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自行车健身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7512发布日期:2018-09-04 21:4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多功能自行车健身器材,属于健身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自行车的健身器材都是模仿自行车设计的,而很少有与自行车结合设计进行健身或使用的设备。

现有技术功能单一,无法实现健身、代步均可使用,同时还无法在水面上行驶,使用不方便,用户若要更换健身地点需对设备进行搬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自行车健身器材,以解决功能单一,无法实现健身、代步均可使用,同时还无法在水面上行驶,使用不方便,用户若要更换健身地点需对设备进行搬运,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自行车健身器材,其结构包括、握柄、显示板、支撑杆、脚踏、底杆、踏箱、车座、内部装置,所述握柄设有弧形结构,所述握柄锁定在支撑杆上,所述显示板底部固定在支撑杆上端,所述支撑杆远离显示板的一端安装在踏箱的侧面,所述车座弹性连接在踏箱的上端面,所述脚踏贯穿踏箱,所述脚踏安装在内部装置上,所述底杆设有一对并拆装连接在踏箱底部,所述内部装置安装在踏箱内部,所述内部装置由拉线器、推动机构、移动结构、辅助推动机构、辅助下压机构、固定结构、下压结构、升降装置、压动器、进气结构、气囊袋、推动器、仿骑箱组成,所述拉线器连接有气囊袋,所述拉线器缠绕在辅助下压机构上,所述拉线器环绕在压动器上,所述推动机构与辅助推动机构相互啮合,所述移动结构位于推动机构与辅助推动机构的中间处,所述辅助推动机构与拉线器相连接,所述辅助下压机构与气囊袋胶接,所述辅助下压机构活动连接有下压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上端面焊接有下压结构、压动器,所述下压结构下表面与升降装置上端面胶接,所述推动器滑动连接在升降装置的滑槽上,所述压动器与进气结构活动连接,二者处于同心圆,所述进气结构与气囊袋贯通,所述仿骑箱位于升降装置下方,所述仿骑箱与升降装置垂直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压动器、进气结构位于踏箱的内腔中部,所述拉线器包括线轮固定板、线轮,所述线轮活动连接在线轮固定板上,二者处于同心圆。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动啮杆、滑动槽架、推动体固定轴板、推动体、推动体定位杆,所述推动啮杆滑动连接在滑动槽架的滑槽上,所述推动啮杆与推动体固定轴板垂直焊接,所述推动体上端活动连接在推动体固定轴板上,所述推动体的栓孔与推动体定位杆的栓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结构包括卡块、移杆,所述卡块分别固定在移杆的前端和末端,所述卡块设有一组,所述移杆为z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推动机构包括辅助推动齿轮、辅助推动齿板、辅助推动支板、辅助推动三角立板,所述辅助推动齿轮位于辅助推动齿板上方,二者相互啮合,所述辅助推动齿板滑动连接在辅助推动支板的滑槽上,所述辅助推动支板与辅助推动三角立板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下压机构包括辅助下压一位啮板、辅助下压齿轮、辅助下压二位啮板,所述辅助下压齿轮位于辅助下压一位啮板与辅助下压二位啮板的中部,所述辅助下压一位啮板、辅助下压齿轮、辅助下压二位啮板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结构支板、固定结构三角支板,所述固定结构支板与固定结构三角支板通过高温连接,所述下压结构包括双位下压器、平衡支杆、下压连杆、下压平衡支杆,所述平衡支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双位下压器,所述双位下压器为t形结构,并设有一对,所述下压连杆上端活动连接在双位下压器与平衡支杆的连接处,所述下压连杆中部活动连接在下压平衡支杆上端,二者处于同心圆。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滑动槽架、加宽升降杆、升降推杆、升降辅助杆、升降限位块、升降伸缩器、气缸、升降压板,所述升降伸缩器的上下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滑动槽架上,所述滑动槽架与加宽升降杆垂直连接,所述加宽升降杆的直径大于升降辅助杆,所述加宽升降杆与升降辅助杆活动连接,所述升降辅助杆的上端位于加宽升降杆的内腔上,所述升降辅助杆与升降限位块相互垂直,二者通过高温连接,所述滑动槽架与升降限位块平行,所述升降压板上端垂直连接在升降压板下表面,二者组成为t形结构,所述气缸为倾斜结构,上端与升降伸缩器底部连接,下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槽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动器包括推动翼板、转动翼板圆轴、转动圆轴、压动一位杆、压动二位杆、连结圆轴、压动轴支板、压动三位杆,所述推动翼板与压动一位杆活动连接,二者形成一夹角,所述转动翼板圆轴与转动圆轴处于同心圆,所述推动翼板远离压动一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翼板圆轴的圆槽上,所述压动一位杆与压动二位杆相连接,所述压动三位杆与压动二位杆活动连接,二者组成为直角结构,所述连结圆轴安装在压动轴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结构包括气筒、进气内推杆、进气外推杆、活动翼板,所述进气内推杆为倒t形结构,所述进气内推杆底端设在气筒内腔上,所述进气外推杆底端与进气内推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气外推杆与活动翼板活动连接,二者形成一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器包括弹簧、移动推框、滑动推杆,所述弹簧弹性连接在移动推框内腔上,所述滑动推杆焊接在移动推框远离弹簧的一侧,所述滑动推杆为l形结构。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多功能自行车健身器材,若在路面上行驶时,向左旋转支撑杆上的转钮,即拉动了辅助推动齿板带动了辅助推动齿轮的转动,通过辅助推动齿轮的转动使推动啮杆进行前推带动了推动体的内推,即推动了装设在内的车轮,装设在内的车轮在移动结构上呈z形状下落、移动、固定,继而用户可进行路面行驶;

若进行健身时,将支撑杆上的转钮推动下滑,即辅助下压一位啮板进行下移,辅助下压一位啮板的下移带动了辅助下压齿轮的转动,辅助下压齿轮则带动辅助下压二位啮板的上移,上移的辅助下压二位啮板带动了下压连杆下压了双位下压器,下压后升降伸缩器进行压缩并向外推动了滑动推杆,实现将仿骑箱推出踏箱的外部,与此同时,转动的辅助下压齿轮拉动了气囊袋,使气囊袋上升,便于推动器的推移,然后再向左旋转支撑杆上的转钮,将装设在内的车轮下移,接着,用户在显示板上进行设定,坐在车座上,手握住在握柄上,脚踩脚踏进行健身使用;

若在水面上行驶时,向右旋转支撑杆上的转钮,通过拉线器拉动了连结圆轴,使压动一位杆与压动二位杆配合活动带动了推动翼板对活动翼板的下压,实现进气内推杆和进气外推杆的下压,即气筒内的空气进入气囊袋内实现气囊袋的膨胀,设备即可在水上行驶。不使用时只需将支撑杆上的转钮旋回初始位置即可带动复位。

本发明通过在支撑杆上的转钮进行左旋转,设备可在路面上行驶;在支撑杆上的转钮进行右旋转,设备可在水上行驶;将支撑杆上的转钮推动下滑然后再向左旋转,则可进行健身使用;能够多功能使用,可进行健身、路面和水面上的行驶,使用方便,用户若要更换健身地点无需对设备进行搬运,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自行车健身器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内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握柄-1、显示板-2、支撑杆-3、脚踏-4、底杆-5、踏箱-6、车座-7、内部装置-8、拉线器-80、推动机构-81、移动结构-82、辅助推动机构-83、辅助下压机构-84、固定结构-85、下压结构-86、升降装置-87、压动器-88、进气结构-89、气囊袋-90、推动器-91、仿骑箱-92、线轮固定板-800、线轮-801、推动啮杆-810、滑动槽架-811、推动体固定轴板-812、推动体-813、推动体定位杆-814、卡块-820、移杆-821、辅助推动齿轮-830、辅助推动齿板-831、辅助推动支板-832、辅助推动三角立板-833、辅助下压一位啮板-840、辅助下压齿轮-841、辅助下压二位啮板-842、固定结构支板-850、固定结构三角支板-851、双位下压器-860、平衡支杆-861、下压连杆-862、下压平衡支杆-863、滑动槽架-870、加宽升降杆-871、升降推杆-872、升降辅助杆-873、升降限位块-874、升降伸缩器-875、气缸-876、升降压板-877、推动翼板-880、转动翼板圆轴-881、转动圆轴-882、压动一位杆-883、压动二位杆-884、连结圆轴-885、压动轴支板-886、压动三位杆-887、气筒-890、进气内推杆-891、进气外推杆-892、活动翼板-893、弹簧-910、移动推框-911、滑动推杆-9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自行车健身器材:其结构包括握柄1、显示板2、支撑杆3、脚踏4、底杆5、踏箱6、车座7、内部装置8,所述握柄1设有弧形结构,所述握柄1锁定在支撑杆3上,所述显示板2底部固定在支撑杆3上端,所述支撑杆3远离显示板2的一端安装在踏箱6的侧面,所述车座7弹性连接在踏箱6的上端面,所述脚踏4贯穿踏箱6,所述脚踏4安装在内部装置8上,所述底杆5设有一对并拆装连接在踏箱6底部,所述内部装置8安装在踏箱6内部,所述内部装置8由拉线器80、推动机构81、移动结构82、辅助推动机构83、辅助下压机构84、固定结构85、下压结构86、升降装置87、压动器88、进气结构89、气囊袋90、推动器91、仿骑箱92组成,所述拉线器80连接有气囊袋90,所述拉线器80缠绕在辅助下压机构84上,所述拉线器80环绕在压动器88上,所述推动机构81与辅助推动机构83相互啮合,所述移动结构82位于推动机构81与辅助推动机构83的中间处,所述辅助推动机构83与拉线器80相连接,所述辅助下压机构84与气囊袋90胶接,所述辅助下压机构84活动连接有下压结构86,所述固定结构85上端面焊接有下压结构86、压动器88,所述下压结构86下表面与升降装置87上端面胶接,所述推动器91滑动连接在升降装置87的滑槽上,所述压动器88与进气结构89活动连接,二者处于同心圆,所述进气结构89与气囊袋90贯通,所述仿骑箱92位于升降装置87下方,所述仿骑箱92与升降装置87垂直连接,所述升降装置87、压动器88、进气结构89位于踏箱6的内腔中部,所述拉线器80包括线轮固定板800、线轮801,所述线轮801活动连接在线轮固定板800上,二者处于同心圆,所述推动机构81包括推动啮杆810、滑动槽架811、推动体固定轴板812、推动体813、推动体定位杆814,所述推动啮杆810滑动连接在滑动槽架811的滑槽上,所述推动啮杆810与推动体固定轴板812垂直焊接,所述推动体813上端活动连接在推动体固定轴板812上,所述推动体813的栓孔与推动体定位杆814的栓杆连接,通过推动实现车轮的移动,便于行驶和健身使用,使用灵活,所述移动结构82包括卡块820、移杆821,所述卡块820分别固定在移杆821的前端和末端,所述卡块820设有一组,所述移杆821为z形结构,结构简单、定位准确、使用稳定,所述辅助推动机构83包括辅助推动齿轮830、辅助推动齿板831、辅助推动支板832、辅助推动三角立板833,所述辅助推动齿轮830位于辅助推动齿板831上方,二者相互啮合,所述辅助推动齿板831滑动连接在辅助推动支板832的滑槽上,所述辅助推动支板832与辅助推动三角立板833焊接,实现反向推移,使用灵活,所述辅助下压机构84包括辅助下压一位啮板840、辅助下压齿轮841、辅助下压二位啮板842,所述辅助下压齿轮841位于辅助下压一位啮板840与辅助下压二位啮板842的中部,所述辅助下压一位啮板840、辅助下压齿轮841、辅助下压二位啮板842相互啮合,实现反向推移,使用灵活,所述固定结构85包括固定结构支板850、固定结构三角支板851,所述固定结构支板850与固定结构三角支板851通过高温连接,所述下压结构86包括双位下压器860、平衡支杆861、下压连杆862、下压平衡支杆863,所述平衡支杆86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双位下压器860,所述双位下压器860为t形结构,并设有一对,所述下压连杆862上端活动连接在双位下压器860与平衡支杆861的连接处,所述下压连杆862中部活动连接在下压平衡支杆863上端,二者处于同心圆,用于支撑固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述升降装置87包括滑动槽架870、加宽升降杆871、升降推杆872、升降辅助杆873、升降限位块874、升降伸缩器875、气缸876、升降压板877,所述升降伸缩器875的上下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滑动槽架870上,所述滑动槽架870与加宽升降杆871垂直连接,所述加宽升降杆871的直径大于升降辅助杆873,所述加宽升降杆871与升降辅助杆873活动连接,所述升降辅助杆873的上端位于加宽升降杆871的内腔上,所述升降辅助杆873与升降限位块874相互垂直,二者通过高温连接,所述滑动槽架870与升降限位块874平行,所述升降压板877上端垂直连接在升降压板877下表面,二者组成为t形结构,所述气缸876为倾斜结构,上端与升降伸缩器875底部连接,下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槽架870上,同时实现升降和推移,使用灵活,所述压动器88包括推动翼板880、转动翼板圆轴881、转动圆轴882、压动一位杆883、压动二位杆884、连结圆轴885、压动轴支板886、压动三位杆887,所述推动翼板880与压动一位杆883活动连接,二者形成一夹角,所述转动翼板圆轴881与转动圆轴882处于同心圆,所述推动翼板880远离压动一位杆88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翼板圆轴881的圆槽上,所述压动一位杆883与压动二位杆884相连接,所述压动三位杆887与压动二位杆884活动连接,二者组成为直角结构,所述连结圆轴885安装在压动轴支板886上,实现了双向压动,使用灵活,所述进气结构89包括气筒890、进气内推杆891、进气外推杆892、活动翼板893,所述进气内推杆891为倒t形结构,所述进气内推杆891底端设在气筒890内腔上,所述进气外推杆892底端与进气内推杆89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气外推杆892与活动翼板893活动连接,二者形成一夹角,通过压动实现进气,使用方便,所述推动器91包括弹簧910、移动推框911、滑动推杆912,所述弹簧910弹性连接在移动推框911内腔上,所述滑动推杆912焊接在移动推框911远离弹簧910的一侧,所述滑动推杆912为l形结构,辅助实现仿骑箱92的下移,便于健身使用,使用方便。

本专利所说的仿骑箱92是一种仿造路面骑行设计的工具,能够让用户在进行健身时,感受到如同在路面行驶的组合结构。

若在路面上行驶时,向左旋转支撑杆3上的转钮,即拉动了辅助推动齿板831带动了辅助推动齿轮830的转动,通过辅助推动齿轮830的转动使推动啮杆810进行前推带动了推动体813的内推,即推动了装设在内的车轮,装设在内的车轮在移动结构82上呈z形状下落、移动、固定,继而用户可进行路面行驶;

若进行健身时,将支撑杆3上的转钮推动下滑,即辅助下压一位啮板840进行下移,辅助下压一位啮板840的下移带动了辅助下压齿轮841的转动,辅助下压齿轮841则带动辅助下压二位啮板8422的上移,上移的辅助下压二位啮板842带动了下压连杆862下压了双位下压器860,下压后升降伸缩器875进行压缩并向外推动了滑动推杆912,实现将仿骑箱92推出踏箱6的外部,与此同时,转动的辅助下压齿轮841拉动了气囊袋90,使气囊袋90上升,便于推动器91的推移,然后再向左旋转支撑杆3上的转钮,将装设在内的车轮下移,接着,用户在显示板2上进行设定,坐在车座7上,手握住在握柄1上,脚踩脚踏4进行健身使用;

若在水面上行驶时,向右旋转支撑杆3上的转钮,通过拉线器80拉动了连结圆轴885,使压动一位杆883与压动二位杆884配合活动带动了推动翼板880对活动翼板893的下压,实现进气内推杆891和进气外推杆892的下压,即气筒890内的空气进入气囊袋90内实现气囊袋90的膨胀,设备即可在水上行驶。不使用时只需将支撑杆3上的转钮旋回初始位置即可带动复位。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功能单一,无法实现健身、代步均可使用,同时还无法在水面上行驶,使用不方便,用户若要更换健身地点需对设备进行搬运,费时费力,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达到通过在支撑杆3上的转钮进行左旋转,设备可在路面上行驶;在支撑杆3上的转钮进行右旋转,设备可在水上行驶;将支撑杆3上的转钮推动下滑然后再向左旋转,则可进行健身使用;能够多功能使用,可进行健身、路面和水面上的行驶,使用方便,用户若要更换健身地点无需对设备进行搬运,省时省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