙感觉。由此可知,本玩具只需手动即可使玩偶完成复杂的单杆运动,结构简单且耐玩。对玩家而言,既可以锻炼手的灵活性,又可以练习眼睛的灵活性。对社会而言,既节能又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动玩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手动玩具进行双手操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手动玩具进行单手操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手动玩具中玩偶为人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四肢与躯体分离并分别印刷于硬纸片的圣诞老人人偶示意图;

图6是柔性绳索经由狭缝进入透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通过定位板将柔性绳索定位于支撑杆上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两根柔性绳索平行地穿过玩偶两个相邻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隔置物,再由支撑杆对各柔性绳索的两端进行定位使之处于不同高度;其中,处于高位的柔性绳索由位于较高处的通孔定位,处于低位的柔性绳索则须穿过处于肢体前端较靠前位置的透孔。玩家手持支撑杆使之竖起时,玩偶在重力作用下悬吊于两旁交叉的柔性绳索。一旦玩家施予使支撑杆的上部向外撑开的瞬间力量时,两旁交叉的柔性绳索在支撑杆拉伸作用下,恢复至原来的平行状态,同时玩偶还获得了向上的离心力,在该离心力惯性作用下,整个玩偶越过柔性绳索,之后又在重力作用下重新悬吊于两旁交叉的柔性绳索,即玩家施加完瞬间力量后,玩偶恢复至原来状态;如此往复,予人一种奇妙感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动玩具包括:

玩偶,其具有第一肢体及与所述第一肢体相对应的第二肢体;

隔置物,用于隔开所述第一肢体与第二肢体;

第一柔性绳索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绳索之下且与之平行的第二柔性绳索,用于平行地穿过所述第一肢体、隔置物和第二肢体;以及

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用于对所述第一柔性绳索和第二柔性绳索的两端进行定位,使之处于不同高度,并供玩家手持把玩;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上部分别设有两个对第一柔性绳索和第二柔性绳索进行定位的通孔,位于各支撑杆上部的两个通孔沿高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肢体和第二肢体的前端分别设有两个透孔,位于各肢体前端的两个透孔沿其所在肢体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柔性绳索须穿过处于肢体前端较靠后位置的透孔,其两端由位于较高处的通孔定位;所述第二柔性绳索须穿过处于肢体前端较靠前位置的透孔,其两端由位于较低处的通孔定位。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4、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动玩具包括:玩偶1,其具有第一肢体11及与所述第一肢体11相对应的第二肢体12;隔置物2,用于隔开所述第一肢体11与第二肢体12;第一柔性绳索31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绳索31之下且与之平行的第二柔性绳索32,用于平行地穿过所述第一肢体11、隔置物2和第二肢体12;以及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2,用于对所述第一柔性绳索31和第二柔性绳索32的两端进行定位,使之处于不同高度,并供玩家手持把玩。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2的上部分别设有两个对第一柔性绳索31和第二柔性绳索32进行定位的通孔40,位于各支撑杆上部的两个通孔沿高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肢体11和第二肢体12的前端分别设有两个透孔30,位于各肢体前端的两个透孔沿其所在肢体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柔性绳索31须穿过处于肢体前端较靠后位置的透孔,其两端由位于较高处的通孔定位;所述第二柔性绳索32须穿过处于肢体前端较靠前位置的透孔,其两端由位于较低处的通孔定位。如图2、3所示,玩家单手或双手手持支撑杆使之竖起时,玩偶1在重力作用下悬吊于两旁交叉的柔性绳索。一旦玩家施予使支撑杆的上部向外撑开的瞬间力量时,两旁交叉的柔性绳索在支撑杆拉伸作用下,恢复至原来的平行状态,同时玩偶1还获得了向上的离心力,在该离心力惯性作用下,整个玩偶1越过柔性绳索,之后又在重力作用下重新悬吊于两旁交叉的柔性绳索,即玩家施加完瞬间力量后,玩偶1恢复至原来状态;如此往复,予人一种奇妙感觉。由此可知,本玩具只需手动即可使玩偶1完成复杂的单杆运动,结构简单且耐玩。对玩家而言,既可以锻炼手的灵活性,又可以练习眼睛的灵活性。

通常,所述第一支撑杆41与第二支撑杆42之间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柔性绳索31或第二柔性绳索32的横杆5。这样一只手即可完成操作,如图3所示,如此提高了单只手操作的灵活性。作为优选,所述横杆5可拆卸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杆41与第二支撑杆42之间。这样玩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单手操作或者双手操作方式。

为减少配件,所述第一柔性绳索31和第二柔性绳索32由同一柔性绳索穿过透孔30、隔置物2及通孔40后首尾相接而成。如此,还使本手动玩具利于装配。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绳索31与第二柔性绳索32的长度相等。

如图4、5所示,为增强玩家,特别是小孩的动手能力,所述玩偶1各个部分均由硬纸片裁剪而成,再由多条两头打结的细线6连为一体。这样,玩家可以把不同的玩偶(如奥特曼、忍者神龟等)从硬纸片裁剪下来,然后替换原有的玩偶,如此又增加了玩法。特别地,所述玩偶系由第一上肢、第二上肢、躯体、第一下肢14和第二下肢构成15的人偶10,所述躯体由头颈部16与躯干17一体成型;其中,所述第一上肢系前述第一肢体11,所述第二上肢系前述第二肢体12。为使所述人偶10在柔性绳索上更易于翻转,将所述人偶10设计成肥头大肚,其上肢的末端连接于颈部,下肢的上端连接于躯干17中下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置物2为长方体,其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上穿孔和下穿孔;所述第一柔性绳索31通过了上穿孔,所述第二柔性绳索32通过了下穿孔。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隔置物2还可以为球形。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肢体11和第二肢体12分别设有两条从其侧缘至各个透孔30的弯曲狭缝20,所述第一柔性绳索31和第二柔性绳索32经由所述狭缝进入各自所在的透孔。这样便于直接更换玩偶,以增加趣味性。

为使玩家更换玩偶更加方便,在此将所述通孔40设于与支撑杆的上端相套合的定位板7;所述定位板7的一侧为与支撑杆的上端相套合的套合孔70,另一侧沿其高度方向分布着两个通孔40,如图7所示。这样厂家可以提供多个带有不同玩偶的套件,增加了玩偶的多样性及玩家更换玩偶的便利性。其中,所述套件包括定位板7、隔置物2、玩偶1以及穿设前述部件的柔性绳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