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顺握式乒乓球拍。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乒乓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以技巧性为主,身体体能素质为辅的技能型项目,起源于英国。“乒乓球”一名起源于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pang”的声音而得名,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等地区以“乒乓球”作为它的官方名称。
乒乓球为圆球状,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包括悉尼奥运会)国际比赛用球的直径为38mm,2000年之后国际比赛用球的直径为40mm。在中间隔有横网的长274厘米、宽152.5厘米、高76厘米的球台上进行。球直径40.00毫米,重量2.53-2.70克,白或橙色,用赛璐珞或塑料制成。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击球,击法有挡、抽、削、搓、拉等。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比赛以11分为一局,采用五局三胜,七局四胜。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混双等数种。
现有的顺握式乒乓球拍基本上由击球面和呈竖状的握把组成,但是,有些不习惯呈竖状的握把的握法的人员,就不能将实力完全发挥,从而会减弱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顺握式乒乓球拍,从而克服不习惯呈竖状的握把的握法的人员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顺握式乒乓球拍,包括:击球面,持拍把,其设于所述击球面的上方,所述持拍把的上方的一侧凹设有一l形的手握部;以及手抓部,其设于所述手握部的下方。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击球面为椭圆形。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击球面为圆形。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击球面为似圆形。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击球面为双面橡胶击球面。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持拍把呈矩形状。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抓部为一凸起。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起为圆形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顺握式乒乓球拍,其中l形的手握部和手抓部能够给持球拍人员提供一个新的握拍方式,能够反手拉弧圈球,可以适应各类人群,增加玩球人员对顺握式乒乓球拍的乐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顺握式乒乓球拍的正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顺握式乒乓球拍的反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正面握法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反面握法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击球面,2-持拍把,3-手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顺握式乒乓球拍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顺握式乒乓球拍,包括:击球面1、持拍把2及手抓部3;该实施例中,击球面1和现有的顺握式乒乓球拍一致,可以为椭圆形、圆形、似圆形等,同时,击球面1为双面橡胶击球面;持拍把2设于击球面1的上方,呈扁平状,且整体呈似矩形状,持拍把2的上方的一侧凹设有一l形的手握部21;手抓部3设于手握部21的下方,手抓部3为一凸起,凸起3为圆形凸起。
使用时,图3至图4所示,大拇指位于l形的手握部21的一侧,四个手指抓于另一侧的圆形凸起3处,从而将顺握式乒乓球拍握紧,之后即可凭借正反击球面进行击球,该握法解决了现有球拍直握法反手不能拉弧圈球的现状,且该握法在拉球时比现有球拍直握法更加有力量,拉的球威力更大。
本发明中的顺握式乒乓球拍,其中l形的手握部和手抓部能够给持球拍人员提供一个新的握拍方式,比现有球拍的直握法在正面或反面拉球时的板面角度提高了10-30度,并能够适应各类人群,增加玩球人员对顺握式乒乓球拍的乐趣。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