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半自动下肢功能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865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半自动下肢功能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肢体功能锻炼装置,尤其是一种新型半自动下肢功能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功能锻炼是重症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临床功能锻炼主要有被动和主动锻炼,被动锻炼主要靠医务人员和患者亲属手动锻炼,不仅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耗费人力资源、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且因知识层次、锻练手法不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主动锻炼主要靠仪器锻炼,但大多都体积较大、结构复杂、造价高、未能根据患者病情设置合适的锻炼力度,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下肢功能锻炼器体积大、结构复杂、造价高和被动锻炼增加工作量、耗费人力资源、增加经济负担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分级训练技术,对不同肌力患者进行分级功能锻炼,已达方便、实用、高效、经济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半自动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包括:机箱、动力组、齿轮组、两个脚踏。

上述的新型半自动下肢功能锻炼装置,所述机箱包括底座、前侧板、后侧板、隔板、盖板;底座上有提手;前侧板有第一钢珠轴承、四个卡槽、四个卡扣、电源线舱门、电动机舱门,两个舱门上有指孔;后侧板有第二钢珠轴承、四个卡槽和四个卡扣;前、后侧板固定在底座上;隔板固定在前后侧板和底板上,防止电源线缠绕齿轮组;盖板可拆卸,便于内部结构维护与维修;两个钢珠轴承结构一样,包括外环、钢珠、内环,外环与侧板固定。

上述的新型半自动下肢功能锻炼装置,所述机箱中,前、后侧板上位置相对的卡槽、卡扣分别组成一组卡槽和一组卡扣,各四组;卡扣可手动上下移动,以固定或松开轮轴。

上述的新型半自动下肢功能锻炼装置,所述动力组由插头、电源线、蓄电池、电源开关、连接线、电动机、主动轮、离合开关、支架、皮带构成。插头与电源线一体,电源线连接在蓄电池左侧,蓄电池粘于底座上;蓄电池右侧由连接线连接在电动机上;电动机固定在支架上,支架焊接在底座上;离合开关安装于主动轮上,当打开离合开关时,电动机动力传到主动轮上;皮带绕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上。

上述的新型半自动下肢功能锻炼装置,所述齿轮组由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第三齿轮组、第四齿轮组、第五齿轮组组成;第一齿轮组由第一大齿轮、从动轮和第一轮轴组成,三者固定在一起可转动,第一轮轴两端从前后侧板上的钢珠轴承的内环穿出且与之固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齿轮组结构相似,以第五齿轮组为例说明,由大齿轮、小齿轮和轮轴组成,三者固定在一起可转动,轮轴两端从前后侧板上的第四组卡槽伸出,被第四组卡扣固定;

上述的新型半自动下肢功能锻炼装置,所述齿轮组中,动力传动关系为,从第一到第五齿轮组,前一齿轮组的大齿轮带动后一齿轮组的小齿轮转动。

上述的新型半自动下肢功能锻炼装置,所述的两个脚踏结构相同,由固定带、踏板、踏板轴、连接杆组成;连接杆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轮轴和踏板轴上,踏板绕踏板轴转动,固定带可根据患者脚掌大小调整松紧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下肢功能锻炼装置采用分级训练方式,对不同肌力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有效地消除了被动锻炼和现有功能锻炼器的缺陷,尤其是可根据患者病情设置不同阻力,达到经济、实用、高效的锻炼效果。另外,将动力组和齿轮组设置在机箱内,结构紧凑,携带方便,可根据患者的需要随时进行床上或下床活动,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珠轴承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视平行投影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舱门打开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顶视内部结构图;

图中:1.机箱,2.底座,3.前侧板,4.后侧板,5.盖板,6.提手,7.电源线舱门,8.电动机舱门,9.指孔,10.第一钢珠轴承,10I.第二钢珠轴承,11.外环,12.钢珠,13.内环,14.第一组卡槽,15.第二组卡槽,16.第三组卡槽,17.第四组卡槽,18.第一组卡扣,19.第二组卡扣,20.第三组卡扣,21.第四组卡扣,22.动力组,23.插头,24.电源线,25.蓄电池,26.电源开关,27.连接线,28.电动机,29.主动轮,30.离合开关,31.支架,32.皮带,33.齿轮组,34.第一齿轮组,35.第二齿轮组,36.第三齿轮组,37.第四齿轮组,38.第五齿轮组,39.第一大齿轮,40.从动轮,41.第一轮轴,42.大齿轮,43.小齿轮,44.轮轴,45.第一脚踏,46.第二脚踏,47.固定带,48.踏板,49.踏板轴,50.连接杆,51.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新型半自动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包括机箱1、动力组22、齿轮组33、两个脚踏45、46。

机箱包括底座2、前侧板3、后侧板4、隔板51、盖板5;底座上有提手6;前侧板有第一钢珠轴承10、四个卡槽、四个卡扣、电源线舱门7、电动机舱门8,两个舱门上有指孔9;后侧板有第二钢珠轴承10I、四个卡槽和四个卡扣;前、后侧板固定在底座上;隔板51固定在前后侧板和底板上,防止电源线24缠绕齿轮组;盖板可拆卸,便于内部结构维护与维修;两个钢珠轴承结构一样,包括外环11、钢珠12、内环13,外环与侧板固定。前、后侧板上位置相对的卡槽、卡扣分别组成一组卡槽和一组卡扣,各四组;卡扣可手动上下移动,以固定或松开轮轴44。

动力组由插头23、电源线24、蓄电池25、电源开关26、连接线27、电动机28、主动轮29、离合开关30、支架31、皮带32构成。插头与电源线一体,连接在蓄电池左侧,蓄电池粘于底座上;蓄电池右侧由连接线连接在电动机上;电动机固定在支架上,支架焊接在底座上;离合开关安装于主动轮上,当按下离合开关时,电动机动力传到主动轮上;皮带绕于主动轮和从动轮40上。

齿轮组由第一齿轮组34、第二齿轮组35、第三齿轮组36、第四齿轮组37、第五齿轮组38组成;第一齿轮组由第一大齿轮39、从动轮和第一轮轴41组成,三者固定在一起可转动,第一轮轴两端从前后侧板上的钢珠轴承的内环穿出且与之固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齿轮组结构相似,以第五齿轮组为例说明,由大齿轮42、小齿轮43和轮轴组成,三者固定在一起可转动,轮轴两端从前后侧板上的第四组卡槽17伸出,被第四组卡扣21固定;齿轮组的动力传动关系是从第一到第五齿轮组,前一齿轮组的大齿轮带动后一齿轮组的小齿轮转动。

两个脚踏45、46结构相同,由固定带47、踏板48、踏板轴49、连接杆50组成;连接杆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轮轴和踏板轴上,踏板绕踏板轴转动,固定带可根据患者脚掌大小调整松紧度。

【实施例2】

使用前先将插头23插在有电的插座上给蓄电池25充电备用;使用时将本装置放置于患者两腿之间。

对于镇静、昏迷、下肢肌力≤3级的患者,将患者的双脚用固定带9固定在两个踏板上,依次打开电源开关26和离合开关30,电动机28的动力传给主动轮29,通过皮带32带动从动轮40转动,从动轮与第一轮轴41及两个脚踏连接,故两个脚踏同时转动,被动训练患者下肢肌力。

对于神志清醒且下肢肌力≥4级的患者,将患者的双脚固定在两个踏板上,关闭离合开关,患者自行踩踏以锻炼肌力,随患者肌力的恢复,可逐级增加阻力即增加锻炼强度,方法为,抬起第二组卡扣18,将第二齿轮组35顺第二组卡槽14向前推并下降至与第一齿轮组34对接,放下第二组卡扣固定,此时患者需克服这两组齿轮的阻力,以此类推,逐级增加。

根据患者病情设置不同的阻力和锻炼时间,锻炼结束收起本装置清洁备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