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肌肉共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7011发布日期:2018-07-27 18:10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保健用品,尤其涉及一种深层肌肉共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工作只需要坐在计算机面前就可以完成,办公室低头族越来越多,身体的肌肉长期处于沉睡状态,甚至由于坐姿不正而处于被压缩或拉伸状态,长期以往会导致疼痛和疾病。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但大多时候只能锻炼表层肌肉,缓解疼痛和唤醒肌肉活力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深层肌肉共振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深层肌肉共振装置,包括第一手持柄、第一连接螺杆、一对弹力共振杆、一对振动配重块、第二手持柄、第一螺纹槽、一对连接侧板、多个第二螺纹槽、一对第三螺纹槽、一对辅助配重块、一对第二连接螺杆及多个第三连接螺杆;所述的第一连接螺杆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手持柄的一端,所述的第一螺纹槽同轴向内凹陷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手持柄的一端,所述的第一连接螺杆与所述的第一螺纹槽通过螺纹适配旋接,使所述的第一手持柄与所述的第二手持柄同轴拼接;所述的一对连接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手持柄及第二手持柄的另一端,所述的多个第二螺纹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手持柄及第二手持柄的另一端、一对振动配重块的一端,所述的多个第三连接螺杆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弹力共振杆的两端,所述的多个第三连接螺杆分别通过螺纹与所述的多个第二螺纹槽适配旋接,使所述的第一手持柄、第二手持柄及一对振动配重块分别连接在所述的一对弹力共振杆的两端;所述的一对第三螺纹槽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一对振动配重块的另一端,所述的一对第二连接螺杆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一对辅助配重块的一端,所述的一对第二连接螺杆分别通过螺纹与所述的一对第三螺纹槽对应旋接,使所述的一对辅助配重块分别对应加装在所述的一对振动配重块上。

上述的深层肌肉共振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手持柄及第二手持柄的表面分别为波浪形曲面结构,且所述的第一手持柄的波浪形曲面结构与所述的第二手持柄的波浪形曲面结构圆滑过渡连接。

上述的深层肌肉共振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手持柄及第二手持柄的表面分别间隔设有多条防滑条纹,所述的多条防滑条纹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手持柄及第二手持柄为一体结构。

上述的深层肌肉共振装置,其中,所述的一对振动配重块上分别套接有缓冲套,所述的缓冲套为海绵材质制成。

上述的深层肌肉共振装置,其中,所述的缓冲套的外壁上设有防撞包边,所述的防撞包边沿所述的缓冲套的外侧边缘处设置。

上述的深层肌肉共振装置,其中,所述的一对振动配重块的表面分别间隔设有多个防滑凸点,所述的缓冲套通过所述的多个防滑凸点与所述的振动配重块接触连接。

上述的深层肌肉共振装置,其中,所述的一对辅助配重块上分别设有悬挂环,位于所述的一对辅助配重块的外侧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能快速拆卸连接,减短长度,便于收纳和携带,同时可更换不同尺寸的弹力共振杆,以提供不同强度的共振效果,有利于深层肌肉的有效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深层肌肉共振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深层肌肉共振装置的缓冲套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深层肌肉共振装置,包括第一手持柄1、第一连接螺杆2、一对弹力共振杆3、一对振动配重块4、第二手持柄5、第一螺纹槽6、一对连接侧板7、多个第二螺纹槽8、一对第三螺纹槽9、一对辅助配重块10、一对第二连接螺杆11及多个第三连接螺杆12;所述的第一连接螺杆2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手持柄1的一端,所述的第一螺纹槽6同轴向内凹陷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手持柄5的一端,所述的第一连接螺杆2与所述的第一螺纹槽6通过螺纹适配旋接,使所述的第一手持柄1与所述的第二手持柄5同轴拼接;所述的一对连接侧板7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手持柄1及第二手持柄5的另一端,所述的多个第二螺纹槽8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手持柄1及第二手持柄5的另一端、一对振动配重块4的一端,所述的多个第三连接螺杆12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弹力共振杆3的两端,所述的多个第三连接螺杆12分别通过螺纹与所述的多个第二螺纹槽8适配旋接,使所述的第一手持柄1、第二手持柄5及一对振动配重块4分别连接在所述的一对弹力共振杆3的两端;所述的一对第三螺纹槽9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一对振动配重块4的另一端,所述的一对第二连接螺杆11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一对辅助配重块10的一端,所述的一对第二连接螺杆11分别通过螺纹与所述的一对第三螺纹槽9对应旋接,使所述的一对辅助配重块10分别对应加装在所述的一对振动配重块4上。

所述的第一手持柄1及第二手持柄2的表面分别为波浪形曲面结构13,且所述的第一手持柄1的波浪形曲面结构13与所述的第二手持柄5的波浪形曲面结构13圆滑过渡连接,便于手持,可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

所述的第一手持柄1及第二手持柄5的表面分别间隔设有多条防滑条纹14,所述的多条防滑条纹14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手持柄1及第二手持柄5为一体结构,进一步提高防滑效果。

所述的一对振动配重块4上分别套接有缓冲套15,所述的缓冲套15为海绵材质制成,可缓冲高速共振时的撞击力,避免对周围的物件和人造成伤害。

所述的缓冲套15的外壁上设有防撞包边16,所述的防撞包边16沿所述的缓冲套15的外侧边缘处设置,可防止缓冲套15被磨损,也可以进一步缓冲撞击力。

所述的一对振动配重块4的表面分别间隔设有多个防滑凸点17,所述的缓冲套15通过所述的多个防滑凸点17与所述的振动配重块4接触连接,可防止缓冲套15在振动时被甩出。

所述的一对辅助配重块10上分别设有悬挂环18,位于所述的一对辅助配重块10的外侧端面上,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悬挂收纳。

使用时,将第一手持柄1通过第一连接螺杆2和第一螺纹槽6与第二手持柄5拼接,一对弹力共振杆3通过多个第二螺纹槽8和多个第三连接螺杆12与第一手持柄1、第二手持柄5和一对振动配重块4连接,便于更换不同直径的弹力共振杆3,以提供不同的振动强度;为了提高共振效果,可通过一对第三螺纹槽9和一对第二连接螺杆11加装一对辅助配重块10,将两端的重量提高,可加大振动幅度,手持第一手持柄1和第二手持柄5即可振动一对弹力共振杆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快速拆卸连接,减短长度,便于收纳和携带,同时可更换不同尺寸的弹力共振杆,以提供不同强度的共振效果,有利于深层肌肉的有效振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