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多功能足部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134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多功能足部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踝关节锻炼器,特别是一种便携式多功能足部锻炼器。



背景技术:

内、外翻足是足部最常见畸形,无论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期的踝关节各向功能锻炼对于疗效的巩固和维持是特别重要。现有的一些足部锻炼器械,只能是单方面的一种功能锻炼,而对于踝关节的多功能性来说,就会有了明显的不足。目前还没有一种对于足部各种主要功能进行辅助锻炼的综合性的训练器材。因此需要一种足部训练器,在内、外翻足经手术或非手治疗后能够进行足部各种功能训练,巩固和维持治疗效果,促进踝关节的各向功能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多功能且针对性强可以调节的便携式多功能足部锻炼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设计一种便携式多功能足部锻炼器,其由底座、上盖、足踏板、足踏板转轴、背曲支撑杆、外翻支撑杆组成。底座设置为上端开口的壳体,底座上侧面的边框与上盖下侧面的边框一一对应,底座上侧面的一个边框设置为转动边框,与转动边框对应的上盖下侧面的边框和转动边框构成转动连接,底座上侧面的其他边框与和该边框对应的上盖下侧面的边框构成卡紧连接,底座与上盖一起构成封闭的中空壳体,底座设置为对称结构,对称轴经过转动边框的中点,底座转动边框中点处设置有足踏板转轴连接件,足踏板转轴连接件与转动边框构成转动连接,足踏板转轴一端与足踏板转轴连接件构成固定连接,足踏板转轴设置为 与对称轴平行的足踏板转轴,足踏板转轴另一端设置有插拔件,插拔件与底座构成卡紧连接,插拔件设置有孔,足踏板转轴穿过插拔件的孔与插拔件构成转轴定位连接,足踏板设置为两个,足踏板与足踏板转轴构成转动连接,转动边框对称设置有足踏板连接卡槽,足踏板上与足踏板连接卡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体,足踏板与转动边框通过卡体与足踏板连接卡槽构成转动连接,背曲支撑杆、外翻支撑杆均设置为U型,均包括两根对称的直杆和一根平杆,背曲支撑杆的两端、外翻支撑杆的两端与足踏板均构成转动连接,底座设置有外翻支撑杆定位槽和背曲支撑杆定位槽,背曲支撑杆的平杆与背曲支撑杆定位槽构成卡紧连接,外翻支撑杆的平杆与外翻支撑杆定位槽构成卡紧连接,外翻支撑杆定位槽与足踏板转轴平行,背曲支撑杆定位槽与转动边框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边框设置有多个转轴连接件,转轴连接件与底座构成固定连接,且设置有孔,上盖与底座构成转动连接的边框也设置有相同的转轴连接件,通过设置穿过上盖和底座的转轴连接件的壳体转轴构成上盖与底座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根据大部分病人的需要,所述背曲支撑杆定位槽设置为3个,背曲支撑杆的平杆与背曲支撑杆定位槽构成卡紧连接时,背曲支撑杆的直杆与底座平面构成的角度分别为15℃、25℃、40℃。

进一步的,根据病人的需要,所述外翻支撑杆定位槽设置为两个,外翻支撑杆的平杆与外翻支撑杆定位槽构成卡紧连接时,外翻支撑杆的直杆与底座平面构成的角度分别为15℃、30℃。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缩小便携式多功能足部锻炼器的尺寸,足踏板底面设置有背曲支撑杆固定槽和外翻支撑杆固定槽,背曲支撑杆与背曲支撑杆固定槽构成卡紧连接,外翻支撑杆与外翻支撑杆固定槽构成卡紧连接,不使用时,背曲支撑杆和外翻支撑杆可置于背曲支撑杆固定槽和外翻支撑杆固定槽内,以减少放置时和携带时便携式多功 能足部锻炼器所占空间。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使用过程中底座与上盖闭合导致用户受伤,所述底座与上盖边框还固定设置有液压支柱连接孔,底座和上盖通过液压支柱连接孔与液压支柱构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节省空间,所述上盖边框处还设置有液压支柱固定槽,液压支柱连接孔设置于液压支柱固定槽中,液压支柱固定槽以液压支柱连接孔为起点,与转动边框垂直,长度与液压支柱相等。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方便携带,所述底座设置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多功能且针对性强可以调节的便携式多功能足部锻炼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去除一侧足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上盖;3、足踏板;4、足踏板转轴;5、转动边框;6、外翻支撑杆定位槽;7、背曲支撑杆定位槽;8、液压支柱连接孔;9、液压支柱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多功能足部锻炼器,其由底座1、上盖2、足踏板3、足踏板转轴4、背曲支撑杆、外翻支撑杆组成。底座1设置为上端开口的壳体,底座1上侧面的边框与上盖2下侧面的边框一一对应,底座1上侧面的一个边框设置为转动边框5,与转动边框5对应的上盖2下侧面的边框和转动边框5构成转动连接,底座1上侧面的其他边框与和该边框对应的上盖2下侧面的边框构成卡紧连接,底座1与上盖2一起构成封闭的中空壳体,底座1设置为对称结构,对称轴经过转动边框5的中点,底座1转动边框5中点处设置有足踏板转轴连接件,足踏板转轴连接件与转动边框5构成转动连接,足踏板转轴4一端与足踏板转轴连接件构成固定连接,足踏板转轴4设置为与对称轴平行的足踏板转轴4,足踏板转轴4另一端设置有插拔件,插拔件与底座1构成卡紧连接,插拔件设置有孔,足踏板转轴4穿过插拔件的孔与插拔件构成转轴定位连接,足踏板3设置为两个,足踏板3与足踏板转轴4构成转动连接,转动边框5对称设置有足踏板连接卡槽,足踏板3上与足踏板连接卡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体,足踏板3与转动边框5通过卡体与足踏板连接卡槽构成转动连接,背曲支撑杆、外翻支撑杆均设置为U型,均包括两根对称的直杆和一根平杆,背曲支撑杆的两端、外翻支撑杆的两端与足踏板3均构成转动连接,底座1设置有外翻支撑杆定位槽6和背曲支撑杆定位槽7,背曲支撑杆的平杆与背曲支撑杆定位槽7构成卡紧连接,外翻支撑杆的平杆与外翻支撑杆定位槽6构成卡紧连接,外翻支撑杆定位槽6与足踏板转轴4平行,背曲支撑杆定位槽7与转动边框5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边框5设置有多个转轴连接件,转轴连接件与底座1构成固定连接,且设置有孔,上盖2与底座1构成转动连接的边框也设置有相同的转轴连接件,通过设置穿过上盖2和底座1的转轴连接件的壳体转轴构成上盖2与底座1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根据大部分病人的需要,所述背曲支撑杆定位槽7设置为3个,背曲支撑杆的平杆与背曲支撑杆定位槽7构成卡紧连接时,背曲支撑杆的直杆与底座1平面构成的角度分别为15℃、25℃、40℃。

进一步的,根据病人的需要,所述外翻支撑杆定位槽6设置为两个,外翻支撑杆的平杆与外翻支撑杆定位槽6构成卡紧连接时,外翻支撑杆的直杆与底座1平面构成的角度分别为15℃、30℃。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缩小便携式多功能足部锻炼器的尺寸,足踏板3底面设置有背曲支撑杆固定槽和外翻支撑杆固定槽,背曲支撑杆与背曲支撑杆固定槽构成卡紧连接,外翻支撑杆与外翻支撑杆固定槽构成卡紧连接,不使用时,背曲支撑杆和外翻支撑杆可置于背曲支撑杆固定槽和外翻支撑杆固定槽内,以减少放置时和携带时便携式多功能足部锻炼器所占空间。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使用过程中底座1与上盖2闭合导致用户受伤,所述底座1与上盖2边框还固定设置有液压支柱连接孔8,底座1和上盖2通过液压支柱连接孔与液压支柱构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节省空间,所述上盖2边框处还设置有液压支柱固定槽9,液压支柱连接孔8设置于液压支柱固定槽9中,液压支柱固定槽9以液压支柱连接孔8为起点,与转动边框5垂直,长度与液压支柱相等。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方便携带,所述底座1设置有提手。

在实际使用中,病人需要锻炼踝关节外翻时,根据康复强度将外翻支撑杆的直杆与底座1平面构成的角度调整为15℃或30℃;需要加强踝瓶子背伸功能锻炼时,根据康复的强度可将背曲支撑杆的直杆与底座1平面构成的角度调整为15℃、25℃或40℃;调整好后病人站在足踏板3上进行训练。不使用时,可将背曲支撑杆扣回足踏板底面的背曲支撑杆固定槽,将外翻支撑杆扣回足踏板底面的外翻支撑杆固定槽,之后将底座与上盖扣起成手提箱状收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