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儿童游玩旋转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8924发布日期:2018-09-07 22:36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娱乐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儿童游玩旋转设施。



背景技术:

儿童游乐设备是游乐设施的一种,主要是指在公园、超市、游乐场、幼儿园、学校以及大多数公共场所提供给儿童玩耍的淘气堡设施、手工设备、充气设施、机械设施,儿童游乐设备常见于商场、超市、公共场所等休闲娱乐地方,主要服务对象为儿童。而现有的大多数游乐设备趣味性较低,不能带来孩子们欢乐,同时安全性能低,容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儿童游玩旋转设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儿童游玩旋转设施,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壁通过安装槽设有驱动装置,且驱动装置的上端垂直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上端外壁均匀环绕设有若干个固定杆,且固定杆远离旋转轴的端部下侧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玩具车,玩具车的下端四周均安装有车轮,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与玩具车对应的环形凹槽,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与玩具车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玩具车的外壁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支杆,且支杆的端部下端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支杆的一端设有卡块,所述底座的上端外壁设有与卡块对应的环形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环形凹槽的内侧底壁凹凸不平,且环形凹槽的横截面为环形波浪结构。

优选地,所述伸缩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的上端外壁均匀环绕设有4-6个固定杆。

优选地,所述玩具车上设有安全防护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游玩者乘坐于玩具车内,并系好安全防护带,此时,通过外置控制开关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旋转轴旋转,并通过固定杆和支撑杆带动玩具车旋转,由于环形凹槽的内侧底壁凹凸不平,且环形凹槽的横截面为环形波浪结构,使游玩者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增加趣味性,与此同时,支撑杆的外壁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弹簧,能够保证玩具车前后转动的幅度较小,且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保证儿童的安全,而底座的上端外壁设有与卡块对应的环形限位槽,对卡块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从而很好的保证玩具车的平衡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增加儿童游玩的趣味性,同时安全性较高,降低了受伤的风险,适宜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玩具车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底座1、驱动装置2、旋转轴3、固定杆4、支撑杆5、玩具车6、车轮7、环形凹槽8、支杆9、伸缩杆10、第一弹簧11、卡块12、环形限位槽13、第二弹簧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新型儿童游玩旋转设施,包括底座1,底座1的内壁通过安装槽设有驱动装置2,且驱动装置2的上端垂直设有旋转轴3,旋转轴3的上端外壁均匀环绕设有若干个固定杆4,且固定杆4远离旋转轴3的端部下侧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玩具车6,玩具车6的下端四周均安装有车轮7,底座1的上端设有与玩具车6对应的环形凹槽8,支撑杆5的外壁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弹簧14,第二弹簧14远离支撑杆5的一端与玩具车6的上端固定连接,玩具车6的外壁两侧对称转动连接有支杆9,且支杆9的端部下端设有伸缩杆10,伸缩杆10远离支杆9的一端设有卡块12,底座1的上端外壁设有与卡块12对应的环形限位槽13,驱动装置2通过外置控制开关电性连接市电。

具体的,环形凹槽8的内侧底壁凹凸不平,且环形凹槽8的横截面为环形波浪结构,使游玩者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增加趣味性。

具体的,伸缩杆10的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11,具有一定的减震缓冲效果。

具体的,旋转轴3的上端外壁均匀环绕设有4-6个固定杆4,能够同时乘坐多名儿童,降低运行成本。

具体的,玩具车6上设有安全防护带,起到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保证儿童的人身安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游玩者乘坐于玩具车6内,并系好安全防护带,此时,通过外置控制开关启动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带动旋转轴3旋转,并通过固定杆4和支撑杆5带动玩具车6旋转,由于环形凹槽8的内侧底壁凹凸不平,且环形凹槽8的横截面为环形波浪结构,使游玩者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增加趣味性,与此同时,支撑杆5的外壁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弹簧14,能够保证玩具车6前后转动的幅度较小,且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保证儿童的安全,而底座1的上端外壁设有与卡块12对应的环形限位槽13,对卡块1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从而很好的保证玩具车6的平衡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