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陀螺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4686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陀螺玩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陀螺玩具,尤指一种具有拉绳的陀螺玩具。



背景技术:

陀螺玩具在儿童运动场上非常流行,现有的陀螺玩具主要由一陀螺主体及发射器组成,其中发射器能够将陀螺主体发射出去并且给予陀螺主体初始速度及旋转动能,以达到使得陀螺主体高速旋转的目的。但是发射器在发射陀螺主体的瞬间不仅会给予其旋转的动能,也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力,只能将陀螺主体放置在地面或者桌面等玩耍,而不能放置在手心或者指尖上把玩,局限了儿童玩陀螺玩具的环境,而为了提高陀螺玩具的旋转速度,一般儿童会利用鞭子抽打陀螺主体使其加速旋转,在抽打陀螺玩具的同时容易抽打到周围的人,此种加速方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发射器的设置使陀螺玩具的结构复杂,另外,现有的陀螺玩具一般仅仅具有旋转的功能,在旋转的过程中不能随意的移动陀螺玩具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致使现有的陀螺玩具功能单一,并且用手碰触陀螺玩具会导致陀螺玩具旋转速度变慢并最终停下来,严重影响了陀螺玩具的旋转性能,使得旋转不稳定,并且无法使儿童在玩的过程中与陀螺玩具进行互动,降低了陀螺玩具的趣味性。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陀螺玩具,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随时改变位置和旋转方向的陀螺玩具。

为实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陀螺外壳,一旋钮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陀螺外壳,所述旋钮组件具有凸出于陀螺外壳顶面的一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陀螺外壳挠性连接,一陀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陀螺外壳内,所述陀螺轴中心轴线与所述陀螺外壳中心轴线重合,所述陀螺轴上固定套设有一输出齿轮,一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陀螺轴上且可与所述输出齿轮相啮合或脱离,一内齿轮包覆于所述传动组件外围且与所述传动组件相啮合,一弹性发条一端固定于所述内齿轮内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陀螺外壳底部,所述弹性发条处于压缩状态,一拉绳缠绕固定于所述内齿轮外侧,所述拉绳的末端固定连接一设置于所述陀螺外壳的拉环,一陀尖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陀螺轴的下端,当拉动所述拉绳时,所述内齿轮正向转动并带动所述传动组件转动,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输出齿轮转动,当松开拉环时,所述弹性发条带动所述内齿轮反向转动,所述拉绳自动收回。

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陀螺轴的一齿轮座、安装于所述齿轮座两侧边缘的两个双层齿轮,分别与两个所述双层齿轮相啮合的两个所述跳动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位于两个所述跳动齿轮之间,每一所述跳动齿轮周围开设有一弧形滑槽,当所述内齿轮正向转动带动所述双层齿轮正向转动时,所述双层齿轮带动所述跳动齿轮反向转动并滑动至所述弧形滑槽的一端,使得所述跳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相啮合,当所述内齿轮反向转动带动所述双层齿轮反向转动时,所述双层齿轮带动所述跳动齿轮正向转动并滑动至所述弧形滑槽的另一端,使得所述跳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脱离。

进一步,所述陀螺外壳上表面中部开设一贯穿孔,所述旋钮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贯穿孔的一第一轴向固定座,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沿轴向方向凹设一安装槽及自所述安装槽中心一体凸设一轴套,一滑动轴承的内环固定套设于所述轴套,所述滑动轴承的外环与所述旋钮相配合,所述旋钮可相对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旋转。

进一步,所述轴套外表面凸设多个肋条,所述肋条与所述滑动轴承的内环干涉配合。

进一步,所述旋钮组件还具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相对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一插片,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相对两侧分别凹设一插入孔供所述插片插入固定,所述旋钮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之间,所述旋钮的顶面显露于所述固定件外。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一体凸设一弧形操作部,当正向转动所述弧形操作部时,所述旋钮组件组装固定于所述陀螺外壳,当反向转动所述弧形操作部时,所述旋钮组件与所述陀螺外壳分离。

进一步,一第二轴向固定座套设于所述陀螺轴顶端且与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的下段相卡固,所述第二轴向固定座与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之间具有一安装间隙,所述陀螺外壳包括卡持于所述安装间隙的一上壳体、位于所述上壳体下方的一中壳体及位于所述中壳体下方的一下壳体,所述弹性发条固定于所述下壳体的内侧,所述拉环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中壳体外侧面分别凸设多个卡持块,所述中壳体下边缘向上凸设多个钩部,每一所述钩部位于每相邻两个所述卡持块之间,所述上壳体内壁面与所述卡持块干涉配合,所述下壳体外侧面分别设有多个卡持臂,每一所述卡持臂上开设有一卡孔,所述卡孔与所述钩部卡持固定。

进一步,所述下壳体底部向上凸设一凸柱,自所述凸柱顶面向下凹设一卡持槽,所述弹性发条的另一端卡持于所述卡持槽。

进一步,一配重块套设于所述陀螺轴上端,所述配重块收容于所述第二轴向固定座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弹性发条一端固定于所述内齿轮内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陀螺外壳底部,所述弹性发条处于压缩状态,一拉绳缠绕固定于所述内齿轮外侧,所述拉绳的末端固定连接一设置于所述陀螺外壳的拉环,当拉动所述拉绳时,所述内齿轮正向转动并带动所述传动组件转动,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输出齿轮转动,当松开拉环时,所述弹性发条带动所述内齿轮反向转动,所述拉绳自动收回,所述陀螺玩具通过拉动拉绳给予其初始速度及旋转动能,以达到使陀螺玩具高速旋转的目的,省却了发射器的应用,使陀螺玩具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陀螺玩具在发射初期的冲击力,使儿童可以在任何场合中使用陀螺玩具,并且可根据拉绳的拉动速度和拉动次数提高陀螺玩具的初始速度及旋转动能,避免使用其他加速装置,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避免了危险,另外所述旋钮组件具有凸出于陀螺外壳顶面的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陀螺外壳挠性连接,即所述旋钮与所述陀螺轴挠性连接,儿童可以通过移动所述旋钮使陀螺玩具在旋转的过程中随意的移动以改变陀螺玩具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而不会使陀螺玩具停止旋转,不仅使陀螺玩具旋转时间长,而且可以实现多个陀螺玩具之间的碰撞以及对战功能,增加了陀螺玩具的功能,使儿童在玩的过程中与陀螺玩具可以随时进行互动,极大的提高了陀螺玩具的趣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陀螺玩具的立体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陀螺玩具的局部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陀螺玩具的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陀螺玩具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齿轮与弹性发条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陀螺玩具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详细说明:

旋钮组件1;固定件11;插片111;弧形操作部112;旋钮12;第一轴向固定座13;安装槽131;轴套132;肋条1321;插入孔133;滑动轴承14;第二轴向固定座2;配重块21;安装间隙D;陀螺外壳3;上壳体31;贯穿孔311;中壳体32;卡持块321;钩部322;下壳体33;卡持臂331;卡孔332;凸柱333;卡持槽3331;固定柱334;陀螺轴4;输出齿轮41;传动组件5;齿轮座51;双层齿轮52;跳动齿轮53;弧形滑槽531;内齿轮6;弹性发条7;拉绳8;拉环81;

陀尖组件9;陀尖壳体91;连接件92;陀尖柱体93;卡接部9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陀螺玩具包括陀螺外壳3,一旋钮组件1固定连接于所述陀螺外壳3,一陀螺轴4固定连接于所述陀螺外壳3内,所述陀螺轴4中心轴线与所述陀螺外壳3中心轴线重合,所述陀螺轴4上固定套设有一输出齿轮41,一传动组件5安装于所述陀螺轴4上且可与所述输出齿轮41相啮合或脱离,一内齿轮6包覆于所述传动组件5外围且与所述传动组件5相啮合,一弹性发条7一端固定于所述内齿轮6内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陀螺外壳3底部,所述弹性发条7处于压缩状态,一拉绳8缠绕固定于所述内齿轮6外侧,所述拉绳8的末端固定连接一设置于所述陀螺外壳3的拉环81,一陀尖组件9固定连接于所述陀螺轴4的下端,当拉动所述拉绳8时,所述内齿轮6正向转动并带动所述传动组件5转动,所述传动组件5驱动所述输出齿轮41转动,当松开拉环81时,所述弹性发条7带动所述内齿轮6反向转动,所述拉绳8收回。

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陀螺外壳3上表面中部开设一贯穿孔311,所述旋钮组件1包括安装于所述贯穿孔311的一第一轴向固定座13,一第二轴向固定座2套设于所述陀螺轴4顶端且与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13的下段相卡固,即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13通过所述第二轴向固定座2于所述陀螺轴4固定连接,所述陀螺轴4可带动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13和所述第二轴向固定座2旋转。一配重块21套设于所述陀螺轴4上端,所述配重块21收容于所述第二轴向固定座2内。所述第二轴向固定座2与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13之间具有一安装间隙D,所述陀螺外壳3包括卡持于所述安装间隙D的一上壳体31、位于所述上壳体31下方的一中壳体32及位于所述中壳体32下方的一下壳体33,所述上壳体31设有所述贯穿孔311,使得所述上壳体31固定于所述安装间隙D,即所述上壳体31同时与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13和所述第二轴向固定座2相固定,故所述上壳体31可随着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13和所述第二轴向固定座2旋转。所述中壳体32外侧面分别凸设多个卡持块321,所述中壳体32下边缘向上凸设多个钩部322,每一所述钩部322位于每相邻两个所述卡持块321之间,所述上壳体31内壁面与所述卡持块321干涉配合,即所述上壳体31与所述中壳体32干涉固定。所述下壳体33外侧面分别设有多个卡持臂331,每一所述卡持臂331上开设有一卡孔332,所述卡孔332与所述钩部322卡持固定,即所述中壳体32与所述下壳体33卡持固定,从而使所述上壳体31、所述中壳体32以及所述下壳体33固定为一个整体,且均可随着所述陀螺轴4旋转。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弹性发条7固定于所述下壳体33的内侧,具体而言,所述下壳体33底部向上凸设一凸柱333,自所述凸柱333顶面向下凹设一卡持槽3331,所述弹性发条7的另一端卡持于所述卡持槽3331。所述拉环81位于所述下壳体33的外侧,即所述下壳体33的侧面开设一孔洞(未标号),所述拉绳8一端自所述孔洞中伸出并与所述拉环81固定连接,所述拉环81的直径大于所述孔洞的直径。所述下壳体33底面向下凸设一固定柱334,所述陀尖组件9包括内部中空的一陀尖壳体91、安装于所述陀尖壳体91内且与所述陀螺轴4固定连接的连接件92以及卡接于所述陀尖壳体91底部的陀尖柱体93。所述固定柱334插入所述陀尖壳体91内以与所述陀尖壳体91相固定。所述陀尖柱体93的下端为半球体,所述陀尖柱体93的上端设有一径向凸出的卡接部931, 所述陀尖柱体93的所述卡接部931卡接于所述陀尖壳体91内,所述陀尖柱体93的下端从所述陀尖壳体91的底部露出,所述连接件92在所述陀尖壳体91内与陀尖柱体93的上端相抵。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所述旋钮组件1具有凸出于陀螺外壳3顶面的一旋钮12,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13沿轴向方向凹设一安装槽131及自所述安装槽131中心一体凸设一轴套132,一滑动轴承14的内环固定套设于所述轴套132,所述轴套132外表面凸设多个肋条1321,所述肋条1321与所述滑动轴承14的内环干涉配合,即所述滑动轴承14的内环与所述轴套132刚性连接,所述滑动轴承14的外环与所述旋钮12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轴承14的外环与所述旋钮12也为干涉配合,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轴承14的外环与所述旋钮12也可以间隙配合,只要保证所述旋钮12固定于所述陀螺外壳3即可。所述滑动轴承14的内环和外环之间填充有滚珠,故所述滑动轴承14的外环可相对内环转动,而所述滑动轴承14的外环与所述旋钮12相固定,所述滑动轴承14的内环与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13相固定,故所述旋钮12可相对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13转动,即所述旋钮12与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13以及所述陀螺壳体均为挠性连接,即所述旋钮12与所述陀螺轴4挠性连接,儿童可以通过移动所述旋钮12使陀螺玩具在旋转的过程中随意的移动以改变陀螺玩具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而不会使陀螺玩具停止旋转,不仅使陀螺玩具旋转时间长,而且可以实现多个陀螺玩具之间的碰撞以及对战功能,增加了陀螺玩具的功能,使儿童在玩的过程中与陀螺玩具可以随时进行互动,极大的提高了陀螺玩具的趣味性。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旋钮组件1还具有一固定件11,所述固定件11相对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一插片111,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13相对两侧分别凹设一插入孔133供所述插片111插入固定,所述旋钮12位于所述固定件11与所述第一轴向固定座13之间,所述旋钮12的顶面显露于所述固定件11外,以方便玩者移动所述旋钮12。所述固定件11一体凸设一弧形操作部112,当正向转动所述弧形操作部112时,所述旋钮组件1组装固定于所述陀螺外壳3,当反向转动所述弧形操作部112时,所述旋钮组件1与所述陀螺外壳3分离。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陀螺轴4上固定套设有所述输出齿轮41,所述输出齿轮41与所述陀螺轴4之间为相对固定的刚性连接,所述输出齿轮41可带动所述陀螺轴4旋转,进而是所述陀螺玩具整体旋转。所述传动组件5安装于所述陀螺轴4上且可与所述输出齿轮41相啮合或脱离,所述传动组件5的设置用以将所述内齿轮6的旋转动能传递至所述输出齿轮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5包括安装于所述陀螺轴4的一齿轮座51、安装于所述齿轮座51两侧边缘的两个双层齿轮52,分别与两个所述双层齿轮52相啮合的两个所述跳动齿轮53,所述输出齿轮41位于两个所述跳动齿轮53之间,每一所述跳动齿轮53周围开设有一弧形滑槽531,所述跳动齿轮53在最初状态位于所述弧形滑槽531远离所述输出齿轮41的一端,当所述内齿轮6正向转动带动所述双层齿轮52正向转动时,所述双层齿轮52带动所述跳动齿轮53反向转动并滑动至所述弧形滑槽531靠近所述输出齿轮41的一端,使得所述跳动齿轮53与所述输出齿轮41相啮合,当所述内齿轮6反向转动带动所述双层齿轮52反向转动时,所述双层齿轮52带动所述跳动齿轮53正向旋转并滑动至所述弧形滑槽531的另一端,使得所述跳动齿轮53与所述输出齿轮41脱离。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当通过所述拉环81拉动所述拉绳8时,所述内齿轮6正向转动并带动所述双层齿轮52正向转动,所述双层齿轮52正向转动带动所述跳动齿轮53反向转动,所述跳动齿轮53在反向转动的同时朝向所述弧形滑槽531的一端滑动,即朝向靠近所述输出齿轮41的方向滑动,以与所述输出齿轮41相啮合,带动所述输出齿轮41正向转动,所述输出齿轮41带动所述陀尖组件9正向旋转,从而实现拉动所述拉绳8即可使所述陀螺玩具高速旋转,以达到使陀螺玩具高速旋转的目的,省却了发射器的应用,使陀螺玩具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陀螺玩具在发射初期的冲击力,使儿童可以在任何场合中使用陀螺玩具,并且可根据拉绳8的拉动速度和拉动次数提高陀螺玩具的初始速度及旋转动能,避免使用其他加速装置,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避免了危险。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当松开所述拉环81时,所述弹性发条7在自身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内齿轮6反向转动,所述拉绳8自动往回收缩,此时所述输出齿轮41继续转动,所述内齿轮6、所述双层齿轮52以及所述跳动齿轮53的旋转速度逐渐变慢,当所述弹性发条7再次回复初始状态时,所述内齿轮6和所述双层齿轮52停止转动,所述跳动齿轮53彻底脱离所述输出齿轮41并回到所述弧形滑槽531的另一端同时停止转动,待再次重新拉动所述拉绳8时,所述内齿轮6、所述双层齿轮52以及所述跳动齿轮53才会重新旋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陀螺玩具通过设置所述拉绳8缠绕固定于所述内齿轮6外侧,所述拉绳8的末端固定连接一设置于所述陀螺外壳3的拉环81,当拉动所述拉绳8时,所述内齿轮6正向转动并带动所述传动组件5转动,所述传动组件5驱动所述输出齿轮41转动,所述弹性发条7一端固定于所述内齿轮6内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陀螺外壳3底部,所述弹性发条7处于压缩状态,当松开拉环81时,所述弹性发条7带动所述内齿轮6反向转动,所述拉绳8收回,故通过拉动拉绳8给予其初始速度及旋转动能,以达到使陀螺玩具高速旋转的目的,省却了发射器的应用,使陀螺玩具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陀螺玩具在发射初期的冲击力,使儿童可以在任何场合中使用陀螺玩具,并且可根据拉绳8的拉动速度和拉动次数提高陀螺玩具的初始速度及旋转动能,避免使用其他加速装置,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避免了危险,另外所述旋钮组件1具有凸出于陀螺外壳3顶面的旋钮12,所述旋钮12与所述陀螺外壳3挠性连接,即所述旋钮12与所述陀螺轴4挠性连接,儿童可以通过移动所述旋钮12使陀螺玩具在旋转的过程中随意的移动以改变陀螺玩具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而不会使陀螺玩具停止旋转,不仅使陀螺玩具旋转时间长,而且可以实现多个陀螺玩具之间的碰撞以及对战功能,增加了陀螺玩具的功能,使儿童在玩的过程中与陀螺玩具可以随时进行互动,极大的提高了陀螺玩具的趣味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