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毛球理球供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5326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毛球理球供球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育用品,具体讲是一种羽毛球理球供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在使用羽毛球发球机的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理球,理完球后再将羽毛球头朝下一个一个放入发球机的入口处供球。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为此,专利号为201120147927.x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羽毛球发球机的供求系统,该供球系统可实现理球、供求的目的。其结构由底座、导轨支座、导轨、滑块连杆、上下传动杆、输出轴、主体支架、偏心轮、马达、中间轴承、后夹球动力杆、后夹球器、后夹球器滑块、后夹球器回位弹簧、前夹球器、前夹球器滑块、前后夹球器导轨,下球道、传送皮带、托盘、球笼、两个皮带轮等部件组成。它通过把偏心轮的曲线运动转变成夹球器的相对直线运动,使羽毛球被夹出并传动到发射系统,从而实现理球、供求的目的。该供球系统虽然能实现理球、供求的目的,但是整体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而且由于部件繁多,在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卡顿,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轻巧、成本低、运行稳定的羽毛球理球供球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羽毛球理球供球装置,包括底板、倒锥形的料斗,料斗的底部具有供羽毛球通过的开口,料斗的底部开口处对称设置两根旋向相反的挤压辊,两根挤压辊的正下方对称设置两条呈封闭式传动的输送带,两条输送带设置于底板上,两条输送带之间形成一可夹持着羽毛球前进的输送通道,输送通道沿着挤压辊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两根挤压辊之间的距离以及输送通道的宽度均介于羽毛球头部直径与尾部直径之间,底板上与输送通道的出口相对应处开设有供羽毛球掉落的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料斗底部的开口呈长条形结构,挤压辊沿着开口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通道上方靠近出口处设置有挡板,挡板挡在输送通道的输送方向上,挡板下沿的高度高于输送通道输送的头朝下尾朝上的羽毛球,且低于输送通道输送的尾朝下头朝上的羽毛球。

进一步地,两个挤压辊的挤压通道与输送通道之间设置由两个相对布置的导向板所组成的导向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通道下方的底板上开设有供羽毛球的头部穿过的孔洞,孔洞沿着输送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开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辊的辊面设置可增加摩擦系数的构件。

进一步地,可增加摩擦系数的构件为设置于挤压辊辊面上的倒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羽毛球理球供球装置通过两个旋向相反的挤压辊将料斗内状态不规则的羽毛球头朝下尾朝上地从底部挤压出料斗,实现理球的目的,并通过输送通道头朝下尾朝上将羽毛球输送到发球机入口处,实现供求的目的,整个过程运行稳定可靠,且整体结构简单、体积轻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纵向剖视图(常态下)。

图3是本发明的纵向剖视图(工作状态下)。

图4是羽毛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控制部分的电路图。

图中所示:1、底板2、料斗3、开口4、挤压辊5、输送带6、输送通道7、开孔8、挡板9、导向板10、导向通道11、孔洞12、倒刺13、安装板14、紧固螺母15、支脚16、驱动筒17、羽毛球18、传感器一181、发射器一182、接收器一19、传感器二191、发射器二192、接收器二20、电机一21、控制器d1、羽毛球头部直径d2、羽毛球尾部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羽毛球理球供球装置,包括底板1、倒锥形的料斗。料斗2的底部具有供羽毛球通过的开口3。料斗2的底部开口3处对称设置两根旋向相反的挤压辊4,挤压辊4通过电机一20驱动。为了避免羽毛球卡在料斗2底部与挤压辊4之间,将挤压辊4设置在无限靠近料斗2底部的位置,如此可消除料斗2底部与挤压辊4之间的间隙。两根挤压辊4之间的距离介于羽毛球头部直径d1与尾部直径d2之间。当羽毛球沿着料斗2内壁滑落至挤压辊4上时,由于两个挤压辊4之间的距离大于羽毛球头部直径d1,再加上羽毛球的头部较重,羽毛球在挤压辊4的挤压之下头部会先行向下穿过两个挤压辊4之间的空档,进而随着挤压辊4的持续转动,羽毛球会被头朝下尾朝上的挤压出料斗2底部。两根挤压辊4的正下方对称设置两条输送带5,输送带5呈封闭式传动。两条输送带5设置于底板1上。两条输送带5的输送面相对设置,之间形成一可夹持着羽毛球前进的输送通道6,输送通道6沿着挤压辊4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输送通道6的宽度介于羽毛球头部直径d1与尾部直径d2之间。当羽毛球从上方的料斗2底部下落时,由于输送通道6的宽度大于羽毛球头部直径d1而小于尾部直径d2,所以头朝下尾朝上下落的羽毛球头部会穿过输送通道6而球身会卡在输送通道6上,进而两条输送带5会夹持在羽毛球向前输送。底板1上与输送通道6的出口相对应处开设有供羽毛球掉落的开孔7。

本实施例中,两个挤压辊4之间的距离等于羽毛球的头部直径d1与尾部直径d2之和的一半,输送通道6的宽度也等于羽毛球的头部直径d1与尾部直径d2之和的一半。

输送通道6上方靠近出口处设置有挡板8,挡板8挡在输送通道6的输送方向上。挡板8下沿的高度高于输送通道6输送的头朝下尾朝上的羽毛球,且低于输送通道6输送的尾朝下头朝上的羽毛球。如此设计,输送通道6输送的头朝下尾朝上(正常状态)的羽毛球可从挡板8的下方通过,而输送的头朝上尾朝下(非正常状态)的羽毛球则会撞在挡板8上,进而翻转成头朝下尾朝上的正常状态,最终也通过挡板8的下方通过。如此可将落入输送通道6内非正常状态的羽毛球调整至正常状态,从而确保所有的羽毛球都能有序的整理好并输送出去。

两个挤压辊4的挤压通道与输送通道6之间设置由两个相对布置的导向板9所组成的导向通道10。通过导向通道10可将从料斗2底部落下的羽毛球顺利导入输送通道6上。

输送通道6下方的底板1上开设有供羽毛球的头部穿过的孔洞11,孔洞11沿着输送通道6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开孔7连通。当两条输送带5之间的输送通道6头朝下尾朝上夹持着羽毛球向前输送时,羽毛球的头部从孔洞11穿过并始终在孔洞11内活动。如此可避免羽毛球向前输送时因头部与底板1接触而卡住。

挤压辊4的辊面设置可增加摩擦系数的构件。本实施例中,可增加摩擦系数的构件为设置于挤压辊4辊面上的倒刺12。通过设置倒刺12,可大大增加挤压辊4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大棍面与羽毛球之间的摩擦力,更有利于挤压辊4将羽毛球挤压出料斗2的底部。

两条输送带5分别向外侧倾斜一定角度,一般倾斜30~45度。如此可避免羽毛球卡在输送带5与导向板9之间。具体实施例时,输送带5包绕在一对驱动筒16上,驱动筒16转动即可驱动输送带5呈封闭状传动。驱动筒16由电机驱动,该技术为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驱动筒16通过l形的安装板13设置于底板1上。相对布置的两对安装板13之间的距离可通过紧固螺母14调节,通过调节两对安装板13之间的距离即可调节两条输送带5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输送通道6的宽度,最终实现对羽毛球夹持松紧度的调节。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脚15,通过支脚15可将整个装置支撑于发球机上方。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控制器21、由发射器一181和接收器一182组成的传感器一18。传感器一18与控制器21相连,控制器21与电机一20相连。发射器一181和接收器一182分别相对设置与两个导向板9内侧的下部。控制器21可采用常规的单片机。当传感器一18检测到有羽毛球从导向通道10下落时,传感器一18会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到微控制器21,由微控制器21控制电机一20停止工作,进而停止挤压辊4转动。当前一颗羽毛球经输送通道6送出后,控制器21再控制电机一20工作,进而驱动挤压辊4转动。如此可控制羽毛球每次下落一颗。此外,还包括由发射器二191和接收器二192组成的传感器二19。传感器二19与控制器21相连,控制器21与电机一20相连。发射器二191和接收器二192分别相对设置与两个导向板9内侧上部靠近挤压辊4的位置。传感器二19可检测两个挤压辊4下方是否有羽毛球挤压出来,一旦检测有羽毛球挤压出来,传感器二19会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到微控制器21,由微控制器21控制电机一20降低转速,进而减小挤压辊4的转速,从而避免多颗羽毛球同时被挤压辊4挤压出来。

如图4所示:本发明羽毛球理球供球装置通过支脚15支撑于发球机的上方,且确保底板1上的开孔7位于发球机入口的正上方。使用时,将一堆状态不规则的羽毛球17放入料斗2内。启动装置,两根挤压辊4转动、两条输送带5传动,随着挤压辊4不停的转动,会将料斗2内的羽毛球17头朝下尾朝上的从料斗2的底部挤压出去,从料斗2底部下落的羽毛球17会落到下方的输送通道6内,并被两条输送带5夹持着沿着输送通道6向前输送,最终从底板1上的开孔7处头朝下尾朝上的跌落至发球机的入口,以此实现羽毛球17的理球供求目的。整个过程运行稳定可靠,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轻巧、成本低。

以上所述依据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