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毛球毛杆的调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1371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毛球毛杆的调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羽毛球毛杆的调线装置,属于羽毛球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羽毛球在制造过程中完成羽毛的插毛作业后,需要通过缝纫技术将羽毛球的毛杆捆扎在一起,加强毛杆之间的整体性,以提高羽毛球飞行轨迹的稳定性。在现有的羽毛球加工过程中,完成对羽毛球毛杆的捆扎后,需要人工对线头进行打结处理,同时还需要通过人工手动调整毛杆上的捆扎线的位置,以便使羽毛球具有相同的开口口径,保证了飞行轨迹的一致性。

基于上述原因,申请人发明了一种适用于羽毛球钩线后对毛杆进行调线的装置,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羽毛球毛杆的调线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羽毛球毛杆的调线装置,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上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套和调线套,定位套一面开口且内部呈锥面结构,调线套包覆在定位套的外部且可沿定位套前后滑动,定位套和调线套的开口端均设有若干齿部;位于定位装置前部的操作台上还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压块,压块通过转轴与拐臂连接,拐臂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圆锥形套盖,套盖与定位套配合压紧定位,转轴的一端与传动块固定连接,传动块的另一端与传动杆枢接,传动杆连接踏板。

所述齿部数量为十六个,相邻齿部的间距与相邻毛杆的间距相同。

所述定位套和调线套之间设有弹簧,弹簧拉动调线套复位。

本发明将钩线后的羽毛球通过套盖与定位套的配合进行夹紧固定,便于人工进行手工打结操作,同时,利用调线套上的齿部将毛杆上的线圈推动上移至统一的位置,保证了羽毛球开口口径的一致性。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羽毛球毛杆的调线装置,包括操作台1,操作台1上固定安装一个固定座6,在固定座6的最前端固定安装一根支撑杆2,在支撑杆2的顶部安装一个羽毛球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主要由处于内部的定位套4和包覆在定位套4外部的调线套3构成,其中,定位套4一面为开口面,其内部呈现与羽毛球锥度相同的锥面结构,方便羽毛球放入后进行定位。而调线套3主要用于将羽毛球毛杆上的线圈位置进行调整,因此,调线套3可相对于定位套4前后滑动,为了便于调线套3能够及时复位,在调线套3和定位套4之间安装有弹簧(图中未画出),弹簧可将调线套3自动拉回至原位。对毛杆上线圈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设置在调线套3开口端前部设置的齿部5来实现,该齿部5数量为十六个,与羽毛球毛杆的数量一致,相邻齿部5的间距与羽毛球相邻毛杆的间距相同,便于齿部恰好位于毛杆的间隙,有利于推动线圈的上移。为了不对羽毛球上的毛杆造成挤压等影响,定位套4的开口端边缘也同样设有十六个齿部,其齿部间距的设置与调线套3上齿部5设置相同。

为了配合羽毛球的定位,在固定座6上还设有压紧机构,该压紧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座6上的两个t型压块7,两个压块7之间安装有转轴(图中未标出),在两个压块7之间的转轴上安装一个拐臂8,令拐臂8可以在转轴的带动下沿轴转动。拐臂8的另一个端部朝向定位套4的方向固定安装一个圆锥形套盖9,该套盖9在拐臂8的带动下可以与定位套4配合将羽毛球定位压紧。压块7的外侧设置有传动块10,传动块10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杆11枢接,传动杆11的末端连接踏板12。

利用上述结构的调线装置对毛杆上的线圈位置进行调整时,首先将羽毛球的球头一侧插入定位套4中,令定位套4和调线套3上的齿部恰好为了羽毛球毛杆的间隙,用脚踩下踏板12,在传动杆11的带动下,套盖9向定位套4转动并深入羽毛球内部将羽毛球压紧在定位套4内完成定位。此时人工可以手工完成毛杆上钩线的打结作业,并用手将调线套3向外滑动,推动毛杆上的线圈上移至预设的位置,完成对羽毛球毛杆的调线操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羽毛球毛杆的调线装置,包括固定有支撑杆的操作台和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一面开口且内部呈锥面结构的定位套以及调线套,调线套包覆在定位套的外部且可沿定位套前后滑动,定位套和调线套的开口端均设有若干齿部;位于定位装置前部的操作台上还设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压块,压块通过转轴与拐臂连接,拐臂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圆锥形套盖,套盖与定位套配合压紧定位,转轴的一端与传动块固定连接,传动块的另一端与传动杆枢接,传动杆连接踏板。本发明将钩线后的羽毛球定位,便于人工打结操作的同时,利用调线套上的齿部将毛杆上的线圈推动上移至统一的位置,保证了羽毛球开口口径的一致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金帝乐门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01
技术公布日:2018.02.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