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动感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2969发布日期:2018-07-31 18:13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动感单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健康生活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就促进了体育健身器材的快速发展,动感单车就是发展快速的室内体育健身器材之一。

现有的动感单车分为立式和坐式两种,立式动感单车相对于坐式动感单车,更能起到全身锻炼的效果。但现有的立式动感单车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621220073.2公开的一种站立式动感单车所示,其结构复杂、占用面积大,且无法折叠收纳。再者,现有的立式动感单车的倾斜角度单一,健身者无法根据自身习惯来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技术中动感单车的结构进行改进,进而提供一种可折叠收纳及自由调整倾斜角度的立式动感单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动感单车,包括机架及踩踏运动机构,所述机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和第一锁定件,所述踩踏运动机构设置在前支架上,所述后支架枢接在前支架上而形成“人”字型支撑结构,所述第一锁定件固定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的枢接端进而固定前支架和后支架的张角,所述后支架为可伸缩结构,进而调整所述前支架的倾斜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支架上设有一“U”形件,所述后支架套接于该“U”形件内,所述“U”形件和后支架上设有相对应的枢接孔,并通过一枢接轴穿设连接,进而使后支架枢接在前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定件为第一插销件,所述“U”形件及后支架上设有相对应的固定孔,并通过第一插销件穿设连接,进而实现固定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的枢接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支架包括支撑件、支杆件以及第二锁定件,所述支撑件具有一套管,所述支杆件一端枢接于前支架上,另一端可滑动的套设于套管内,所述第二锁定件锁定支撑件与支杆件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锁定件为第二插销件,所述套管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支杆件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孔相对应并通过第二锁定件穿设连接,进而锁定支撑件与支杆件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后支架的支撑件为第二“T”字型杆件,包括横向设置的后支腿和与之纵向垂直连接的后支撑杆,所述套管设置在后支撑杆上。

再进一步的,所述后支腿上套设有防滑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支架为第一“T”字型杆件,包括横向设置的前支腿和与之纵向垂直连接的前支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前支腿上套设有防滑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支架的上部还设有扶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支架的上部还设有分别与踩踏运动机构连接的阻尼调节器和显示器。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所述后支架枢接在前支架上而形成“人”字型支撑结构,并通过第一锁定件固定前支架和后支架的张角,需要收纳时,只要拆除第一锁定件,前支架和后支架即可实现收纳折叠,占用面积小;同时,所述后支架为可伸缩结构,进而调整所述前支架的倾斜度,健身者可根据自身习惯自由调整,适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立式动感单车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立式动感单车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立式动感单车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动感单车,包括机架及踩踏运动机构40,所述机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和第一锁定件32,所述踩踏运动机构40设置在前支架上,所述后支架枢接在前支架上而形成“人”字型支撑结构,具体的,所述前支架上设有一“U”形件13,所述后支架套接于该“U”形件13内,所述“U”形件13和后支架上设有相对应的枢接孔(即设置在“U”形件的枢接孔131和设置在后支架上的枢接孔211),并通过一枢接轴31穿设连接,进而使后支架枢接在前支架上。所述第一锁定件32为第一插销件32,具体为具有梅花钮的插销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它常规的插销件),所述“U”形件13及后支架上设有相对应的固定孔(即设置在“U”形件13上的固定孔(未示出)和设置在后支架上的固定孔212),并通过第一插销件32穿设连接,进而实现固定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的枢接端,从而实现固定前支架和后支架的张角。

所述前支架为第一“T”字型杆件,包括横向设置的前支腿12和与之纵向垂直连接的前支撑杆11。所述踩踏运动机构40设置在前支撑杆11的下端区域,所述前支架的上部(即前支撑杆11的上端)还设有扶手14、以及分别与踩踏运动机构40连接的阻尼调节器41和显示器42。所述踩踏运动机构40及分别与该踩踏运动机构40连接的阻尼调节器41和显示器42为常规结构,在此不再详述。所述前支腿12上套设有防滑套121,起到防滑的作用。

所述后支架包括支撑件、支杆件21以及第二锁定件33,所述支撑件具有一套管22,所述支杆件21一端枢接于前支架的“U”形件13上,所述后支架的枢接孔211及固定孔212均设置在该支杆件21上。所述支杆件21的另一端可滑动的套设于套管22内,所述第二锁定件33锁定支撑件的套管22与支杆件21的相对位置。具体的,所述套管22上开设有一第一连接孔221,该第一连接孔221为螺孔,所述支杆件21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213,所述第二锁定件33为具有螺纹的第二插销件,当第一连接孔221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孔213相对应时,第二锁定件33穿设其中,并螺接固定于第一连接孔221上,进而锁定支撑件的套管22与支杆件21的相对位置。

具体的,所述后支架的支撑件为第二“T”字型杆件,包括横向设置的后支腿24和与之纵向垂直连接的后支撑杆23,所述后支撑杆23为弧形杆,所述套管22设置在后支撑杆23上。所述后支腿24上套设有防滑套241,起到防滑的作用。

所述后支架枢接在前支架上而形成“人”字型支撑结构,并通过第一锁定件32固定前支架和后支架的张角,需要收纳时,只要拆除第一锁定件32,前支架和后支架即可实现收纳折叠,占用面积小;同时,所述后支架为可伸缩结构,进而调整所述前支架的倾斜度,健身者可根据自身习惯自由调整,适用性好。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