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5952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体育训练器材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



背景技术:

直拳是拳击技术中最基本的拳法,也是每一个优秀的拳击运动员最常用的拳法。此拳法在单位时间内连续出拳数量比其他拳法多,特别是左直拳的连续直击动作。直拳是指从出拳到被击目标,沿直线运动的一种击打方法。摆拳是长距离的侧面攻击拳法,力度较大,常在比赛中起到一击投敌的作用,也可以说是未经训练的人最本能的一种打法,只要略加训练即可让摆拳威力倍增。勾拳,是一种弧线由下向上击打的拳法,而且是作为近距离攻击的拳法,它比起直拳、摆拳等放长远击的拳法在动作结构和击打技术上要复杂得多,打击威力并不亚于后手直拳和摆拳。鞭腿,即散打中弧线腿法的统称,有高鞭腿、中鞭腿、低鞭腿,高鞭踢击对手头部、咽喉及脖颈;中鞭踢击对方腰、腹、胸等部位;低鞭踢击对手大腿、臀部、膝弯等,鞭腿的出击,是利用扭转腰部和轴心腿产生的惯性力,快速踢出,轴心腿与上体保持一条轴线。

木人桩是将小念头、寻桥、标指三套拳的攻法手法、步法、腿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模拟练习,它充分体现了咏春拳的实战意识与技击方法;现有技术中还未存在一种专门用于训练直拳、摆拳、勾拳和鞭腿的木人桩,现有的直拳、摆拳、勾拳和鞭腿训练往往是通过两个人之间的配合进行的,其中陪练者拿靶,训练者出拳或出腿击靶,在此过程中实现训练目的,但是,该训练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必须要两个人之间配合进行训练,当找不到陪练者时,则无法进行击靶训练。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其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其提供了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能够代替人工进行持靶,以使训练者能够进行直拳练习、摆拳练习、勾拳练习以及鞭腿练习的智能武术桩,且其能够充分接近真实的人持靶训练操作,使得训练效果比传统的武术训练桩更好。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其手练持靶端与腿练持靶端上弹性橡胶圈和缓冲弹簧的设计,使得本发明的击打靶所受到的外力能够被充分的缓冲,从而减小训练者对击打靶的施力而对本发明造成的损伤。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其移桩单元和桩体的设计,使得本发明能够充分模拟陪练者拿靶整体向前进或向后退的运动过程,同时使手练单元和腿练单元不会产生相互干扰。

(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其一号转动关节、二号转动关节和腿练缓冲模块的设计,使得训练者无论是进行直拳、摆拳、勾拳或是鞭腿训练,训练者施加到击打靶受力面的作用力始终与施力方向垂直,从而使得击打靶做缓冲运动的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进而能够有效的保护本发明的各部件。

(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其喷射模块的设计,有助于对训练者的反应敏捷性和身体协调性,从而使得本发明有助于对训练者进行综合化的训练。

(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其手练持靶端与腿练持靶端可以进行上下移动,从而适应不同身高训练者的要求,且腿练持靶端可以进行上下运动还可使训练者训练高鞭腿、中鞭腿和低鞭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其提供了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能够代替人工进行持靶,以使训练者能够进行直拳练习、摆拳练习、勾拳练习以及鞭腿练习的智能武术桩,且其能够充分接近真实的人持靶训练操作,使得训练效果比传统的武术训练桩更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用于代替人工进行持靶,以使训练者能够进行直拳练习、摆拳练习、勾拳练习以及鞭腿练习;本发明包括移桩单元、手练单元和腿练单元,所述的手练单元安装在移桩单元左部,腿练单元安装在移桩单元右部;所述的移桩单元包括桩体以及带动桩体进行前后平动的桩动模块,移桩单元可以带动手练单元和腿练单元在前后方向上同向平动,手练单元与腿练单元同方向运动的目的是模拟陪练者拿靶整体向前进或向后退的运动过程,从而使本发明能够更加充分真实的模拟人拿靶的情况,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移桩单元还可以带动手练单元和腿练单元在前后方向上相向运动,当手练单元向前运动而腿练单元向后运动时,其目的是避免腿练单元妨碍到训练者进行手部训练,当手练单元向后运动而腿练单元向前运动时,其目的是避免手练单元妨碍到训练者进行腿部训练;所述的手练单元前端安装有手部练习靶,用以配合训练者练习直拳、摆拳和勾拳;所述的腿练单元前端安装有腿部练习靶,用以配合训练者练习鞭腿。

具体的,所述的桩体整体为圆柱形结构,且桩体由一个半圆柱体结构的左桩和一个半圆柱体结构的右桩组成,桩体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本发明所有电动元件、气动元件或液压元件自动作业的控制器,所述的左桩与右桩下端均独立安装有一个桩动模块,且桩动模块用于带动左桩或右桩进行同向或相向的前后平动;所述的桩动模块可以是气缸与气缸座的组合,或者是丝杠与丝杠电机的组合,鉴于气动元件运动迅速的优点,优先选择气缸与气缸座的组合。

具体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右桩上下两端均焊连有扁平的限位板,左桩上下两端均焊连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板左端延伸至左桩处并沿前后方向设置开有滑动槽,左桩上的限位块可滑动的嵌入限位板的滑动槽内;限位板与限位块用于对左桩与右桩在左右方向上进行限位;当训练者练习右手摆拳时,手臂是从桩体中部朝桩体左侧水平挥动,手臂施加的水平向左的力会有部分作用到左桩上;当训练者练习左腿鞭腿时,左腿是从桩体中部朝桩体右侧水平挥动,左腿施加的水平向右的力会有部分作用到右桩上,若不对左桩与右桩进行左右方向上的限位,则此时左桩与右桩的受力集中点会在桩动模块处,从而容易造成桩动模块的损坏;鉴于此,本发明设计了限位板与限位块,有效的保护了桩动模块,延长了桩动模块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的手练单元包括手练持靶端,腿练单元包括腿练持靶端,手练持靶端与腿练持靶端均包括击打靶、凹形夹持架、弹性橡胶圈、端盖、缓冲弹簧和靶端电机,所述的击打靶通过一根贯穿击打靶的穿靶转轴竖直可转动的布置在凹形夹持架上下两端,所述的凹形夹持架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十”字型的缓冲槽,穿靶转轴贯穿缓冲槽,所述的弹性橡胶圈位于缓冲槽内并包绕穿靶转轴,所述的端盖位于缓冲槽上下两端,且端盖与弹性橡胶圈相胶结,所述的缓冲弹簧均匀布置在弹性橡胶圈四周,且缓冲弹簧一端固连在缓冲槽内壁,缓冲弹簧另一端固连在弹性橡胶圈上;所述的靶端电机固连在端盖上并用于带动穿靶转轴旋转;训练者在进行直拳、摆拳、勾拳和鞭腿训练时,都会对击打靶施加作用力且作用力的方向不同;直拳训练时,击打靶受到近似水平向后的力;摆拳与鞭腿时,击打靶受到近似左右方向的水平力;勾拳时,击打靶受到倾斜向上的力;击打靶受到外力作用时,其能够在缓冲槽内进行小幅缓冲运动,从而减小了外界对本发明整体的作用力,从而有助于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且上述弹性橡胶圈的设计使得本发明的击打靶能够受到双重缓冲力的作用,一重缓冲力来自于缓冲弹簧的,另一层缓冲力来自于弹性橡胶垫,从而使得本发明击打靶的缓冲效果更好;同时,若击打靶受力有偏移而导致击打靶的无法在缓冲槽内做缓冲运动时,弹性橡胶圈还能够避免穿靶转轴与凹形夹持架之间硬性碰撞。

所述的手练单元包括一号转动关节、二号转动关节和手练竖移端,所述的一号转动关节与手练持靶端的凹形夹持架后部转动连接,一号转动关节用于带动手练持靶端整体做自动上下摆动,一号转动关节可以是通过齿轮啮合机构带动手练持靶端运动,齿轮啮合的好处是能够承受较大的力,从而使得本发明的一号转动关节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轻易损坏;使手练持靶端上下摆动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勾拳的要求,当训练者从击打靶正前方使用勾拳自下而上对手练持靶端施加斜向上的作用力时,一号转动关节能够带动手练持靶端上下摆动到一定角度,以使得击打靶的受力面与受力方向垂直,从而使得击打靶做缓冲运动的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从而能够有效的保护本发明的各部件;所述的二号转动关节与一号转动关节后部相连接,二号转动关节用于带动一号转动关节整体做自动旋转运动,二号转动关节可以是通过齿轮啮合机构带动一号转动关节运动,齿轮啮合的好处是能够承受较大的力,从而使得本发明的二号转动关节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轻易损坏;使一号转动关节整体做自动选择运动的目的也是为了适应勾拳的要求,当训练者从击打靶左右两侧使用勾拳自下而上对手练持靶端施加斜向上的作用力时,二号转动关节能够带动一号转动关节旋转,进而带动手练持靶端旋转,以使得击打靶的受力面与受力方向垂直,从而使得击打靶做缓冲运动的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从而能够有效的保护本发明的各部件;所述的手练竖移端包括手练气缸和安装在左桩上下两端的一号竖移撑板,所述的手练气缸安装在一号竖移撑板上并在一号竖移撑板之间呈竖直布置,且手练气缸与二号转动关节后部相连接;手练竖移端的作用是带动手练持靶端上下平动,使手练持靶端上下平动的目的之一是充分真实模拟陪练者手持击打靶上下运动的情况,以增强训练效果,使手练持靶端上下平动的目的之二是为了使本发明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训练者。

所述的腿练单元包括腿练缓冲模块、让位关节和腿练竖移端;所述的腿练缓冲模块包括腿练转轴、缓冲底座和弹性缓冲件,所述的腿练转轴水平可转动的安装在缓冲底座上,且腿练转轴一端与腿练持靶端后部相焊连,所述的弹性缓冲件分别安装在腿练转轴左右两端并用于对施加在腿练转轴左右两侧的力进行缓冲,所述的弹性缓冲件可以是气动缓冲件、液压缓冲件或者纯机械的弹簧缓冲件;做鞭腿训练时,训练者可能因为动作原因,使得腿部是倾斜向上对腿练持靶端的击打靶施加力的作用,此时,弹性缓冲件能够起到到自调节作用,使得腿练持靶端的击打靶的受力面能够自动调整到与受力方向垂直,并在外力撤去之后自动复位,从而对腿练持靶端起到保护作用而又不影响下一轮的鞭腿训练;所述的让位关节与缓冲底座相连接,让位关节用于带动缓冲底座整体的左右摆动,缓冲底座左右摆动的目的是为了给手部训练让出空间,若右桩即使向后运动到所能运动的最远位置,仍会阻碍到训练者进行手部训练,则缓冲底座可带动腿练持靶端整体向右摆动以给手部训练让出尽量大的空间,从而给训练者更好的训练感受;所述的腿练竖移端包括腿练气缸和安装在右桩上下两端的二号竖移撑板,所述的腿练气缸安装在二号竖移撑板上并在二号竖移撑板之间呈竖直布置,且腿练气缸与让位关节后部相连接,腿练竖移端所起到的作用与手练竖移端相同,均是为了充分模拟真实的人手持击打靶的情况,以及为适应不同身高的训练者。

具体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半桩体上还安装有喷射模块,所述的喷射模块可用于喷射水流或橡胶球,训练者在使用本发明进行直拳、摆拳、勾拳和鞭腿训练时,本发明的喷射模块对不定期喷射水流或橡胶球,训练者为了不被突然袭击的水流或橡胶球碰到,则需要快速做出反应并扭动身体进行避让,该喷射模块的设计有助于对训练者的反应敏捷性和身体协调性,从而使得本发明有助于对训练者进行综合化的训练。

具体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号竖移撑板与二号竖移撑板均为三角形结构板件;训练时,若手练持靶端和腿练持靶端未能完全卸下训练者对本发明施加的力,则手练气缸和腿练气缸可能会受到部分外力而影响到本发明整体的稳定性,由于三角形结构较为稳定性的特点,所以一号竖移撑板与二号竖移撑板设计为三角形结构板件有助于提升本发明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其提供了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能够代替人工进行持靶,以使训练者能够进行直拳练习、摆拳练习、勾拳练习以及鞭腿练习的智能武术桩,且其能够充分接近真实的人持靶训练操作,使得训练效果比传统的武术训练桩更好。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其手练持靶端与腿练持靶端上弹性橡胶圈和缓冲弹簧的设计,使得本发明的击打靶所受到的外力能够被充分的缓冲,从而减小训练者对击打靶的施力而对本发明造成的损伤。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其移桩单元和桩体的设计,使得本发明能够充分模拟陪练者拿靶整体向前进或向后退的运动过程,同时使手练单元和腿练单元不会产生相互干扰。

(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其一号转动关节、二号转动关节和腿练缓冲模块的设计,使得训练者无论是进行直拳、摆拳、勾拳或是鞭腿训练,训练者施加到击打靶受力面的作用力始终与施力方向垂直,从而使得击打靶做缓冲运动的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进而能够有效的保护本发明的各部件。

(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其喷射模块的设计,有助于对训练者的反应敏捷性和身体协调性,从而使得本发明有助于对训练者进行综合化的训练。

(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其手练持靶端与腿练持靶端可以进行上下移动,从而适应不同身高训练者的要求,且腿练持靶端可以进行上下运动还可使训练者训练高鞭腿、中鞭腿和低鞭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桩动模块带动桩体相向运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方向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中:移桩单元1、手练单元2、腿练单元3、桩体11、桩动模块12、左桩111、右桩112、限位板113、限位块114、滑动槽1131、手练持靶端21、一号转动关节22、二号转动关节23、手练竖移端24、击打靶211、凹形夹持架212、弹性橡胶圈213、端盖214、缓冲弹簧215、靶端电机216、手练气缸241、一号竖移撑板242、腿练持靶端31、腿练缓冲模块32、让位关节33、腿练竖移端34、腿练转轴321、缓冲底座322、弹性缓冲件323、腿练气缸341、二号竖移撑板3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主要用于代替人工进行持靶,以使训练者能够进行直拳练习、摆拳练习、勾拳练习以及鞭腿练习;本发明包括移桩单元1、手练单元2和腿练单元3,所述的手练单元安装在移桩单元1左部,腿练单元3安装在移桩单元1右部;所述的移桩单元1包括桩体11以及带动桩体11进行前后平动的桩动模块12,移桩单元1可以带动手练单元2和腿练单元3在前后方向上同向平动,手练单元2与腿练单元3同方向运动的目的是模拟陪练者拿靶之后整体向前进或向后退的运动过程,从而使本发明能够更加充分真实的模拟人拿靶的情况,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移桩单元1还可以带动手练单元2和腿练单元3在前后方向上相向运动,如图4,当手练单元2向前运动而腿练单元3向后运动时,其目的是避免腿练单元3妨碍到训练者进行手部训练,当手练单元2向后运动而腿练单元3向前运动时,其目的是避免手练单元2妨碍到训练者进行腿部训练;所述的手练单元2前端安装有手部练习靶,用以配合训练者练习直拳、摆拳和勾拳;所述的腿练单元3前端安装有腿部练习靶,用以配合训练者练习鞭腿。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所述的桩体11整体为圆柱形结构,且桩体11由一个半圆柱体结构的左桩111和一个半圆柱体结构的右桩112组成,桩体11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本发明所有电动元件、气动元件或液压元件自动作业的控制器,所述的左桩111与右桩112下端均独立安装有一个桩动模块12,且桩动模块12用于带动左桩111或右桩112进行同向或相向的前后平动;所述的桩动模块12可以是气缸与气缸座的组合,或者是丝杠与丝杠电机的组合,鉴于气动元件运动迅速的优点,优先选择气缸与气缸座的组合。

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右桩112上下两端均焊连有扁平的限位板113,左桩111上下两端均焊连有限位块114;所述的限位板113左端延伸至左桩111处并沿前后方向设置开有滑动槽1131,左桩111上的限位块114可滑动的嵌入限位板113的滑动槽1131内;限位板113与限位块114用于对左桩111与右桩112在左右方向上进行限位;当训练者练习右手摆拳时,手臂是从桩体11中部朝桩体11左侧水平挥动,手臂施加的水平向左的力会有部分作用到左桩111上;当训练者练习左腿鞭腿时,左腿是从桩体11中部朝桩体11右侧水平挥动,左腿施加的水平向右的力会有部分作用到右桩112上,若不对左桩111与右桩112进行左右方向上的限位,则此时左桩111与右桩112的受力集中点会在桩动模块12处,从而容易造成桩动模块12的损坏;鉴于此,本发明设计了限位板113与限位块114,有效的保护了桩动模块12,延长了桩动模块12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所述的手练单元2包括手练持靶端21,腿练单元3包括腿练持靶端31,手练持靶端21与腿练持靶端31均包括击打靶211、凹形夹持架212、弹性橡胶圈213、端盖214、缓冲弹簧215和靶端电机216,所述的击打靶211通过一根贯穿击打靶211的穿靶转轴竖直可转动的布置在凹形夹持架212上下两端,所述的凹形夹持架212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十”字型的缓冲槽2121,穿靶转轴贯穿缓冲槽2121,所述的弹性橡胶圈213位于缓冲槽2121内并包绕穿靶转轴,所述的端盖214位于缓冲槽2121上下两端,且端盖214与弹性橡胶圈213相胶结,所述的缓冲弹簧215均匀布置在弹性橡胶圈213四周,且缓冲弹簧215一端固连在缓冲槽2121内壁,缓冲弹簧215另一端固连在弹性橡胶圈213上;所述的靶端电机216固连在端盖214上并用于带动穿靶转轴旋转;训练者在进行直拳、摆拳、勾拳和鞭腿训练时,都会对击打靶211施加作用力且作用力的方向不同;直拳训练时,击打靶211受到近似水平向后的力;摆拳与鞭腿时,击打靶211受到近似左右方向的水平力;勾拳时,击打靶211受到倾斜向上的力;击打靶211受到外力作用时,其能够在缓冲槽2121内进行小幅缓冲运动,从而减小了外界对本发明整体的作用力,从而有助于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且上述弹性橡胶圈213的设计使得本发明的击打靶211能够受到双重缓冲力的作用,一重缓冲力来自于缓冲弹簧215的,另一层缓冲力来自于弹性橡胶圈213,从而使得本发明击打靶211的缓冲效果更好;同时,若击打靶211受力有偏移而导致击打靶211的无法在缓冲槽2121内做缓冲运动时,弹性橡胶圈213还能够避免穿靶转轴与凹形夹持架212之间硬性碰撞。

所述的手练单元2包括一号转动关节22、二号转动关节23和手练竖移端24,所述的一号转动关节22与手练持靶端21的凹形夹持架212后部转动连接,如图7,一号转动关节22用于带动手练持靶端21整体做自动上下摆动,一号转动关节22可以是通过齿轮啮合机构带动手练持靶端运动,齿轮啮合的好处是能够承受较大的力,从而使得本发明的一号转动关节22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轻易损坏;使手练持靶端21上下摆动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勾拳的要求,当训练者从击打靶211正前方使用勾拳自下而上对手练持靶端21施加斜向上的作用力时,一号转动关节22能够带动手练持靶端21上下摆动到一定角度,以使得击打靶211的受力面与受力方向垂直,从而使得击打靶211做缓冲运动的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从而能够有效的保护本发明的各部件;所述的二号转动关节23与一号转动关节22后部相连接,如图6,二号转动关节23用于带动一号转动关节22整体做自动旋转运动,二号转动关节23可以是通过齿轮啮合机构带动一号转动关节22运动,齿轮啮合的好处是能够承受较大的力,从而使得本发明的二号转动关节23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轻易损坏;使一号转动关节22整体做自动选择运动的目的也是为了适应勾拳的要求,当训练者从击打靶211左右两侧使用勾拳自下而上对手练持靶端21施加斜向上的作用力时,二号转动关节23能够带动一号转动关节22旋转,进而带动手练持靶端21旋转,以使得击打靶211的受力面与受力方向垂直,从而使得击打靶211做缓冲运动的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从而能够有效的保护本发明的各部件;所述的手练竖移端24包括手练气缸241和安装在左桩111上下两端的一号竖移撑板242,所述的手练气缸241安装在一号竖移撑板242上并在一号竖移撑板242之间呈竖直布置,且手练气缸241与二号转动关节23后部相连接;手练竖移端24的作用是带动手练持靶端21上下平动,使手练持靶端21上下平动的目的之一是充分真实模拟陪练者手持击打靶211上下运动的情况,以增强训练效果,使手练持靶端21上下平动的目的之二是为了使本发明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训练者。

所述的腿练单元3包括腿练缓冲模块32、让位关节33和腿练竖移端34;所述的腿练缓冲模块32包括腿练转轴321、缓冲底座322和弹性缓冲件323,所述的腿练转轴321水平可转动的安装在缓冲底座322上,且腿练转轴321一端与腿练持靶端21后部相焊连,所述的弹性缓冲件323分别安装在腿练转轴321左右两端并用于对施加在腿练转轴321左右两侧的力进行缓冲,所述的弹性缓冲件323可以是气动缓冲件、液压缓冲件或者纯机械的弹簧缓冲件;训练者做鞭腿训练时,训练者可能因为动作原因,使得腿部是倾斜向上对腿练持靶端31的击打靶211施加力的作用,此时,弹性缓冲件323能够起到到自调节作用,使得腿练持靶端31的击打靶211的受力面能够自动调整到与受力方向垂直,并在外力撤去之后自动复位,从而对腿练持靶端31起到保护作用而又不影响下一轮的鞭腿训练;所述的让位关节33与缓冲底座322相连接,让位关节33用于带动缓冲底座322整体的左右摆动,缓冲底座322左右摆动的目的是为了给手部训练让出空间,如图3,若右桩112即使向后运动到所能运动的最远位置仍会阻碍到训练者进行手部训练,则缓冲底座322可带动腿练持靶端31整体向右摆动以给手部训练让出尽量大的空间,从而给训练者更好的训练感受;所述的腿练竖移端34包括腿练气缸341和安装在右桩112上下两端的二号竖移撑板342,所述的腿练气缸341安装在二号竖移撑板342上并在二号竖移撑板342之间呈竖直布置,且腿练气缸341与让位关节33后部相连接,腿练竖移端34所起到的作用与手练竖移端24相同,均是为了充分模拟真实的人手持击打靶211的情况,以及为适应不同身高的训练者。

具体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半桩体11上还安装有喷射模块,所述的喷射模块可用于喷射水流或橡胶球,训练者在使用本发明进行直拳、摆拳、勾拳和鞭腿训练时,本发明的喷射模块对不定期喷射水流或橡胶球,训练者为了不被突然袭击的水流或橡胶球碰到,则需要快速做出反应并扭动身体进行避让,该喷射模块的设计有助于对训练者的反应敏捷性和身体协调性,从而使得本发明有助于对训练者进行综合化的训练。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武术训练用智能桩,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号竖移撑板242与二号竖移撑板342均为三角形结构板件;训练时,若手练持靶端和腿练持靶端未能完全卸下训练者对本发明施加的力,则手练气缸241和腿练气缸341可能会受到部分外力而影响到本发明整体的稳定性,由于三角形结构较为稳定性的特点,所以一号竖移撑板242与二号竖移撑板342设计为三角形结构板件有助于提升本发明的稳定性。

初始状态下,工作时,首先根据训练者的身高,手练竖移端24带动手练持靶端21运动到合适位置,腿练竖移端34带动腿练持靶端31移动到合适位置,以使得训练者便于进行直拳、摆拳、勾拳和鞭腿的训练。

(1)当训练者准备进行直拳训练时,训练者朝手练持靶端21的击打靶出拳,训练者对击打靶211施压一个水平向后的力,一号转动关节22带动手练持靶端21的击打靶211处于竖直状态,以使击打靶211的受力面与训练者的施力方向垂直,从而使得击打靶211做缓冲运动的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

(2)当训练者从击打靶211正前方使用勾拳自下而上对手练持靶端21施加斜向上的作用力时,一号转动关节22能够带动手练持靶端21上下摆动到一定角度,以使得击打靶211的受力面与受力方向垂直,从而使得击打靶211做缓冲运动的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

(3)当训练者从击打靶211左右两侧使用勾拳自下而上对手练持靶端施加斜向上的作用力时,二号转动关节23能够带动一号转动关节22旋转,进而带动手练持靶端21旋转,以使得击打靶211的受力面与受力方向垂直,从而使得击打靶211做缓冲运动的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

(4)当训练者做鞭腿训练时,腿练持靶端31处于竖直状态,训练者对击打靶施加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的力,而训练者可能因为动作原因,使得腿部是倾斜向上对腿练持靶端31的击打靶施加力的作用,此时,弹性缓冲件323能够起到到自调节作用,使得腿练持靶端31的击打靶的受力面能够自动调整到与受力方向垂直。

在进行直拳、摆拳、勾拳与鞭腿训练时,为了使本发明能够充分还原人手持训练靶的真实性,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移桩单元1可随机带动手练单元2和腿练单元3在前后方向上同向平动,用以模拟陪练者拿靶之后整体向前进或向后退的运动过程;当为了避免手练单元2和腿练单元3相互干扰时,移桩单元1带动手练单元2和腿练单元3在前后方向上相向运动,或者缓冲底座322带动腿练持靶端31整体向右摆动以给手部训练让出尽量大的空间。

本发明通过移桩单元1、手练单元2和腿练单元3的综合协同作业,实现代替人工进行持靶,以使训练者能够进行直拳练习、摆拳练习、勾拳练习以及鞭腿练习的功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