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跏趺练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2025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跏趺练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跏趺练习器。



背景技术:

跏趺是指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又称“吉祥坐”,众所周知,结跏趺是修行者的标准坐姿。但在现实中,无论是佛弟子还是其他人士都对此非常重视。佛家禅宗弟子认为双盘可以使人心入定,并能引导体内气脉的上下运行;练气功的人认为长时间结跏趺能够使身体更稳固,有利于长时间静坐修行;而练武之人认为结跏趺对内功的修炼十分有益;行医之人则认为通过结跏趺可以使人经络舒展,可百病不生,可见结跏趺对各行各业的人来说,都大有益处。

随着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修身,跏趺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跏趺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好处,但是跏趺也并不是轻易就能够熟练的,初学者在结跏趺坐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双腿盘不上,容易打滑,身体容易弯曲的状况。

目前市场上的用于跏趺的器材通常是用草编的坐垫,没有辅助练习功能,不适合初学者练习跏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跏趺练习器,已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跏趺练习器,第一坐垫和与第一坐垫一侧相连的第二坐垫;第二坐垫上远离第一坐垫的一端的竖直方向设置有靠背;第一坐垫和第二坐垫均设置在底座上,第一坐垫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坐垫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矩形槽;矩形槽中设置有挡腿板,挡腿板的其中一端的两个侧面与矩形槽靠近第一坐垫端头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坐垫的宽度大于第二坐垫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坐垫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升降机,升降机与底座和第二坐垫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槽上与挡腿板铰接的一面向外倾斜,倾斜的角度范围为50°至60°。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坐垫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滑道,滑道位于两个矩形槽之间,滑道的底面与底座连接;滑道内设置有丝杠,丝杠从中间到两端的螺纹反向设置,丝杠的两头插装有轴承,轴承与底座固定连接,丝杠其中一端设置有转盘;丝杠的两半部分分别设置有矩形螺母,矩形螺母上设置有齿条;挡腿板的铰接轴上固定连接有与齿条配合的齿轮。

作为优选,所述齿条设有尺的一面的形状为月牙形,随着挡腿板的摆动,以及齿条的水平移动,齿条与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挡腿板向外摆动的角度范围为30°至50°。

作为优选,所述滑道上端的中间位置分别对称设置有两组限位块,矩形螺母位于其中任意一组限位块之间,其中一个限位块位于挡腿板摆动25°时挡腿板最下端投射到滑道上的位置,另一个限位块位于挡腿板摆动52°时挡腿板最下端投射到滑道上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顶端三分之一部分的宽度小于其下方三分之二部分的宽度,靠背距顶端三分之一部分的两侧铰接有夹头板;靠背距顶端三分之一部分的两侧设置有头部固定带;靠背距底端三分之二部分的两侧铰接有夹肩板;靠背距底端三分之二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槽体;槽体内设置有柱体,柱体的两端与槽体的内部连接;槽体内穿过柱体设置有腿部固定带,腿部固定带的一端设置有卡环。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四个角均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中均插装有伸缩杆;四根伸缩杆的外侧卡接有网罩;底座的底面下方设置有支腿;支腿与底座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防虫碗,碗口朝向支腿。

本实用新型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跏趺练习器,在第二坐垫上设置有靠背,使用者靠在靠背上,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身体弯曲;在矩形槽中设置有挡腿板,使用者双腿交叉盘坐时,防止使用者双腿容易打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挡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滑道、丝杠、齿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10-第一坐垫,11-矩形槽,12-挡腿板,13-铰接轴,14-齿轮;20-第二坐垫,21-升降机;30-靠背,31-夹头板,32-头部固定带,33-夹肩板,34-腿部固定带,35-槽体,36-柱体,37-卡环;40-底座,41-固定孔,42-伸缩杆,43-网罩,44-支腿,45-支撑杆,46-防虫碗;50-滑道,51-丝杠,52-轴承,53-轴承座,54-转盘,55-矩形螺母,56-齿条,5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跏趺练习器,包括第一坐垫10和与第一坐垫10一侧相连的第二坐垫20,第一坐垫10的宽度大于第二坐垫20的宽度,第一坐垫10的长度范围为30cm至50cm,本实施例中第一坐垫10的长度为40cm,第二坐垫20的长度范围为20cm至60cm,本实施例中第二坐垫20的长度为35cm,使用者的臀部坐在第二坐垫20上,腿部放在第一坐垫10上。第二坐垫20上远离第一坐垫10的一端设置有靠背30,靠背30垂直于第二坐垫20,使用者的背部靠在靠背30上,防止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背部弯曲,靠背30的高度范围为50cm至120cm,本实施例中靠背30的高度为100cm;靠背30顶端三分之一部分的宽度小于其下方三分之二的宽度,使用者的头部靠在靠背30顶端三分之一的部分,背部靠在靠背30距底端三分之二的部分,靠背30距顶端三分之一部分的两侧铰接有夹头板31,两个夹头板31把使用者的头部夹住,防止使用者的头部向两边倾斜;靠背30距顶端三分之一部分的两侧设置有头部固定带32,头部固定带32将使用者的头部固定在靠背30上,防止使用者的头部向前倾斜;靠背30距底端三分之二位置的两侧铰接有夹肩板33,夹肩板33将使用者的双肩夹住,防止使用者的双肩向两边倾斜;靠背30距底端三分之二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槽体35,槽体35内设置有柱体36,柱体36的两端与槽体35的内部连接,槽体35内穿过柱体36设置有腿部固定带34,腿部固定带34的一端设置有卡环37,腿部固定带34的长度为150mm,宽度为3.5mm至4mm,本实施例中腿部固定带34的条数为一条,腿部固定带34可以两条、三条共同使用,使用者的腿盘起后,腿部固定带34穿过柱体36,其一端穿过卡环37,套住使用者的其中任意一个脚踝,将使用者的脚部向其臀部方向拉,用于规范使用者盘坐的姿势,腿部固定带34也可以单独使用,直接将其一端穿过卡环37,套住使用者的双腿,规范使用者盘坐的姿势。

第一坐垫10和第二坐垫20下面设置有底座40,第二坐垫20与底座40之间设置有升降机21,本实施例中升降机21优选为手摇丝杆升降机,升降机21与底座40和第二坐垫20固定连接;第一坐垫10与底座40固定连接;第一坐垫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矩形槽11,矩形槽11平行于第一坐垫10的侧面,矩形槽11中设置有挡腿板12,挡腿板12的上端向外弯曲,挡腿板12下端的两个侧面与矩形槽11靠近第一坐垫10端头的一端通过铰接轴13铰接,挡腿板12的长度范围为25cm至45cm,本实施例中挡腿板12的长度为35cm,挡腿板12将使用者的腿夹在中间,防止使用者的腿在盘坐过程中打滑,在使用过程中挡腿板12向外摆动的角度范围为30°至50°,本实施例中挡腿板12向外摆动的角度优选为36°和44°,适合各种粗细的腿盘坐,矩形槽11上与挡腿板12铰接的一面向外倾斜,倾斜的角度范围为50°至60°,本实施例中倾斜的角度优选为52°,当挡腿板12摆动到最大角度50°时,挡腿板12停止摆动,矩形槽11向外倾斜的面与挡腿板12之间有一定间隙,使用者的腿部压在挡腿板12上,防止挡腿板12与矩形槽11的侧面接触损坏挡腿板12。

如图4所示,第一坐垫10与底座40之间设置有滑道50,滑道50位于两个矩形槽11之间,滑道50的底面与底座40连接;滑道50内设置有丝杠51,丝杠51从中间到两端的螺纹反向设置,丝杠51的两头插装有轴承52,轴承52与底座40通过轴承座53固定连接,丝杠51其中一端设置有转盘54;丝杠51的两半部分分别设置有矩形螺母55,两个矩形螺母55的螺纹与丝杠51上的螺纹相匹配,矩形螺母55上设置有齿条56,矩形螺母55在滑道50内滑动;挡腿板12的铰接轴13上固定连接有与齿条56配合的齿轮14;齿条56设有齿的一面的形状为月牙形,随着挡腿板12的摆动,以及齿条56的水平移动,使齿轮14与齿条56上齿啮合;滑道50上端的中间位置分别对称设置有两组限位块57,矩形螺母55位于其中任意一组限位块57之间,其中一个限位块57位于挡腿板12摆动25°时挡腿板12最下端投射到滑道50上的位置,另一个限位块57位于挡腿板12摆动52°时挡腿板12最下端投射到滑道50上的位置,限位块57限制矩形螺母55的移动区间,防止齿条56与齿轮14脱离。

如图1所示,底座40的四角设置有固定孔41,固定孔41中插装有伸缩杆42,四根伸缩杆42的外侧卡接有网罩43,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坐在网罩43的内部,防止蚊虫进入,打扰使用者练习;底座40的底面下方设置有支腿44,支腿44的数量为4个,支腿44沿同一圆周均匀分布,在使用过程中使练习器更加稳定,支腿44与底座40之间连接有支撑杆45,支撑杆45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防虫碗46,碗口朝向支腿44,防虫碗46的材料为光滑的塑料,当爬虫沿着支撑杆45向上爬时,只能爬到防虫碗46内,由于防虫碗46的内壁光滑,爬虫会滑落,防止爬虫影响使用者练习。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