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练习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858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综合练习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综合练习架。



背景技术:

当今,体育运动的发展越来越普及,然而场地以及器材的局限,大大地限制了很多项目的有效开展。比如,在体育课上,运动场有单杠,要求学生做引体向上的练习,或许还要经过模仿练习、老师指导、自行体验等过程,一节课,时间短,很难保证每个同学都能体验或得到指导,一节单调的体育课就过去了。如果一节课课,只做这一样活动,学生兴趣寥寥,影响学习和运动热情,影响心情,导致情绪感染,学习下节课的激情也不高。在学校等场所不可能到处设置单杠,因为造价贵且浪费场地,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单杠就是拉拉引体向上而已,很少做艺术体操或竞技体操上难度动作。有些学生热衷艺术体操或竞技体操上的难度动作,但是许多简单的单杠,硬度大、弹性小,使得这些运动很难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综合练习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综合练习架,包括外架、内架,所述外架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外架、位于右侧的第二外架,所述第一外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外架包括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所述内架包括一单杠结构;所述单杠结构包括两根支撑杆、连接在两根支撑杆底部的两个底板、连接在两根支撑杆顶部的两个轴套结构、连接在两个轴套结构上的直杆;在两根支撑杆的外侧、靠近所述轴套结构的位置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结构相同且自左向右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杆部、第一直杆部、杆头结构、第二直杆部、第二弯杆部;所述杆头结构呈竖向排布,所述第一直杆部、第二直杆部均呈横向排布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直杆部连接在杆头结构的顶端,所述第二直杆部连接在杆头结构的底端,所述第一直杆部、杆头结构、第二直杆部相互配合呈梯次结构排布;在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的中间段均连接有支撑柱;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直杆部与第二支撑架的第一直杆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二直杆部与第二支撑架的第二直杆部之间均连接有等距排布的横杆体;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右侧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左侧均引出一连接臂,在所述连接臂上设有与所述连接件配合连接的连接头。

在所述第三支撑架的第一直杆部与第四支撑架的第一直杆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架的第二直杆部与第四支撑架的第二直杆部之间均连接有等距排布的横杆体。

所述第一弯杆部的高度较所述第二弯杆部的高度高;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弯杆部与第二支撑架的第一弯杆部之间连接的平行排布的横杆体结构,若干个横杆体结构沿第一弯杆部的弧形侧面依次自下而上排布。

所述杆头结构是一短杆体。

所述轴套结构内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包括位于顶部的直槽以及位于底部的曲槽。

所述通道内设有具有弹性的管状垫体。

所述直杆插入连接在所述轴套结的通道内,在直杆的两端连接有用于阻尼所述直杆脱离通道的外连接结构。

应用时,把外架、内架连接在一起,由于外架与内架的相互连接及平衡支撑,降低了原本单个个体达到相对稳定时所需的材料要求,降低了成本。所述外架与内架通过连接件配合连接头进行连接。

应用时,人们在外架上通过横杆体做引体向上的练习,这个就在简单的场地范围内,增加了同时练习的人数。由于第一直杆部较第二直杆部高度高,根据身高的不同选择在不同的位置做引体向上的练习,例如,个子高的在靠近第一弯杆部的位置做,个子低的在靠近第二弯杆部的位置做。

应用时,外架也可做攀爬运动。

应用时,人们可用手抓住横杆体,在外架上做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做吊杆行走的运动。吊杆行走是以手抓吊杆、身体悬空并左右手交替抓握下一个吊杆,同时带动身体向前运动。

应用时,把管状垫体套在直杆的两端,然后把直杆插入轴套结构的通道内,直到把管状垫体调整接入到通道内,最后固定连接外连接结构。

有益效果

把外架、内架连接在一起,由于外架与内架的相互连接及平衡支撑,降低了原本单个个体达到相对稳定时所需的材料要求,降低了成本;把管状垫体与直杆和通道配合,增加了单杠的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3所示,一种综合练习架,包括外架、内架,所述外架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外架、位于右侧的第二外架,所述第一外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所述第二外架包括第三支撑架3、第四支撑架;所述内架包括一单杠结构;所述单杠结构包括两根支撑杆4、连接在两根支撑杆底部的两个底板、连接在两根支撑杆顶部的两个轴套结构5、连接在两个轴套结构上的直杆6;在两根支撑杆的外侧、靠近所述轴套结构的位置设置有连接件7;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结构相同且自左向右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杆部8、第一直杆部9、杆头结构10、第二直杆部11、第二弯杆部15;所述杆头结构呈竖向排布,所述第一直杆部、第二直杆部均呈横向排布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直杆部连接在杆头结构的顶端,所述第二直杆部连接在杆头结构的底端,所述第一直杆部、杆头结构、第二直杆部相互配合呈梯次结构排布;在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的中间段均连接有支撑柱;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直杆部与第二支撑架的第一直杆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二直杆部与第二支撑架的第二直杆部之间均连接有等距排布的横杆体12;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右侧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架的左侧均引出一连接臂13,在所述连接臂上设有与所述连接件配合连接的连接头14。

在所述第三支撑架的第一直杆部与第四支撑架的第一直杆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架的第二直杆部与第四支撑架的第二直杆部之间均连接有等距排布的横杆体。

所述第一弯杆部的高度较所述第二弯杆部的高度高;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弯杆部与第二支撑架的第一弯杆部之间连接的平行排布的横杆体结构,若干个横杆体结构沿第一弯杆部的弧形侧面依次自下而上排布。

所述杆头结构是一短杆体。

所述轴套结构内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包括位于顶部的直槽以及位于底部的曲槽。

所述通道内设有具有弹性的管状垫体。

所述直杆插入连接在所述轴套结的通道内,在直杆的两端连接有用于阻尼所述直杆脱离通道的外连接结构。

应用时,把外架、内架连接在一起,由于外架与内架的相互连接及平衡支撑,降低了原本单个个体达到相对稳定时所需的材料要求,降低了成本。所述外架与内架通过连接件配合连接头进行连接。

应用时,人们在外架上通过横杆体做引体向上的练习,这个就在简单的场地范围内,增加了同时练习的人数。由于第一直杆部较第二直杆部高度高,根据身高的不同选择在不同的位置做引体向上的练习,例如,个子高的在靠近第一弯杆部的位置做,个子低的在靠近第二弯杆部的位置做。

应用时,外架也可做攀爬运动。

应用时,人们可用手抓住横杆体,在外架上做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做吊杆行走的运动。吊杆行走是以手抓吊杆、身体悬空并左右手交替抓握下一个吊杆,同时带动身体向前运动。

应用时,把管状垫体套在直杆的两端,然后把直杆插入轴套结构的通道内,直到把管状垫体调整接入到通道内,最后固定连接外连接结构。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