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护具及脚踝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9401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脚踝护具及脚踝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脚踝护具及脚踝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在运动或进行某些高强度工作时,通常会穿着各种各样的护具,如手腕护具、膝盖护具、脚踝护具等等,以减轻或防止身体局部受到的伤害。

现有的脚踝护具通常包括一个套体,套体本身由弹性材料制成,可套设于使用者的脚踝上,以辅助脚踝抵抗外界的冲击力,避免脚踝处的骨骼或肌肉因外力发生位移,造成骨折或肌肉拉伤。一些脚踝护具的套体上还设置紧固带,通过调节紧固带的长短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脚踝尺寸,以保证紧固效果。

但是,当使用者在遇到较大的冲击力时,比如跳伞的着陆阶段,现有的脚踝护具缓冲性能不佳,并不能很好的抵消这样大的冲击力,往往会造成使用者脚踝侧翻扭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踝护具及脚踝保护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脚踝护具在使用者受到的冲击力较大时,缓冲性能不佳而导致脚踝受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脚踝护具,包括套体,所述套体包括脚踝包裹部,所述脚踝包裹部将脚踝包裹在内,所述脚踝包裹部内装有柔性填充物。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填充物为可充气的气柱。

进一步地,所述气柱为多个,多个所述气柱竖直设置在所述脚踝包裹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脚踝包裹部围设成与脚踝形状相适应的腔体,所述脚踝包裹部上竖直设置有开口;

所述脚踝护具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脚踝包裹部的两侧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脚踝包裹部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脚踝包裹部的另一侧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套体还包括脚跟包裹部,所述脚跟包裹部设置在所述套体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脚踝护具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套体固定在脚踝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脚踝包裹部的两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包括能够容纳前脚掌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设置在所述套体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脚踝保护装置,所述脚踝保护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脚踝护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踝护具,包括套体,套体包括脚踝包裹部,脚踝包裹部将脚踝包裹在内,脚踝包裹部内装有柔性填充物。使用者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通过柔性填充物能有效缓冲脚踝受到的冲击力,很好的保护使用者脚踝,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脚踝护具在使用者的脚踝受到较大冲击力时,缓冲性能不佳而导致脚踝受伤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种脚踝护具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脚踝护具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种脚踝护具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脚踝护具的左视图;

图5为图1和图3所示的脚踝护具中气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脚踝包裹部;20-气柱;30-魔术贴;40-连接带;50-脚跟包裹部;60-固定带;70-固定套;80-调节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脚踝护具,如图1-4所示,该脚踝护具包括套体,套体包括脚踝包裹部10,脚踝包裹部10将脚踝包裹在内,脚踝包裹部10内装有柔性填充物。

与现有的脚踝护具通过套筒本身弹力对脚踝进行紧固,以缓冲脚踝受到的冲击力不同,本实施例提供的脚踝护具在脚踝包裹部10内装有柔性填充物,通过柔性填充物对脚踝受到的冲击力进行有效缓冲,很好的保护使用者脚踝,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脚踝护具在使用者的脚踝受到较大冲击力时,缓冲性能不佳而导致脚踝受伤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脚踝护具中的柔性填充物可以是泡沫、海绵、棉花等等。优选地,如图5所示,柔性填充物为可充气的气柱20。

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脚踝护具时,先将该护具穿在脚踝上,然后再对气柱20充气,具体地,气柱20上设置有充气口,将充气口与充气装置连接,通过充气装置对气柱20充气并调节充气量,以调节该护具的紧固程度,更好的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要脱去该护具时,可以先对气柱20进行放气,待气柱20中的充其量较小时,即可方便的将该护具脱下。在不使用该护具时,可以将气柱20内的空气排尽,减小了该护具的体积,携带更为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多个气柱20,且多个气柱20竖直设置在脚踝包裹部10内。当然,多个气柱20也可以用一个与脚踝包裹部10的形状相适应的气囊代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竖直”是指将脚踝护具穿在脚踝上后,沿脚踝的竖直方向。多个气柱20采用竖直设置的方式,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气柱20可以自然的伸直,避免气柱20长时间弯折,延长了气柱20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脚踝的扭伤一般是在外力作用下,踝关节骤然向一侧(沿着脚踝竖直方向人体外侧或内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撕裂伤而造成的,多个气柱20的竖直排布对脚踝的紧固效果更好,能更有效防止脚踝发生外翻或内翻。

进一步地,脚踝包裹部10围设成与脚踝形状相适应的腔体,脚踝包裹部10上竖直设置有开口;脚踝护具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与脚踝包裹部10的两侧活动连接。

与现有的脚踝护具在穿戴时需要先将套体撑开,再套到脚踝上不同,本实施例提供的脚踝护具在其脚踝包裹部10上竖直设置有开口,使用者直接通过开口即可将脚踝放入腔体中,之后再将连接部与脚踝包裹部10的两侧连接起来,将脚踝紧紧的固定在该腔体内。采用上述结构,使用者在穿戴时更为方便,节省了穿戴的时间,尤其是与气柱20配合使用时,可以避免气柱20充气后不易穿戴的麻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脚踝包裹部10的两侧”是指脚踝包裹部10上开口的两边。

由于脚踝的扭伤一般发生在脚踝的两侧,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4所示,仅将气柱20设置在脚踝包裹部10的两侧(图中只示出脚踝包裹部10一侧的气柱20),可以很好地避免整个脚踝护具过于臃肿,而造成穿戴、携带不便。具体地,可以直接将气柱20缝制在脚踝包裹部10的两侧,也可以在气柱20的表面和脚踝包裹部10的两侧均设置魔术贴30,将二者粘结起来。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脚踝包裹部10的两侧设置成内层和外层,将气柱20放到内、外两层之间,并通过魔术贴30将内层和外层封闭。除了采用魔术贴30外,还可以在内层和外层上分别设置绳子,通过绳子将内层和外层封闭。采用这种方式,当气柱20损坏后可以进行替换,而且将气柱20放置在内层和外层之间,能有效的保护气柱20,延长气柱20的使用寿命。应当注意的是,若采用拉链或是子母扣等硬质材料封闭内层和外层时,要考虑硬质材料会磕伤脚踝,需要对硬质材料进行处理,比如将硬质材料表面进行包覆等。

当然,还可以在套体上设置不同类型的柔性填充物,比如,在开口的两侧设置气柱20,在其余部分填充棉花、海绵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脚踝护具,其脚踝包裹部10在竖直方向可以设置的较长,将脚踝和脚踝以上的部分小腿都包裹到脚踝包裹部10内,该护具尤其适合跳伞,由于在跳伞着陆阶段脚部及腿部受到的冲击力与其他运动相比要大的多,非常容易导致脚踝扭伤,甚至膝关节损伤,该护具可以有效的保护脚踝及脚踝以上部分小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膝关节损伤的概率。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3所示,连接部包括连接带40,连接带40的一端固定在脚踝包裹部10的一侧,另一端与脚踝包裹部10的另一侧活动连接。具体可采用魔术贴30实现活动连接。连接带40的宽度较宽时,可以只设置一个连接带40,宽度较窄时,可以设置多个连接带40。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连接带40,在与脚踝包裹部10设置有魔术贴30的一侧粘结时,两个连接带40可以是相互平行的,也可以是交叉的。当然,连接带40的两端均可以设置魔术贴30,两端均与脚踝包裹部10活动连接。

连接带40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比如将松紧带作为连接带40,松紧带的弹性可以将套体很好的固定在脚踝上,使脚踝和套体之间紧密接触。

连接部还可以选择连接带40和连接孔的组合,即连接带40的一端固定在脚踝包裹部10的一侧,另一端穿过设置在脚踝包裹部10另一侧上的连接孔之后,将该端打结,即可将脚踝包裹部10的两侧连接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采用拉链或是子母扣等硬质材料连接脚踝包裹部10两侧时,要考虑硬质材料会磕伤脚踝,需要对硬质材料进行处理,比如将硬质材料表面进行包覆等。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3所示,套体还包括脚跟包裹部50,脚跟包裹部50设置在套体的底端,用于将脚跟包裹起来。脚跟包裹部50内也可以填充棉花、海绵等柔性填充物,一方面可以加强整个脚踝护具的缓冲性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套体的底端”是指将套体穿在脚踝上后,套体朝向脚部的一端。

使用者将脚踝护具穿戴好后,在走动时套体会相对脚踝移动,容易使套体从脚踝脱落或沿着脚踝上下窜动,为了将套体固定在脚踝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脚踝护具还包括固定部。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如图1或图2所示,固定部包括固定带60,固定带60的两端分别与脚踝包裹部10的两侧连接。将本实施例提供的脚踝护具穿戴好后,把固定带60踩在脚下,即可将套体固定在脚踝上。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固定带60的一端与脚踝包裹部10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脚踝包裹部10的另一侧通过魔术贴30活动链接,这样可以根据使用者脚部的大小调节松紧。

当然,固定带60可以采用松紧带,将松紧带的两端直接固定在脚踝包裹部10的两侧。在使用者走动时,脚部受力发生形变,采用松紧带可以很好的适应脚部的形变,不会让使用者感到脚部受到固定带60的压迫。

固定部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如图3所示,固定部包括能够容纳前脚掌的固定套70,固定套70设置在套体的底端。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固定套70的形状与前脚掌相适应,与脚踝包裹部10的两侧及脚跟包裹部50连接,将整个脚部包裹起来。当然,固定套7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只要能够将前脚掌包裹起来即可。固定套70也可以仅与脚踝包裹部10的两侧连接,而不与脚跟包裹部50连接,仅将前脚掌包裹起来。

固定套70内也可以填充棉花、海绵等柔性填充物,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如图3或图4所示,固定套70上设置有调节带80,用于调节固定套70的松紧度,以适应不同使用者脚部的大小。具体地,调节带80设置在固定套70与脚踝包裹部10两侧连接的边缘处,调节带80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套70的一个侧面上,另一端通过魔术贴30与固定套70的另一个侧面活动连接。或者,固定套70可以选择用弹性布料制成,将两端都固定在固定套70上,通过自身的弹性达到调节固定套70的松紧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脚踝护具,包括套体,套体包括脚踝包裹部10,脚踝包裹部10将脚踝包裹在内,脚踝包裹部10内装有柔性填充物。与现有的脚踝护具通过套筒本身弹力对脚踝进行紧固,以缓冲脚踝受到的冲击力不同,本实施例提供的脚踝护具在脚踝包裹部10内装有柔性填充物,通过柔性填充物对脚踝受到的冲击力进行有效缓冲,很好的保护使用者脚踝,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脚踝护具在使用者的脚踝受到较大冲击力时,缓冲性能不佳而导致脚踝受伤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脚踝保护装置,脚踝保护装置包括实施例1中脚踝护具的任一项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脚踝保护装置还包括加强件,用于在脚踝护具发生形变时紧固该脚踝护具。

具体地,加强件可以是加强套,该加强套的形状与脚踝的形状相适应,且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当脚踝护具经过反复穿戴发生形变,不再与使用者的脚踝相贴合时,可以将该加强套在脚踝护具上,对脚踝护具进行紧固,以延长脚踝护具的使用寿命。

当然,加强件也可以多个加强带,多个加强带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在使用时,将多个加强带绑在脚踝护具上,对该脚踝护具进行加固。也可以将加强套和加强带进行组合,对脚踝护具进行加固。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脚踝保护装置,包括实施例1中脚踝护具的任一技术特征,该脚踝护具的套体包括脚踝包裹部10,脚踝包裹部10将脚踝包裹在内,脚踝包裹部10内装有柔性填充物。与现有的脚踝护具通过套筒本身弹力对脚踝进行紧固,以缓冲脚踝受到的冲击力不同,该脚踝护具在脚踝包裹部10内装有柔性填充物,通过柔性填充物对脚踝受到的冲击力进行有效缓冲,很好的保护使用者脚踝,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脚踝护具在使用者的脚踝受到较大冲击力时,缓冲性能不佳而导致脚踝受伤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整个脚踝保护装置对脚踝的保护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