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床患者下肢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062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床患者下肢锻炼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肢锻炼装置,属于医护领域。



背景技术:

住院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下肢灵活性等都会受到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让患者多进行腿部运动,多下地走动,但有些患者由于病情等原因不宜下地多走动,因此,设计一种适应卧床患者的下肢锻炼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床患者下肢锻炼装置,在经济实用的条件下,方便卧床患者腿部锻炼。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卧床患者下肢锻炼装置,包括沿横向设置的底板、支撑杆、带有脚踏的类自行车旋转器和旋转器底座,带有脚踏的类自行车旋转器固定于旋转器底座上,两个支撑杆的上端分别铰接于旋转器底座上,其中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铰接部铰接固定于底板的一端,另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铰接部铰接于连接板上,连接板可拆式地固定于底板上。

前述下肢锻炼装置中,底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连接孔,连接板通过穿设于连接板和连接孔上的螺钉可拆式地固定于底板上;

前述下肢锻炼装置中,还包括有调节板,底板上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调节板的一端伸至底板上的滑槽内,且调节板通过螺钉锁紧固定于滑槽内,另一端伸至底板的外部,且底板外部的调节板的上端垂直固定有挡板。

前述下肢锻炼装置中,带有脚踏的类自行车旋转器包括旋转器外壳、转轴、连接杆、脚踏和松紧调节螺杆,旋转器外壳为扁平的圆形外壳,转轴转动设置于旋转器外壳内,转轴的两端分别伸至旋转器外壳两端的外侧,两个连接杆分别垂直固定于转轴的两端,且两个连接杆相向设置,每个连接杆上均垂直固定有脚踏,旋转器外壳上设置有螺纹孔,松紧调节螺杆螺纹旋接于旋转器外壳的螺纹孔上,且位于旋转器外壳内的松紧调节螺杆的端头上设置有胶头,通过旋转松紧调节螺杆,即可调节胶头与转轴之间的松紧度,从而调节训练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十分方便,只需在病房内即可使患者得到很好的腿部锻炼,并能够通过调节其中一个支撑杆的固定位置来调节带有脚踏的类自行车旋转器的高度,以适用于不同患者的需求,同时,该装置造价较低,制作工艺简单,且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带有脚踏的类自行车旋转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通过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卧床患者下肢锻炼装置,包括沿横向设置的底板1、支撑杆2、带有脚踏的类自行车旋转器3和旋转器底座4,带有脚踏的类自行车旋转器3固定于旋转器底座4上,两个支撑杆2的上端分别铰接于旋转器底座4上,其中一支撑杆2的下端通过铰接部5铰接固定于底板1的一端,另一支撑杆2的下端通过铰接部5铰接于连接板6上,连接板6可拆式地固定于底板1上。

底板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连接孔11,连接板6通过穿设于连接板6和连接孔11上的螺钉可拆式地固定于底板1上,底板1上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12,调节板7的一端伸至底板1上的滑槽12内,且调节板7通过螺钉9锁紧固定于滑槽12内,另一端伸至底板1的外部,且底板1外部的调节板7的上端垂直固定有挡板8。

带有脚踏的类自行车旋转器3包括旋转器外壳31、转轴32、连接杆33、脚踏34和松紧调节螺杆35,旋转器外壳31为扁平的圆形外壳,转轴32转动设置于旋转器外壳31内,转轴32的两端分别伸至旋转器外壳31两端的外侧,两个连接杆33分别垂直固定于转轴32的两端,且两个连接杆33相向设置,每个连接杆33上均垂直固定有脚踏34,旋转器外壳31上设置有螺纹孔,松紧调节螺杆35螺纹旋接于旋转器外壳31的螺纹孔上,且位于旋转器外壳31内的松紧调节螺杆35的端头上设置有胶头36,通过旋转松紧调节螺杆35,即可调节胶头36与转轴32之间的松紧度,从而调节训练强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卧床患者下肢锻炼装置,包括沿横向设置的底板、支撑杆、带有脚踏的类自行车旋转器和旋转器底座,带有脚踏的类自行车旋转器固定于旋转器底座上,两个支撑杆的上端分别铰接于旋转器底座上,其中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铰接部铰接固定于底板的一端,另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铰接部铰接于连接板上,连接板可拆式地固定于底板上。在经济实用的条件下,方便卧床患者腿部锻炼。本发明属于医护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唐浩;袁晓丽;任政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7.05.08
技术公布日:2017.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