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呼吸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1864发布日期:2018-08-14 18:01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新型结构的呼吸训练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常常都比较差,具体表现在呼气和吸气时存在功能障碍。为了训练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并同时恢复患者的自信心,目前设计出一种专门的呼吸训练器。

患者使用现有的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时,需要患者将咬嘴放入其口中,然后进行吸气,当吸气结束后,患者需要将咬嘴从其口中拿出,然后进行呼气,呼气完成后,需要再将咬嘴放入其口中进行吸气训练,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重复上述动作,采用此种结构的呼吸训练器不但提高了患者的劳动强度,并且不利于恢复患者的自信心,给患者的呼吸训练带来了较大的不便;另一个,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时,从现有的呼吸训练器的吸道内吸出的绝大部分为较为干燥的空气,患者经长时间的呼吸训练后,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适感,使患者极易产生放弃的想法。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的过程中,无需放开咬嘴,不但降低了患者的劳动强度,并且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自信心,同时还能够使患者吸入带有一定湿度的空气,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舒适度的新型结构的呼吸训练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的过程中,无需放开咬嘴,不但降低了患者的劳动强度,并且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自信心,同时还能够使患者吸入带有一定湿度的空气,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舒适度的新型结构的呼吸训练器。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结构的呼吸训练器,包括底座、吸道和通气管,在所述底座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漏气孔,在所述底座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与漏气孔相对应的筒体,在所述筒体的下端开设有与漏气孔相连通的稳压孔,在所述筒体的上端开设有吸气孔,在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与其内壁进行间隙配合的空心的塑料球,在所述吸道上开设有与筒体的吸气孔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吸道的一端封闭,所述通气管的一端可拆卸设置在吸道的另一端上,在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上设有咬嘴;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道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在所述进气孔上设有盖设在其上部的进气盖板,所述进气盖板的上端铰接在进气孔的上端上,所述进气盖板的下端压接在进气孔的下端上,在所述出气孔上设有盖设在其上部的出气盖板,所述出气盖板的一端铰接在出气孔的一端上,所述出气盖板的另一端压接在出气孔的另一端上,在所述进气盖板与出气盖板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在进气盖板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出气盖板上,在所述吸道内且位于进气孔与出气孔之间设有过渡盖板,所述过渡盖板的上端铰接在吸道的上臂上,所述过渡盖板的下端压接在设置在吸道的限位块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气盖板的下端与进气孔的下端相接触的侧面上设有进气密封垫,在所述出气盖板的另一端与出气孔的另一端相接触的侧面上设有出气密封垫,在所述过渡盖板的下端与限位块相接触的侧面上设有过渡密封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吸道内且位于进气孔与过渡盖板之间设有加湿过滤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采用无毒PVC材料制造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的过程中,无需放开咬嘴,不但降低了患者的劳动强度,并且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自信心,同时还能够使患者吸入带有一定湿度的空气,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气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3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呼吸训练器,包括底座100、吸道200和通气管300。

在底座100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漏气孔110,在底座100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与漏气孔110相对应的筒体400,在筒体400的下端开设有与漏气孔110相连通的稳压孔410,在筒体400的上端开设有吸气孔420,在筒体400的内部设有与其内壁进行间隙配合的空心的塑料球430。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400为三个,在三个筒体400内均设有空心的塑料球430,三个塑料球430从左到右逐渐加重,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时,随着吸气量的增大,从左到右的塑料球430逐个升起。

在吸道200上开设有与筒体400的吸气孔420相连通的通气孔210,吸道200的一端封闭,通气管300的一端可拆卸设置在吸道200的另一端上,在通气管300的另一端上设有咬嘴310,在本实施例中通气管300采用无毒PVC材料制造而成,有效的提高了该呼吸训练器的安全性能。

在吸道200上设有进气孔230和出气孔220,在进气孔230上设有盖设在其上部的进气盖板231,进气盖板231的上端铰接在进气孔230的上端上,进气盖板231的下端压接在进气孔230的下端上,在出气孔220上设有盖设在其上部的出气盖板221,出气盖板221的一端铰接在出气孔220的一端上,出气盖板221的另一端压接在出气孔220的另一端上,在进气盖板231与出气盖板221之间设有支撑杆500,支撑杆500的一端铰接在进气盖板231上,支撑杆500的另一端铰接在出气盖板221上。

在吸道200内且位于进气孔230与出气孔220之间设有过渡盖板240,过渡盖板240的上端铰接在吸道300的上臂上,过渡盖板240的下端压接在设置在吸道300的限位块250上。

在进气盖板231的下端与进气孔230的下端相接触的侧面上设有进气密封垫231a,在出气盖板221的另一端与出气孔220的另一端相接触的侧面上设有出气密封垫221a,在过渡盖板240的下端与限位块250相接触的侧面上设有过渡密封垫241。

在吸道200内且位于进气孔230与过度盖板240之间设有加湿过滤层260,采用此种结构能够使患者吸入带有一定湿度的空气,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将咬嘴310放入到其口中,然后进行吸气,患者在吸气过程中,过渡盖板240在压差的作用下绕其铰接点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使吸道200与筒体400相连通,首先使最左侧的塑料球430升起,当最左侧的塑料球430将其对应的吸气孔420堵塞后,随着患者吸气量的增大,从左到右的塑料球430逐个升起,当吸气结束后,患者进行呼气,在呼气过程中,过渡盖板240在压差的作用下绕其交接点逆时针旋转,从而使过渡盖板240的下端压接在限位块250上进行密封,随后在压差的作用下使出气盖板221绕其交接点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使患者呼出的气体通过出气孔220排出,而出气盖板221在做顺时针旋转的同时,在支撑杆500的作用下使进气盖板231绕其铰接点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使吸道200的后部与大气相连通,呼气完成后,进气盖板231与出气盖板22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反向旋转且分别盖设在进气孔230与出气孔220上,然后进行吸气,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循环上述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的过程中,无需放开咬嘴,不但降低了患者的劳动强度,并且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自信心,同时还能够使患者吸入带有一定湿度的空气,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舒适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