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员弹跳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862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体育训练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运动员弹跳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运动员的弹跳训练一般是通过蛙跳、深蹲举重等项目来进行的,其原理都是利用膝盖的伸张来克服负重,以此达到锻炼大小腿肌肉,提升弹跳力的目的,但是,蛙跳中由于人体的体重是固定的,无法根据实际需求来调节负重,而深蹲举重则无法自动将器械复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专用的运动员弹性训练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员弹跳训练装置,包括了小腿托板和大腿托板,在所述小腿托板上形成有弧形凹面供运动员的小腿放置,在所述大腿托板上也形成有弧形凹面供运动员的大腿放置,在所述小腿托板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托块,在所述第一托块的底部成形有长方形槽,在所述长方形槽的槽壁上成形有圆柱状凸起,在所述大腿托板的底部形成有第二托块,在所述第一托块和第二托块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了连接板、齿条、中托和调节齿轮,所述连接板两侧形成了滑槽,所述圆柱状凸起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中,所述齿条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后部,所述调节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中托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托块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小腿托板上设置有小腿绑带,在所述大腿托板上设置有大腿绑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小腿托板的弧形凹面一侧设置了带扣,所述小腿绑带一端连接在弧形凹面的另一侧,另一端能扣接在所述带扣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大腿托板的弧形凹面一侧也设置了带扣,所述大腿绑带一端连接在弧形凹面的另一侧,另一端能扣接在所述带扣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在所述中托上开设有圆形通孔,在所述第二托块上开设有销孔,所述销孔能与所述圆形通孔正对,在所述销孔中穿设有定位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调节齿轮在齿条上的来回滚动,使小腿托板与大腿托板的相对角度及长度发生变化,从而带动运动员腿部伸展或屈曲,达到训练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运动员弹跳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运动员弹跳训练装置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运动员弹跳训练装置,包括了小腿托板1和大腿托板2,在小腿托板上形成有弧形凹面供运动员的小腿放置,当运动员小腿放置在弧形凹面中后,在弧形凹槽的一侧设置了带扣9,另一侧设置了小腿绑带11,小腿绑带可以扣接在带扣中,从而将小腿绑带。与此同理,在大腿托板上也形成有弧形凹面供运动员的大腿放置,在大腿托板的弧形凹面一侧也设置了带扣9,在大腿托板上设置有大腿绑带21,大腿绑带21一端连接在弧形凹面的另一侧,另一端能扣接在所述带扣中。绑带与带扣的扣接关系可以参考皮带,比如在绑带上开设若干定位孔,带扣上设置了定位针,通过将定位针插入定位孔从而将绑带与带扣的位置固定,并通过切换不同的定位孔来调整绑带的松紧度。

在小腿托板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托块3,在第一托块的底部成形有长方形槽,在长方形槽的槽壁上成形有圆柱状凸起,在大腿托板的底部形成有第二托块4,在第一托块和第二托块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了连接板5、齿条6、中托7和调节齿轮8,连接板两侧形成了滑槽,圆柱状凸起滑动连接在滑槽中,从而使得第一托块能相对于连接板滑动,进而使得整个小腿托板能沿连接板滑动。

齿条一体连接在连接板的后部,调节齿轮与齿条啮合,调节齿轮是固定在中托上的,而中托的底部则通过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固定在第二托块上。具体的,在中托上开设有圆形通孔,在第二托块上开设有销孔,销孔能与圆形通孔正对,通过在销孔和圆形通孔中穿设定位销10从而将中托和第二托块固定在一起,当拔出定位销时,则两者能实现相互分离。调节齿轮外圈与齿条啮合,而其中心则形成有齿轮孔,在该齿轮孔中插接着驱动轴,该驱动轴可以为电机的输出轴,也可以为由手动控制的调节手柄,其主要目的是用于带动调节齿轮转动。由于该驱动轴的目的是驱动齿轮转动,属于常规技术手段,故在附图中省略。

训练时,通过小腿绑带固定训练器的小腿托板于运动员的小腿上,通过大腿绷带固定训练器的大腿托板于运动员的大腿上,之后通过电机电动的方式或者人工转动的方式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带动调节齿轮转动,此时调节齿轮会在齿条上来回滚动,使小腿托板与大腿托板的相对角度及长度发生变化,从而带动运动员腿部伸展或屈曲,达到训练的目的。

以上所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