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射玩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玩具,通常采用齿轮箱和马达、或者电路控制来实现多个连续动作,一方面,由于齿轮箱和马达的制造成本高、次品率高、对环境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从而拉高了玩具的整体价格,另一方面,由于电路控制的设计复杂、操作麻烦、故障率高,从而拉高了玩具的整体价格,而且拉低了玩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发射玩具,所述发射玩具结构简单、娱乐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射玩具,包括:第一总成;和第二总成,所述第二总成包括基座、展开组件、触发组件和弹射组件,所述展开组件和所述弹射组件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触发组件设在所述展开组件上,其中,所述基座上限定出一侧敞开的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总成的容纳腔,在所述触发组件被触发前、所述展开组件收拢于所述容纳腔以止挡所述第一总成,且所述弹射组件适于锁持所述第一总成;在所述触发组件被触发后、所述展开组件展开以使所述容纳腔打开,同时所述弹射组件解锁所述第一总成,且所述弹射组件将所述第一总成从所述容纳腔内弹射出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射玩具,触发组件被触发后,引发了第二总成上展开组件展开、弹射组件解锁及弹射组件弹射第一总成的一系列动作,可以实现第一总成、第二总成的分离,且结构简单、娱乐性强、动作可靠性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展开组件包括:悬臂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悬臂在收拢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基座上,在收拢位置时所述悬臂收拢于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在展开位置时所述悬臂打开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悬臂和所述基座之间以常驱动所述悬臂朝向展开位置转动;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扣件,所述扣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悬臂上,在所述悬臂位于收拢位置时、所述扣件位于第一位置且与所述基座相扣合,在触发后、所述扣件活动至第二位置以释放所述基座;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悬臂和所述扣件之间以常驱动所述扣件活动至第一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在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悬臂上,所述旋转杆在旋转轴的两端具有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悬臂和所述旋转杆之间以常驱动所述旋转杆朝向所述第一角度位置转动;推杆,所述推杆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悬臂上,所述推杆止抵在所述旋转杆的所述第一杆端上、以在触发时推动所述旋转杆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位置;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连接在所述旋转杆的所述第二杆端和所述扣件之间,且在所述旋转杆旋转至所述第二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拉杆拉动所述扣件活动至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杆的所述第二杆端上设有穿孔,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形成为穿过所述穿孔的第一卡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件包括:具有盒口的扣盒,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扣盒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扣盒和所述悬臂上,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扣盒内以与所述扣盒相连;扣钩,所述扣钩设在所述扣盒上且可与所述基座相扣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与所述基座相连的一端底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扣盒设在所述悬臂内,所述扣钩从所述滑槽内伸出以与所述基座相扣合,所述扣件还包括设在所述扣盒上的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形成为钩挂在所述滑块上的第二卡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组件包括:推件,所述推件在收缩位置和弹出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基座内,所述推件具有可伸入至所述容纳腔的推手,在所述弹出位置时所述推手适于将所述第一总成弹出所述容纳腔;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推件和所述基座之间以常驱动所述推件朝向所述弹出位置移动;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在锁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基座内,所述锁扣件具有伸入至所述容纳腔的锁钩;第五弹性件,所述第五弹性件连接在所述锁扣件和所述基座之间以常驱动所述锁扣件朝向锁持位置活动;其中,所述锁扣件与所述展开组件相配合,在所述展开组件收拢时、所述锁扣件位于锁持位置、所述锁钩适于锁扣所述第一总成,且所述推件适于被所述第一总成挤压在所述收缩位置,在所述展开组件展开时、所述锁扣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且与所述第一总成相解锁,所述推件在所述第四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弹出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扣件为两个且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推件的两侧,每个所述锁扣件均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基座内,在所述展开组件展开后,两个所述锁扣件的所述锁钩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射组件还包括:压杆,所述压杆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基座内,所述压杆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锁扣件处于所述锁持位置,当所述压杆处于第四位置时所述压杆推动所述锁扣件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第六弹性件,所述第六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压杆和所述基座之间以常驱动所述压杆移动至第三位置;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拉杆上设有触发块,在第五位置时所述触发块与所述压杆相脱离,所述展开组件展开后拉动所述第二拉杆移动至第六位置,所述第二拉杆移动至第六位置时所述触发块推动所述压杆移动至第四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展开组件上设有止挡块和拨动块,所述第二拉杆上设有触发孔,所述展开组件收拢时所述第二拉杆止抵在所述止挡块上,所述展开组件展开时所述拨动块伸入到所述触发孔内以拉动所述第二拉杆。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射玩具在第一总成容纳在第二总成内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射玩具在第一总成从第二总成内发射出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总成在展开组件收拢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第二总成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第二总成在隐藏了上壳体时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图5中圈示K部放大图;
图7是图3所示的第二总成在隐藏了顶盖部分部件时的立体图;
图8是图3所示的第二总成在隐藏了顶盖及后座的部分部件时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射组件的一个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射组件的另一个立体图。
附图标记:
发射玩具100;
第一总成1;
第二总成2;
基座21;容纳腔210;后座211;顶盖212;左肢213;右肢214;
触发组件22;
扣件221;扣盒2211;配合槽2212;扣钩2213;滑块2214;避让口2215;
旋转杆222;旋转轴2221;第一杆端2222;第二杆端2223;穿孔2224;
推杆223;
第一拉杆224;第一卡头2241;第二卡头2242;
第一磁吸件225;
第二弹性件226;
展开组件23;
悬臂231;上壳体2311;下壳体2312;
头端2301、尾端2302、延伸段2303;夹持口2304;滑槽2305;转轴2306;
止挡块2307;拨动块2308;
弹射组件24;
推件241;推手2411;
锁扣件242;锁钩2421;第一固定柱2422;第二斜面2423;
压杆243;第一斜面2431;第三斜面2432;第二固定柱2433;
第二拉杆244;触发孔2441;触发块2442;
第四弹性件245;
第二磁吸件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射玩具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射玩具10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总成1和第二总成2,第一总成1和第二总成2可以分别具有独立构型,也就是说,将第一总成1单独拿出来,第一总成1可以具备完整构型且可以用于玩耍,例如第一总成1可以为变形玩具车,同时,将第二总成2单独拿出来,第二总成2也可以具备完整构型且可以用于玩耍,例如第二总成2可以为变形玩具车。
参照图3和图4,第二总成2包括基座21、展开组件23、触发组件22和弹射组件24,展开组件23和弹射组件24设在基座21上,触发组件22设在展开组件23上,其中,基座21上限定出一侧敞开的用于容纳第一总成1的容纳腔210,在触发组件22被触发前、展开组件23收拢于容纳腔210以止挡第一总成1,且弹射组件24可锁持第一总成1;在触发组件22被触发后、展开组件23展开以使容纳腔210打开,同时弹射组件24解锁第一总成1,且弹射组件24可将第一总成1从容纳腔210内弹射出去。
换言之,假设容纳腔210的前侧是敞开的,展开组件23挡在容纳腔210的前侧。当容纳腔210内放置有第一总成1时,第一总成1可被弹射组件24锁住在容纳腔210内固定,同时展开组件23挡在第一总成1的前侧。而当触发了展开组件23上的触发组件22时,展开组件23不仅展开使容纳腔210的前侧敞开,而且展开组件23组件展开后也会使弹射组件24与第一总成1之间解锁,并且弹射组件24将第一总成1从容纳腔210内弹射出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射玩具100,触发组件22被触发后,引发了第二总成2上展开组件23展开、弹射组件24解锁及弹射组件24弹射第一总成1的一系列动作,可以实现第一总成1、第二总成2的分离,且结构简单、娱乐性强、动作可靠性高。
下面参照图1-图10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总成2各组件的具体结构,其中,图1所示为第二总成2收纳了第一总成1且展开组件23收拢时的立体图,图2为第二总成2收纳了第一总成1且展开组件23展开时的立体图,图3所示为单独的第二总成2在展开组件23收拢时的立体图。
参照图3,基座21包括:后座211、左肢213、右肢214和顶盖212,左肢213、右肢214和顶盖212分别连接在后座211的前侧,左肢213和右肢214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顶盖212设在左肢213和右肢214的上方,后座211、左肢213、右肢214和顶盖212包围的空间构成容纳腔210。
参照图3,展开组件23连接在顶盖212的前端,展开组件23收拢时位于容纳腔210的前侧。具体地,展开组件23包括头端2301、尾端2302和连接在头端2301和尾端2302之间的延伸段2303,展开组件23通过尾端2302连接在基座21上。展开组件23收拢时头端2301位于基座21的前侧,而延伸段2303可形成为弧形杆的形状,延伸段2303也可形成为其他形状,这里不作限定。如图2所示,展开组件23展开时头端2301位于基座21的上方。
参照图2和图3,展开组件23包括:悬臂231和第一弹性件(图未示出),悬臂231在收拢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连接在基座21上,在收拢位置时悬臂231收拢于容纳腔210的一侧,在展开位置时悬臂231打开容纳腔210,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悬臂231和基座21之间以常驱动悬臂231朝向展开位置转动。其中,图1中展开组件23处于收拢位置,图2中展开组件23处于收拢位置。
也就是说,展开组件23形成独臂的造型,而展开组件23展开和收拢的过程形成手臂摆动的动作,变化轻灵。
上述描写中在形容第一弹性件时,所用到的“常”指的是常态,“常驱动”表示第一弹性件对悬臂231具有一个经常朝向某个方向推动或者拉动的趋势。下文中也将提到其他弹性件,其他弹性件提及的常驱动的含义与第一弹性件上常驱动的含义相同,下文中将不再赘述。可选地,第一弹性件为钮簧。
参照图5和图4,触发组件22包括:扣件221和第二弹性件226,扣件2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悬臂231上,在悬臂231位于收拢位置时、扣件221位于第一位置,扣件221与基座21相扣合,在触发后、扣件221活动至第二位置以释放基座21。第二弹性件226连接在悬臂231和扣件221之间,以常驱动扣件221活动至第一位置。
这样在扣件221不被触发时,扣件221在第二弹性件226的弹力作用下与基座21相扣合,使得悬臂231保持在收拢位置;而扣件221被触发后,触发的扣件221克服了第二弹性件226的弹力而运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后扣件221不再与基座21相扣合,此时,悬臂231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转动,从而悬臂231可转动至展开位置以打开容纳腔210。
优先地,第二弹性件226为弹簧,当然,第二弹性件226还可为弹力块等,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地,如图6和图4所示,扣件221包括扣盒2211和扣钩2213,扣盒2211具有盒口,第二弹性件226位于扣盒2211内。第二弹性件226的一端止抵在扣盒2211的内壁上,第二弹性件226的另一端从盒口伸出以止抵在悬臂231的内壁上。扣钩2213设在扣盒2211上,扣钩2216可与基座21相扣合。扣件221这样设置,有利于保证扣件221与第二弹性件226之间的配合关系可靠性。
更具体地,如图6和图4所示,扣盒2211的前侧及顶侧均敞开,第二弹性件226为沿前后方向螺旋延伸的圆柱弹簧,圆柱弹簧的前端止抵在悬臂231的内壁上,圆柱弹簧的后端止抵在扣盒2211的后壁上。扣盒2211设在悬臂231内,扣钩2213连接在扣盒2211的底壁上,扣钩2213从悬臂231的底壁伸出以与基座21相扣合。
参照图6和图4,悬臂231与基座21相连的一端底壁上设有滑槽2305,扣钩2213从滑槽2305内伸出以与基座21相扣合。
具体地,扣件221还包括设在扣盒2211上的滑块2214,滑块2214也设在扣盒2211的底壁上,滑块2214可滑动地配合在滑槽2305内,滑槽-滑块的滑动配合可保证扣件221沿滑槽2305延伸方向滑动,限制了扣件221在触发时的滑动方向,保证扣件221触发后可释放悬臂231。
参照图4和图5,触发组件22包括:旋转杆222、第三弹性件(图未示出)、推杆223和第一拉杆224,旋转杆222在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悬臂231上,旋转杆222在旋转轴2221的两端具有第一杆端2222和第二杆端2223。
第三弹性件连接在悬臂231和旋转杆222之间,第三弹性件用于常驱动旋转杆222朝向第一角度位置转动。推杆223可活动地设在悬臂231上,推杆223止抵在旋转杆222的第一杆端2222上,以在触发时推动旋转杆222旋转至第二角度位置;第一拉杆224连接在旋转杆222的第二杆端2223和扣件221之间,且在旋转杆222旋转至第二角度位置时,第一拉杆224拉动扣件221活动至第二位置,也就是说,旋转杆222旋转至第二角度位置时,第一拉杆224拉动扣件221与基座21解扣。
这种通过触发推杆223推动旋转杆222转动,然后旋转杆222通过第一拉杆224拉动扣件221释放基座21的设置方式,活用了杠杆原理,而且第一拉杆224的设置拉大了旋转杆222的作用范围。
具体地,图4所示的旋转杆222位于第一角度位置,此时旋转杆222竖直设置,第一杆端2222位于旋转轴2221的下方,第二杆端2223位于旋转轴2221的上方。推杆223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悬臂231的头端2301内,且推杆223的后端止抵在第一杆端2222的前侧。而当推杆223向后推动第一杆端2222时,第二杆端2223则向前活动,从而向前拉动第一拉杆22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可为扭簧,扭簧可外套在旋转轴2221上。第三弹性件也可形成为弹簧或者弹力块,此时第三弹性件的设置位置可多样,例如第三弹性件设在第一杆端2222的后侧。
参照图4和图5,第一拉杆224整体形成为细长杆的形状,第一拉杆224的形状与悬臂231的形状大体一致。在图4中,悬臂231形成为弧形,第一拉杆224整体也为弧形。其中第一拉杆224的两端分别形成为第一卡头2241和第二卡头2242,第一卡头2241与旋转杆222相连,第二卡头2242与扣件221相连。
参照图4和图5,旋转杆222的第二杆端2223上设有穿孔2224,第一卡头2241穿过穿孔2224以卡在旋转杆222上。另外,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拉杆224的第二卡头2242伸入到扣盒2211内以与扣盒2211相连,由于第一拉杆224具有一定弧度,第一拉杆224的弧度可使其拉紧在旋转杆222和扣件221之间,第一卡头2241不易从旋转杆222的穿孔2224内脱出。
具体地,如图6所示,扣盒2211的底壁上设有配合槽2212,第一拉杆224的第二卡头2242伸入扣盒2211后可卡入配合槽2212内。更具体地,配合槽2212在扣盒2211的厚度方向上贯通扣盒2211的底壁,扣盒2211的底壁对应滑块2214设有避让口2215,避让口2215与配合槽2212相连,第一拉杆224的第二卡头2242插入配合槽2212后,第一拉杆224的与第二卡头2242连接的部分卡在避让口2215内,第二卡头2242钩挂在滑块2214上。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图5所示,发射玩具100还包括:第一磁吸件225和第二磁吸件3,第一磁吸件225固定设置在展开组件23上,在第一磁吸件225磁吸第二磁吸件3时,第二磁吸件3靠近第一磁吸件225运动以推动推杆223触发。
具体地,如图4所示,悬臂231的头端2301前侧设有夹持口2304,第一磁吸件225固设在夹持口2304的内侧。推杆223邻近第一磁吸件225设置,推杆223可移动地盖在第一磁吸件225上,推杆223的后端止抵在旋转杆222的第一杆端2222的前侧,当推杆223触发并向后移动时,推杆223带动旋转杆222的第一杆端2222向后移动。
如图1所示,第二磁吸件3形成为磁力碟盘,可将磁力碟盘向发射玩具100的头端2301处发射,第二磁吸件3被第一磁吸件225吸引而卡入夹持口2304内,当第二磁吸件3向第一磁吸件225靠近时,第二磁吸件3先与推杆223接触并将推杆223向后推动,从而推杆223被触发。如图2所示,在展开组件23由收拢位置展开的过程中,第二磁吸件3仍被第一磁吸件225吸附在夹持口2304处。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射玩具100也可不设第一磁吸件225和第二磁吸件3,可将推杆223的一部分伸出展开组件23的头端2301以形成为按钮,此时当按动按钮,也能触发触发组件22。
参照图9和图4、图3,弹射组件24包括:推件241、第四弹性件245、锁扣件242和第五弹性件(图未示出)。
其中,推件241在收缩位置和弹出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基座21内,推件241具有可伸入至容纳腔210的推手2411,在弹出位置时推手2411适于将第一总成1弹出容纳腔210。图3中推件241位于收缩位置,图2中推件241位于弹出位置,推件241沿前后方向移动,推件241弹出时推手2411向前伸入到容纳腔210内。
第四弹性件245连接在推件241和基座21之间,以常驱动推件241朝向弹出位置移动。如图4和图10所示,推件241的主体形成为后侧及底壁敞开的盒体,推手2411设在盒体的前侧,第四弹性件245置于盒体内,第四弹性件245的后端止抵在后座211的内壁上。其中,第四弹性件245可选为弹簧,当然,第四弹性件245也可选用其他元件。
参照图8和图3,锁扣件242在锁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基座21内,锁扣件242具有伸入至容纳腔210的锁钩2421。图3中锁扣件242位于锁持位置,图2中锁扣件242位于解锁位置,锁扣件242可转动地设置在后座211内,锁扣件242的锁钩2421从后座211的前侧壁伸入到容纳腔210内。在图2和图3及图8中,锁扣件242的转动轴竖向设置,这样,锁扣件242在水平面上转动,锁扣件242在锁持位置时可以扣在第一总成1上,锁扣件242在解锁位置时与第一总成1解锁。
第五弹性件(图未示出)连接在锁扣件242和基座21之间,以常驱动锁扣件242朝向锁持位置活动。第五弹性件可选用弹簧,如图9所示,锁扣件242的远离推件241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柱2422,第五弹性件的一端可套在该第一固定柱2422上,第五弹性件的另一端止抵在后座211的内壁上,从而第五弹性件可向锁扣件242施加朝向推件241(即锁持位置)转动的弹力。
由图1-图3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展开组件23收拢时,如果容纳腔210内放置了第一总成1,锁钩2421可以锁扣第一总成1,而推件241则会被第一总成1挤压在收缩位置。当展开组件23展开后,锁扣件242位于解锁位置,即锁扣件242的锁钩2421与第一总成1脱钩,这样第一总成1被锁扣件242释放后,推件241就能在第四弹性件245的弹力作用下移动至弹出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推件241的推手2411推动第一总成1弹出容纳腔210。
参照图9和图10,锁扣件242为两个且相对地设置在推件241的两侧,两个锁扣件242的锁钩2421朝向彼此设置,在展开组件23展开后,两个锁扣件242的锁钩2421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
参照图9和图10,弹射组件24还包括:压杆243、第六弹性件(图未示出)和第二拉杆244。
压杆243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基座21内,压杆243处于第三位置时锁扣件242处于锁持位置,当压杆243处于第四位置时压杆243推动锁扣件242活动至解锁位置。第六弹性件连接在压杆243和基座21之间,以常驱动压杆243移动至第三位置。在图4中压杆243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后座211内,压杆243具有上下两个位置;压杆243在上方位置时位于第三位置,此时压杆243不触发锁扣件242;压杆243在下方位置时位于第四位置,此时压杆243触发锁扣件242。在图4中压杆243未被触发,此时压杆243被第六弹性件向上顶住而保持在第三位置,而当压杆243被触发向下移动至第四位置时,锁扣件242由锁持位置转动至解锁位置。
如图10所示,压杆243的底部设有第二固定柱2433,第六弹性件为弹簧,第六弹性件顶端外套在该第二固定柱2433上,第六弹性件的底端止抵在后座211的内壁上,这样第六弹性件就能常推动压杆243向上移动至第三位置。
具体地,如图9所示,压杆243的下半部分形成下方敞开且前后敞开的框形,压杆243跨套在推件241上,压杆243的底端在推件24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六弹性件。
具体地,如图9所示,压杆243的在朝向两个锁扣件242的侧面分别形成为第一斜面2431,两个第一斜面2431在向下的方向上朝向彼此延伸,两个锁扣件242在朝向彼此的表面形成第二斜面2423,两个第二斜面2423在向下的方向上朝向彼此延伸,这样,当压杆243从上方的第三位置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一斜面2431和第二斜面2423的配合,压杆243逐渐将两个锁扣件242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推动,使两个锁扣件242解锁。
参照图4和图7,第二拉杆244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基座21上。图中第二拉杆244可前后移动,第二拉杆244在后侧时位于第五位置,第二拉杆244在前侧时位于第六位置。如图4所示,第二拉杆244上设有触发块2442,在第五位置时触发块2442与压杆243相脱离,压杆243就在第六弹性件的弹力下保持在第三位置;而当展开组件23展开后,展开组件23会拉动第二拉杆244向前移动至第六位置,第二拉杆244移动至第六位置时触发块2442推动压杆243移动至第四位置,也就是说,展开组件23展开后通过第二拉杆244触发了压杆243,使得压杆243下压并触发锁扣件242。
参照图4,展开组件23的转轴2306的外周壁上设有止挡块2307和拨动块2308,如图7所示,第二拉杆244上设有触发孔2441。展开组件23收拢时第二拉杆244止抵在止挡块2307上,第二拉杆244位于第五位置;展开组件23展开时拨动块2308伸入到触发孔2441内以拉动第二拉杆244,将第二拉杆244拉动至第六位置。
如图9所示,压杆243的顶端后侧设有第三斜面2432,第三斜面2432向下向后倾斜延伸,当第二拉杆244由第五位置向前移动时,第二拉杆244的触发块2442止抵在第三斜面2432上,从而可逐渐推动压杆243向下移动。
在图1-图10所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发射玩具100融合了上述组件结构,其中第一总成1为可变形玩具小车,第二总成2为发射车,配合该发射车的第二磁吸件3为磁性玩具币。如图1所示为可变形玩具小车发射前的状态,图2所示为发射车将可变形玩具小车发射后的状态。
如图3所示,发射车外部总体上由后座211、顶盖212、左肢213、右肢214和悬臂231组成。
其中,悬臂231包括上壳体2311和下壳体2312,如图5所示,悬臂231内设有第一磁吸件225、推杆223、旋转杆222、第一拉杆224和扣件221。其中,推杆223与旋转杆222相抵接,第一拉杆224的一头连接在旋转杆222上,另一端连接在扣件221上;扣件221内设置有弹簧,其下端设有扣钩2213;下壳体2312的一端设有凸起拨动块2308,还设有转轴2306(扭簧未示出)。
图9和图10中示出有第二拉杆244、压杆243、推件241及一对锁扣件242;第二拉杆244的一端设有触发块2442、另一端设有触发孔2441,其与压杆243相抵接;推件241内设有弹簧;压杆243和锁扣件242上设有固定柱,固定柱上套设有弹簧(图中未示出)。
可变形玩具小车上有预留有卡位,分别配合一对锁扣件242和推件241,玩耍前先将可变形玩具小车向后推,使之与发射车的一对锁扣件242卡死,和推件241相抵接。
该发射玩具100的玩法如下:
将图1或图2中所示的磁性玩具币放置于发射车的前端,用手将发射车推动靠近磁性玩具币,悬臂231内的第一磁吸件225吸附玩具币靠近发射车,当玩具币碰触到推杆223时,推杆223向发射车后面移动,进而带动旋转杆222向发射车前端转动,从而旋转杆222拉动第一拉杆224向发射车前端移动,这时扣件221上的扣钩2213与基座21顶盖212上的卡口解锁,整个悬臂231在扭簧的作用下向发射车后面转动,此时下壳体2312上的拨动块2308通过插入至第二拉杆244的触发孔2441内,而拉动第二拉杆244向发射车前端移动,接着第二拉杆244上的触发块2442也向前移动,同时抵压压杆243,压杆243向下移动,挤压一对锁扣件242分别向左右两端移动,可变形玩具小车被解锁,推件241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玩具车发射出去。
在该实施例中,当可变形玩具小车从发射车内射出后,可用另一个磁性玩具币射向可变形玩具小车,可变形玩具小车夹住该磁性玩具币后,可变形玩具小车能够弹跳翻转并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