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肌综合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685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体育运动器械领域的健身器材,具体的说是一种腹肌综合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腹肌是人体结缔组织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当它们收缩时,可以使躯干弯曲及旋转,并可以防止骨盆前倾。腹部肌肉对于腰椎的活动和稳定性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控制骨盆与脊柱的活动。软弱无力的腹肌可能导致骨盆前倾和腰椎生理弯曲增加,并增加腰背痛的几率,拥有完美的腹肌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和自信。

现实生活中,一般都是通过仰卧起坐或卷腹等动作来锻炼腹肌的,而所用的器械很简单,一般都是一张瑜伽垫或者一个支撑身体的板状件,凭借自身肌肉的控制来做仰卧起坐或卷腹动作。但是初始锻炼者或者是力弱的女性,刚开始锻炼时,往往很难做完整的锻炼动作;而在锻炼一段时间后,再做这些基础的动作效果已经很不明显,影响了锻炼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有效的用于锻炼腹肌的健身器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腹肌综合训练装置,该装置通过在一侧设置与弹簧连接的靠板,不仅能够辅助力弱者完成锻炼动作,而且也能通过改变弹簧的类型,增大锻炼者的负荷,提高锻炼效率;通过在另一侧设置负载机构,不仅能够对锻炼者腿部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而且还能够在做卷腹时根据需要提供额外的负载力,提高锻炼效果。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腹肌综合训练装置,包括一仰卧平板和设置在仰卧平板表面的橡胶软垫,仰卧平板的首尾两端由设置在其底部的支撑腿固定,所述设置在尾端的支撑腿为两块沿仰卧平板长度方向分布的垂直板和连接两块垂直板底部的水平板构成的U型结构,且U形结构的空腔内设置有负载机构,该负载机构包括叠放设置在空腔内的若干带有贯通孔的负重块和位于仰卧平板上表面的荷重带,荷重带的两侧分别通过拉绳与两个连接销连接,且通过改变两个连接销与不同负重块上贯通孔的连接改变荷重带的荷重;所述仰卧平板首端的两侧对称铰接有支撑条,支撑条的下部设置有卡槽,卡槽内可拆卸的卡设有靠板,在靠板和仰卧平板的表面上分别对应设置有连接环,以在靠板和仰卧平板上的连接环之间设置弹簧的方式额外施加荷载力。

所述仰卧平板的侧部设置有放置靠板的储纳槽。

所述仰卧平板首端的两侧设置有挡条,以使支撑条可水平架设在挡条上。

所述仰卧平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腹部拉力机构,该侧腹部拉力机构包括引导轮和一端固定在仰卧平板内部凹槽中的拉簧,拉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拉绳,拉绳绕过引导轮后穿出内部凹槽处于仰卧平板的表面,且其端部设置有手持拉环。

所述设置在仰卧平板首端的支撑腿与其尾端的支撑腿结构相同,且其空腔内也设置有负载机构。

所述负重块设置在若干压缩弹簧上。

所述橡胶软垫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按照重量比,该聚氨酯泡沫材料由200-220份的聚酯多元醇、190-210份的多异氰酸酯、40-46的环己烷、5-7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7-9份的偶氮二甲酸异丙酯、8-10份的缓冲剂和3-5份的复合添加剂混炼而成,其中,缓冲剂为海泡石绒、改性玻璃微珠和正硅酸乙酯以10-12:6-8:34-38的重量比制成,复合添加剂为纳米晶勃姆石、氟化铵、硼酸、单质硅粉、硼酸镁晶须和有机增强剂按10-12:0.5:0.5:5-6:3-4:6-8的比例制成;所述有机增强剂为双酚F型环氧树脂、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改性硅溶胶以6:5:4:2:3的重量比制成,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改性玻璃微珠是分别将市售纳米二氧化硅和玻璃微珠与其重量3-5%的表面改性剂混合得到,该表面改性剂由氢氧化钡、醋酸钾和KH650按照重量比6-8:2-3:50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改性硅溶胶是在市售硅溶胶中依次加入硅溶胶重量2-3%的硅微粉、硅溶胶重量1-2%的硼酸镁晶须和硅溶胶重量0.8-1%的乙酸钠,而后在70-80℃条件下搅拌1-2h得到的混合物。

所述缓冲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所述重量比称取各物料,然后将称取的正硅酸乙酯与去离子水按照1:8-10的比例混合,再向其中依次加入正硅酸乙酯重量10%的冰醋酸、正硅酸乙酯重量5%的碳粉、称量好的改性玻璃微珠以及海泡石绒混合均匀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每隔20min向反应体系内施加频率350-370kHz的超声波1min,待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体系进行超滤得到固体粉末烘干后即得到增强剂。

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所述重量比称取各物料,然后将称取的纳米晶勃姆石、氟化铵、硼酸和单质硅粉在氧化气氛中以1500-1600℃的条件煅烧1-2h,而后自然冷却、磨粉后与硼酸镁晶须和有机增强剂混合得到复合添加剂。

所述复合添加剂中还含有聚酯多元醇重量1-2%的改性淀粉,所述改性淀粉的制备方法为,将淀粉加入到为其重量3-5倍的水中混合均匀,然后向其中加入淀粉重量8%-10%的锡偶联剂并用硫酸调节pH值至4-5,再向其中加入淀粉重量1-3%的杜仲提取物,混合均匀后调节温度至60-65℃并保温2-3h,最后向其中加入淀粉重量4-5%的硬脂酸,搅拌均匀后在100-11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即得到改性淀粉;所述杜仲提取物为杜仲叶片在水中煮沸20-30min后过滤掉固体残渣所得的滤液蒸干最后得到的粉末。

所述杜仲提取物在制备时,可以先对杜仲叶片进行以下处理:

1)将杜仲叶片用水清洗干净后浸泡到质量浓度为30%的氯化钠溶液中2h,而后捞出并浸泡到质量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0min,然后捞出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其中,杜仲叶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0min后,向溶液中施加功率为400W的微波处理2min;

2)将步骤1)中清水冲洗干净的杜仲叶片浸泡其重量3-5倍的清水中,然后向其中加入杜仲叶片重量1%的纤维素酶,并静置3-4h,再将杜仲叶片捞出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即完成对杜仲叶片的处理。

本发明所述有机增强剂的制备方法为:

1)分别制备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改性硅溶胶,备用;

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是将市售纳米二氧化硅与其重量3-5%的表面改性剂混合得到,该表面改性剂由氢氧化钡、醋酸钾和KH650按照重量比6-8:2-3:50的比例混合而成;

所述改性硅溶胶是在市售硅溶胶中依次加入硅溶胶重量2-3%的硅微粉、硅溶胶重量1-2%的硼酸镁晶须和硅溶胶重量0.8-1%的乙酸钠,而后在70-80℃条件下搅拌1-2h得到的混合物;

2)按照所述的比例称取各组分,然后将双酚F型环氧树脂融化后,向其中依次加入称量好的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双酚S型环氧树脂,搅拌至完全融化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1)制得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改性硅溶胶,搅拌均匀后即制得有机增强剂。

本发明中,在聚氨酯泡沫材料中还可以额外再加入聚酯多元醇重量0.2-0.3%的改性废弃分子筛和聚酯多元醇重量0.1-0.2%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所述改性废弃分子筛和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分别是将废弃分子筛和市售纳米二氧化硅与其重量3-5%的表面改性剂混合得到,该表面改性剂由氢氧化钡、聚乙烯醇和KH750按照重量比3-4:1-2:30的比例混合而成;废弃分子筛在改性时,由于废弃分子筛也具有微孔结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在改性过程中,使其内外表面接枝大量的硅羟基,这些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将其与基体连接起来,保证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力,这样在其分散到聚氨酯基体中也能吸收震动和冲击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聚氨酯基体的抗震缓冲性能和耐磨性;采用KH750、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钡混合作为表面改性剂,其中氢氧化钡起到催化作用,能够大幅度提高改性的效果;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在制备时,利用氢氧化钡和聚乙烯醇的混合作为催化剂让纳米级的 SiO2粒子的表面能够受到羟基的作用,从而含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官能团,增加了纳米级SiO2粒子的有关表面相容性,在纳米级SiO2粒子与其余原料充分混合时,因为SiO2颗粒很小,且比表面积大,细微化的结构使得其余物料与其的接触面积增大,使SiO2粒子可以在聚氨酯中均匀分散,从而便于SiO2与其余物质发生化学键合或者物理结合。此外,均匀分散的纳米级SiO2相当于“锚点”,在受到外力冲击作用下,能够产生“应力集中”的效应,使得其周围的一些基体“屈服”并吸收较多的变形功,此外也能够产生“钉扎-攀越”效应,增大裂纹在扩展时所受到的阻力,消耗变形功,从而使聚氨酯的韧性和抗震性能增加。

本发明缓冲剂中通过使用玻璃微珠与表面改性剂混合,从而使表面改性剂对玻璃微珠的表面性质进行改性,不仅使其能够均匀分散在聚氨酯基体中,而且改性过程中使玻璃微珠表面接枝大量的硅羟基,这些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将玻璃微珠与基体连接起来,保证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力,使材料在受到外力时,玻璃微珠粒子在材料中受到应力发生形变、破坏等,从而吸收冲击能量,提高抗冲击性能,同时还可以引发银纹,终止裂缝扩展,在一定形态结构下引发基体的剪切屈服,从而消耗大量的冲击能量,又能较好地传递所承受的外力,提高聚氨酯基体的压缩强度、弯曲强度、耐磨性和抗冲击强度(即抗震缓冲性);

本发明的缓冲剂中,由于海泡石绒具有很大的内表面积,在超声波作用下会破坏掉一部分海泡石绒的结构,从而使正硅酸乙酯水解产生的二氧化硅直接进入到海泡石绒内部,从而改善了二氧化硅的表面特性以及海泡石绒的物理性能,这样在作为补强剂与其余组分混炼时,能够充分结合,从而大幅度提高聚氨酯的耐磨性能,而且海泡石绒具有的微孔结构也能吸收并削减一部分震动,从而起到提高聚氨酯抗震缓冲性能的作用;

本发明的复合添加剂中,纳米晶勃姆石与氟化铵、硼酸和单质硅粉在高温下煅烧,纳米晶勃姆石煅烧制得的纳米氧化铝并不会出现通常纳米材料的团聚现象,也就是说,烧结后形成的氧化铝颗粒是处于单个纳米颗粒分散状态,并不会表现出团聚现象,这样在氟化铵和硼酸的诱导促进下,使纳米晶勃姆石由于煅烧形成的纳米氧化铝作为晶种与单质硅粉氧化生成的二氧化硅结合并逐渐长大,从而得到纳米级的氧化铝与氧化硅结合增强体,从而在其加入到聚氨酯基体中时,能够大幅度提高基体的耐磨性和强度;

此外,还可以在复合添加剂中加入改性淀粉,研究发现,淀粉经改性后与聚氨酯的相容性很好,能够提高聚氨酯基体的柔韧性和抗拉伸性能,淀粉进行改性时,向其中加入杜仲提取物,杜仲提取物中含有的杜仲苷具有多个极性官能团,性质活泼,在锡偶联剂和淀粉的作用下产生了与戊二醛相似的双醛结构,从而使生成的改性淀粉能够更加均匀的弥散分布于聚氨酯基体中;

在从杜仲叶片中提取杜仲提取物时,杜仲叶片依次经过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浸泡,能够对表层的细胞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使其内部细胞内的有效成分能够更容易的透过细胞膜和细胞壁而析出,而且使其纤维素结构能够变得疏松,从而在后续被纤维素酶所酶解,进而能够使其内部的有效成分能够有效的析出;同样的,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时处以微波辅助,能够有效去除杜仲叶片细胞壁中含有的木质素和戊聚糖,从而对细胞壁造成更大程度的破坏,便于细胞内的有效成分能够通过细胞壁析出,最终提高了杜仲苷的提取获得率。

本发明复合添加剂中的有机增强剂由三种环氧树脂、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改性硅溶胶制成,不仅兼具三种环氧树脂的特性,而且其中含有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在制备时,利用氢氧化钡和碳酸钠混合作为催化剂让纳米级的 SiO2粒子的表面能够受到羟基的作用,从而含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官能团,增加了纳米级SiO2粒子的有关表面相容性,在纳米级SiO2粒子加入到聚氨酯中时,因为SiO2颗粒很小,且比表面积大,细微化的结构使得其余物料与其的接触面积增大,使SiO2粒子可以在物料中均匀分散,从而便于SiO2与其余物质发生化学键合或者物理结合。此外,均匀分散的纳米级SiO2相当于“锚点”,在受到外力冲击作用下,能够产生“应力集中”的效应,使得其周围的一些基体“屈服”并吸收较多的变形功,此外也能够产生“钉扎-攀越”效应,增大裂纹在扩展时所受到的阻力,消耗变形功,从而使其韧性增加;而且,由于加入了改性硅溶胶微粒和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可以大大改善聚氨酯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同时还发现改性硅溶胶微粒的加入对制备过程中的组份混合、产物的拉伸性能的提高以及聚氨酯材料的最终互穿形态均有利。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在仰卧平板的一侧设置与弹簧连接的靠板,该靠板可拆卸的设置在与仰卧平板两侧转接的支撑条上,并由弹簧给其提供一定的弹力,不仅能够辅助力弱者完成锻炼动作,而且也能通过将弹簧有压缩状态变为拉伸状态并将锻炼者胸部与靠板固定后,增大锻炼者的负荷,提高锻炼效率;通过在另一侧设置负载机构,锻炼者在做卷腹时,锻炼者的腿或脚伸入到荷重带下,不仅能够对锻炼者腿部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将连接销与不同的负重块结合提供不同大小额外的负载力,提高锻炼效果;

2)本发明通过在仰卧平板两侧对称设置侧腹部拉力机构,使得使用者在锻炼时手拉手持拉环身体向两侧平移,充分锻炼腹部两侧的肌肉;

3)本发明的橡胶软垫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其中添加有由海泡石绒、改性玻璃微珠和正硅酸乙酯制成的缓冲剂,改性玻璃微珠不仅能够均匀分散在聚氨酯基体中,而且改性过程中使玻璃微珠表面接枝大量的硅羟基,这些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将玻璃微珠与基体连接起来,保证二者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力,使材料在受到外力时,玻璃微珠粒子在材料中受到应力发生形变、破坏等,从而吸收冲击能量,提高抗冲击性能,同时还可以引发银纹,终止裂缝扩展,在一定形态结构下引发基体的剪切屈服,从而消耗大量的冲击能量,又能较好地传递所承受的外力,提高聚氨酯基体的压缩强度、弯曲强度、抗冲击强度;在制备缓冲剂剂时,冰醋酸将纳米锌粉溶解生成醋酸锌,而且由于海泡石绒具有很大的内表面积,在超声波作用下会破坏掉一部分海泡石绒的结构,从而使正硅酸乙酯水解产生的二氧化硅以及醋酸锌直接进入到海泡石绒内部,从而改善了二氧化硅的表面特性以及海泡石绒的物理性能,这样在作为增强剂与聚氨酯材料混炼时,能够充分与其结合,从而大幅度提高聚氨酯的耐磨、耐冲刷和耐腐蚀性能,而且海泡石绒具有的微孔结构也能吸收并削减一部分震动,从而起到提高基体抗震缓冲性能的作用;

4)本发明的橡胶软垫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其中添加有纳米晶勃姆石、氟化铵、硼酸、单质硅粉、硼酸镁晶须和有机增强剂制成的复合添加剂,其中,纳米晶勃姆石与氟化铵、硼酸和单质硅粉在高温下煅烧,纳米晶勃姆石煅烧制得的纳米氧化铝并不会出现通常纳米材料的团聚现象,也就是说,烧结后形成的氧化铝颗粒是处于单个纳米颗粒分散状态,并不会表现出团聚现象,这样在氟化铵和硼酸的诱导促进下,使纳米晶勃姆石由于煅烧形成的纳米氧化铝作为晶种与单质硅粉氧化生成的二氧化硅结合并逐渐长大,从而得到纳米级的氧化铝与氧化硅结合增强体,从而在其加入到聚氨酯基体中时,能够大幅度提高基体的耐磨性和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仰卧平板,101、内部凹槽,102、储纳槽,103、挡条,2、支撑腿,201、空腔,3、负载机构,301、负重块,302、压缩弹簧,303、贯通孔,304、连接销,305、荷重带,4、橡胶软垫、,5、侧腹部拉力机构,501、拉簧,502、引导轮,503、拉绳,504、手持拉环,6、支撑条,7、靠板,701、连接环,70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以下各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均为本领域常规的原料或者是从市面上能够购买得到。

如图所示,一种腹肌综合训练装置,包括一仰卧平板1和设置在仰卧平板1表面的橡胶软垫4,仰卧平板1的首尾两端由设置在其底部的支撑腿2固定,所述设置在尾端的支撑腿2为两块沿仰卧平板1长度方向分布的垂直板和连接两块垂直板底部的水平板构成的U型结构,且U形结构的空腔201内设置有负载机构3,该负载机构3包括叠放设置在空腔201内的若干带有贯通孔303的负重块301和位于仰卧平板1上表面的荷重带305,荷重带305的两侧分别通过拉绳与两个连接销304连接,且通过改变两个连接销304与不同负重块301上贯通孔303的连接改变荷重带305的荷重;所述仰卧平板1首端的两侧对称铰接有支撑条6,支撑条6的下部设置有卡槽,卡槽内可拆卸的卡设有靠板7,在靠板7和仰卧平板1的表面上分别对应设置有连接环701,以在靠板7和仰卧平板1上的连接环701之间设置弹簧702的方式额外施加荷载力。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优化和限定:

如,仰卧平板1的侧部设置有放置靠板7的储纳槽102;

又如,仰卧平板1首端的两侧设置有挡条103,以使支撑条6可水平架设在挡条103上;

又如,所述仰卧平板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腹部拉力机构5,该侧腹部拉力机构5包括引导轮502和一端固定在仰卧平板1内部凹槽101中的拉簧501,拉簧501的另一端连接有拉绳503,拉绳503绕过引导轮502后穿出内部凹槽101处于仰卧平板1的表面,且其端部设置有手持拉环504;

再如,所述设置在仰卧平板1首端的支撑腿2与其尾端的支撑腿2结构相同,且其空腔201内也设置有负载机构3;

再如,所述负重块301设置在若干压缩弹簧302上;

最后,所述橡胶软垫4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其所采用的聚氨酯泡沫材料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按照重量比,该聚氨酯泡沫材料由200份的聚酯多元醇、190份的多异氰酸酯、40的环己烷、5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7份的偶氮二甲酸异丙酯、8份的缓冲剂和3份的复合添加剂混炼而成,其中,缓冲剂为海泡石绒、改性玻璃微珠和正硅酸乙酯以10:6:34的重量比制成,复合添加剂为纳米晶勃姆石、氟化铵、硼酸、单质硅粉、硼酸镁晶须和有机增强剂按10:0.5:0.5:5:3:6的比例制成;所述有机增强剂为双酚F型环氧树脂、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改性硅溶胶以6:5:4:2:3的重量比制成,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改性玻璃微珠是分别将市售纳米二氧化硅和玻璃微珠与其重量3%的表面改性剂混合得到,该表面改性剂由氢氧化钡、醋酸钾和KH650按照重量比6:2:50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改性硅溶胶是在市售硅溶胶中依次加入硅溶胶重量2%的硅微粉、硅溶胶重量1%的硼酸镁晶须和硅溶胶重量0.8%的乙酸钠,而后在70℃条件下搅拌1h得到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缓冲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所述重量比称取各物料,然后将称取的正硅酸乙酯与去离子水按照1:8的比例混合,再向其中依次加入正硅酸乙酯重量10%的冰醋酸、正硅酸乙酯重量5%的碳粉、称量好的改性玻璃微珠以及海泡石绒混合均匀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每隔20min向反应体系内施加频率350kHz的超声波1min,待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体系进行超滤得到固体粉末烘干后即得到增强剂;

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所述重量比称取各物料,然后将称取的纳米晶勃姆石、氟化铵、硼酸和单质硅粉在氧化气氛中以1500℃的条件煅烧1h,而后自然冷却、磨粉后与硼酸镁晶须和有机增强剂混合得到复合添加剂;

所述复合添加剂中还可以添加聚酯多元醇重量1%的改性淀粉,所述改性淀粉的制备方法为,将淀粉加入到为其重量3倍的水中混合均匀,然后向其中加入淀粉重量8%的锡偶联剂并用硫酸调节pH值至4,再向其中加入淀粉重量1%的杜仲提取物,混合均匀后调节温度至60℃并保温2h,最后向其中加入淀粉重量4%的硬脂酸,搅拌均匀后在10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即得到改性淀粉;所述杜仲提取物为杜仲叶片在水中煮沸20min后过滤掉固体残渣所得的滤液蒸干最后得到的粉末。

实施例2

按照重量比,该聚氨酯泡沫材料由220份的聚酯多元醇、210份的多异氰酸酯、46的环己烷、7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9份的偶氮二甲酸异丙酯、10份的缓冲剂和5份的复合添加剂混炼而成,其中,缓冲剂为海泡石绒、改性玻璃微珠和正硅酸乙酯以12:8:38的重量比制成,复合添加剂为纳米晶勃姆石、氟化铵、硼酸、单质硅粉、硼酸镁晶须和有机增强剂按12:0.5:0.5:6:4:8的比例制成;所述有机增强剂为双酚F型环氧树脂、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改性硅溶胶以6:5:4:2:3的重量比制成,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改性玻璃微珠是分别将市售纳米二氧化硅和玻璃微珠与其重量5%的表面改性剂混合得到,该表面改性剂由氢氧化钡、醋酸钾和KH650按照重量比8:3:50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改性硅溶胶是在市售硅溶胶中依次加入硅溶胶重量3%的硅微粉、硅溶胶重量2%的硼酸镁晶须和硅溶胶重量1%的乙酸钠,而后在80℃条件下搅拌1-2h得到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缓冲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所述重量比称取各物料,然后将称取的正硅酸乙酯与去离子水按照1:10的比例混合,再向其中依次加入正硅酸乙酯重量10%的冰醋酸、正硅酸乙酯重量5%的碳粉、称量好的改性玻璃微珠以及海泡石绒混合均匀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每隔20min向反应体系内施加频率370kHz的超声波1min,待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体系进行超滤得到固体粉末烘干后即得到增强剂;

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所述重量比称取各物料,然后将称取的纳米晶勃姆石、氟化铵、硼酸和单质硅粉在氧化气氛中以1600℃的条件煅烧2h,而后自然冷却、磨粉后与硼酸镁晶须和有机增强剂混合得到复合添加剂;

所述复合添加剂中还可以添加聚酯多元醇重量2%的改性淀粉,所述改性淀粉的制备方法为,将淀粉加入到为其重量5倍的水中混合均匀,然后向其中加入淀粉重量10%的锡偶联剂并用硫酸调节pH值至5,再向其中加入淀粉重量3%的杜仲提取物,混合均匀后调节温度至65℃并保温3h,最后向其中加入淀粉重量5%的硬脂酸,搅拌均匀后在11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即得到改性淀粉;所述杜仲提取物为杜仲叶片在水中煮沸30min后过滤掉固体残渣所得的滤液蒸干最后得到的粉末。

实施例3

按照重量比,该聚氨酯泡沫材料由210份的聚酯多元醇、200份的多异氰酸酯、43的环己烷、6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8份的偶氮二甲酸异丙酯、9份的缓冲剂和4份的复合添加剂混炼而成,其中,缓冲剂为海泡石绒、改性玻璃微珠和正硅酸乙酯以11:7:36的重量比制成,复合添加剂为纳米晶勃姆石、氟化铵、硼酸、单质硅粉、硼酸镁晶须和有机增强剂按11:0.5:0.5:5.5:3.5:7的比例制成;所述有机增强剂为双酚F型环氧树脂、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改性硅溶胶以6:5:4:2:3的重量比制成,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和改性玻璃微珠是分别将市售纳米二氧化硅和玻璃微珠与其重量4%的表面改性剂混合得到,该表面改性剂由氢氧化钡、醋酸钾和KH650按照重量比7:2.5:50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改性硅溶胶是在市售硅溶胶中依次加入硅溶胶重量2.5%的硅微粉、硅溶胶重量1.5%的硼酸镁晶须和硅溶胶重量0.9%的乙酸钠,而后在75℃条件下搅拌1.5h得到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缓冲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所述重量比称取各物料,然后将称取的正硅酸乙酯与去离子水按照1:9的比例混合,再向其中依次加入正硅酸乙酯重量10%的冰醋酸、正硅酸乙酯重量5%的碳粉、称量好的改性玻璃微珠以及海泡石绒混合均匀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每隔20min向反应体系内施加频率360kHz的超声波1min,待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体系进行超滤得到固体粉末烘干后即得到增强剂;

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所述重量比称取各物料,然后将称取的纳米晶勃姆石、氟化铵、硼酸和单质硅粉在氧化气氛中以1550℃的条件煅烧1.5h,而后自然冷却、磨粉后与硼酸镁晶须和有机增强剂混合得到复合添加剂;

所述复合添加剂中还可以添加聚酯多元醇重量1.5%的改性淀粉,所述改性淀粉的制备方法为,将淀粉加入到为其重量4倍的水中混合均匀,然后向其中加入淀粉重量9%的锡偶联剂并用硫酸调节pH值至4.5,再向其中加入淀粉重量2%的杜仲提取物,混合均匀后调节温度至63℃并保温2.5h,最后向其中加入淀粉重量4.5%的硬脂酸,搅拌均匀后在10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即得到改性淀粉;所述杜仲提取物为杜仲叶片在水中煮沸25min后过滤掉固体残渣所得的滤液蒸干最后得到的粉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