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篮球多功能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2817发布日期:2018-06-15 20:5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篮球多功能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篮球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篮球多功能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篮球运动是围绕高空的球篮和篮球而展开集体攻守对抗,其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激励活动者能将篮球更快、更准、更多地投进高空篮筐和破坏对手投进高空篮筐中去而展开。

本发明人在检索专利的过程中发现了相似的用于篮球训练方面的专利,例如,申请号为:201720348215.1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便携篮球训练架,包括篮板、支撑架和底座,所述篮板的一侧设置有线框,所述线框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侧面安装有篮筐,所述篮筐和篮板均与第一固定块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篮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与篮板的底端之间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篮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嵌入所述支撑架中,所述支撑架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与底座焊接,通过伸缩杆的伸缩,可以降低整个篮球训练架的高度,调节螺栓和旋转轴,使得篮板能够平方在底座上,可以方便移动,支撑架在篮球训练架中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支撑架的另外两端通过第二固定块与底座既能够固定连接,能够方便拆卸。

基于上述,篮球训练架的功能单一,在练习罚球投篮以及三分投篮时,只能后撤或者前进到三分线外或者罚球线的位置进行练习,浪费时间以及训练者的体能,同时也不便于在训练结束后统计投到篮框内的数量。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篮球多功能训练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篮球多功能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篮球多功能训练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篮球多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收集室,第二收集室,第三收集室,万向轮,柜门,第一篮板,第一篮框,立管,收集罩,连接杆,第二篮板,第二篮框,收集盘,通管,通孔,斜板和平面镜;

所述底座的内侧通过隔板分隔成第一收集室、第二收集室以及第三收集室,且第一收集室、第二收集室以及第三收集室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柜门,所述底座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第一篮板焊接在底座的顶部一端,且第一篮板的顶部外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篮框,所述第一篮框的底部还设置有立管,且立管的顶部焊接有收集罩,且立管与第一篮板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二篮板焊接在底座的另一端,且第二篮板的中间部位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篮框,且第二篮框的底部也设置有立管与收集罩,所述第一篮板与第二篮球板之间还连接有收集盘,且收集盘的右侧一端底部连接有通管,且通管的底部穿插到第二收集室的内侧,所述第二篮板的顶端通过连接柱连接有斜板,且斜板的前侧中间镶嵌有平面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篮板上端1/3部分的中间镶嵌有玻璃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篮框的安装高度与第二篮框的安装高度相同,且第一篮框的中心、第二篮框中心二者之间的距离与三分线、罚球线之间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篮框底部的立管穿插到第一收集室的内侧,且立管以及通管的直径均大于篮球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篮框底部的立管穿过收集盘内部的通孔穿插到第三收集室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盘内向通管为低洼处呈倾斜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篮框以及第二篮框的设置,训练者可在同一定点练习罚球投篮与三分投篮。

立管以及收集罩的设置,可使进入到第一篮框或者第二篮框内的篮球能够顺着立管分别进入到第一收集室或者第三收集室内。

收集盘以及通管的设置,在定点练习三分投篮时,收集盘可有效的收集未进入到第二篮框内的篮球,并使篮球顺着通管进入到第二收集室内。

三组收集室设置,在对篮球收集的同时,也可有利于在最后查看罚球以及三分投到篮框内的数量。

斜板以及平面镜的设置,可原地练习三分投篮时,有利于观察到第二篮框 (即三分篮框)的方位,方便练习者的投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收集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斜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第一收集室,12-第二收集室,13-第三收集室,14-万向轮,2-柜门,3-第一篮板,31-第一篮框,4-立管,41-收集罩,5-连接杆,6-第二篮板,61-第二篮框,7-收集盘,71-通管,72-通孔,8-斜板,81-平面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篮球多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收集室11,第二收集室12,第三收集室13,万向轮14,柜门2,第一篮板3,第一篮框31,立管4,收集罩41,连接杆5,第二篮板6,第二篮框61,收集盘7,通管71,通孔72,斜板8和平面镜81;

所述底座1的内侧通过隔板分隔成第一收集室11、第二收集室12以及第三收集室13,且第一收集室11、第二收集室12以及第三收集室13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柜门2,所述底座1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4,所述第一篮板3焊接在底座1的顶部一端,且第一篮板3的顶部外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篮框31,所述第一篮框31的底部还设置有立管4,且立管4的顶部焊接有收集罩41,且立管4与第一篮板3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第二篮板6焊接在底座1的另一端,且第二篮板6的中间部位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篮框61,且第二篮框61的底部也设置有立管4与收集罩41,所述第一篮板3与第二篮板6之间还连接有收集盘7,且收集盘7的右侧一端底部连接有通管71,且通管71的底部穿插到第二收集室12的内侧,所述第二篮板6的顶端通过连接杆5连接有斜板8,且斜板8的前侧中间镶嵌有平面镜81。

第一篮板3与第二篮板6的底部还捆绑有篮网,并且篮网的末端分别放入到第一篮板3或者第二篮板6底部的收集罩41内。

其中,所述第一篮板3上端1/3部分的中间镶嵌有玻璃钢,方便透过第一篮板3上的玻璃钢能够看到第二篮框61,方便训练者在同一定点练习三分投篮。

其中,所述第一篮框31的安装高度与第二篮框61的安装高度相同,且第一篮框31的中心、第二篮框61中心二者之间的距离与三分线、罚球线之间的距离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篮框31底部的立管4穿插到第一收集室11的内侧,且立管4以及通管71的直径均大于篮球的直径,可使进入到第一篮框31内的篮球能够顺着立管4进入到第一收集室11内。

其中,所述第二篮框61底部的立管4穿过收集盘7内部的通孔72穿插到第三收集室13的内侧,可使进入到第二篮框61内的篮球能够顺着立管4进入到第三收集室13内。

其中,所述收集盘7内向通管71为低洼处呈倾斜状结构,如图2所示,在定点练习三分投篮时,收集盘7可有效的收集未进入到第二篮框61内的篮球,并使篮球滚到通管71内并顺着通管进入到第二收集室12内。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该篮球训练架底部的万向轮14将该训练架移动到方便训练的地方,然后站在到第一篮框31的距离为罚球线的距离的位置进行投篮,可利用第一篮框31进行罚球投篮的练习,在投篮过程中,进入到第一篮框31 内的篮球可顺着立管4滑入到第一收集室11内,也可在原地利用第二篮球61 进行定点三分投篮的练习,投入到第二篮框61内的篮球进入到其底部的立管4 内并进入到第三收集室13内,而未进入到第二篮框61内的篮球中的部分篮球进入到收集盘7中,并在收集盘7内的倾斜结构顺着通管71滑入到第二收集室 12内,方便在训练结束后对投入到第一篮框31以及第二篮框61内的篮球数量进行统计。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